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反思隨筆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如何更好地培養小朋友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歡!

  篇一

  做遊戲是孩子們非常喜愛的活動。一聽說做遊戲,大家高興得手舞足蹈。待孩子們平靜下來,我告訴了幼兒遊戲的名稱《造火車》。目的是讓幼兒學會正確使用量詞。

  遊戲開始之前,我先向幼兒展示了幾張圖片,上面分別畫著數量不等的蘋果、書本、眼鏡、尺子、樹和電視機等物品。我先讓幼兒說出它們的名稱。對這些物品幼兒都很熟悉,大家爭先恐後地舉手說出了它們的名字。

  然後孩子們興高采烈地準備做遊戲。遊戲開始,我先講解了遊戲玩法:讓調皮的隋鵬小朋友當“火車頭”,胸前的包裡盛著那些圖片,然後點一名幼兒,該幼兒就過來從隋鵬的包裡摸出一張圖片,說出圖片上物品的名稱,並在前面加上數目和單位。如:一個蘋果,兩本書。說對了就站在“火車頭”後面做一節車廂,若說錯了數目或用錯了量詞,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幼兒都想做車廂,爭著搶著說。說對了的孩子很得意地站在火車頭後做車廂;有的孩子說錯了,如說成“一個尺子”,“一個電視”等,旁邊的孩子著急地給他糾正。若別的幼兒也說不出來時老師再幫助糾正。孩子們表現都很活躍,最後組成了一列長火車。當初沒說對的幼兒再做一遍遊戲,說對之後也組成了一列火車,大家都很高興。

  遊戲結束後,我讓孩子們從身邊的事物中用上數目和單位說出幾種,孩子們開動腦筋,說出了好多,如:一頭豬、一隻狗、一條魚、一塊黑板、一把椅子……大家互相幫助,其樂融融。較好地掌握了常見量詞的使用方法。

  我覺得平時應設法讓幼兒積極參與,幼兒在活動中,會更好地鍛鍊動手動腦能力,對學習的東西印象也會更深刻。

  篇二

  秋風起,天氣涼,一片片樹葉從樹上飄落下來,在風中翩翩起舞……小班科學活動《樹葉媽媽和孩子》正是在這樣一個樹葉飄落的美麗環境下開展的。我們把1、認識、區別綠色、黃色,能一一對應找到相同的顏色;2、體驗媽媽和孩子的親情;作為本次活動的目標。雖然,事先孩子們也撿了不少落葉,也有綠色和黃色的樹葉,但樹葉的顏色偏差較大,既然為科學活動,為了孩子們能正確的認識綠色和黃色,我們就製作了綠、黃兩種樹葉。而為了讓第二個目標達成的更好,一開始就讓孩子們進入樹葉寶寶這個角色,而我就扮演尋找寶寶的樹葉媽媽。孩子們很喜愛這個角色,也很想回樹葉媽媽的環抱,努力的按要求尋找著媽媽。

  活動一開始,我就帶著孩子們唱著《秋天》的歌,自然的進入活動,秋天呀秋天呀,樹葉到處飛呀飛,樹葉到處飛呀飛……在這樣一個情境下,孩子們以歡快的情緒唱著跳著,彷彿自己也是一片秋風裡飄舞著的小樹葉。然後把綠黃兩種顏色的樹葉一片片在手中飄落到孩子們眼前,很有落葉飄飄的感覺,再讓孩子們自由的撿起一片,放在手中觀察著,孩子們都很興奮。接著以我扮樹葉媽媽找寶寶的情境,讓孩子們自然而然的成了樹葉寶寶。然後引導孩子們觀察樹葉的顏色,並區分開來。以一個、兩個、四個、一片的方法以:我我們是綠黃色樹葉寶寶的句式再次認識區分兩個顏色。最後,以大風來的遊戲結束活動使樹葉媽媽和孩子的情感昇華。這樣有情境又有遊戲的活動孩子們興趣較濃,學習的參與性積極性也較高,但在最後一個遊戲環節中,孩子們找自己顏色的樹葉媽媽還是有個別幼兒找錯,還有個別幼兒剛剛開始還能叫清自己的顏色,可到活動結束時就忘記自己叫什麼顏色的樹葉寶寶了,我想出現這一現象也屬於正常,與孩子的年齡特點有關吧。 整個活動下來,我發現對預設的兩個目標還是有所達成的,大部分孩子能認識並區分黃綠兩種顏色,樹媽媽和樹寶寶的感情也是用自己的親身體驗感受著。

  活動後,也帶給了一些新的思考:如在認識兩種顏色的時候要不要摻插些有關其他綠色的東西呢?這樣會不會把孩子們的思維扯遠了呢?孩子們思維拓展是好事,但會不會使孩子離把我創設的落葉飄飄情境呢?考慮了一下,我還是把其他綠色的東西放在日常的活動中,或者延伸下一個科學活動,什麼東西是綠色,什麼東西是黃色。又如在最後的遊戲環節,我請聽我隨堂課的金老師幫我扮演另一種顏色的樹葉媽媽,這樣很突然地出現了兩個樹葉媽媽是否合理呢?但從遊戲的效果看,孩子們確實能更清楚的區分兩種顏色,而且遊戲時也非常愉快、興奮。而這時,一興奮的我卻把早想到的最後要兩種顏色的樹葉媽媽要在一起,然後以:“黃樹葉寶寶,綠樹葉寶寶都是媽媽的好寶寶”來結束的給忘記了,給整個活動留下了遺憾。活動雖然結束了,但我已經在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或者延伸活動中讓孩子們更好的認識和鞏固綠色和黃色,相信我的孩子們也會學得更好的。

  篇三

  《水果接龍》是主題《夏天真快樂》裡面的一節數學遊戲活動,目的是讓幼兒通過學習觀察、操作,將相同的水果圖案頭尾相接;理解接龍遊戲的規則,能按照要求自主地進行接龍遊戲;體驗在數學活動中操作的樂趣。

  對於這次活動,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值得反思:

  在第一環節中,我以談話的形式激發了幼兒興趣,當我出示各種水果圖片時,幼兒能很快說出水果的名稱,在這一環節中,進一步讓幼兒熟悉了常見水果的名稱以及培養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在第二環節中,我用擬人的手法,告訴幼兒水果寶寶想要找和自己長得一樣的水果寶寶做好朋友。通過讓幼兒扮演水果寶寶,來尋找好朋友這樣一個遊戲,為後面幼兒能更好地理解水果接龍遊戲的規則做鋪墊。這個環節,幼兒表現得很棒。

  在活動時,我發現大部分幼兒能理解水果接龍遊戲的規則,並按照規則自主地進行接龍。有一小部分幼兒似乎不能完全理解水果接龍遊戲的規則,當他們在接龍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我及時給予引導。這樣就能幫助他們更好、更快的掌握水果接龍遊戲的方法。

  總體來說,這個數學活動具有遊戲性質,所以孩子們非常有興趣。遊戲過程也很簡單,幼兒操作方便。水果也是幼兒非常感興趣的東西,所以整個活動下來,幼兒情緒高漲,考慮到在操作時由於卡片較多,幼兒坐的比較擁擠,所以幼兒之間的卡片容易混淆在一起,在玩水果接龍時有的幼兒就找不到卡片去接了,這樣遊戲就玩不下去了。所以在幼兒遊戲時,我給幼兒每人一張操作紙板,讓幼兒在紙板上進行水果接龍活動,這樣可以避免這種混亂的現象,活動後收拾材料也比較方便。為了豐富本主題的區域材料,我把《水果接龍》的遊戲材料投放到區角中,方便幼兒去探索,進一步鞏固了幼兒對於《水果接龍》遊戲的認識。

  通過這次活動,使我認識到,要學習的還有很多。在教學活動中要反覆研究教案,不斷深入,全面考慮活動中可能出現的情況。只有這樣才能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到遊戲的樂趣。

小班教學反思隨筆
小班娃娃家教學反思隨筆
相關知識
小班反思隨筆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隨筆
小班教學反思隨筆
小班娃娃家教學反思隨筆
小學語文反思隨筆2
班主任反思隨筆
小學英語教師反思隨筆_小學教師反思隨筆
小學音樂教學反思隨筆
大班教學反思隨筆
小學美術教育反思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