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情志養生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5日

  冬季氣候乾燥,容易心煩易暴怒,那冬季如何心理調適呢?冬季如何情志養生呢?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知識,希望對你有用!

  

  冬季養生,重點在於“藏”。中醫學強調“神藏於內”,是有積極意義的,尤其是在人們激烈競爭的今天,更有其重要價值。國內外有關學者非常重視思想清靜與健康的關係的研究。生理學研究證實,人在安靜時,生命活動中樞的大腦又回覆到人的兒童時代的大腦電波波慢狀態,也就是人的衰老生化指標得到了“逆轉”。社會調查發現,凡經過重大精神挫折,思想打擊之後,又未得到良好的精神調攝,多種疾病的發病率都有明顯增加。社會實踐證實,經常保持思想清靜,調神養生,可以有效地增強抗病能力,減少疾病的發生,有益身心健康。

  要使“神藏於內”,首先要加強道德修養,少私寡慾。儒家創始人孔子早就提出“仁者壽”、“大德必得其壽”,這是很有道理的。從生理上來講,道德高尚、光明磊落、性格豁達、心理寧靜,有利於神志***,氣血調和,人體生理功能正常而有規律地進行,精神飽滿,形體健壯,這說明養德可以養氣、養神。少私,是指減少私心雜念;寡慾,是降低對名利和物質的嗜慾。如若不然,私心太重,嗜慾不止,慾望太高太多,達不到目的,就會產生憂鬱、幻想、失望、悲傷、苦悶等不良情緒,從而擾亂清靜之神,使心神處於無休止的混亂之中,導致人體氣機紊亂而發病。倘若能減少私心、慾望,從實際情況出發,節制對私慾和名利的奢望,則可減輕不必要的思想負擔,使人變得心地坦蕩,心情舒暢,從而促進身心健康。

  “神藏於內”,還要調攝不良情緒,有所節制。人生活在世界上,總會遇到不順心的事、不高興的事,甚至是悲觀、憤怒、興高采烈等強烈的情緒刺激。遇事節怒,寵辱不驚,都是節制法在調攝精神中的運用。此外,亦可採取疏洩法,就是把積聚、抑鬱在心中的不良情緒,通過適當的方式宣達、發洩出去,以儘快恢復心理平衡。

  冬季精神調養除要做到“神藏”外,還要防止季節性情感失調症。同樣,在冬天不要因枯木衰草、萬物凋零而導致抑鬱不歡、情緒低落,而仍要愉快、樂觀、豁達。

  情志,概括來講,即指喜、怒、憂、思、悲、驚、恐等人的七種情緒。早在兩千多年前,祖國醫學就已經注意到情志與疾病防治存在密切關係,並將五臟與情志進行配屬。臨床觀察發現,情志調節能力差的人易患高血壓、胃潰瘍、心腦血管等疾病。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

  冬季萬物肅殺,天寒地坼,許多動物在此時進入休眠期。同樣的,人在冬季也要順應自然界變化,宜收、宜藏,如《黃帝內經》雲“冬不藏精,春必病溫”。中醫講究形神一體觀,也就是說,如果冬季時情志沒有順應自然之氣,容易損傷腎氣。故冬天的情志調理亦應從腎著手。冬三月是萬物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所謂“貓冬”,人的情緒也比較發生變化,朋友們平時要注意保持樂觀情緒,不輕易生氣、發怒,避免焦慮和抑鬱等負面情緒,也可適當參加集體活動,避免孤獨寂寞,徒增煩惱。

  冬季養生方法

  ***一***情志調攝

  嚴寒的冬季,朔風凜冽,草木凋零,陽氣潛藏,陰氣旺盛,人體的陰陽消長代謝也處於相對緩慢的水平,所以,冬季精神調養也要著眼於“藏”,即要保持精神安靜。此外,就是要防止季節性情感失調症。季節性情感失調症是指一些人在冬季發生情緒抑鬱、懶散嗜睡、昏昏沉沉等現象,這種症狀主要是寒冷的氣候所致。擔一味保暖不能達到預防效果,正確的方法是多晒太陽。同時,要加強體育鍛煉,儘量避免因植物神經功能失調而引起的緊張、易怒、抑鬱等狀戀。

  ***二***藥物養生

  俗話說:冬不藏精,春必病溫。冬季,人體陽氣內藏、陰精固守,是機體能量的蓄積階段,對於身體虛弱的人是進補的好季節。

  1.進補應辨證而為

  冬季,是體虛之人進補的好季節。但“虛”的原因各不相同,因此進補時要因人而異,因體質而異。

  2.進補需分男女老少

  人的一生需經歷不同的發育和生理變化階段。各個階段人體內臟腑的氣、血、陰、陽有不同程度的變化,各年齡階段人的生活習慣和學習、工作的情況也各不相同,因此,應該根據這些變化來補益身體。

  3.冬季進補莫過激

  進補是為了調節身體的各種機能,使身體更健康,但如果進補過偏,則補而成害,使機體又一次遭遇損傷。例如,雖為陰虛,但一味養陰而不注意適度,補陰太過,反而遏傷陽氣,致使人體陰寒凝重,出現陰盛陽衰之氣,所以進補要補宜適度,適可而止。

冬季如何吃桂圓更養生
冬季氣虛養生茶
相關知識
冬季情志養生
秋季情志養生
秋季情志養生方法
夏季情志養生
冬季睡覺養生方法
冬季怎麼養生呢
冬季飲食養生有什麼小常識
男人冬季如何養生
冬季如何養生護膚
老年人冬季如何養生保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