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中丞聞琴閱讀答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和王中丞聞琴》是南朝時期詩人謝朓所作的一首五言詩,這是一首描寫音樂的詩。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和王中丞聞琴》閱讀材料

  和王中丞聞琴

  [南朝齊]謝朓

  涼風吹月露,圓景動清陰。蕙風入懷抱,聞君此夜琴。

  蕭瑟滿林聽,輕鳴響澗音。無為澹容與,蹉跎江海心。

  【注】容與:徘徊,躊躇不進。

  《和王中丞聞琴》閱讀題目

  8這首詩是怎樣描寫琴聲的?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

  9.詩人聽了琴聲後產生了怎樣的感慨?請簡要分析

  《和王中丞聞琴》閱讀答案

  8.① 前四句為側面描寫,通過描寫清幽寧靜的秋夜景色,烘托了琴聲的美妙。***3分******或答最後兩句,通過琴聲產生的效果來側面描寫音樂之動人。***

  ②五、六句為正面描寫,運用比喻手法,寫琴聲如滿林傳遍的颯颯秋風聲,又如澗水發出的淙淙輕鳴,給人如臨其境的感覺。***3分***

  此題考查鑑賞詩歌內容的能力。這是一首寫音樂的詩,但詩人並沒有把重點放在直接描寫琴聲之上,而是從外圍入手, 渲染烘托“聞琴”的氣氛,刻畫詩人的主觀感受。“涼風”“月露”“清陰”營造了清幽、寧靜的意境;“吹”“動”兩個動詞是以動襯靜,更突出了月夜的幽靜。“蕙風入懷抱”是雙關,既寫秋夜中瀰漫香氣的和風,又寫人聽到琴聲後的愉悅與陶醉。“蕭瑟滿林聽,輕嗚響澗音” 是對琴聲的正面描寫,突出了琴聲的美妙與清雅。最後兩句是由 “聞琴”引起的感慨。

  9.詩人聽到琴聲後,產生了不要遲疑猶豫,趕快歸隱的感慨。***3分***因為琴聲把詩人帶到了一個遠離塵囂、林靜水清的境界,所以他產生了隱逸之意。***2分***

  《和王中丞聞琴》賞析

  開頭兩句寫涼夜景物。時屆秋令,入夜涼風吹拂,枝頭暗凝的露水滴瀝有聲,一輪圓月高懸中天,投下皎潔的清光。兩句寫秋夜涼風月露,著意渲染清涼感和寧靜感。“吹”、“動”兩個動詞,是描寫動態的,卻以動襯靜,更顯出了秋夜的靜謐。也只有在這種寧靜的環境中,才能聽到月光下露水的輕微滴瀝之聲。這兩句不僅寫出對秋夜涼風月露的視覺、聽覺與觸覺感受,而且透出心理上的清潤與寧靜,這正是“聞琴”的適宜環境氣氛與心理狀態。

  第三句進一步寫到秋夜中瀰漫的香氣。蕙是香草,蕙風實即首句所謂涼風,此處不從觸覺而從嗅覺感受著眼,故說“蕙風”。不說蕙風吹送芬芳,而說“入懷抱”,不僅把蕙風寫得極有靈性與感情,彷彿知道詩人有聽琴的雅興,而多情地投入懷抱,而且寫出了詩人那種愉悅感與陶醉感。古代有焚香鼓琴的習慣,這“蕙風入懷抱”正像是大自然佈置的最佳“聞琴”環境氣氛。

  第四句方才正面點題:“聞君此夜琴”。由於前三句已經從不同角度將秋夜的清涼、靜謐、芬芳描繪得極富誘惑力,有未聞琴而心先諧適、陶醉之感,因此這句只輕輕一點,就能使人對如此良夜聞琴產生美好的聯想,達到以不寫寫之的效果。

  五六兩句,正面寫“聞琴”。全篇中寫琴聲的只有這兩句,如一味著力刻畫,反而難以盡致傳神。詩人採取虛涵的筆法,著重傳達琴聲所給予自己的主觀印象和它的神韻意境,說琴聲如秋風之蕭瑟,滿林傳遍其颯颯秋聲;又如澗水輕鳴,發出琮琮作晌的清韻。這裡將摹聲、造境與傳神結合起來,不僅使人對琴聲的蕭瑟清雅有真切的感受,而且由此產生林泉幽勝的美好聯想,寫得極富畫面美、音樂美和詩歌意境美。由“林”“澗”又自然逗出下文。

  最後兩句是“聞琴”引起的感慨,也是全篇的歸結。琴聲把人們帶到一個遠離塵囂、充滿林下風致、山水清音的境界,使人神遠心馳,更增隱逸之想,因此告誡自己不要再容與遲延,以致耽誤了歸隱江海的時間,銷磨了隱逸的意興。

  全詩境界,可用一“清”字概括。“聞琴”的客觀環境氣氛是清涼、清靜,散發著蕙風清香的;琴聲是如林風澗音,極富清韻的;所引起的又是清逸的隱居意興。全篇便在這“清”的境界中達到和諧的統一。


  

雨中至華下宿王山史家閱讀答案
江城子階前流水玉鳴渠閱讀答案
相關知識
和王中丞聞琴閱讀答案
王積薪聞棋閱讀答案
王洛勇我只演正面的中國形象閱讀答案
中國山水畫和中國園林閱讀答案
呼和浩特中考語文閱讀答案
中考界河閱讀答案
為什麼研究中國建築閱讀答案
中秋的中國含義閱讀答案
途中見杏花閱讀答案
北京燕山中考語文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