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第一輪複習之多彩的消費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9日

  消費是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最終環節。它是指利用社會產品來滿足人們各種需要的過程。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多彩的消費知識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多彩的消費知識點1:消費及其型別

  考點 1:影響消費的因素★★★

  ●影響消費水平的因素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價總體水平

  ***1***居民收入對消費水平的影響

  ①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人們當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對各種商品和服務的消費量就越大。收入增長較快的時期,消費增長也較快;當收入增長速度下降時,消費增幅也下降。

  ②居民消費水平不僅取決於當前的收入,而且受未來收入預期的影響。對於未來收入,如果人們有非常樂觀的預期,預支將來收入的可能性就會加大;反之,預期未來有減少收入或者失業的風險時,人們就會節制當前的消費,以備不時之需。

  ③社會總體消費水平的高低與人們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聯絡。人們的收入差距過大,總體消費水平會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縮小,會使總體消費水平提高。

  ***2***物價變動對消費水平的影響

  物價的變動會影響人們的購買能力。一般說來,物價上漲,人們的購買力普遍降低,會減少對商品的消費量;物價下跌,則購買力普遍提高,會增加對商品的消費量。

  ▲判斷:商品價格的變化會刺激需求***×***。

  ●提高人民消費水平***生活水平***的根本途徑:發展經濟,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增加居民收入。

  △講解:這裡的收入是指“可支配收入”***即對個人合法收入作了必要的扣除***。

  ◆提高人民消費水平***生活水平***:①對國家而言,a.根本途徑是大力發展經濟,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努力擴大就業,增加居民收入。b.貫徹科學發展觀,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提高居民消費預期。c.完善分配政策,縮小收入差距,實現社會公平,提高總體消費水平。d.加強巨集觀調控,穩定物價。②對個人而言,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依靠自己的知識、技術、資本等因素獲得更多的收入。同時,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科學消費,綠色消費。③對企業而言,要積極關注市場需求,生產高質量的產品,提供優質服務,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要。★★★

  △課外閱讀:理論聯絡實際:

  收入影響消費→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收入差距影響消費→縮小收入差距,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價格影響消費→穩定物價是國家巨集觀調控的目標之一。

  生活必須品的需求量受價格水平變動的影響要遠遠低於高檔耐用品→國家特別關注農產品的價格變化。

  ◆總結:影響消費的因素

  考點 2:消費型別:

  ⑴錢貨兩清的消費***最常見******我們生活中消費的大部分商品是如此***

  ①通過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方式購買;②一旦交易完成,商品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即由買主自己享有。

  ⑵貸款消費***越來越常見***

  ①是一種預支未來收入進行的消費***“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②對於收入穩定、對未來收入持樂觀態度又沒有太多積蓄的年輕人來說,貸款消費不失為一種可行的選擇。

  ●對貸款消費的其他理解:※以信用為基礎***社會信用制度的完善與否制約著貸款消費的發展***;※主要用於購買大件耐用消費品和大額服務***因為這些消費若一次性付款可能會超出買主當前的支付能力***;※其利弊因時因人而異***在通貨緊縮之下,鼓勵有經濟能力的人貸款消費,則是利國利民之舉***;※是超前消費還是適度消費要看是否在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範圍之內進行;※商品使用權和所有權是隨著償還貸款逐漸發生轉移的;※助學貸款不是貸款消費,而是人力資源投資;※作用***影響***:a.滿足消費者的需要,提高生活質量;b.刺激消費,拉動經濟增長;c.提高社會的信用意識。

  ⑶租賃消費***越來越常見***

  有些商品,消費者或無力購買,或因使用的次數有限不想購買,可以通過短期租賃的辦法,不變更該商品的所有權,而獲得該商品在一定期限內的使用權。***△租賃消費發生的原因:租比買便宜得多***。

  ◆總結:①錢貨兩清消費:商品的使用權和所有權買賣之後當即轉移***但責任並未完全轉移******講解:主要是為了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②貸款消費:商品的使用權和所有權逐漸發生轉移;③租賃消費:所有權沒有轉移,轉移了一定時期內的使用權。

  ⑷其它角度的分類

  A. 按消費物件:有形商品消費和勞務消費。

  B. 按消費目的:生存資料消費,發展資料消費和享受資料消費。

  ①生存資料消費:滿足較低層次衣食住行的需要,是最基本的消費;②發展資料消費:追求全面發展;③享受資料消費:追求身心愉悅。***生存資料消費重在解決溫飽;發展資料消費重在提高素質;享受資料消費重在身心愉悅。***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發展資料和享受資料的消費將逐漸增加。

  ▲判斷:①衣食住行都是生存資料;②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資料的消費將被髮展資料的消費所代替;③從消費物件看,購房屬於有形商品消費,旅遊屬於享受資料消費。

  △瞭解各種分類方法:

  △消費***廣義***: ①生產消費;②生活消費。***通常講的消費是生活消費***。

  考點 3:消費結構

  ⑴消費結構:指人們各類消費支出在消費總支出中所佔的比重。

  ⑵恩格爾係數:★★★

  A.含義:食品支出佔家庭總支出的比重。

  B.恩格爾係數大小與消費結構、消費水平變化的關係:①恩格爾係數過大,必然影響其他消費支出,特別是影響發展資料、享受資料的增加,限制消費層次和消費質量的提高。②恩格爾係數減小,通常表明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消費結構改善。

  ▲判斷:恩格爾係數與家庭生活水平總是朝著負相關方向運動的。

  多彩的消費知識點2: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考點1:消費心理

  A.從眾心理:①人們跟風隨大流的心理,往往能夠引發對某類商品或某種風格的商品的追求,並形成流行趨勢;②商家常常利用消費者從眾、追趕潮流的心理來推銷自己的商品;③消費是否應該從眾,要做具體分析。盲目從眾是不可取的。***表現為“人有我有”***。

  B.求異心理:①追求與眾不同、標新立異的效果;②有時可以推動新工藝和新產品的出現;③展示個性要考慮社會認可、考慮代價,不提倡過分標新立異。

  C.攀比心理:①基於炫耀心理;②是不健康的。***表現為“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D.求實心理:講究實惠,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商品,是一種理智的消費***消費者選擇商品,往往考慮許多因素,價格是否便宜,質量好不好,服務是否到位,功能是否齊全,操作是否簡便等***。

  △總結:各種消費心理往往是共同影響人們的消費行為,只不過某種消費行為中某一消費心理的作用更加突出罷了。要注重引導消費心理,使之向合理、健康、文明的方向發展。

  考點2:消費行為

  ●怎樣做理智的消費者***樹立正確的消費觀要堅持的原則***?★★★

  ⑴量入為出,適度消費。

  ①要在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之內進行消費;②要反對超前消費。那些支出無計劃,為了撐面子不惜舉債消費而不考慮自己的償還能力的行為,是缺乏理智的;③要反對滯後消費。過於緊縮消費會使人們的需求得不到滿足,也不利於推動社會生產的發展。

  ▲判斷:堅持適度消費,就是不搞超前消費***×***→既要反對超前消費;又要反對抑制消費;

  △超前消費,是指超出國家經濟發展水平或個人經濟承受能力的消費。

  △崇尚節儉並不意味著限制消費,與適度消費不矛盾。

  △預期消費***貸款消費、分期付款消費等***≠超前消費

  ⑵避免盲從,理性消費。

  ①隨大流購買自己並不需要的東西,是不理智的;②理性消費的三個要求***“三個避免”***:避免盲目跟風,避免情緒化消費,避免只注重物質消費忽視精神消費的傾向。

  ⑶保護環境,綠色消費。

  ①倡導的必要性:面對嚴峻的資源短缺和環境汙染,我們應該樹立生態文明觀念,保持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和諧。②含義:是以保護消費者健康和節約資源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環境保護標準的各種消費行為的總稱,核心是可持續消費***主旨、核心***。③要求:“5R”***節約資源,減少汙染Reduce;綠色生活,環保選購Reevaluate;重複使用,多次利用Reuse;分類回收,迴圈再生Recycle;保護自然,萬物共存Rescue***。***體現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⑷勤儉節約,艱苦奮鬥。

  △為什麼要堅持此原則?

  ①以艱苦奮鬥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是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體現;②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民族,難以自立自強;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的人,難以戰勝困難,成就事業;③艱苦奮鬥作為一種精神財富,任何時候都應該發揚光大。

  △勤儉節約、艱苦奮鬥並不反對合理消費,而是說不浪費。

  ※一方面,家庭消費資料歸個人所有,如何進行消費決定權在個人,國家尊重個人生活消費的自主權;※另一方面,家庭消費是否合理、合法,既關係到個人的生活質量,又關係到社會和集體的利益,國家有責任對生活消費進行指導和調控。

  △生活方式的變化推動著人們消費觀念的更新。


  

如何才能學好高中政治的基本學習方法
認識論的相關知識點政治
相關知識
高三政治第一輪複習之多彩的消費
高三政治第一輪複習之多變的價格
高三政治第一輪複習之貨幣的種類與形式
高三政治第一輪複習方法與技巧
高三政治第一輪複習應注意哪些方面
提高高三政治第一輪複習效率的方法有哪些
高三政治第一輪複習民族知識點
高三政治第一輪複習民族知識點
高三政治第一輪複習政黨知識點
高三政治第一輪複習計劃典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