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壓抑情緒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個人的情緒或者心情對身體的影響很大,情緒壓抑的危害是我們不能忽略的,到底痛苦壓抑會給身體造成怎樣的危害?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預防壓抑情緒的方法。

  預防壓抑情緒的方法

  1、大吵一頓

  發火的時候,你會覺得血壓在升高——這正是人與人吵架時經常出現的情況,其影響將是長期的。事情過了一個星期,一想到那次吵架,你的血壓會再次升高。如果最近有什麼不愉快的事情或者跟別人吵過一次,最好不要耿耿於懷,忘得越快越好。有人研究過,跟戀人吵架半小時,至少讓你身體的自愈時間增加一天。經常吵架的夫妻,自愈時間將成倍增加。

  2、醋意大發

  醋意大發,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嫉妒心迸發。嫉妒是人類最有殺傷力、最痛苦、也最難以控制的情緒。男人嫉妒的典型表現是別人對其所愛女人的染指,而女人的嫉妒則是感情背叛而帶來的疑心。專家說,情緒是一種複雜的充滿恐懼、壓力和憤怒的感情。醋意大發的時候,人們往往會血壓升高,心率加快,腎上腺素水平增加,同時免疫力、焦慮或許還有失眠情況會減弱。

  3、悶悶不樂

  抑鬱、悲觀以及對待周圍的事物漠然置之都與血清素和多巴胺水平低有關,而這兩種物質是大腦中感覺良好的神經遞質。血清素可以起到調節痛感的作用。也正是這個原因,百分之四十五的抑鬱症患者受著疼痛的煎熬。情緒低落還與睡眠不好、疲勞、性功能障礙有關。

  4、承受壓力

  經常承受壓力,也就是忍受慢性壓力的摧殘,其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張弛有度,你的身體會進入一種長期的強健身體、恢復疲勞的良性迴圈。不論是記憶力還是做事的準確性都能得到恢復。如果對這種“入侵者”不加提防,你很容易疲勞、壓抑,再生產的能力就會下降。如果常年處於這種慢性壓力之下,高血糖和脂肪酸會使你面臨患心血管病和糖尿病的風險

  5、忍氣吞聲

  遇到煩惱是發洩出來好還是忍著好,真是難說。原因很簡單,這兩種作法都有副作用。美國密歇根大學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幾個權威莫名其妙地對受試者大喊大叫。面對這種情況而忍氣吞聲的女性,其因心臟病、中風或者癌症死亡的機率要多一倍。怒火發作出來,雖然只有幾分鐘,可是腎上腺素、血壓和心律都會增加。對一個五十歲以上的人來講,因此而患心臟病或者中風的可能性要增加五倍。就連面帶慍色,包括急躁、煩惱、不悅也會損害健康,因為這些情緒會使免疫力下降。

  6、痛哭流涕

  痛哭一場確實能哭出消極情緒來。有人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即對兩種眼淚進行比較。一種是因為感情原因而流淚,另一種是因為洋蔥辣眼而流淚。結果發現,感情之淚含有高水平的荷爾蒙以及與壓力有關的神經遞質。不僅如此,這種淚水還能導致血壓下降、脈搏跳動減少、同步腦電波模型增加。結論是,為感情流淚可以減少壓力化學品。如果淚水不能釋放,你就會處在一種完全沒有必要的壓力之中,你的身體很容易受到焦慮的負面影響,包括免疫力下降、記憶力損壞、消化能力減小。

  長期壓抑情緒的危害

  人有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變化,皆為人們正常的情緒變化活動。喜怒不形於色,雖說是傳統美德,對人對己對事皆有不少好處,更是被視為有氣度、有修養的標誌;但是,若當抒不抒,當洩不洩,一味忍耐,無疑會摧殘人體健康。

  忍耐亦有度,逾度不可再忍。喜形於色,一定程度上來說有利於養生。以哭為例,當悲傷或憤怒時,大哭一場,將心頭之鬱積發洩出來,情緒就會得到平衡,心境也就能平和下來。相反,若把天大的委屈都藏在心裡,緊閉情緒之門,表面上無所謂、嘻嘻哈哈,心裡卻淌著血、流著淚,定會加劇心理和生理的失衡,給身心健康帶來很大的危害。長期壓抑情緒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有調查顯示,不少癌症病人在發病前多有長期忍耐、壓抑情緒的情況。乳腺癌的病人70%以上屬“肝氣鬱結”的表現,即所謂的“癌性格”的人易患腫瘤,其中超限的忍耐便是最突出的表現。

  當然,喜形於色貴在能夠自控。早在兩千年前,祖國醫學就肯定了情緒與健康的關係,“喜傷心”、“怒傷肝”、“悲傷腎”、“憂傷肺”、“思傷脾”等等。七情過激,同樣會導致身心俱傷、誘發疾病。把控好自己的情緒,首先,要自知,即時刻體察自己的情緒,明確自己當前的情緒狀況。其次,要寬容,應以寬容的心態對人、對己、對事。再者,要解壓,或痛哭一場,或找幾個朋友訴苦一番,或是找朋友娛樂一番等等。總之一句話,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而不是讓情緒控制你。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上天賜予了我們表達自身情緒的機會,我們何不牢牢把握住呢,適當的喜形於色未嘗不可,就讓我們健康、快樂、和諧地享受人生吧!

猜您感興趣:

如何預防近視有效果
電腦如何防止黑客攻擊
相關知識
如何預防壓抑情緒
男人如何預防壓力太大
抑鬱症有哪些症狀如何預防
如何預防心情不好
冬季高血壓如何預防冬季高血壓預防措施
如何預防青少年抑鬱症
產後抑鬱症如何預防
產後抑鬱症如何預防產後抑鬱症的預防方法
如何預防糖尿病和高血壓
如何預防高血壓疾病的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