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歷史教育的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6日

  我們說歷史教育的意義不僅關乎社會的穩定和進步,那是因為歷史教育最重要的意義還在於它有助於社會的可持續穩定和進步。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談中學歷史教育》

  摘 要: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歷史作為一門連線過去和現在的特殊學科,已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如何開展高中的歷史教學,提高教學的效率成為了人們倍加關注的話題。

  關鍵詞:初中歷史;創新;任務;價值觀;師生關係

  一、中學歷史課創新教學的目標

  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去進行創新教育,首先必須弄清自己進行的活動的目標是什麼,這樣才可以去進行教學活動。

  首先,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也稱創新意識,指推崇創新、追求創新、以創新為榮的觀念和意識。只有在強烈的創新精神的引導下,學生才可能產生強烈的創新動機,樹立創新目標,充分發揮創新潛能,釋放創新激情,進行創新活動。這是歷史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素質的基礎。

  其次,要培養學生形成創新思維。這是指某種創造性活動中所特有的思維過程,是人類思維的高階形式。簡單地說,就是發現或發現一種新方法,並用來創造性地處理某種事物的思維過程,包括髮散思維、求異思維、逆向思維、遷移思維、聚合思維方式等。這是學生正確分析新情境、解決新問題,並將此遷移到學生新知識的過程中,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的保證。在歷史學科教學中,要求貫穿以具體的儘可能完整的歷史材料為依據,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科學、準確地解釋歷史現象,分析歷史事件,評價歷史人物,認識和把握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以史為鑑,以古鑑今,回答和解決社會現實問題,即史論結合。這是歷史學科所獨具的一種創造性思維能力,也是歷史學科能力的核心。

  二、中學歷史教育教學的任務

  要想弄清中學歷史教育教學的任務,我們必須首先弄清中學歷史教學是屬於歷史研究的範圍還是歷史運用的範圍。歷史研究是歷史學家窮究歷史發展變化,儘可能地還原歷史的本來面貌的過程。“歷史學是歷史學家在對人類以往的歷史進行系統化整理的基礎上,對歷史的本質、歷史的意義所作出的一種理論解釋和精神體驗。……歷史學使我們不是簡單地只生活在我們自己的時代、自己的國度裡,而是生活在一個更為廣闊更為漫長的‘歷史學時空’裡,從而得以同過去以往時代、同所有地域的人進行交流對話,汲取全人類的智慧與經驗,把自己短暫侷促的個體生命融入到世界歷史的無限程序中去,獲得對自我的超越和昇華。”可見,歷史學家們的工作是繁雜的、細緻的、目的明確的。對中學生而言,學習歷史只是為了運用歷史。這種歷史的運用包含為其他學科的研究提供規律;對學生及整個社會進行宣傳教育,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為解決現實問題提供資訊,包括背景、經驗等。中學生是要通過歷史課的學習,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為將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積累經驗,為將來認識和了解歷史發展的規律積累足夠的歷史知識和歷史經驗,而不是要求他們在中學階段的學習中就去尋找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

  三、對中學歷史教育價值的思考

  教育的本質是實現人的社會化,使人在適應社會需求的同時發展自己。人在社會活動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大都是綜合性的,單靠某一學科的專業知識難以解決。近年來教育和課程的綜合化趨勢正是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反映。歷史與許多邊緣學科有著密切的聯絡,這種聯絡主要體現在歷史再現了這些學科的發展軌跡。在教學實踐中挖掘這種聯絡,對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培養綜合型人才具有重要價值。如學習歷史必須具備相關的哲學、政治、經濟和法律知識;現實的政治都有歷史淵源,學習歷史不忘關注現實,能很自然地與政治時事聯絡起來。我們說歷史教育的意義不僅關乎社會的穩定和進步,那是因為歷史教育最重要的意義還在於它有助於社會的可持續穩定和進步。史學所研究的雖然是過去的人類生活,但時間是永恆連續、前後相繼的,過去、現在、未來都統一於時間的向度上,因而史學思維模式在認識現實社會生活中幾乎被完整地加以運用。史學思維模式是樹立科學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基礎。所以離開了歷史教育,就等於離開了一個很重要的“基礎”,沒有了基礎,一切都是空中樓閣,就難以談及社會的穩定和進步的可持續性。

  四、對中學歷史進行創新教育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教師首先要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正確的教育觀念確立了,思路就會清晰,教育的機制就會靈活,才可能是真正的素質教育,才可能是真正的創新教育。教師只有終身學習,才能充實、完善智慧結構,才能日日見新,才能做一名創新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改變傳統教學中單一的由教師向學生髮射資訊,獨佔課堂代替學生思維的局面,把整個教學過程變成培養學生創造良好的探索情境,鼓勵學生不因循守舊,敢於創新。學生能夠做到的儘量讓他們自己去做,教師起指導、點拔的作用。要精講巧練,要實現做中學、玩中學、遊戲中學、實踐中學。

  五、在創新教育中注意培養良好的師生關係

  創新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創造性、有獨立見解、有開拓能力的人才。人心都是肉長的,當學生感受到你的愛時,他們也會回報你同樣的愛。同時,一旦他們喜歡你,也必然會喜歡你的教學,這就是“愛屋及烏”的道理。課後花一兩分鐘時間與不同的學生聊天,關心他們的身體、學習、愛好等,這會讓學生覺得老師並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可以交心談心的朋友。長期堅持下來,必然會贏得學生的歡迎。老師的親近,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你教的課的興趣。但要注意的是,跟學生的關係不能好得沒有距離,要把握分寸,要讓你的學生對你既敬又愛。中學歷史教學面對的是可塑性很大的中學生,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思維規律,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助動,師生共同參與完成教與學的任務。在這一過程中,時刻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採用多種教學方法,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包括現代化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變學習過程中“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獲取知識”。讓他們在掌握和運用好書本知識的基礎上,形成認識事物的深刻性和勇於創新的開拓性,鼓勵他們大膽創新。

  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提出問題,從新的可能性、新的角度去看問題,都需要有創造的想象力。”想象是最有價值的創造因素。想象是創造的先導,是創造力的靈魂。想象力愈豐富,創造力愈強。在啟發學生積極想象的時候,適度進行邏輯性的說理評價,不僅對發展學生的創造想象能力有益,而且對提高學生思維的深刻性也大有益處。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高職商務英語課程體系構建與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論文
家庭教育對學習習慣的影響論文
相關知識
有關歷史教育的論文
有關情感教育的論文
有關校外教育的論文
有關中國教育的論文
有關應試教育的論文
有關義務教育的論文
有關中美教育的論文
有關學前教育的論文參考
有關幸福教育的論文
有關社群教育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