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賞析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6日

  《海棠》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詩作,被選入上海市九年義務教育語文六年級教科書。以下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全詩的賞析,歡迎大家閱讀!

  《海棠》原文:

  作者:蘇軾

  東風嫋嫋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海棠》譯文

  嫋嫋的東風吹動了淡淡的雲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氣融在朦朧的霧裡,而月亮已經移過了院中的迴廊。

  由於只是害怕在這深夜時分,花兒就會睡去,因此燃著高高的蠟燭,不肯錯過欣賞這海棠盛開的時機。

  《海棠》註釋

  ⑴東風:春風。嫋嫋:微風輕輕吹拂的樣子。一作“渺渺”。泛:搖動。崇光:高貴華美的光澤,指正在增長的春光。

  ⑵空濛:一作“霏霏”。

  ⑶夜深花睡去:暗引唐玄宗贊楊貴妃“海棠睡未足耳”的典故。史載,昔明皇召貴妃同宴,而妃宿酒未醒,帝曰:“海棠睡未足也。”

  ⑷故:於是。紅妝:用美女比海棠。故燒高燭照紅妝:一作“高燒銀燭照紅妝”。

  《海棠》鑑賞

  這首絕句寫於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蘇軾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期間。前兩句寫環境,後兩句寫愛花心事。題為“海棠”,而起筆卻對海棠不做描繪,這是一處曲筆。“東風嫋嫋”形容春風的吹拂之態,化用了《楚辭·九歌·湘夫人》中的“嫋嫋兮秋風”之句。“崇光”是指正在增長的春光,著一“泛”字,活寫出春意的暖融,這為海棠的盛開造勢。次句側寫海棠,“香霧空濛”寫海棠陣陣幽香在氤氳的霧氣中瀰漫開來,沁人心脾。“月轉廊”,月亮已轉過迴廊那邊去了,照不到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無寐,當然你也可從中讀出一層隱喻:處江湖之僻遠,不遇君王恩寵。

  “只恐夜深花睡去”,這一句寫得痴絕,是全詩的關鍵句。此句轉折一筆,寫賞花者的心態。當月華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時,詩人頓生滿心憐意:海棠如此芳華燦爛,怎忍心讓她獨自棲身於昏昧幽暗之中呢?這蓄積了一季的努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兒,居然無人欣賞,豈不讓她太傷心失望了嗎?夜闌人靜,孤寂滿懷的我,自然無法成眠;花兒孤寂、冷清得想睡去,那我如何獨自打發這漫漫長夜?不成,能夠傾聽花開的聲音的,只有我;能夠陪我永夜心靈散步的,只有這寂寞的海棠!一個“恐”寫出了我不堪孤獨寂寞的煎熬而生出的擔憂、驚怯之情,也暗藏了我欲與花共度良宵的執著。一個“只”字極化了愛花人的痴情,現在他滿心裡只有這花兒璀璨的笑靨,其餘的種種不快都可暫且一筆勾銷了:這是一種“忘我”、“無我”的超然境界。

  末句更進一層,將愛花的感情提升到一個極點。“故”照應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為的意思,表現了詩人對海棠的情有獨鍾。此句運用唐玄宗以楊貴妃醉貌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轉而以花喻人,點化入詠,渾然無跡。“燒高燭”遙承上文的“月轉廊”,這是一處精彩的對比,月光似乎也太嫉妒於這怒放的海棠的明豔了,那般刻薄寡恩,不肯給她一方展現姿色的舞臺;那就讓我用高燒的紅燭,為她驅除這長夜的黑暗吧!此處隱約可見詩人的俠義與厚道。“照紅妝”呼應前句的“花睡去”三字,極寫海棠的嬌豔嫵媚。“燒”“照”兩字表面上都寫我對花的喜愛與呵護,其實也不禁流露出些許貶居生活的鬱鬱寡歡。他想在“玩物”***賞花***中獲得對痛苦的超脫,哪怕這只是片刻的超脫也好。雖然花兒盛開了,就向衰敗邁進了一步,儘管高蹈的精神之花畢竟遠離了現實的土壤,但他想過這種我行我素、自得其樂的生活的積極心態,又有誰可以阻撓呢?

  全詩語言淺近而情意深永。清代詩人查慎行說:“此詩極為俗口所賞,然非先生老境。”寫此詩時,詩人雖已過不惑之年,但此詩卻沒有給人以頹唐、萎靡之氣,從“東風”“崇光”“香霧”“高燭”“紅妝”這些明麗的意象中我們分明可以感觸到詩人的達觀、瀟灑的胸襟。

破陣子醉裡挑燈看劍
漢樂府對中國詩歌有什麼貢獻
相關知識
海棠賞析
觀滄海的賞析
關於老人與海好句賞析
賞析地中海衛生間裝修效果圖
鄭振鐸海燕句子賞析
海子散文詩歌賞析
詩經小雅棠棣賞析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詩歌原文翻譯及賞析
商業插圖漫畫海報圖片賞析
海外攝影婚禮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