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如何秋收冬藏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1日

  現在秋季來了,冬季快了,養生要按照季節來養生,俗話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那麼現在是養生是秋收冬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秋收冬藏的養生方法,歡迎大家閱讀。

  秋收的養生方法

  秋季養生小常識

  秋收,早睡早起斂神氣,秋應肺而養收。《黃帝內經》說:“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既然肺對應的是秋天,秋天養生自然應該以養肺為主。秋季,西風颯颯,燥氣當令,自然景象因萬物成熟而平定收斂,是陽氣漸退,陰氣漸長,萬物收穫的季節。起居作息應作相應調整,早睡順應陽氣之收,早起使肺氣得以舒展,以防收之太過。長時間睡眠後期,腦血管中血流速度越來越慢,容易形成血栓,適當早起可以預防腦血栓之類的疾病。心情要保持安寧,收斂神氣,而不是神思外馳。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秋季的氣候特點,才能保持肺氣的清肅,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秋天,樹葉一落的時候人的氣血從外面向裡面收。肺氣有宣發和速降的作用,它可以使氣血順利地從外面向裡面走,所以肺氣與秋氣相通。秋天要早臥早起。這是因為白天人的陽氣在外,晚上陽氣歸於內,早臥早起符合氣血逐漸向裡貯藏的狀態。秋天要注意保護肺,不宜過於悲傷,過悲傷肺。

  《黃帝內經》在談到秋季養生時明確指出要“養陰”。中醫所說的“陰”是指人體的津液、血液、陰精等,這些都是營養人體的最基本物質。但因秋季人的氣血開始由外向裡收,外邊氣血相對不足,就容易發生“秋燥”。主要表現為口乾、脣乾、鼻幹、咽乾,大便乾結,面板乾燥甚至皺裂等。秋燥可損傷人體陰液,造成津液不足。因此秋天須注意養陰。可以多吃一些能防躁護陰的食品,如芝麻、蜂蜜、乳品、甘蔗、梨等;少食辛辣食品,如辣椒、生薑、蔥等。因為辛辣太過易損傷人體陰津。秋天要避免過度運動,因為劇烈運動會造成大汗淋漓,致津氣耗散。此外,亦不要過勞。因為秋季的人精氣內收,勞累過度也會損傷精氣。

  秋季養生食譜

  1、山藥百合粥

  用料:山藥100克,百合50克,粳米100克。做法:把山藥洗淨去皮切塊,百合洗淨分瓣,粳米淘洗後把山藥、百合一同放入同煮至爛即可食用。

  功效;這款食療適用於脾虛、體弱之人,比如經常腹瀉、腹脹、腹部怕涼、咽乾、咳嗽、有痰等。用山藥健脾和胃,以切斷生痰之源,用百合潤肺止咳平喘,合為健脾潤肺、止咳化痰。用於健康之人可起到助消化、補肺氣的作用。

  2、蓮藕蘿蔔蜜條

  用料:蓮藕200克、蘿蔔200克、蜂蜜30毫升、食鹽少量。做法:將蓮藕切條洗淨,用開水過後與蘿蔔條,加蜂蜜、食鹽拌勻服食。

  功效:這款食療適用於胃熱上衝之鼻衄***流鼻血***,鼻燥咽乾,口氣臭穢,口渴引飲,煩躁不安,大便祕結,小便短黃者,有清胃瀉熱,涼血止血的功效。健康人可起到預防肺胃上火、大便乾燥的作用。

  3、蓮子冰糖燉銀耳

  用料:發制好的蓮子200克、冰糖水、銀耳50克、枸杞30克、新鮮的檸檬1個。做法:將冰糖水、發制好的蓮子、銀耳、枸杞加適量水,放在一起蒸40分鐘左右。為了讓口感更好,且有清香的氣味,可以加入適量的新鮮檸檬。一般一小盅的蓮子冰糖燉銀耳,只需要加入指甲蓋大小的檸檬即可,如果放多了會影響口感。

  功效:有清肺、潤喉功效。這道菜還有一種改良吃法,就是菜放入挖去核的梨中,還可以加少許川貝,再一起蒸熟食用。

  4、杏仁燉肉

  用料:帶皮豬肉500克,甜杏仁20克,紹酒、醬油、冰糖、蔥段、薑片各適量。做法:將豬肉洗淨切塊;把杏仁用開水浸泡,去掉外皮;炒鍋燒熱,加入冰糖炒成深紅色,放入豬肉塊炒成紅色,下蔥段、薑片、醬油、紹酒和適量水和杏仁,燒開後,改用小火燉燒至豬肉熟爛,出鍋即可。

  功效:中醫認為杏仁有宣肺止咳作用。適用於秋季進補。

  5、西芹百合

  用料:西芹半斤,鮮百合1頭,蘑菇精、鹽適量,橄欖油1湯匙,香油1茶匙。做法:芹菜摘去葉子,用水焯一下,破絲,切段,百合剝開一瓣瓣的,除去百合老衣。炒鍋放橄欖油燒至七成熱,放入焯好的芹菜,略翻,放百合。待百合邊緣變透明,加鹽和蘑菇精,迅速翻炒至勻,淋少許香油,就可以出鍋了。

  功效:芹菜性味甘涼,具有清胃、滌熱、祛風之功效,含較多的膳食纖維。百合味甘微苦,性平,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之功。此菜西芹脆、百合酥,清清白白,美味清涼爽口。

  6、炒絲瓜

  用料:絲瓜25O克。做法:先將絲瓜去皮洗淨切片,鍋置火上,放油少許,燒至六成熱,倒人絲瓜煸炒,待絲瓜熟時加精鹽少許即成。

  功效:此菜餚清淡可口,具有清熱利溼,化痰止咳作用。尤適應於咳嗽有痰患者服食。絲瓜味甘性涼、無毒,其含皁素、瓜氨酸、木聚糖、纖維素、蛋白質、脂肪、糖、鈣、磷、鐵、胡蘿蔔素、維生素B等,健康人常吃對身體有益。

  7、蘿蔔餅

  用料:白蘿蔔250克,豬瘦肉100克,山藥粉、麥麵粉等量。做法:將蘿蔔切絲炒至五成熟,與豬肉同剁細,加調料拌勻。麵粉、山藥粉加清水做成麵皮,製成夾心小餅,烙熟服食。

  功效:此款主食有健脾消食,和胃化痰功效。適用人群:平時食慾不振,咳嗽有痰胸悶者。健康之人食用,既做到秋季進補,又不會上火的目的。

  8、梨藕汁

  生藕具有消瘀清熱,除煩解渴,止血***鼻血、尿血、便血等***功效。藕煮熟以後,性由涼變溫,失去了消瘀清熱的效能;而變為對脾胃有益,有養胃滋陰、益血、止瀉的功效。原料:梨、藕各500克,蜂蜜適量。做法:將梨洗淨,去皮與核,切碎;藕洗淨,去節,焯透,切碎。將汁混合,加入蜂蜜攪勻即成。用法:上、下午分飲。

  功效:清熱止咳,涼血止血。適用於支氣管哮喘、鼻出血、牙齦出血、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習慣性便祕、痔瘡出血等病症。

  冬藏的養生方法

  冬季養生不妨多賴會兒床

  冬季,從太陽到達黃經225度時開始,由於我國南北緯度之差,真正意義上的冬季,並非都以“立冬”為準,而是以連續幾天氣溫低於10攝氏度為冬季。

  在傳統觀念中“冬”即“終也”,是結束的意思。中醫上認為,這一節氣的到來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年春天生機勃發作準備。

  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南北方的人們都以不同的方式進補山珍野味,認為只有這樣才能抵禦嚴寒的侵襲。

  冬季主收藏,還要重調養

  冬天是天寒地坼、萬木凋零、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人體的陽氣也隨著自然界的轉化而潛藏於內。因此,冬季養生應順應自然界閉藏之規律,以斂陰護陽為根本。

  起居調養強調“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說,在寒冷的冬季,不要因擾動陽氣而破壞人體陰陽轉換的生理機能。

  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養精蓄積。

  秋冬養陰,冬季食療法的由來

  飲食調養要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古訓,隨四時氣候的變化調節飲食。

  冬季要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熱,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熱量較高的膳食,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避免維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烏雞、鯽魚,可多飲豆漿、牛奶,多吃蘿蔔、青菜、栗子、花生、豆腐、木耳等。除此之外,還要因人而異,因為食有谷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別,體質有虛實寒熱之辯,應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清補、溫補、小補、大補,不能盲目“進補”。

  食補和精神、起居調養要結合起來使用,要注意保持心境平靜、情緒安寧外,既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也要注意保暖,睡前可以熱水泡腳,促進機體陰陽氣的調和。

  冬季多鍛鍊,養生身體棒

  1.運動前的熱身運動

  冬天寒冷,人的四肢較為僵硬,鍛鍊前熱身活動很重要。如伸展肢體、慢跑、輕器械的適量練習,使身體微微出汗後,再進行高強度的健身運動。衣著要根據天氣情況而定,以保暖防感冒為主。運動後要及時穿上衣服,以免著涼。

  2.運動後的保暖活動

  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應禁止做劇烈運動,如打球、登山等。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中老年人,應避免寒冷的刺激,運動應在日照充足時,避開早晚,多穿衣物,而老年人室外運動更應注意保暖。

  溫一壺黃酒暖冬天由來

  冬季進補,黃酒是不錯的選擇。黃酒是用穀物作原料,用麥曲或小曲做糖化發酵劑製成的釀造酒,性味甘、溫、辛,甘則溫補強壯,緩急調中

  溫能溫中祛寒,助陽通絡;辛則發汗解表,行氣止痛,對冬天容易感冒、怕冷體質的人來說,黃酒有很好的養生作用。

夏秋之交的養生
冶乾咳嗽偏方
相關知識
養生如何秋收冬藏
秋收冬藏養生菜
秋收冬藏養生
秋收冬藏養生菜食譜
秋收冬藏養生菜食譜
秋分養生如何提高免疫力
冬季養生如何男補腎女養肝
冬季養生如何吃牡蠣最養生
秋季養生如何調理身體
秋分養生如何防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