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掃墓的文章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1日

  掃墓,是清明節特點的儀式,為的是想先人表達緬懷之情,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掃墓的感受

  每一個烈士在我的心中都是一位偉大的英雄。在我所居住的這個城市裡,其實就有一位令人欽佩的英雄,很遺憾,她已經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她就是池越忠姐姐,那年她僅僅15歲,一個花季般的年齡。

  今天上午,學校帶著我們四年級380位同學前往迎澤公園掃墓。池越忠塑像位於迎澤湖南部的小島上,四周樹木很多,但尚未長出嫩芽。我們終於看見了這座塑像,上面雕刻著八個鮮紅色大字:“紅燭雖小,精神永存”。分明在暗示我們:池越忠雖然只是一個普通學生,但她的精神卻熠熠閃光,值得我們這些小學生學習。

  從介紹中瞭解,她的故事很感人:

  1983年12月9日下午,幾位小學生到湖上撈魚, 腳下的冰層突然破裂,一人不幸落水,有同伴去拉他,也掉進了冰窟窿。聽到求救聲,從河對面跑來一位背書包的女中學生,她伏下身子,爬行在冰面上,眼看就要拉住落水兒童了,她的身體突然滑倒在冰面上,“喀嚓“一聲,也不幸落入水中。

  公園員工王志勝叔叔聞訊後立即奔來,邊跑邊扯下棉衣,跳入河中救人,兩名落水兒童得救了。這時岸邊有人喊,還有個女孩沒有上來,王志勝叔叔又下水三次,終於將為救他人而意外落水的女中學生救上岸。

  據說,女中學生被抬上岸後,當時還有心跳。從她身上摸到的一張公交月票上,看到“池越忠” 、“太原十五中高二”的字眼。 後來的人把這位女中學生送到附近的山醫一院,經過14個小時的搶救,但最終還是未能挽回她年輕的生命。

  明知不會游泳,卻冒險救人,真是奮不顧身啊!也許老師平時給她講過:要樂於助人,別人有困難一定要挺身而出。池越忠姐姐真的就這樣去做了,一點兒也沒有猶豫。說到容易做到難啊,這個道理誰也明白,但有幾個人能夠這樣做呢?這就是她的偉大之處。

  在我的心裡,池越忠永遠是15歲,永遠是那個勇敢、偉大的救人的姐姐!

  :掃墓

  “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節前一天,雨停了,春光明媚,我校全體師生排著長長的隊伍,到襄西烈士陵園掃墓。

  一路上,我們手拿清明條,胸戴到小白花,紀律嚴明地走著,路旁的行人都以讚揚的目光注視著我們。

  步行近三公里後,我們來到烈士陵園。陵園內松柏蒼翠,肅穆寧靜。不一會兒,悼念儀式開始了,沉痛的哀樂聲響起,全場肅立。我們首先默哀三分鐘;接著,兩個少先隊員代表為烈士們敬獻花圈;然後,我們的輔導員老師宣佈一批加入中國少年先鋒隊的同學名單。新入隊的同學在烈士墓前莊嚴宣誓----時刻準備著,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身!宣誓完畢後,我們為烈士們敬獻清明條。緊接著,我們按班級順序,依次參觀陳列室。進入陳列室,烈士們的遺像一一呈現在我眼前。閱讀著烈士們的生平事蹟,我不禁思緒萬千:那些革命烈士生前勇敢地同敵人搏鬥,那種精神多麼可貴啊!為了革命的勝利,為了下一代過上幸福生活,他們捨生忘死地戰鬥,終於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今天和平安寧的生活,我們一定要倍加珍惜!

  從烈士陵園返校途中,我內心還在讚歎那些革命烈士的英雄氣概。我們現在一定要好好學習,繼承先烈的遺志,將來做好革命事業的接班人!

  :掃墓

  紙錢在火焰下化成嫋嫋青煙,在祖墳和爺爺奶奶的墳塋間,輕盈得升起,或盤旋,或直直上升彌散開來,飄進我眼裡,刺刺的,眼眶便有些溼潤。陽光照著新擺放在墳頭的墳帽,墳帽上青青的小草靜穆,白花花的掛紙,壓在兩隻墳帽之間,綠草,白紙,青煙相互映襯,代表著我對先人的哀思。 墳塋旁,隨意放著剛剛使用的刀、鋸、鐵鍬,一年來祖墳掃墓一次,每次來時祖墳上雜樹密密得長著,墳塋被樹遮擋覺得小小的,低矮的,很是無可奈何,便急急地側著身子探進去。父親知道我們忙,便早早的準備好工具,剪好白紙,細心的準備好了手套,在我們揮刀清理墳塋上的雜樹時不致手上起泡。掃墓,便有清掃雜草雜樹之意,然後挖個墳帽,將去年的有些坍塌的墳帽用鐵鍬拍平,鄭重擺放並壓好父親親手剪好的有方孔和兩行淚痕狀的掛紙,算是為墳添土。一口氣,清除了墳上雜物,安上墳帽,擺上鮮花,焚燒紙錢,祖墳突顯的高大起來,有水落石出的感想。

  “回了”跟先人作別,雖是腰痠背痛,手臂上留著劃痕,汗水黏黏,心裡踏實了。陶潛《輓歌》在記憶裡,荒草何茫茫,白楊亦蕭蕭。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四面無人居,高墳正崔嶢。馬為仰天鳴,風為自蕭條。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千年不復朝,賢達無奈何。向來相送人,各自還其家。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託體同山阿。

  

描寫廈門大學的文章
描寫三月的文章
相關知識
描寫掃墓的文章
描寫春天的文章充滿生機的季節
大作家描寫春天的文章
側面描寫風雨的文章段落
關於音樂的文章_有關描寫音樂的文章3
用空間方位描寫景象的文章
寫烏鎮的文章_描寫烏鎮的文章
小學生描寫燈光的文章
初中描寫秋雨的文章
關於描寫雪景的文章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