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課案例分析

General 更新 2024年04月19日

  案例教育在學生和書本知識之間架起了橋樑,是實現中等職業學校教學目標的有效方式,對培養學生的決策能力和提高其內在素質有積極的意義。 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課案例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

  患者情況:吳某,男,十九歲,某大學二年級學生。家庭無精神病史及遺傳病史,本人體檢未見異常。

  他出身工人家庭,有一個弟弟。父母對他和他弟弟在生活上管束較嚴,但在學習問題上對孩子們無過分要求。吳某上高中以前身心狀況良好,性格開朗而倔犟,好學上進,成績優良,與同學關係很好;入高中後,由於班主任工作方法不當,使其受到長時間的精神刺激。

  吳某自述:“自高中三年級到考入大學後,長期鬱鬱寡歡,對什麼事情都感到興趣索然,時常心煩意亂,學習感到吃力,考試成績處於中下水平。現在,我對未來的前景感到渺茫,毫無信心。與同學相處得也不好,整天憂心忡忡,不想與他人說話。時常感到神疲乏力,有時還感到氣短、心悸、胸悶,心情極為痛苦煩悶,有時還產生出輕生的念頭。我想盡快恢復正常身心狀態,卻始終找不到正確有效的方法。這樣的狀態持續已達三年多。”

  心理醫生:“你不妨回憶一下,自己怎麼會如此心境。比如,回憶一下哪件事情曾給你很大刺激。”

  吳某:“記憶最深的就是高中班主任對我的不公。有一次,班主任叫我父親辦一件私事,我父親是個嚴正的人,認為辦那件事是違反原則的,就拒絕了班主任。班主任便記了仇,在很多事情上故意刁難我,當我取得優異的學習成績時,班主任便會在班上點名批評我驕傲自大、目中無人等等;如果我考糟了,他也要在課堂上點名批評我,說我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方法一竅不通、自甘落後等等。更使人受不了的是,班主任還唆使其他教師一起整我,還用種種手段讓班上的同學不理我。每當班上丟了什麼東西,班主任就在課堂上點名質問我。最惡劣的是,他還散佈流言說我與某女生有關係,作風不好,思想意識很壞,手腳不乾淨等等。由於他的所作所為,我在學校裡成了一個孤家寡人,幾乎沒有同學與我來往,甚至鄰居也對我存有戒 心,不讓自己的孩子與我來往。

  而我的父母聽到了這些流言後,不加辨析,也根本不聽我的申辯,就是一味地訓斥、打罵。父母還勒令我除上學時間以外,一律不準離家門一步。我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中苦苦熬過了高中生活。那時候,我的心情十分苦悶、沮喪,但又無處訴說,時時刻刻都感到壓抑。高中三年級下期,我感到身心已極度疲憊,經常失眠,睡著了也是噩夢不斷,這一切使我覺得生不如死,很想自殺。但我又有所不甘,我想,如果我自殺了,大家不會同情我,只會說我果真是個沒出息的人,我就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到學習上,發誓要考上大學。我認為,只有考上大學,才能為自己爭一口氣,也才能離開那個鬼地方和那些小人。

  “可是,考上大學後,我的心情並沒有從此就好起來。學習負擔重,與同學的關係仍是不好。一學年下  來,各科考試的成績都不理想。我覺得真是應了那句老話:‘天下烏鴉一般黑’!很多同學都跟我吵過架,很多同學都不願和我交往。我現在真的感到人生毫無意義,生活枯燥無味。我現在脾氣很暴躁,誰要是傷害了我,我是不會讓他好受的。我的身體現狀也是每況愈下,時感乏力、心悸、胸悶、氣短,有時會無端地感到緊張,緊張時語言表達不流暢,結結巴巴。以前我可是從不口吃的。“

  吳某在作上述陳述時,表情麻木,面容憔悴,兩眼無神,說話吃力,語速緩慢,但意識清楚,能有條理地自訴病史。

  分析診斷:

  由於吳某長期受到不公正對待,精神創傷嚴重,心情十分壓抑,形成了孤僻、多疑的病態人格和歪曲的自我意識,並有自殺傾向;同時,由於長期抵制外界壓力和考大學付出了巨大體力和精力,以及對大學繁重的學習任務感到難以承擔,吳某已患有一定程度的神經衰弱。這一切使他在適應大學集體生活的過程中遇到了障礙。

  經心理醫生對他做16PF測試,顯示出:在次級人格因素中,其心理健康水平低,焦慮性高;在十六種人格因素中,穩定性、恃強性和興奮性得分低,聰慧性、緊張性、世故性得分高。在此心理狀態下,吳某呈現出心境惡劣,情緒低落,無生活興趣,沮喪憂傷,感到生活無意義和前途無望的憂鬱症狀。上述症狀使其學習效率和生活質量明顯下降,並持續達三年多。由於吳某無腦器質性疾病和其他軀體性疾病,故應診斷為抑鬱症。

  治療方案:

  主要採用支援性心理治療方法。首先讓吳某將壓抑多年的鬱悶從心中全部傾訴出來,然後解釋之所以會出現目前這些症狀的原因,使其正確認識自己目前的心理問題及其性質,糾正其對社會和人際關係的片面認識,從而客觀地對待他人和所遇到的現實生活問題。其次分析吳某所具有的優點,在人際交往的方法上給他以具體的指導。

  篇2

  一.幼兒狀況分析:王世博,女,四歲,性格內向,安靜,各項能力都均衡發展,吃飯穿衣等日常生活中能照顧好自己,但孩子對新環境融入的比較慢,缺乏自信和安全感。主要表現在;1.開學入園一直到現在夥伴很少,基本都是原來小班的夥伴;與老師之間開始不願溝通,在老師的引導下用了近半個月的時間只能做到問了說,不問從來不和老師說多餘話;2.簽到工作:孩子每天簽到時,回答完老師的問題後,都要先看一下老師,得到老師的肯定後才敢去操作,只要是關於單個操作·提問都需要老師的鼓勵及肯定,其實她的回答和選擇是正確的;3.孩子會因為家長看似很平凡的一句玩笑話鬧情緒。

  二.觀察事例:

  這天她如往常一樣入園,在老師的指導,鼓勵下完成簽到工作。不一樣的是,她第一次極度的不願意留下。孩子一邊趴在護欄上,看樓下布布和小朋友們遊戲那種不願離開的眼神,一邊因媽媽要走哭鬧著不願留下。最後在媽媽“狠心”留下她的那一刻,她絕望的“哇”一聲哭開了。隨著老師的安撫,時間的流逝,遊戲的開始,她不哭了,仍表現出很不開心的樣子。不願參加遊戲,一個人坐在小屋裡,不管遊戲有多精彩,老師怎樣勸,她都一句話不說,一直哽咽著。

  三.與家長的溝通交流:

  當我們將這一情況反映給媽媽時,媽媽說了一句看似很平常的話:“可能是因為早上孩子爸爸再給她開玩笑時說了一句,今天你去幼兒園,我們就都到親戚家喝酒,你就不能去了。她還惦記著,所以鬧情緒,······。”通話結束後,在詢問孩子情況時,孩子邊哭邊點頭,害怕爸爸媽媽丟下她。利用放學接送時間,給媽媽交流孩子近段情況時,媽媽說:“孩子膽小,出去和別的小朋友玩時,遇到有小朋友爭玩具或欺負她時,孩子就只是哭,問了也不說。只是用搖頭和點頭來表達;有時候回家問她在幼兒園學了什麼或問一些兒歌時也不說,但在我我們不經意時會發現她一個人在表演些什麼,一看到我們就停了;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或遇到陌生人時就緊緊地拉著我的衣服,表現出不願接近的行為。不願上學的謎團揭開了,新的問題出現了,孩子為什麼會這麼在意這句話,對這句話表現出這麼強烈的反應,從幼兒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孩子缺乏安全感。

  四.給家長的建議:

  因為孩子內向,缺乏自信和安全感,在遇到新環境,新事物時需要家長做到:

  1.及時的鼓勵和肯定,少批評。在日常生活中如做作業或做一些瑣事時,儘管孩子做的不是很好,也要挑出好的一點來鼓勵表揚她,及時給與孩子肯定,慢慢地引導,幫助孩子盡力自信心。

  2. 孩子每天經歷很多事,開心的不開心的,孩子不願表達,藏在心裡,日積月累,無形中製造了壓力。我們要通過不同的方法幫助孩子釋放壓力。如:畫畫,給孩子一張紙,讓孩子隨便畫,想畫什麼畫什麼,從孩子的畫中理解孩子,慢慢的引導孩子說出心裡的事情,鼓勵孩子樂於分享。這樣不僅幫助孩子釋放了壓力,還培養了孩子的溝通能力,想象力,和繪畫創作的能力。

  3.多帶孩子到兒童樂園去接觸同齡的夥伴,引導鼓勵孩子認識新朋友,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4.特別注意和孩子的溝通方式,表達的意思要是:媽媽愛你,不會離開你,你是我們的心肝寶貝兒等,一些親近感情,建立安全感的話語。在孩子感到十足的安全按基礎之上,再給孩子開適當的玩笑,這樣不僅生活充滿了歡樂,親子關係也會更加親密。

>>>下一頁更多精彩“”

心理健康教育優秀案例
心理健康教育課案例
相關知識
心理健康教育課案例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小案例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課案例
心理健康教育小案例有哪些
心理健康知識與案例分析
心理健康知識與案例分析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案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案
五年級心理健康教育課教案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教案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