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中考語文閱讀訓練題及答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8日

  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是武漢中考語文備考複習的關鍵,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供考生閱讀練習。

  武漢中考語文閱讀原文

  “和”是儒家美學思想的核心內容,也是中國古典美學的重要範疇,溫柔敦厚的中和之美對於後世文學產生了深遠影響。錢穆先生指出:“讀一部中國文化史,正如聽一場歌唱,不外一‘和’字。”“和”這一美學範疇包含著濃厚的政治、道德觀念,它的內涵既是指藝術的,也是指道德的,是善與美的統一。《論語》中曾先後8次出現“和”的觀念,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禮之用,和為貴”,“和無寡”等。《左傳》曰:“清濁、大小、短長、疾徐、哀樂、剛柔、遲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濟也。君子聽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和”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對立面的多樣統一。孔子論“和”,強呼叫道德來規範審美物件和審美主體,以達到“善”和“美”的統一。“和”與“中”密不可分,“和”是把雜多與對立的事物有機地統一起來,“中”則是在“和”的基礎上所採取的居中不偏、相容兩端的態度;“和”偏重事物的調和統一,“中”強調事物所達到的最佳狀態。在《論語·先進》中,他評論他的學生說:“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在藝術與審美方面,孔子對《關雎》的評價頗高:“《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認為《關雎》在情感把握上恰到好處,既不過分,也無不及,這是非常可貴的。在他看來,像《關雎》那樣不淫不傷的詩,才是合乎“中和”的詩,這才是合乎孔子所要求的美。“中”“和”本身,即包含著“美”與“善”的統一。孔子在其文質觀上也體現出“和”的思想:“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文”在這裡指後天學習所形成的文化素質與修養,“質”指內在的道德品質。對於文學藝術來說,文和質,即形式和內容,如果能和諧統一的話,它就是美的,也是善的。孔子認為,無論是“質勝文”還是“文勝質”,都會產生偏重的效果,破壞和諧之美,外在的禮儀修養與內在的道德品質達到完美的融合,這樣的人就是“君子”。理想的美應是文和質二者對立統一,這是“文質彬彬”的境界,也是“盡善盡美”的境界。

  儒家思想認為,善是美的基礎、內容和目的,對美具有決定性作用,同時強調審美和藝術的道德與社會作用。孔子區分了“美”和“善”,又充分肯定了“美”和“善”的統一。好的客體必須符合美善合一的標準,同時審美主體也必須努力達到美善合一的程度。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真正的“樂”。在儒家主張的中和之美中,“盡善盡美”代表了其最高的審美理想,通過藝術來倡導教化,實現社會和諧,在當今追求個體感官體驗美學觀念氾濫的情況下是非常必要的。從這一角度來講,“盡善盡美”這一審美標準具有非常積極的社會意義,特別是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程序中,必然能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

  武漢中考語文閱讀題目

  1.下列各項中,對“中和”之美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中”即中庸,是“和”的物質基礎;“和”則偏重事物的調和統一,也就是美與善的統一,藝術表達與審美主體的統一。

  B.“中”強調事物調和所達到的最佳狀態;“和”是把雜多與對立的事物有機地統一起來,藝術表達與審美主體也要統一起來。

  C.“中”是“清濁、大小、短長、疾徐、哀樂、剛柔、遲速、高下、出入”等的包容;“和”是“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分寸。

  D.“中”是在“和”的基礎上所採取的居中不偏、相容兩端的態度;“和”則是在情感把握上恰到好處,既不過分,也無不及。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論語》中曾先後8次出現“和”的觀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並不屬於孔子藝術美學思想的範疇。

  B.“和”這一美學範疇,不僅僅強呼叫道德來規範審美物件和審美主體,也包含藝術創作中各要素的和諧統一。

  C.“君子聽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表現了孔子認為音樂只有達到“善”和“美”的統一,才能起到教育作用。

  D.在儒家主張的“中和”之美中,“盡善盡美”代表了其最高的審美理想,通過藝術來倡導教化,實現社會和諧。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讀一部中國文化史,正如聽一場歌唱,不外一‘和’字。”錢穆先生這句話深刻地揭示出中國文化缺乏多元性。

  B.“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過猶不及”,體現了孔子“中”的美學思想。

  C.對於文學藝術來說,文和質,即形式和內容,如果能和諧統一的話,它在藝術和道德上就是美的和善的。

  D.在當今追求個體感官體驗美學觀念氾濫的情況下,“盡善盡美”這一審美標準應該具有非常積極的社會意義。

  武漢中考語文閱讀答案

  1.B*** A,“中”是“和”的物質基礎。誤。 C,將“中”與“和”解釋顛倒。D,將“和”解釋成“中”了。***

  2. C***“君子聽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並不是孔子說的。***

  3. A***錢穆先生這句話只在強調中國文化史中“和”的價值和意義,並沒有否定中國文化多樣性的意思。***

撿爛紙的老頭閱讀題及答案
父親不寫信閱讀題答案
相關知識
武漢中考語文閱讀訓練題及答案
杭州中考語文閱讀訓練題及答案
天水中考語文閱讀訓練題及答案
廣東中考語文閱讀訓練題及答案
上海中考語文閱讀訓練題及答案
黃岡中考語文閱讀訓練題及答案
安徽中考語文閱讀訓練題及答案
廣西中考語文閱讀訓練題及答案
鄭州中考語文閱讀訓練題及答案
青島中考語文閱讀訓練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