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用藥常見問題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當前國內一些藥物的劑型規格不完整,甚至不適合兒科臨床使用,因而給患兒治療帶來一定困難。許多人錯誤地把小兒用藥看成是成人用藥的縮減,造成小兒用藥成人化,以致出現不少問題。下面小編給你整理了,一起來了解吧!

  有哪些?

  1.抗菌藥物使用不合理

  目前,抗菌藥的濫用現象較為突出,對非感染性疾病如腸痙攣、單純性腹瀉以及一般感冒發熱,不究其因,先用抗生素,有的甚至用價格昂貴的第三代頭孢菌素。據統計,在治療上呼吸道感染或普通感冒時,使用抗生素者高達99% ,對急診患兒,有的首先給予慶大黴素,名曰“保險,勿需皮試”,殊不知導致了腎毒性和耳毒性的嚴重後果。另外對於兒科的感染性腹瀉,有的不恰當地給予抗生素治療,事實上嬰幼兒感染性腹瀉為輪狀病毒和腸產毒性大腸桿菌感染,使用抗生素既不能縮短病程,亦不能減輕腹瀉症狀,相反導致了耐藥菌株和二重感染的產生。喹諾酮類藥物以其抗菌譜廣、抗菌作用強而成為20世紀年代後的主導抗生素之一,但該類藥物可引起幼年狗及其他哺乳動物的骨關節特別是負重關節軟骨組織損傷。然而,臨床的實際情況是12歲以下的小兒及孕婦中使用較為普遍,且用量偏大。

  2.解熱鎮痛藥濫用

  當前含吡唑酮類的複方製劑***如氨非咖片、安乃近、去痛片、散利痛片等***仍有銷售,其解熱鎮痛效果肯定,但不宜長期服用,尤其兒童使用時很易出現再生障礙性貧血和紫癜,應在用藥前後檢查血常規;感冒通用於兒童可造成血尿,因為其成分之一雙氯芬酸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與釋放,故對於生長髮育階段而腎功能發育不全的兒童應禁用。對乙醯氨基酚是目前應用最廣的解熱鎮痛藥,其療效好、不良反應小,口服吸收迅速、完全,但劑量不宜加大,3歲以下兒童慎用。

  3.把微量元素及維生素當作絕對安全的營養藥

  不少家長及部分醫師將微量元素與維生素視為“營養藥”,長期或大劑量服用,例如微量元素鋅,濃度達15 mg/L則有損害巨噬細胞和殺滅真菌的能力,可增加膿瘡病的發生率。因此在補鋅時,應注意可能伴隨的併發症。服用維生素應根據身體需要,若濫用和過量長期使用則會產生毒副反應。如有的家長將魚肝油作為“補劑”長期給兒童使用,或者在防治佝僂病時使用維生素D劑過多,致使體內維生素AD濃度過高,出現周身不適、胃腸反應、頭痛、骨及關節壓痛、高鈣血癥等慢性中毒症狀。

  4.長期大量輸注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有營養、解毒、強心、利尿作用。

  不少醫院把10%葡萄糖注射液作為新生兒常用的基本液,但輸入過快可引起新生兒高血糖症。新生兒腎小管對葡萄糖的最大回吸收量僅為成人的1/5,對糖耐受力低,胰島細胞功能不全,胰島素的活性低,因而過快或持久地靜脈滴注可造成醫源性高血糖症,甚至顱內血管擴張而致顱內出血。

  小兒在體格和器官發育等各方面不同於成人,故在兒科用藥時要注意其特點。

  ①兒童時期新陳代謝旺盛,藥物在體內吸收、代謝、排洩的過程一般比成人為快;

  ②小兒體液佔體重的比例較成人大,水鹽轉換率高,極易出現水和電解質的調節失衡,故小兒對影響水鹽代謝或酸鹼平衡的藥物異常敏感,如用利尿藥後易出現低鈉血癥或低鉀血癥。水和電解質的變化又直接影響藥物的吸收和代謝;

  ③小兒消化系統、血液系統、肝、腎功能皆不完善,因此用藥不當常易致 副作用和中毒,年齡越小,用藥就更要小心;

  ④小兒抵抗力差,易患各種感染性疾病和營養缺乏性疾病,許多疾病又反過來影響機體對藥物的耐受能力;

  ⑤小兒處於生長髮育期,激素應用會影響其發育,某些中樞抑制藥會影響其智力發育。

艾滋病的治療原則
吃什麼藥補氣血好
相關知識
兒科用藥常見問題
孕婦用藥有哪些常見問題
兒科疾病常見用藥方法
兒科疾病常見用藥方法
兒科疾病常見用藥
本科留學韓國的常見問題有哪些
法國預科大學留學的常見問題
韓國本科留學的常見問題
科目三考試常見問題詳解
科目二考試常見問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