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的成語典故素材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8日

  作文是客觀事物在人頭腦中反映的產物,學生應該到現實生活中去獲取寫作素材,才能寫出好作文。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成語典故的小學語文素材,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躊躇滿志

  戰國時候,有個廚師宰牛的技術非常高超。有一次,他給梁惠王宰牛,梁惠王見他宰得又快又好,驚奇地問道:“你的技術怎麼能夠達到這個地步的呢?”

  廚師回答:“我開始學宰牛時,眼裡只看到整個牛,不知道從哪裡下刀才好。以後經過摸索,我才逐漸掌握了牛的身體結構,哪裡有肌肉,哪裡有筋脈,哪裡是骨頭,哪裡是骨節間的縫隙,心裡都弄得清清楚楚了。這樣,我再宰牛就順骨縫進刀,慢慢轉動那薄薄的刀刃,宰起來就覺得不費什麼力氣,裡面還挺寬餘呢***原文是‘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所以我的刀子用了十九年,宰了幾千頭牛,還好像是新磨出來的一樣。”

  廚師又說:“即使這樣,遇到那些筋骨交錯,非常難辦的地方,我還是非常重視的。不過,當我宰完一頭牛之後,我提起刀來,向四周看看,那時候我真是感到痛快,感到心滿意足啊***原文是‘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

  梁惠王聽了,連連稱讚說:“我聽了你的話,也受到很大啟發啊!”

  點評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沒有誰天生就會做什麼事情,這些技能都是後天培養練習出來的。不管什麼事情都要自己努力勤奮的去做,並且要不斷的去挖掘新的東西,這樣當我們再次遇到類似的問題時就可以快速的給出它最準確的答案,但是即便是再熟悉的事物,也不能掉以輕心哦!

  二

  利令智昏

  戰國時代,各諸候國之間為了爭奪土地,經常發動戰爭。秦國派大將白起攻打韓國,佔領了韓國的一塊土地野王。在野王鄰近有另一塊土地上黨,他們的地方官員看到野王輕易地就被秦軍攻下,怕上黨也守不住,就寫信給趙國,表示願意歸順,希望得到趙國的庇護。

  趙國的君臣們對於要不要接受上黨的歸順,意見不一,大家展開激烈的爭論。平原君趙勝說:“上黨這麼大塊的地方,我們不用出一兵一卒,就可以得到,為什麼不要呢?”平陽君反對說:“就是因為不花力氣得到好處,輕易要了,恐怕會招來大禍。”趙王因為不想失去這塊到嘴的肥肉,便支援平原君的主張,並且派他去接收上黨,把它劃為趙國的領地。秦國知道後,認為趙國存心和自己作對,就命令白起率大軍去攻打趙國。結果趙國的四十萬大軍全部被秦軍殲滅,國都邯鄲也被圍困,後來平原君帶毛遂去楚國,說服楚王聯趙抗秦,最後楚國出兵,才解除了趙國的邯鄲之圍。

  趙王和平原君因為貪圖眼前可以獲得上黨土地的利益,而差點導致趙國滅亡。後人便形容他們的行為是“利令智昏”。

  點評

  沒有不花力氣就能得到的好處,一個人如果唯利是圖,利慾薰心,往往會喪失理性,做出愚蠢的事來,就像故事裡趙王和平原君因為貪圖一時的利益,差點導致趙國滅亡。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古人說的“淡泊明志”“無欲則剛”才是正確的處世態度。

  三

  老嫗能解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生前曾多次整理自己的詩作。他在《白氏集後記》中說,自己的詩文有七十五卷,大小詩共三千八百四十首。在唐代詩人中,他詩作的數量可算是名列前茅了。

  白居易字樂天,青年時代家境貧寒,對社會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較多的接觸和了解。二十八歲那年中進士,又經過一次考試,當了一名小官。後來官當得大了,可是因得罪了權貴,被貶到江州當司馬,最後,他官至刑部尚書。白居易認為詩必須便於世人理解和記憶。所以,他總是使自己的作品風格和語言深入淺出,平易通俗,讓人們樂於接受。據說,他的新詩要讓老婦人也能理解。老婦人說理解了,他才定稿抄錄出去;老婦人說不理解,他就進行修改,直到老婦人說理解了方才罷休。

  一次,他家的老保姆向他講述了一個她親眼看到的一件事: 一天她上街,聽見有人在悽悽慘慘地哭泣,便急忙走上前去。只 見一個衣著樸素的婦女抱著兩個孩子;身旁一輛馬車上,有位將軍 模佯的人緊鎖著濃眉。那將軍對家丁低聲說了幾句話後,家丁便從 婦女懷裡強行奪走了孩子。那兩個孩子哭喊著媽媽,婦女肝腸寸斷 地叫喊著孩子的名字。隨著一聲鞭響,馬車帶著哭喊媽媽的兩個孩 子遠去,那婦女邊追邊喊,最後哭倒在車輪揚起的塵埃裡。老保姆和幾個路上的人,趕緊上前攙扶起婦女。經過詢問才知道,馬車裡是她當大將軍的丈夫,新近因破敵有功,得到朝廷賞賜的二百萬錢,於是在洛陽新娶了一個妙齡歌女,而拋棄了自己的結髮 妻子;剛才是奪走了她的兩個孩子。

  白居易根據這一活生生的事實,寫成著名的詩篇《母別子》。寫完後,白居易對老保姆說:“這類詩,如果街市上的人聽不明白它的意思,那麼寫了也沒有意思。我且讀給你聽聽。”說罷,他將詩緩緩地念了一遍。老保姆一邊聽一邊點頭,竟然全聽懂了,白居易這才定稿。

  點評

  白居易從小家境貧寒,所以他更瞭解社會以及人民疾苦。他認為詩就應該是讓世人都容易理解和記憶的,在他的每一個作品中都有體現。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想寫出好的東西,能夠引起人們的共鳴的,必然也是來源於生活的。

 

小學名言作文素材
小學生寫人作文精選範文
相關知識
小學作文的成語故事素材
小學語文的成語典故素材
適合小學生看的成語故事大全精選
小學生看的成語故事
批改小學作文的評語
高中語文的成語典故及解釋
高中語文的成語典故及解釋精選
高中語文的成語典故及出處精選
小學生看的成語故事大全精選
高中語文的成語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