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該由誰來封閱讀答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6日

  “大師”該由誰來封?這就要讓全社會都明確評判大師的標準,建立健全能判別真偽的學術評價機制。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大師該由誰來封》閱讀材料

  “大師”一詞,初見於《周禮》,說是周代宮廷的樂官長的職稱。據清代經學家考證,“大師”印《論語》所述教孔子學音樂並體悟天人關係的盲人藝術家。但孔子死了,魯國衰亂,他們四散流亡異國,“大師”也成絕響。

  時過近三百年,秦始皇死了,“坑灰未冷山東亂”,“大師”也重現於山東。不過已非藝術大師,而是跟隨濟南伏生學了點《尚書》殘篇,在民間教《書》餬口的儒生。

  幸而漢武帝“獨尊儒術”。他的丞相公孫弘,又將五經博士變成候補文官的師傅。讀一經而應試,便可做官,祿利隨之。於是時歷四世,如《漢書》所說,“一經說至百餘萬言,大師眾至千餘人,蓋祿利之路然也。”

  所謂盛極而衰吧,經過三國兩晉南北朝,隨著唐朝一統,三教並爭,“大師”的徽號被佛經翻譯家玄奘奪去獻給了佛祖。隨後活著的高僧也紛紛稱作“大師”。接著每下愈況,猶如博士由經學教官職稱變成賣油賣茶的傭保泛稱一樣,到宋金元明,凡和尚均稱大師。

  清代漢學復興,民間經史學家按學問分等次,各學派的繼往開來人物,被公認為大師,才給這個徽號恢復了名譽。清末由日本借來“國學”一詞,民初又突現“文化”的作用。因而直到上世紀“大革文化命”,又大搞“破四舊”前,學界約定俗成,凡稱大師必合若干尺度。那尺度,簡單地說,就是博古通今,學貫中西,德才學識兼備,非但於本門學科為不世出的專家,並以卓特識見、新穎方法或指明未來取向,而受眾多學者景仰。這裡的裁判官,僅有一個,就是由時間體現的歷史。

  由此觀照近年叢出的所謂大師,已故的多屬他封。但也有生前不斷自封而名過其實的,不敢自居大師而曾領袖群倫的,卻都“俱往矣”,但看在世的,季羨林先生是中印文化交流史專家,對傳統經史的認知似非其長,因而他公開宣告辭謝“國學大師”頭銜,應說有自知之明。但尚在人世的那班他封的、自封的或者故作謙退又實自我炒作的“國學大師”、“文化大師”,休說未曾蓋棺論定,即如彼輩不斷公開表演,彰顯的品格低劣,識見庸俗。學問粗淺乃至古漢語也一竅不通,只配稱作假冒偽劣貨色,縱然蓋棺一一千年,連“小師”也算不上。

  我相信中國可能有活著的大師,惜因寡聞而未見。我也相信達爾文的進化論,隨著文化生存環境不斷改善,未來必定大師越來越多。不過由生者來看,只見假大師得意,未見其大師發聲,不禁想到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再版跋所揭示的,“公正無私的科學探討讓位於辯護士的壞心惡意”。是否意味著我們的學術評價機制,尚不足以判別真偽呢?

  《大師該由誰來封》閱讀題目

  ⒖下列對文章內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據《論語》記載,孔子最早使用了“大師”一詞,他所尊崇的大師,不僅能夠教授音樂,還能體悟天人關係。

  B.漢武帝時期,讀經書通過考試便可做官拿俸祿,此制度歷時四世後,在祿利的驅動下,大師雲集,講經蔚然成風。

  C.歷史是唯一的裁判,真正的大師因其學貫中西,德才兼備,為各門學科指明未來取向,而 倍受眾多學者景仰。

  D.文章以季羨林宣告辭謝“國學大師”頭銜為例,旨在強調連這位享有厚望的學者,也存在傳統經史知識的陷缺。

  ⒗為什麼說到了清代才給大師“這個徽號恢復了名譽”?***6分***

  答:

  ⒘結合文章後三段.說說怎樣才能不讓“假大師得意”呢?***6分***

  答:

  《大師該由誰來封》閱讀答案

  15.B

  ⒗原先,大師稱號皆與學問有關。***2分***從唐到明,稱僧人為大師,這完全扭曲了大師的本來內涵。***2分***清代復興漢學,稱各學派的繼往開來人物為大師,突出了學問的特徵,這才與原先對 “大師”的稱呼相承。***2分***

  ⒘讓全社會都明確評判大師的標準;***2分***剎住目前學術界的吹捧風、自吹風;***2分***建立健全能判別真偽的學術評價機制。***2分***


  

潔白的木槿花記敘文閱讀原文及答案
在那青春叛逆的日子裡閱讀答案
相關知識
大師該由誰來封閱讀答案
大詩人的童年的閱讀答案小學
抗生素的末路來生閱讀答案
中學老師殺害了三毛閱讀答案
基因改變人類未來的閱讀答案
校訓大學的文化符號閱讀答案
超級病菌來了閱讀答案
超級細菌來襲閱讀答案
大傳統與小傳統閱讀答案
大學文化的力量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