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指為信現代文閱讀答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0日

  中國是世界上公認最早應用指紋的國家,以“指”為信在中國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以指為信》現代文閱讀材料

  正是在長期的觀察和思考中,先民認識和掌握了指紋的結構與特性。並利用這些結構與特性的指代功能,逐漸開發出了指紋的實用價值。

  中國是世界上公認最早應用指紋的國家。美國芝加哥菲爾特博物館珍藏著一枚中國古代泥印,印的正面寫著主人的名字,反面印有一隻拇指的印痕。據考證,這顆罕見的泥印距今已有2000多年,算是最古老的指印印泥了。很明顯,指印在這裡代表著“自己”。

  秦漢時代盛行封泥制。那時的人們將竹簡木牘作為書寫的載體,在送出文書時,將竹簡木牘用繩捆縛,然後在繩端結合處用泥封閉,泥上加蓋官私印章,以防別人偷拆。據實物資料證實,從西周至秦漢時期,印章與指紋可交替使用,民間無印章者,“蓋印時闌之以指耳”,或同時捺押印章指印。

  契約應用指紋簽署的做法大約出現在西漢初期,當時最早的做法是業主在竹簡上“畫指”。所謂“畫指”,是指由書契人書寫契文,在契尾一一開列雙方當事人及見證人、保人***指中間人***等的姓名,然後各人在自己名字下方,按照男左女右的原則,畫中指、食指兩節或三節長度的線段,並在指尖、指節位置畫上橫線,以示契約由自己簽署。有人統計過,在吐魯番和敦煌出土的漢至五代的契約文書中,凡落款部分尚儲存完好的,“畫指”簽署方式最為普遍。

  唐時,指紋已經廣泛應用於田宅買賣、婚姻家庭、人口買賣和財務借貸等民事契約的簽署。公園851年,阿拉伯商人索拉羅在他寫的《大唐風情》中記載:“此地,無論誰向人借錢,都要立借票***借據***,借債人須用中指和食指在借票上並排捺印。如果雙方簽訂契約,那麼雙方的指紋就印在兩紙騎縫處,恰如符木相偶。”唐以後,官府中的兵丁名冊、獄詞、劃供等,均有以指紋為證的文字記載及實物留下來。宋以後,在人口買賣契約和離婚休書上,普遍採用捺指紋或是壓手印的做法。

  這種傳統做法沿襲至民國時仍然很普通,指紋博物館就藏有這樣的檔案。那是民國二十五年山西人蔚成全賣掉妻女所立的《訂婚證書》及《婚約》。原來,蔚成全將妻子賣與同鄉覃守榮後,其妻便與覃守榮訂立婚約,證婚書上還要知見人、代筆人等都簽字畫押,蔚成全本人以主婚人的身份出現。他們還在訂婚書證上捺按了指紋和手印,這樣做的目的有兩個,一是規避法律的懲罰,二是大家的面子都好看。

  指紋作為契約文書的簽署標誌,具有法律效力。其在契約文書上的運用,既推動了古代契約制度的發展完善,又豐富了中國指紋文化的內容和形式。同時,它也為現代信用制度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從指紋這裡似乎再次得到了印證。

  《以指為信》現代文閱讀題目

  1.下列關於文章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基於長期的觀察與思考,先民在掌握了指紋的結構和特性之後,開發了指紋的實用價值——以“指”為信。

  B.中國最古老的指印印泥大約出現在距今2000多年前,中國也因此被世界上公認為最早應用指紋的國家。

  C.美國芝加哥菲爾特博物院珍藏的那枚中國古代泥印,正面刻著的名字與反面印有的拇指印痕屬於同一人。

  D.按壓指印以示信用的做法自古沿用至今,指紋作為契約簽署標誌無論在古代還是現代都具有法律效力。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秦漢時期,需要使用指印的封泥制盛行一時,於是人們在捆束竹簡木牘的繩端結合處使用封泥並在泥上加蓋官私印章。

  B.西漢時期,在竹簡上“畫指”可表明契約由相關人等共同簽署,這種當時最普遍的做法也是最早用指紋簽署契約的做法。

  C.唐時,指紋已經廣泛應用於田產買賣等民事契約的簽署,唐人訂立契約須雙方指紋像符木相偶一樣印在兩紙騎縫處。

  D.民國時,在人口買賣契約或婚約的證書上採用捺指紋或是壓手印的做法仍然很普遍,目的是使契約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有實物資料證實,西周時有交替或同時使用印章與指印的做法,後來這種做法雖然有變化,但沒有影響指紋在契約文書上的運用。

  B.從一枚古老的指印泥印代表“自己”,到指紋成為契約文書上具有法律效力的簽署標誌,中國“以‘指’為信”的做法延續了2000多年。

  C.從指印泥印到畫指再到按壓指紋,中國古代契約制度在發展中不斷完善。對指紋指代功能的利用,充分顯示了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

  D.索拉羅的記載表明,指紋在借貸上的廣泛運用,既豐富了中國指紋文化的內容和形式,也為現代信用制度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以指為信》現代文閱讀答案

  1.B強加因果

  2.A曲解原文。原文的意思是秦漢時期盛行封泥制,一般加蓋官印私章而不是指印;從西周到秦漢,印章與指印交替使用

  3.D【解析】對所“表明”內容的分析言過其實。


  

北方大旱與體制型缺水閱讀答案
碑與帖說明文閱讀答案
相關知識
以指為信現代文閱讀答案
以指為信說明文閱讀答案
里仁為美現代文閱讀答案
碗花糕現代文閱讀答案
榜樣現代文閱讀答案
關於詩經現代文閱讀答案
漢字危機現代文閱讀答案
懲罰微笑現代文閱讀答案
面試現代文閱讀答案
米的恩典現代文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