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與熱教學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5日
  在教學《光與熱》這課時,讓學生了解到許多光源在發光的時候也在發熱。太陽給我們帶來光明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溫度。光的多少與強弱和溫度的高低有著密切的聯絡。接下來是為大家帶來的,望大家喜歡。
 
  範文一
 
  教科版科學五上《光》單元的教學是需要看老天的臉孔的,尤其是《陽光下的影子》、《光與熱》、《怎樣得到更多的光和熱》這三課,離開了陽光,就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可是這一個月太陽總是和我捉迷藏,一時陰雨綿綿,一時陽光忽隱忽現,最令我氣惱的是有一次上課前陽光燦爛,等我們都已經準備好拿材料到教室外沒兩分鐘天就陰了,到下課太陽又出來了。天公不作美使得這幾課的教學一拖再拖,這兩天老天總算開眼,讓我們把這幾節課完成了。下面就說說我教《光與熱》一課的體會與思考。
 
  室外課一向是學生喜歡老師頭疼的課。因為科學課在室外上存在許多問題,比如紀律不容易維持,學生在室外注意力容易分散,甚至讓學生集中排隊都需要花費不少時間,這無疑會大大耗費了課堂教學時間,從而導致課堂教學任務完不成。為了避免以上問題的出現,我在教學《光與熱》這一課時,做到精講,留出時間給學生做實驗。在課前就與學生約好,要遵守探究紀律,並結合獎勵制度鼓勵每個學生都能認真地完成自己的探究任務。教師精講,學生分工合作,職責明確,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我們平時做實驗都習慣4人小組,本課教學時我根據學具數量以及探究活動的內容,把兩個小組併成一個大組進行探究,各組人數均在8人左右。然後讓學生進行討論並分工如下:一人負責手持溫度計站在陰影裡,五人負責五塊平面鏡,一人讀數,一人記錄。如果人數多或不夠,組長可以根據小組探究情況進行調整。
 
  對於學生而言,實驗方案的設計是學習的重點,又因室外課時間的原因,我在引領學生設計實驗方案時,設計了一個梯度,讓學生能沿著階梯儘快地完成實驗方案的設計。實驗的問題是我直接拋給學生的,讓學生猜測光的強弱和溫度的關係。然後我用提問的方式進行了引領:“怎樣才能獲得強光?”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聽後各抒己見,有的說可以多用幾塊平面鏡,把光線反射到一個地方,那樣光就強了;有的說可以用放大鏡,因為放大鏡下面有一個很強的光斑……孩子們的回答很精彩,我出示5塊平面鏡和一個溫度計,繼續問:“怎樣才能得到強弱不同的光?給你們這些材料,你能設計實驗證明你們的觀點嗎?”小組討論與交流後,學生便開始了探究活動……匯入與討論實驗方案所用的時間控制在十分鐘內。
 
  在科學課上,收集資料十分重要,它是學生探究過程中的珍貴素材,也是獲得科學結論的前提。當學生獲得這些資料後,就要對資料進行分析。我把全班學生獲得的資料記錄到彙總表裡,然後讓學生橫向進行比較,得出4次資料都是越來越大的,說明了光強時溫度高,光弱時溫度低。然後我又讓學生縱向看這些資料,他們會發現不同小組,在使用同樣數量平面鏡的情況下測得的溫度讀數也不盡相同,這又是為什麼呢?學生們是這樣分析的:使用的平面鏡數量一樣,而溫度不同的原因可能是有些同學在拿鏡子反射陽光時手不穩,光斑抖動導致反射到的陽光多少不同;不同的溫度計可能也存在誤差;讀數時可能也會產生誤差。從學生的分析中,我們不難看出,深入分析資料對學生思維嚴密性的培養是非常有用的。
 
  範文二
 
  在教學《光與熱》這課時,讓學生了解到許多光源在發光的時候也在發熱。太陽給我們帶來光明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溫度。光的多少與強弱和溫度的高低有著密切的聯絡。
 
  為了證明這個理論,需要做一個“光的強弱與溫度”的實驗:
 
  把學生分成4人一組,讓一個學生靠牆背對陽光拿著溫度計,先記錄好溫度計上的原始溫度。然後,讓一個學生拿著一面小鏡子反射太陽的光,把光照到溫度計上,幾分鐘後記錄溫度計上的溫度升溫了多少;接著,再添一面鏡子照射,幾分鐘後再記錄升溫多少;最後3面鏡子一起照射、聚光使溫度計的溫度上升。
 
  按原理,應該可以得出明確的實驗結果,就是隨著小鏡子的數量不斷地增加,聚光越來越強烈,溫度應該上升很明顯。但是,實驗很失敗。無論用了多少鏡子,溫度計上的溫度沒有上升,有的反而下降了!
 
  怎麼回事情呢?原來,天氣冷,陽光很弱。因此聚光的效果很差,溫度計的溫度剛開始時顯示的室溫,***從教室裡拿出來***越放外面時間越長,溫度反而越來越低。所以,實驗失敗了。
 
  因此,我知道了這個實驗應該放在開學不久,9月份陽光強烈,一面和多面鏡子的反光效果就明顯了,外界的溫度不冷,不會使溫度計的溫度下降。
 
  範文三
 
  今天講了光與熱這一課,感受頗多。雖然已經是秋天了,可是今天的天那麼高那麼藍,陽光出奇的好,難得的燦爛。使本課的實驗做的十分得成功。前半部分的實驗,把一面鏡子與多面鏡子反射的光投射到牆上,用溫度計測量誰的溫度高。一對比才發現,多面鏡子的反射光使溫度計的水柱很快就升高了,而一面鏡的光卻是溫度計升高了很少。所以同學們很快就得出了了一個結論:光越強,溫度就越高。
 
  用放大鏡匯聚光的實驗做的也很成功,同學們撿來幾片乾枯的樹葉,藉助著燦爛的陽光,把光匯聚到樹葉上一點,不一會就枯樹葉就冒起煙來,有的甚至還竄起了火苗。真是壯觀。同學們欣喜的發現:匯聚而成得的光線非常的強烈,溫度很高,居然能點燃樹葉。後來我讓學生們換成綠色的樹葉來實驗,看看能不能也幾分鐘就點燃呢?結果過同學們失望了,綠樹葉並不是那麼容易點燃的,這是為什麼呢?我問學生:有的同學說:是因為綠葉中有水分,所以不愛著火吧?我笑了笑說對呀正是這個原因才是綠葉不著火啊。下課鈴響起始同學們依然意猶未盡。

晚上的太陽教學反思
高效課堂的實施方案的幾點看法
相關知識
光與熱教學反思
科學光與熱教學反思範文
物理光與熱教學反思精選
教科版光與熱教學反思
光與熱教學反思案例
八年級物理物體的浮與沉教學反思
加與減教學反思
數學加與減教學反思範文
物理加與減教學反思精選
化學能與熱能教案及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