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陳太丘與友期教學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1日

  <陳太丘與友期>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但它卻是學生進入中學以來,接觸到的第一篇文言文.因此,在構思這篇課文的教案之初,一個重要的理念已經明確,那就是,規範學生養成學習文言文的良好習慣,教給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望大家喜歡。

  範文一

  兩綱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要體現語文學科的特點,滲透要自然、有機、有效。不是靠教師分析課文就能夠達成的,而要指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在聽說讀寫訓練的過程中漸漸進入文字,逐步達成目標。我想所有語文教師追求的兩綱教育與學科教育融合的目標就是“水到渠成”“潤物細無聲”吧!

  《陳太丘與友期》出自《世說新語》“方正”門。講的是漢末名士陳紀七歲時,為維護父親的尊嚴,機智應對父親的朋友的責難的故事,很適合起始年級的學生學習。這也是初中階段的第一篇文言課文,教師要注重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的養成。所以我從學生的整體感悟出發,以誦讀和討論作為主要教學手段,使學生能用自己的話來表述課文的意思,爭取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當堂成誦,在背誦中積累語言,並引導學生對人物形象做出個性化的評價,開拓課文的人文價值。課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來表演課本劇,加深理解。匯入部分即從文眼“期”入手,讓學生為“期”組詞,從現代意義推出古文中的原意,古今融合的方式一上來就抓住學生的興趣,並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理解語言的傳承性的特點。

  作為預備年級所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我在設計中特別注重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的培養。如第一環節讓學生自己讀句讀,一方面激起學生的表現欲,使課堂氣氛活躍,另一方面又在比較、糾正的過程中補充省略,疏通文意,可謂一舉兩得。並鼓勵學生自己總結關健的實詞含義,注重對實詞的認知和積累的良好習慣的培養。

  當然任何課堂教學都未必能盡如人意,總有一些意外令老師措手不及,這就是我們經常探討的教學設計與課堂生成產生衝突究竟應該如何處理的問題。如此次課堂上就有學生提出課文標題為什麼是“陳太丘與友期”而不是“陳太丘與友期行”?這一問題提得相當好,也引起學生熱烈的討論。但這卻不是我教學設計中的問題,因為沒有充分準備,不能及時回答,就由學生一味討論下去,結果被學生“牽著鼻子走”,喪失了課堂的主動性,也影響了其它教學環節的落實。

  經過了課後的評課以及認真的反思,我覺得其實這時我可以先把問題放一放,先進行下面的環節,給自己和學生一些思考的餘地。像學生提出“弄璋之喜”和“弄瓦之喜”等傳統詞彙,很多學生根本不瞭解,我應抓住機會把一些傳統文化的常識與學生交流,即使沒有準備也可讓學生自己說,讓學生覺得了解中華文化是一件特別值得驕傲的事。

  教學設計與課堂的生成將是永遠生動而多元的問題,它表現出任課教師的學科功底和教學智慧,相信經過我們語文組老師的交流、討論,把自己經驗共享,讓智慧的火花互相碰撞,我在以後的教學中會取得更快的進步!

  範文二

  <陳太丘與友期>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但它卻是學生進入中學以來,接觸到的第一篇文言文.因此,在構思這篇課文的教案之初,一個重要的理念已經明確,那就是,規範學生養成學習文言文的良好習慣,教給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具體包括,學會看課後註釋,養成圈點勾畫的習慣,反覆誦讀,根據上下文揣摩,推理文意,學會積累常用文言詞語等等.因此,對以上理念的貫徹和實行應該說是貫穿本課教案設計的始終.具體來說,就是要求明確,反饋明確,落實明確.教學準備完成了,但教學課堂是千變萬化的,因為課堂教學設計只是我單方面的行為,如何有效地貫徹,還要看學生們的反應和配合.

  T月2H日的課上好後,我覺得令人滿意的地方是,教學過程比較順利,沒有出現打擾課堂學習氣氛的意外,教學輔助裝置也運轉正常.重要的是我所設想的教學目標基本實現,學生得到了一個較完整的學習文言文的過程,教學輔助手段的運用,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擴大了課堂教學的容量.我想不足的地方也是很多,比如,在自讀要求這一環節上,我提出的要求比較詳細,但在接下去的教學環節中並沒有逐一落實到位,只是抓住了認為比較重要的部分,這樣給有心的學生造成一種老師教學前後照應不周的,比較粗放的印象.還有對於學生的提問,涉及面還可以更廣一些,要加強課堂是所有學生的課堂的觀念,不能光為了熱鬧和順暢就只提問思維敏捷善於表達的學生,那些沉睡著的,羞怯的,敏感的心靈更需要老師在課堂上給予更多的鼓勵和機會.還有一個小地方也不得不提,文中的元方,課下注釋為陳紀,學生的回答是非常正確的,我當時心裡想的是元方的父親陳太丘的名字-陳實,當學生回答是陳紀時我當即予以反駁,但馬上我腦子轉了過來,是我錯了.我想這雖然是個小插曲,但也給我一個警示,對待課堂教學的任何一個細小的環節都要認真仔細,都要有充分的準備.

  雖然聽課專家組裡的校長和諸位高階老師給了我一些好的評價和鼓勵,我還是始終覺得我有很多的不足和要繼續學習的地方,一個明顯的感覺是如何讓自己的教學有特色,如何更深地挖掘教材,如何在初中語文的知識體系框架下,逐堂課逐學期逐學年地落實語文課程標準對學生的知識要求.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感謝學校給我提供一個展示和提高自己的機會.我將力求自己做到學校對教師提出的要求和目標:隨堂課要像公開課那樣準備那樣上!

  範文三

  本課匯入的設計,我進行了三四次的設計。一是採取師生問話的形式,“同學們知道我國古代有哪些體現少年兒童聰明智慧的故事?”“曹衝稱象!”“司馬光砸缸!”……事後發現學生回答的問題要麼是學生太熟悉的,老掉牙!要麼是學生根本沒有聽過的,如果讓一位學生講下來,可能匯入的部分就要五六分鐘,從時間上不划算,給人頭重腳輕的感覺。二是老師直接匯入,“自古以來,出現過許許多多聰穎機智的少年兒童,關於他們的美談,至今流傳。我們今天也來了解這樣一位兒童——陳元方。”事後想到這既然是堂公開課,怎樣讓學生和聽課老師迅速進入狀態,還是讓老師講個故事好些***譚君的建議***。這樣決定下來,我在一個班就以“文彥博樹洞取球的故事”匯入,結果發現我的故事還剛講一半,學生就把最終的情節說出來了,搞得老師講故事有點尷尬。在賽課的前兩天,陳君告訴我有個好故事,陳元方十一歲時也有個巧妙應答的故事,與本課元方七歲時的故事,有種水天相接的感覺,最終敲定教師講《元方善對》的故事。

  文言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就是文言字詞的積累,如“期、舍、去、顧、尊君、家君”,如何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達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目的,我當初設計了幾個成語讓說意思,如“不期而遇、捨近求遠、瞻前顧後”。有幾個班我是分為兩大版塊來進行的,先積累後運用,結果發現這種模式不靈活,說成語意思有點費時間,乾脆直接就“就字論字”還好些,積累一個詞語,運用一個詞語,課堂顯得更緊湊。另外老師還補充了一個表尊稱與謙稱詞語的知識,“家大舍小令外人”***謙稱一家人中比自己大的用“家”字,比自己小的用“舍”字,尊稱別人用“令”字***,小知識,寬天地,學生受益匪淺。

  本堂課上最顯著的特色就是學生主宰課堂。從開始的自主學習,學生自由朗讀,讀準通假字,小組合作學習,疏通大意,學生質疑,到學生分角色讀,學生表演,學生各抒己見……學生在知識的掌握方面由易到難,到課內到課外,在能力的訓練方面由淺入深,由動口到動手,由朗讀到辯論,在情感價值觀的體驗方面由誠信到寬容,由做人到處世……回想起譚局長***玉蘭***的一句話“課堂要讓學生‘亂’起來”!真是無不道理。課堂上教師滔滔不絕,學生“正襟危坐”,這樣的課事倍功半。

  本堂課也有不足之處:一是學生齊讀後,老師的掌聲有點突兀的感覺;二是學生精彩的表演後,教師評價不到位,過渡到下一環節的分角色朗讀不自然;三是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仍然是個迷。

陳太丘與友期教學教師反思
陳太丘與友期教學反思
相關知識
文言文陳太丘與友期教學反思
陳太丘與友期教學反思
陳太丘與友期教學教師反思
陳太丘與友期課後反思
陳太丘與友期文言文閱讀答案
陳太丘與友期原文及翻譯
陳太丘與友期行讀書筆記
陳太丘與友期讀書筆記
數學角的比較與運算教學反思範文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老人與海鷗教學反思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