四川地圖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7日

  四川,簡稱“川”或“蜀”,省會成都,位於中國大陸西南腹地,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一、四川簡介

  四川,簡稱“川”或“蜀”,省會成都,位於中國大陸西南腹地,東部為川東平行嶺谷和川中丘陵,中部為四川盆地和成都平原,西部為川西高原,與重慶、陝西、貴州、雲南、西藏、青海、甘肅諸省市交界,是國寶大熊貓的故鄉。四川是中國重要的經濟、工業、農業、軍事、旅遊、文化大省。省會成都在199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中國西南地區的科技、商貿、金融中心和交通、通訊樞紐。

  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是中國第四大航空港。四川現擁有已探明儲量的礦產資源132種,佔全國資源種數的70%,為全國的資源、能源大省,是川氣東送的起點。因物產豐富,資源富集而被譽為“天府之國”。四川是“中國西部綜合交通樞紐”、“中國西部經濟發展高地”。四川省是多民族聚居地,境內有藏族、彝族、羌族分佈。

  二、地理位置

  座標

  四川介於東經97°21'—108°33'和北緯26°03'—34°19'之間,位於中國西南腹地,地處長江上游,東西長1075公里,南北寬921公里,東西邊境時差51分鐘。與7個省***區、市***接壤,北連青海、甘肅、陝西,東鄰重慶,南接雲南、貴州,西銜西藏。

  氣候特徵

  四川氣候總的特點是:區域表現差異顯著,東部冬暖、春旱、夏熱、秋雨、多雲霧、少日照、生長季長,西部則寒冷、冬長、基本無夏、日照充足、降水集中、幹雨季分明;氣候垂直變化大,氣候型別多,有利於農、林、牧綜合發展;氣象災害種類多,發生頻率高,範圍大,主要是乾旱,暴雨、洪澇和低溫等也經常發生。

  日溫≥10℃的持續期240~280天,積溫達到4000~6000℃,氣溫日較差小,年較差大,冬暖夏熱,無霜期230~340天。盆地雲量多,晴天少,全年日照時間較短,僅為1000~1400小時,比同緯度的長江流域下游地區少600~800小時。雨量充沛,年降水量達1000~1200毫米。

  川西南山地亞熱帶半溼潤氣候區。該區全年氣溫較高,年均溫12~20℃,年較差小,日較差大,早寒午暖,四季不明顯,但乾溼季分明。降水量較少,全年有7個月為旱季,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90%集中在5~10月。雲量少,晴天多,日照時間長,年日照多為2000~2600小時。其河谷地區受焚風影響形成典型的乾熱河谷氣候,山地形成顯著的立體氣候。

  川西北高山高原高寒氣候區。該區海拔高差大,氣候立體變化明顯,從河谷到山脊依次出現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亞寒帶、寒帶和永凍帶。總體上以寒溫帶氣候為主,河谷乾暖,山地冷溼,冬寒夏涼,水熱不足,年均溫4~12℃,年降水量500~900毫米。天氣晴朗,日照充足,年日照1600~2600小時。

  地形特徵

  川西高原

  川西高原為青藏高原東南緣和橫斷山脈的一部分,地面海拔4000-4500米,分為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山地兩部分。川西高原與成都平原的分界線便是今雅安的邛崍山脈,山脈以西便是川西高原。川西北高原地勢由西向東傾斜,分為丘狀高原和高平原。丘谷相間,谷寬丘圓,排列稀疏,廣佈沼澤。川西山地西北高、東南低。根據切割深淺可分為高山原和高山峽谷區。川西高原上群山爭雄、江河奔流,長江的源頭及主要支流在這裡孕育古老與神祕的文明。

  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由連結的山脈環繞而成,位於中國大西部東緣中段,長江上游,囊括四川中東部和重慶大部,是川渝的主體區域,人口稠密,城鎮密佈,經濟繁榮,文化昌盛,氣候宜人,山水秀麗,人傑地靈,物華天寶,資源豐富,區位優越。

  四川盆地***巴蜀盆地、信封盆地***的面積16萬餘平方公里,佔四川省面積的33%。四川盆地西依青藏高原和橫斷山脈,北近秦嶺,與黃土高原相望,東接湘鄂西山地,南連雲貴高原,盆地北緣米倉山,南緣大婁山,東緣巫山,西緣邛崍山,西北邊緣龍門山,東北邊緣大巴山,西南邊緣大涼山,東南邊緣相望於武陵山。這裡的岩石,主要由紫紅色砂岩和頁岩組成。這兩種岩石極易風化發育成紫色土。紫色土含有豐富的鈣、磷、鉀等營養元素,是我國最肥沃的自然土壤。四川盆地是全國紫色土分佈最集中的地方,向有“紫色盆地”的美稱。四川盆地底部面積約16萬平方公里,按其地理差異,又可分為川西平原、川中丘陵和川東平行嶺谷三部分。

  四川盆地按方位可以細分為川東、川西、川南、川北和川中五部分。

  地質災害

  四川是地質災害重災區,是中國地震高發區之一。2008年5月12日裡氏8.0級的汶川大地震是中國自一九四九年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範圍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的強度、烈度都超過了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

  歷史大地震

  5.12汶川,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8級強震猝然襲來,大地顫抖,山河移位,滿目瘡痍,生離死別……西南處,國有殤。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範圍最大的一次地震。此次地震重創約96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大地!為表達全國各族人民對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難同胞的深切哀悼,國務院決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為全國哀悼日。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為全國防災減災日。

  汶川地震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8452億元人民幣。四川損失最嚴重,佔到總損失的91.3%,甘肅佔到總損失的5.8%,陝西佔總損失的2.9%。國家統計局將損失指標分三類,第一類是人員傷亡問題,第二類是財產損失問題,第三類是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問題。在財產損失中,房屋的損失很大,民房和城市居民住房的損失佔總損失的27.4%。包括學校、醫院和其他非住宅用房的損失佔總損失的20.4%。另外還有基礎設施,道路、橋樑和其他城市基礎設施的損失,佔到總損失的21.9%,這三類是損失比例比較大的,70%以上的損失是由這三方面造成的。而這次的雅安地震已造成房屋倒塌1.7萬餘戶、5.6萬餘間,嚴重損房4.5萬餘戶、14.7萬餘間,一般損房15萬餘戶、71.8萬餘間,蘆山縣和寶興縣的倒損房屋25萬餘間。

  礦產資源

  四川省礦產資源豐富且種類比較齊全,能源、黑色、有色、稀有、貴金屬、化工、建材等礦產均有分佈。已發現各種金屬、非金屬礦產132種,佔全國總數的70%;已探明一定儲量的有94種,佔全國總數的60%,分佈在全省大部分地區。有32種礦產保有儲量居全國前5位,其中鈦礦、釩礦、硫鐵礦等7種礦產居全國第一位。釩、鈦具有世界意義,鈦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82%,釩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1/3;天然氣、鋰礦、芒硝等11種礦產居全國第二位;鉑族金屬、鐵礦等5種居全國第三位;煉鎂用白雲岩、輕稀土礦等8種礦產居全國第四位;磷礦居全國第五位。

  四川礦產資源有以下特點:一是資源總量豐富,但人均佔有量低於全國水平;資源種類齊全,但多數礦種儲量不足,除釩鈦磁鐵礦、岩鹽、芒硝、鉛鋅、硫、鐵礦、石棉、雲母、金、磷、水泥灰岩等儲量可滿足開發需要外,多數礦產資源都存在資源數量不足、質量差、探明礦山不足的問題。二是分佈相對集中,有利於形成綜合性礦物原料基地。如川西南以黑色金屬、有色金屬和稀土資源為優勢,是我國的冶金基地之一;川南地區以煤、硫、磷、岩鹽、天然氣為主的非金屬礦產種類多、蘊藏量大,是我國化工工業基地之一;川西北地區稀貴金屬***鋰、鈹、金、銀***和能源礦產***鈾、泥炭***資源豐富,是潛在的尖端技術產品的原料供應地。三是共、伴生礦產多,具有重要的綜合利用價值。如攀西地區的釩鈦磁鐵礦是我國著名的三大綜合利用共生礦之一。四是已探明儲量的礦產中貧礦多、富礦少。除鉛、鋅、鎘、銀、岩鹽、鈣芒硝等品位稍高外,其他礦產多為中、貧礦。

  生物資源

  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

  大熊貓、金絲猴、牛羚、綠尾虹雉、蘇門羚、黑鸛、雲豹、雪豹等。

  大熊貓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

  大熊貓

  小熊貓、獼猴、黑熊、大天鵝、水鹿、紅腹角雉等。

 

 看過的人還:

1.四川歷史地圖

2.成都市內免費旅遊景點大全

3.絲綢之路歷史地圖

4.英語四六級複習誤區

5.2016高考地理地圖記憶方法

6.2016年初一上冊地理知識點歸納

四川歷史地圖
貴州至雲南自駕遊
相關知識
四川地圖
四川地震感人的作文
勵志四川地震故事
四川地道養生中藥材
四川歷史地圖***2***
四川歷史地圖
四川中考地理知識點複習
四川瀘州太伏中學事件現場圖照片
四川瀘縣太伏中學生死亡現場圖照片
關於四川汶川地震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