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問題論文參考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理論上說,素質教育是相對於應試教育而講的,指的是能夠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素質的教育方式,在做到充分調動受教育者主觀能動性的基礎上,做到尊重受教育者的個性思維,從而達到全面提高受教育者內在素質和外在素質的共同發展的素質教育目標。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法學素質教育的若干問題初探》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法制社會建設的不斷健全,社會對法學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傳統純理論性的教學方式培養出來的人才越來越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高校的法學教育也是如此。如果在高校法學教學中實現素質教育是個難題,本文擬對這一問題進行分析,希望對法學素質教育的實施有所助益。

  關鍵詞:法學教育;素質教育;改革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經濟全面發展,國家對建設法治社會也十分重視。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遺留的法學教育方式,已經不能很好地培養能夠適應現代化發展的相關人才。法學素質教育成為了眾多法學教育專家的“口頭禪”,對目前法學教育進行改革和完善,有效實施法學素質教育,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要求。

  一、法學素質教育的內涵

  理論上說,素質教育是相對於應試教育而講的,指的是能夠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素質的教育方式,而不僅僅對受教者實施填鴨式的強行灌輸,在做到充分調動受教育者主觀能動性的基礎上,做到尊重受教育者的個性思維,從而達到全面提高受教育者內在素質和外在素質的共同發展的素質教育目標。法學方面的素質教育則是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合理地應用到具體的實踐中去,全面提高學生整體的法律素養;避免傳統法學教育對受教育者生硬地灌輸,空講理論知識,忽視、脫離法律實踐,使學生嚴重缺乏實際操作能力,進入社會後無法直接參與到法律的相關工作中去。作為一種新型的法學教育觀念,這是一種以培養學生具有法律職業素養和實際操作能力為目標的人才培養理念;是一種全新的職業能力培養模式。

  二、目前我國法學素質教育存在的問題

  同許多學科一樣,我國法學教育也是起步於計劃經濟時代,其缺點是過於重視理論知識的教學,對實際能力的重視度不夠,培養出來一大批“頭重腳輕”的人才,理論脫離實際,在走上工作崗位後還需要重頭學起,傳統的對頭分配的制度下,人才就業當然不是問題。在市場經濟告訴發展的今天,延續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法學教育方式,培養出的人才將沒有任何市場競爭力。儘管在改革開放以後,教育體制的改革也進行地如火如荼,但是根據筆者的高校學習經驗和對其他師生的調查結果,採用傳統填鴨式的灌輸理論知識的教學方法的現象在很多高校和教師中仍很普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流於形式。教師全憑一本書、一張嘴、一支粉筆就可以走遍天下,學生則以死記硬背的策略應對考試。學生在考完試後,理論只是得不到應用的機會,學生什麼都不會,更別說應用到實踐中去了。在目前的法學教育模式下,對於學生來說,法學的學習是枯燥無比的,除了畢業實習能夠接觸到一些實踐的機會,絕大多數畢業生並沒有掌握作為一個專門法律人才所應該具有專業知識能力,以至於學生在工作崗位上重新學習,或被法律行業逐漸淘汰。

  三、實施法學素質教育的相關建議

  根據國家關於法學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和內涵要求,結合目前國內法學教育的實際情況,我們對實施法學素質教育提出如下建議:

  1.根本性轉變教學管理者和教師隊伍的傳統教學觀念

  素質教育的改革的道路可謂任重而道遠,法學教育亦是如此。作為一個對人才培養的實踐能力要求較高的學科,單純理論的研究和教學是無法滿足人才培養目標的,這已經成為了業內的共識。但是,目前高校教學管理者的認識仍然不夠,法學素質教育絕不僅僅是增加幾門課程,增加一些教學裝置,安排幾次司法實踐。最重要的是管理者觀念的改變,從教學環節的方方面面著手,一切的教學內容和環節都要以人才培養為根本出發點。

  授課教師也必須對目前的狀況有清醒的認識,必須意識到素質教育開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努力改進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強化實踐能力教學,在實踐教學中使學生真正掌握法律知識的應用技能。教師本身也要強化實踐教學的能力,提高自身素質教育素養,以具有實踐性的教學內容展示給學生。

  2.科學性調整法學教育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

  法學素質教育的改革中,優化課程系統和內容是十分重要的一環。筆者翻閱了目前許多高校法學專業的培養方案,發現在目前多數的課程體系設定中,實踐性課程或課時設定的比例很低,實施法學素質教育必須要增加法律實踐性課程,在課時上和結構上予以傾斜。教學內容的優化既需要高校教務管理部門的行政要求,更需要具體任課教師在本門課程的教學環節設計中充分考慮到相關理論知識的應用問題,合理安排實踐性課時,並在理論課時的教授中也要貫穿實際操作演練,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達到法學素質教育的目的。

  當然,在增加實踐性課程、教學內容的同時,絕不能忽視理論課程的教學,須知理論知識是實踐能力的基礎,一般性法條和結論性知識的講解可以適當減少,但要加強法律精神的闡釋,在教學設計中增加啟發性、實踐性、動態性知識和課堂討論的安排;採用和編寫以實際案例為主的、適合於課堂討論並能夠引導學生關注的相關文獻資料的教材或教學參考資料,以利於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主動性和獨立思考能力。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教師還應該重視和研究先進教學法的應用,如案例分析教學法、課堂討論法等,對與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法律思維習慣,訓練學生解決實際法律問題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3.配套性地改造法學素質教育教學環境

  法學素質教育是一項巨大的系統工程,除了前文說的觀念的改進、教學實際的改革,教學環境的改造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不管是教學觀念的改變,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方法的改進,都離不開與之相適應的教學環境。如何創造或者逐漸改造成這樣一個能夠與法學素質教育相適應的教學環境是高校法學專業建設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這既需要高校加大對法學學科的投入,也需要政策性的傾斜。其中,聯合法律實務部門***如法院、檢察院、律師事務所、法學理論研究機構等***參與到法學教育中來是法學素質教育實施的一種很好的方法。這就要高校配套性地改革僵化的人事制度、人才引進和考核制度。社會上具有法律實踐能力的法官、律師等人員對法學素質教育的參與有著良好的作用:一是能夠對學生進行有實踐性的指導;二是對教師理論知識和教學內容的研究有實證意義;三是帶動學生就業。

  總之,法學素質教育的實施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要根據時代和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而與之相適應。但是,為了能夠培養出能為市場經濟所需要的法律人才,法學素質教育的實施刻不容緩。我們一定要從法學素質教育的內涵出發,進一步推動法學教育改革,讓法學素質教育之花綻放。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陶行知教育論文
音樂素質教育論文
相關知識
素質教育問題論文參考
社會教育問題論文
中小學英語教育問題論文
中國現代教育問題論文
素質教育課程論文
高等教育問題論文
小學教育問題論文
初中政治素質教育淺談論文
素質教育淺議論文
幼兒素質教育探析論文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