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晒的基礎知識_生活必備小常識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6日

  防晒霜是作為夏天的必備物品,我們就來看看為什麼要防晒,應該怎麼使用和選擇防晒霜吧,本文是小編整理的資料,僅供參考。

  防晒的基礎知識

  一.為什麼要防晒

  大家都知道,防晒防的是紫外線。紫外線按波長可被分為UVA***長波紫外線320-400nm***UVB***中波紫外線280-320nm***UVC***短波紫外線100-280nm***三種類型。由於臭氧層阻礙UVC到達地表,所以日常生活中能夠對人體造成影響的是UVA與UVB。

  通常來說,一天中上午十點到下午兩點紫外線的照射最強;如果按天氣來說,天氣特別晴朗,紫外線最強,其次是晴天、多雲、多雲、下雨,依次減弱;按月份來說,一年當中4月至九月紫外線照射最強;按季節就是夏季最強,冬季大概弱20%左右。所以在夏季中天氣特別晴朗的上午十點到下午兩點時紫外線最強。

  UVB可到達真皮層,使面板被晒傷,引起面板脫皮、紅斑、晒黑等現象,但它可被玻璃、遮陽傘、衣服等阻隔。UVA是令面板提前衰老的最主要原因,可穿透真皮層,使面板晒黑,並導致脂質和膠原蛋白受損,引起面板的光老化,並且這種影響是可疊加、可累積的、不可逆的,甚至引起面板癌。

  二.防晒的多種方式

  防晒的最優選擇是宅„„次優選擇是用質地緊密不透光、深色的衣服***所謂“透氣的淺色的防晒衣”的時候五爺真的想說“忽悠,接著忽悠”***、陽傘、帽子、太陽鏡、口罩等物理防晒手段來遮擋,並儘量避免在上午10點到下午2點間暴露在陽光下。接下來才是使用防晒霜。

  但是有時候大家無法避免要暴露在正午的陽光下,比如上午11點半下課去吃飯、下午1點半去上課的路上,所以今天五爺就跟大家來看一下怎麼選擇和使用防晒霜。肯定有人會擔心,這些防晒劑糊在臉上安全嘛?其實防晒這個事兒,就是兩害相權取其輕,因為紫外線的傷害更大

  三.如何使用防晒霜 說到防晒,不得不提防晒指數***Sun Protection Factor,SPF***的概念,即在塗有防晒劑防護的面板上產生最小紅斑所需能量,與未加任何防護的面板上產生相同程度紅斑所需能量之比值,簡單說來,它就是面板抵擋紫外線的時間倍數。打個比方,就是如果你在某種陽光強度下1小時會達到最小紅斑量,那你塗了SPF15 的防晒霜就可以讓你在同樣強度的光線下15個小時才達到最小紅斑量***當然,這是在絕對理想狀態下。事實上一天內你接受的紫外線強度在不斷的發生變化,而且防晒霜也會隨著汗水、擦拭、分解等原因消耗,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SPF衡量的主要是對UVB的防護能力。

  理論上來說,SPF值越高,防晒效果越好。但根據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資料顯示,SPF超過50後,防晒效果沒有顯著增強。具體來說,SPF50與SPF100的防晒霜在效果上只有1%的差別,也就是說SPF50的防晒霜可以阻隔98%的UVB而SPF100的防晒霜可以有效隔離達到99%。

  根據衛生部《化妝品衛生規範》,當所測產品的SPF值大於30,且減去標準差後仍大於30,最大隻能標識為SPF30+,而不能標識實測值;當所測產品的SPF值大於30,減去標準差後小於或等於30,則最大隻能標識到SPF30。因此,在國內的正規商場裡是看不到SPF標示大於30的商品的,但一些進口防晒霜的SPF實際值大於30,具體多少就需要大家自行到網上了解啦。

  防晒霜只有使用足量才能達到防晒效果。測定SPF值時,樣品***防晒霜***的用量是2毫克/平方釐米。這意味著,實際生活中我們也要用到這個量才能得到商品所宣稱的防護效果。一項人體實驗的結果是,SPF與用量關係符合指數形式,即Y=ax。其中a為與產品標註SPF有關的常數,x為使用量。舉例來說,如果你有一支SPF50的產品,使用標準用量一半時你將只能得到SPF7;若真的只用到0. 5毫克/平方釐米,它的SPF將下滑到2.5。所以如果用量使用不足的話,就相當於花了SPF50的高價錢買了一支SPF7.5的劣質防晒霜了。關於具體是用多少,先看看自己的防晒霜是偏歐美系的厚重膏狀還是日系的稀薄乳液。歐美系的,差不多要1枚1元硬幣大;日系最稀薄的乳液要2枚硬幣的量***面部用量***。

  評價UVA防護力的方法,因為各國直到現在也沒有將防護UVA的指標統一起來,故而產品上標註也是五花八門。已有的UVA-PF***UVA Protect Factor,UVA防護指數***包括PA***又稱PAF,日本用***,PPD***Persistent Pigment Darkening,法國提出***等。雖然還沒有人體實驗進行測量,但從理論上分析,同種防晒霜對UVA的防護能力均與防晒霜使用量呈線性關係。

  五種SPF30產品的UVA防護力與用量的關係

  四.物理防晒VS化學防晒

  防晒霜的成分分為兩類,物理防晒成分和化學防晒成分。

  物理防晒,顧名思義就是以物理的方式反射、散射紫外線,就像給面板撐起一把遮陽傘,避免紫外線中的UVA和UVB直接照射面板。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鈦、氧化鋅等礦物顆粒成分。其優勢在於對紫外線中任何波長的光線都能做到很好的防護;在塗抹後能立即產生防晒效果,防晒能力基本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下降;通常不會刺激面板印發敏感。其缺點在於質地偏於油膩、容易泛白、厚重不透氣,由於二氧化鈦、氧化鋅都能吸收水分,所以塗抹後面板易缺水乾燥。

  化學防晒,原理是“吸收”——將紫外線吸收後再以一種較低的能量形態釋放出來,避免其直接傷害面板。其優勢在於其清爽舒適的使用感,輕薄不油膩。在盛夏時節“定量”防晒難免會覺得厚重,如果很難按標準用量使用防晒產品,只能提高防晒指數以實現理想的防晒效果,高倍防晒產品一般都採用了化學防晒成分。其缺點在於,:化學防晒劑一般在塗抹後20分鐘左右才會發揮效果,防晒劑在紫外線的照射下會逐漸分解,防晒效果就會慢慢下降,直至失效;由於其成分複雜,會增加面板敏感的風險;一些化學防晒劑在吸收紫外線的過程中也會產生大量自由基,導致面板氧化。

  那我們究竟是選擇物理防晒還是化學防晒呢?相較而言,物理防晒劑本身更加安全,既不會分解也不會被面板吸收,因此純物理防晒對於敏感肌來說是比較理想的防晒選擇,另外針對嬰幼兒設計的防晒產品大多也選擇了物理防晒劑。

  但相比起來,化學防晒成分雖然看起來生猛,但如果是在規定的限量內新增,最多相當於是“猛藥”而非“毒藥”。而且為了避免成分被面板吸收,很多化學防晒劑中都添加了隔離成分,減少對面板的傷害。如果面板本身比較健康,耐受性也比較強,不必對化學防晒劑敬而遠之。

  在挑選時需要注意避免的幾種防晒成分:二苯酮-3***Benzophenone-3***、二苯酮- 5、二苯酮- 9***Benzophenone-5 、Benzophenone-9***、鄰氨基苯甲酸酯***Menthyl Anthranilate***、對氨基苯甲酸***Padimate-O***。

  市面上八成以上防晒產品都是結合物理、化學兩種防晒劑,以揚長避短、優勢互補,達到理想的防晒效果,同時還能降低產品成本。

  總結一下,五爺有幾點建議~

  1. 炎炎夏日,儘量避免被正午的陽光直接照射。

  2. 塗抹防晒時一定要足量。

  3. 如果覺得足量的話實在太厚重,對於非敏感性肌膚,可以使用理化結合性高倍防晒霜,略微減少一點用量。

  4. 對於敏感性肌膚,只能老老實實選擇純物理性防晒霜了。

  5. 塗抹含有化學防晒劑的防晒霜時,一定要注意經常補塗。

  6. 注意塗抹防晒霜之前使用基礎護膚,之後注意清洗乾淨。

  使用防晒霜的方法

  1. 先在額頭、兩頰、鼻以及下巴四個部位分割槽點上防晒霜,然後由內往外均勻地推開。

  2. 在脖子上也要點上防晒霜,並利用手掌由上往下滴水不漏地將其推開。

  3. 耳朵也不能漏掉,如上圖那樣像比劃“V”一樣夾住耳朵,均勻地在耳朵周圍抹上防晒霜。

  4. 還有鼻翼,也是很容易被忽略的地方,如上圖那樣用一手把鼻翼掀開後,另一手抹上防晒品即可。

  5. 眼尾位置也要用小指輕輕點上防晒產品。

  6. 除此之外,嘴角也不要忘了哦,只要在嘴巴張開後,運用中指粘取防晒霜上輕點嘴角即可。

  7. 在眉骨上突出的位置,需要重複塗抹來加強。

  8. 最後在臉部最突出的顴骨位置,同樣需要再加強塗抹上防晒霜哦。

  四大日常基礎的防晒要領

  四大日常防晒要領1 分次使用保證充足防護

  事實上,只要不外出或長時間暴晒於陽光下,每日防護的重點一般在以上下班途中的數十分鐘。可選擇指數較高的防晒品***SPF25,PA++以上***,將一次塗抹的量分為兩份:出門前30分鐘塗抹一次,等面板充分吸收、不再感到黏膩時,出門前再塗抹一次,即可基本保證途中的完備保護。

  四大日常防晒要領2 巧妙混搭高低指數防晒品

  每隔一兩個小時就補充塗抹一次防晒,於任何人而言確實非常麻煩。其實,如果房間內裝有足夠的隔離防護措施,如紫外線隔離簾等,而且沒有流太多汗的話,經常在室內的人並不需要一直反覆塗抹高倍防晒品。

  對有上妝習慣的人來說,可選擇先搽圖高倍透明防晒霜,出門前途高指數防晒粉底的方式,然後以具有同樣效果的粉餅進行補充。如果不用粉底或不化妝,也可隨身備一款防護較低的日霜***SPF15-25,PA+或++***,在午飯後。下班前清潔面板後搽塗***可選擇徹底洗淨或者使用免水潔膚液***。由於日霜一般都具有較好的保溼、滋潤功能,所以也能有效改善空調房間內面板乾燥的問題。當然,如果需要外出,最穩妥的方法,還是提前搽塗上高倍防晒以保護面板。

  四大日常防晒要領3 正確塗抹-順序先後

  選擇物理防晒還是化學防晒一直是很多人非常關心的問題,事實上,目前大多數防晒品都是物理和化學防晒劑混合使用,如果不是特別敏感的面板,一般不必非指定純物理防晒品。

  需要注意的是,有極少部分的人對物理防晒品。需要注意的是,有極少部分的人對物理防晒劑過敏***但未必屬於敏感面板對化學防晒也過敏***,因此,在挑選防晒品時,應該先在而後、肘內的面板上進行測試,一旦出現敏感現象,就要及早去醫院診斷找出致敏源並加以避免。

  先防晒再抹其它保樣品還是將其搽塗在護膚品最外層最有效?

  不妨檢視一下這款防晒品的主要成分:如果以亞佛苯酮***即Parsol1789,最常用的防晒劑***、Helioplex***Neutrogena的專利防晒成分***為主,可以將其直接搽塗在面板表面,待吸收後再塗抹保樣品***最好出門前再塗一次***;如果以氧化鋅及二氧化鈦為主***即通常意義上的物理防晒***,則必須搽在保樣品最外層。

  四大日常防晒要領4 制定更完善的防護措施

  生物防晒是前兩年就提出的防晒概念,即除了面板表面的紫外線防護膜外,同時也在面板細胞形成一層保護膜,對細胞***特別是細胞膜和DNA***進行防護,最大程度上消除UVA的傷害。

  最近,YSL的研?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碧岢觶?綣?敫?玫牡鍾鵘VB侵害,預防晒黑,就應該更注重保護角質層細胞。研究發現,一旦受到陽光刺激,一個角質層細胞所分泌的黑色素就會影響到周圍36個角質細胞,最後造成大面色素沉澱。

  因此,想要得到更完善的防護,除了良好的防晒品,也應該考慮同時使用使用具有抗氧化、黑色素抑制等護理功能的保樣品。對於成熟面板而言,白天不妨選擇一款維生素C為主要成分的精華配合防晒品,抗氧化的同時預防色素過度分泌;夜間則以維生素A為主的產品保養修復紫外線傷害,預防晒後引起的細紋、鬆弛。

  除了外塗,增加某些特定維生素等營養成分的攝入,也有助於提升人體天然的防晒能力。營養專家建議,增加新鮮果蔬尤其是橙子、石榴、草莓、西紅柿、獼猴桃等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食物的攝取,或者口服含輔酶Q10的營養補充劑,都能夠對面板形成額外的紫外線防護,提高防晒成效。

喝蜂蜜水會不會長胖
夏天使用防晒霜注意事項夏季防晒小常識
相關知識
防晒的基礎知識_生活必備小常識
溺水時的自救方法_生活必備小常識
生活化學科普知識_生活化學小常識
生活安全小常識大全
日常生活禮儀小常識
春季生活健康小常識有哪些
日常生活健康小常識有哪些
健康生活英文小常識
生活美容小常識大全
女生生活健康小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