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養生歌謠

General 更新 2024年04月29日

  獨家推出“秋季養生歌”,教你在愉快的歌謠中,輕鬆學習養生之道。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入秋之後的寒冷乾燥讓我們的身體漸漸變得“脆弱”起來,稍不留神就會感冒、咳嗽,呼吸系統疾病、心血管病也容易在這個季節復發。因此,秋季做好養生保健工作很重要。本期獨家推出“秋季養生拍手歌”,教你在愉快的歌謠中,輕鬆學習養生之道。

  你拍一,我拍一,秋季養肺排第一。

  你拍二,我拍二,預防腹瀉吃蒜瓣。

  你拍三,我拍三,少把海鮮入三餐。

  你拍四,我拍四,頤神養性練練字。

  你拍五,我拍五,水果試著煮一煮。

  你拍六,我拍六,喝茶之前嗅一嗅。

  你拍七,我拍七,閒暇投擲紙飛機。

  你拍八,我拍八,滋陰穴位勤揉擦。

  你拍九,我拍九,圓規運動扭一扭。

  你拍十,我拍十,早睡早起別太遲。

  老人秋季養生歌

  秋三月 熱轉涼 陽氣收 陰氣長

  秋氣爽 勝春光 萬物成 百果香

  秋屬金 肺氣旺 勿悲慼 莫憂傷

  秋養神 志安康 除煩惱 情緒良

  秋睡眠 順陰陽 及時寢 早起床

  秋鍛鍊 漸增量 動靜濟 得益彰

  秋天氣 變無常 酌冷暖 增減裝

  秋飲食 宜增酸 主收斂 且養肝

  秋氣燥 損肺津 食芝麻 以滋陰

  秋餘熱 溼氣盛 防腸炎 防痢病

  秋燥病 舌咽乾 藥粥補 能化痰

  秋保健 滅蚊蠅 棄腐變 拒冷生

  秋肅殺 菊傲霜 身愈壯 志愈剛

  秋風勁 頤養剛 人未老 樂重陽

  秋天養生三部曲

  秋日養生三部曲

  御暑熱:初秋暑熱仍未退去,素有“火燒七月半,八月木樨蒸”之稱,“秋老虎”頗凶,因而仍要加強各種解暑降溫保健措施,預防中暑,防止“秋老虎”肆虐。由於暑熱最易傷心,人常表現出心煩不寧,坐臥不安,思緒雜亂,此時應有意識避開這種不良情緒的干擾,做到遇事不煩,處事不躁,精神愉快,心情舒暢。

  保脾胃:初秋雨水較多,溼氣偏盛。溼邪為患,最易傷脾,人常出現頭重如裹,四肢倦怠,胸中鬱悶,食慾不振,大便溏瀉等脾胃受損的表現。因此應注意在淋雨、涉水後要及時將身體擦乾,並避開水溼過盛之地。由於人體脾胃功能較差,飲食應清淡,不宜大量攝入各種肉食以補充夏日的消耗,少食冷飲、秋瓜等寒涼食物,以免中傷脾陽。

  解秋乏:由於炎夏的消耗,入秋後不少人會出現渾身疲軟無力,精神欠佳,睡意連綿,呵欠不斷,食慾增強,卻又不易消化的秋乏現象。對此應從生活起居上進行調整,將夏天的晚睡早起改為早睡早起,注意不要熬夜,切忌過勞。秋乏的原因是“隱性營養失調”,從飲食上進行調理,多吃蔬菜、水果等。此外,還可多喝些茶以醒神。

  仲秋養生三部曲

  防秋燥:伴隨自然萬物乾枯萎黃,人體也反應出“津幹液燥”的徵象,如口鼻咽喉發乾、面板乾裂、大便乾燥等。對此應從飲食上進行調理,宜常吃梨、柿、葡萄、石榴、甘蔗、蘿蔔、番茄等新鮮果蔬,以養陰潤燥。秋燥甚者可用中醫名方“增液湯”***生地、麥冬、玄蔘、甘草各10克***水煎代茶飲。同時,還應注意調節室內空氣溼度,保持環境中的水分。

  護毛髮:肺主皮毛,秋天乾燥的氣候,可致肺氣虛弱而毛髮不固,故在此時節脫髮相對增多。為做好頭髮的養護,防止脫髮,這段時間最好暫停燙髮,用好的洗髮劑洗髮,配用梳理劑,然後擦些營養性的髮乳或髮蠟。如果脫髮多,可一天按摩頭皮2~3次,促進血液迴圈,減少頭髮脫落。另可適食芝麻、核桃、黑豆、黑木耳等食物,以養髮、護髮。

  常秋凍:仲秋氣溫開始下降,雖涼卻不甚寒,這時是“秋凍”的較佳時期,尤其是青壯年以及一些身體健康的老人和小孩,穿衣要有所控制,有意識地讓機體“凍一凍”,以免身熱汗出,傷陰耗氣,併為越冬打好基礎。秋高氣爽,又是爬山登高的大好時節,開展這一傳統養生活動,能夠提高機體對多變氣候的適應能力以及免疫力,增強體質。

  晚秋養生三部曲

  避風寒:晚秋早晚溫差變大,氣候開始轉寒,此時須及時添衣,預防冬季多發的傷風感冒以及支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病。對於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來講,在深秋要格外注意,防止因氣溫驟降,氣血執行不暢,誘發中風和心絞痛。

  消秋愁:秋天的蕭索之景,往往使人觸景生情,多愁善感,難免情緒低落。在秋天,尤其要注意精神調養,避免不良情緒的干擾。要多出戶外活動,或登高遠足,或琴棋書畫,或養花垂釣,使秋愁在愉悅之中悄然而去。

  打底補:秋季是調整脾胃,打“底補”的最佳時期。對於底補,可用芡實、紅棗或花生仁加紅糖燉湯服,或用芡實燉瘦豬肉。山藥和藕的效果也不錯。經過底補,脾胃健運,入冬後可放心進補,以此抵禦嚴寒。

秋季養生羹
秋季養生歌
相關知識
秋季養生歌謠
冬季養生歌謠大全
秋季養生歌
冬季養生歌謠
夏季養生歌謠
夏季養生歌謠
秋季養生詩歌
幼兒園秋季養生知識
張梅秋季養生瑜伽視訊
中老年秋季養生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