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實習心得體會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09日

  教學實習有助於教師學習先進教學經驗,迅速提高教學技能,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供大家學習和參閱。

  教學實習心得體會

  不管什麼樣的學校,什麼樣的班級,都會有一些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俗話說:“一娘養九子,九子個九樣。”“五個拇指還不一樣齊呢?”特別是一些薄弱學校的薄弱班級,這樣的現象特別的突出,對這樣的學生,老師們傷透腦筋想了許多辦法對他們進行教育,可總感覺收效甚微。

  後進生是老師義不容辭的職責。每個班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後進生,可如何對待他們呢?首先做到不厭棄他們,然後根據後進生的特點和形成原因做好轉化工作。根據後進生身上表現出來的不良行為分析後進生形成的原因,幫助他們克服缺點和毛病是老師份內的責任,已經實習了兩個月,從我的師傅吳老師身上學到了很多對待後進生的方法,比如:

  一、要擺正態度,積極樂觀的對待後進生。

  對待後進生,首先要抱正確的態度,要正確地看待和估量後進生。他們的“後進”並非一成不變,在他們身上也會有潛在的閃光點。這就要求老師要具備敏銳的洞察能力,善於尋找和挖掘其上進的火花。一旦發現,就要充分肯定,要盡一切可能樹立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調整心理狀態,使他們的優點和積極因素得到發揚光大。我班有一位女學生平時學習不夠努力,經常不交作業,原因是學習基礎知識不夠紮實導致她學習無上進心。據於這種狀況我的師傅吳老師極力尋找機會,決定從她的其它方面入手去激發她上進不錯過每一次機會,發現她值日盡心盡職,發現她幫助同學,發現她拾金不昧,不管事情是小是大,吳老師一次又一次地在同學面前對她進行表揚。漸漸地她從及時上交作業到認真完成作業有了前所未有的轉變,讓她找回了自信。

  二、要不吝嗇自己的愛來溫暖後進生。

  新課改要求: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要關注每一位學生。特別是自卑、膽小、有困難的學生,正如陰影中的草木特別渴望陽光照耀一樣,這些學生希望得到老師關注的願望尤為強烈。因此,老師在觀念上要進行轉變,把學生真正當活生生的人看待,就應該用善良就像母親般愛撫著自己孩子一樣的情懷來呵護後進生。比如,安排座位,吳老師堅持好中差的搭配,要求好生幫助差生;課堂提問,老師激勵後進生踴躍發言,使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到老師教課中,更少時間思想開小差;對屢教不改的,老師則寓愛於嚴,嚴中有愛。讓後進生能夠感受到老師在關心他們,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感受到集體的溫暖。

  三、要不計較後進生的任性與缺點,友善地處理問題。

  俗話說:作用是相互的。可是每當面對幾十個學生時,我們會經常發現:有很多的學生並不領情,就會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甚至有時想放棄。但轉念一想“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是人總會犯錯,總會有不足,所以我們作為老師就要有一顆寬容心來對待學生所表現出來的不足。如一次,兩位學生在教室打架,還損壞了教室的課桌。吳老師得知情況後,並沒有當眾訓斥他們,而是把他們叫到一個安靜的地方,讓他們站著沉默十分鐘。十分鐘之後,老師才瞭解他們打架的原因,其實他們當時只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引起,各自為維護自己的面子形成對立情緒而逐步升級,最後導致打架。這時,他們已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正低下頭等待老師的處理。最後吳老師這樣處理的:犯了錯誤要改正,認真寫一份檢討書,還要修理好損壞的課桌。自從這件事發生之後,這兩位後進生對不良行為有了很大改進,學習和紀律都有了明顯進步。

  四、要擁有一顆明亮的眼睛能夠發現後進生的優點。

  每個後進生都有差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作為老師更應該善於發現其閃光點進行教育。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世界上沒有才能的人是沒有的,問題在於教育者去發現每一位學生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為他們的表現和發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引導。”

  五、要有耐心等待後進生的進步。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每個孩子都會有個覺醒的過程”,因此老師要學會等待,特別是要等待那些後進生的覺醒。學會等待,意味著教師能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意味著能夠用從容的態度對待自己所做的工作:不急於求成,不心浮氣躁。有一位後進生,經常不交作業,有時就算完成作業,也是老師多次催促,她才慢吞吞地做出來的。但學習成績還可以,結果經過詢問得知她的父母都不在家,從小就由奶奶撫養。因此她是受奶奶的影響,處事方式都很慢已經養成這種習慣了,一時改不了。吳老師教我對她開展一些簡單易學的活動,為此,我作了一個具體的計劃:一個星期內訓練她的身體的反應速度、口算速度、朗讀速度和交作業速度。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後,我發現她有了很大的轉變,作業本能及時上交了,雖然改變沒有那麼突出,但是她在行動方面有了不小的提高。這時,就需要老師有足夠的耐心來等待她的進步。

  實習了兩個月的時間,我體會到轉化後進生與培養優等生同樣重要,對後進生我們只要關心、愛護他們,做深入細緻的工作,因勢利導,循循善誘,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老師的關心,使他們有親切感、安全感、信任感。我堅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教育家夏丐尊曾說:“教育不能沒有情感,沒有愛就如同池塘沒有水。沒有水就沒有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關於愛的教育我們聽之甚多,可是真正實踐起來卻別有一番感觸在心頭。而我就遇到了這樣一群你愛不起來,又不得不愛,最後又很愛的學生。

  彈指一揮間實習已過去兩個月,思緒隨時間跳動,從一開始的初出茅廬,探索嘗試,到現在小有收穫,還算遊刃有餘,中間經歷了許多次悲喜交加,百感交集,由最初的惱怒、害怕、質疑,失望到現在的竊喜、快樂和欣慰。其中9班就是帶給我五味雜陳所有感受的一個曾經讓我“恨”但現在又讓我愛***被稱為除了班主任的課,其他課都會掀房頂***的一個班級。

  上9班的第一節課由於他們對我並不熟悉,新老師上課,感覺比較新鮮,表現還算可以。但是第二節課他們的本性就暴露無疑了。整個班級有一多半的人沒有在聽課,彷彿他們每一個人都在最短的時間內摸準了我的脾氣,說話,看課外書,做小動作,甚至故意製造聲音吸引注意的,完全像亂了陣的伏兵,並且還有一個專門挑戰我的小男孩,當時站在講臺上的自己惱羞成怒,幾乎所有的血液飛速湧到頭頂,滿臉通紅。這一節失敗的課徹底打敗了我勉強建立起來的自信心。課下反思自己是不是第一節課沒有上好,還是方法不對,還是不夠嚴厲。之後的課依舊如此,他們搗亂,我訓斥他們,他們仍然變本加厲,我就更生氣,彷彿我和他們之間的空氣中瀰漫著一種及其強大的推阻力,排斥力。他們,甚至我都是眉頭緊鎖,板著面孔。尋找班主任並不是長久之計,我在摸索,漸漸害怕上他們班的課,漸漸質疑自己,漸漸對他們對自己失望,一度讓自己心情很低落。

  直到有一節課我利用最後5分鐘詢問他們對我的意見,可以匿名寫。雖然收上來的建議並不多,其中還有說老師挺好的之類的話。但我從為數不多的幾份中看到了學生的細膩。有的在建議中直言:“老師,你不喜歡我們。”“你老拿我們和別的班比較”當我看到一個個用稚嫩的筆畫寫出來的文字時,我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我才認識到了原來他們是最聰明的,原來是他們在用行為表達對我消極情緒的反應,原來我在影響著他們。經過這次心與心的交流,我深刻反思了自己。開始轉變自身固執的觀念,把他們的頑皮,抵抗,倔強當成一個青春期的孩子固有的標籤。我開始接近他們,走進他們,瞭解他們。

  課下我會主動和他們聊天,細心的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有的人愛畫畫,並且畫的很好,我就利用機會讓畫畫好的同學到黑板上畫中國地圖,給他們講時事政治。有人成績提高了,哪怕是一分,我也會鼓勵表揚。漸漸地我看到了他們可愛的笑容,他們願意和你說真心話了,他們會很尊敬的向你問好,上政治課也會收斂不那麼搗亂。他們會傻乎乎的問你:“老師,我是一個好孩子嗎?”我思考幾秒,一邊點頭一邊很堅定的說:“是”。他們會喜歡上政治課,後排的學生也會抬起好奇的腦袋聽你講國家大事。自習課我去班裡,會有學生問你不會的習題。好喜歡,好享受這樣融洽的氛圍。是他們告訴了我如何去愛,如何經營課堂,如何走進學生。

  “孩子需要愛,特別是當孩子不值得愛的時候”。赫爾巴特的這句話使我感同身受。並且我更加認為他們沒有不值得愛的時候,他們永遠都是最可愛的天使。

  他們永遠都是獨一無二的禮物。

  教學實習心得感悟範文

  教育之於家長,是孩子尚未出生就開始議論的話題,恨不能孩子一出生就學這個學那個。我家孩子會背唐詩、會認字、會數數,這是家長們經常讓孩子展示的“本領”。就是從親子班回家後家長問的第一句話仍然是“今天學到什麼了?”來作為衡量孩子有無收穫的指標。家長們把嬰幼兒的學習界定為學業的學習,而生存能力中的會穿衣、會吃飯、會如廁等等一系列生存能力的培養,認為發展不了孩子的智慧,不屬於嬰幼兒的學習範疇。導致包辦代替、不重視生活能力培養的現象比比皆是,把生活與學習完全割裂開來了。

  三歲看未來:十年親子教育案例集萃楊老師心得:生活處處有教育“事實上,過分的早期開發和早期教育會妨礙兒童的正常發展。這裡所說的‘過分’,有兩層含義:一是超前,認為早期開發,越早越好;二是超量,認為早期學習,學得越多越好。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樸素的、機械的、簡單化的思想在教育界和社會上仍很有市場”。兒童心理學家Elkind曾指出:過早的正規教育,過於匆忙地催促兒童成長,實際上會將兒童置於短期或長期的危險之中,短期的危險包括對學習的焦慮與恐懼、疲勞、缺乏愛好、效率低,最後導致心理特別是情感失調。長期的危害包括厭學、學習動機降低、無法有效地集中注意力、干擾自我指導的學習,習得性無助等等。從一個更為廣闊的意義上講,兒童成長得太快,他們的心理過早地結構化、定向化,也就不可能為進一步的發展留下空間。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睿智地指出:“我們可以設想,兒童的慢速發展也許有利於今後更大的發展。”

  曾經有位父親告訴我,有一次他兒子推著小推車倒退著過衛生間門口時,被地布絆住總也過不去。兒子著急了,父親沒有伸手幫忙,而是說:“怎麼了,小車怎麼推不過去了呢?”說著父親就過去幫兒子分析原因。兒子聽後又試了幾遍,明白了小車的後面撐子比較低,而地布比較高,如果倒退著走誰都無法把小車推過去,

  後來當他每次退到地布時就先把小車正過來走,再也沒有被絆住過。這個來自生活中的學習使得這個兩歲多的孩子已經能夠學著解決問題了。幼兒常常會以自己的方式來處理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尤其是其中對於他們來說具有特殊意義的事情,如果我們提供問題情景或遊戲的方式,就等於提供了幼兒心理上的安全感,他們就會在情景中輕鬆愉快地學會解決問題。看來成人在處理孩子遇到的問題時不要把它簡單地認為是一件孤立的事情,而是應該教給他們怎麼樣觀察和處理問題,這樣的學習是有生命力的,是鮮活的,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授之以漁”。這樣的學習有利於幫助孩子獨立解決生活中發生的問題,我們要學會尊重孩子的思維方式、年齡特點以及個體特點。孩子是積極的探索者,他的知識是他參與活動的產物,孩子的這種探索過程與科學家的探索是一樣的,要了解孩子的興趣、需要和能力,瞭解孩子們生命成長的特點和規律,從而才能通過生活促進孩子生命的成長。生活處處有教育,這樣才能培養出一個懂得生活、熱愛生活,進而為生活而創新的人。

  美國近代思想教育家杜威認為,“生活就是發展,而不斷髮展,不斷生長,就是生活”,“沒有教育即不能生活”。在他看來,最好的教育就是“從生活中學習”,教育就是孩子現在生活的過程,而不是將來生活的預備。孩子“要是看見人家做事,就要動手,最不願意旁觀——這些天性,做教員的應該利用它進行有益的引導,讓它發展起來才對”。在杜威看來,“生長是生活的特徵,所以教育就是生長……我們如果要度量學校教育的價值,要看它能否創造持續不斷的生長慾望,能否供給方法,使這種慾望得以生長”。這裡所指的“生長”就是指孩子本能發展的各個階段,不僅包括身體方面,還包括智力和道德方面。所以,我們決不能把親子教育的內容當作某種固定的和現成的東西,當作在孩子的生活經驗之外的動作來訓練,而應該結合孩子的天性,幫助他們在教師創設的遊戲活動中認識生活。

  “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

金融業實習心得體會
會計實訓的收穫與心得_會計實習培訓體會範文
相關知識
教學實習心得體會範文
大學生任職教師實習心得體會範文
小學教師實習心得體會範文3篇
大學生教育實習心得體會範文
關於小學教師實習心得體會範文
中學教師實習心得體會範文3篇
小學教師實習心得體會範文
新教師實習心得體會範文3篇
幼兒園教師實習心得體會範文
有關教師實習心得體會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