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如何改變中學音樂教學現狀

General 更新 2024年04月30日

  一、中學音樂教育的現狀

  狀況一:

  升學率仍然是許多學校追求的目標,常常作為學校教學質量的依據,並作為衡量教師能力的硬體指標,導致所謂的主次科分化嚴重。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政治等科目倍受關愛,而歷史、地理、生物特別是音樂、美術等科目常常被認為是可上可不上的“次科”。

  狀況二:筆者對初一100名新生做了個音樂調查,情況如下:

  唱歌情況:喜歡流行歌曲81%、喜歡歌劇5%、喜歡民歌11%、喜歡外國歌曲3%、沒時間學習73%。

  舞蹈情況:喜歡街舞80%、民族舞蹈16%、喜歡芭蕾舞4%、不會跳舞者83%、沒時間學習79%。

  器樂情況:喜歡者79%、想學器樂79%、會器樂者17%、不會器樂者83%、沒時間學習75%。

  對音樂課的態度:無所謂者26%、喜歡者68%、不喜歡者6%。

  通過調查我們可以發現,學生幾乎都是喜歡音樂。其中喜歡流行音樂的學生超過80%,但是喜歡傳統音樂的學生很少。喜歡音樂的人這麼多,但是喜歡聽老師講解音樂知識的人又是比較少。喜歡樂器的學生比較多,但是會的人又很少。

  狀況三:

  教育部2007年高考大綱已出臺,將率先在廣東、山東等省實施新課標高考。其中音樂、美術被列為廣東、山東兩省高考選考科目,國家對音樂、美術等科目越來越重視,綜合素質評定將作為高校錄取的重要參考,這將給音樂教育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二、中學音樂教育對策思考

  ***一***改變觀念

  音樂科目之所以被當作“次科”不受重視,主要是認識問題,要改變現狀就必須從改變觀念開始。家長、學生本人、學校都必須對音樂課有觀念的轉變,重新認識該學科、認識音樂的作用。

  以美育為基本屬性的音樂學科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人們的音樂審美能力的提高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與其他文化領域有著密切的聯絡。如:語文、歷史、地理、生物、體育等學科都或多或少與音樂有著一定的聯絡,具有較寬的視野,突出了課程的整合。音樂學科的廣度與深度較大地影響著其他素養的提高與音樂能力的發展。

  音樂學科就像一張網,使素質教育其他學科有機串聯。與包括語文、歷史等在內的與音樂藝術有關的其他非藝術課程適當結合起來進行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對學科交叉學習的綜合能力與素養。

  根據很多醫學專家的研究發現,音樂具有開發智力、緩解疲勞的作用。我們中學的學生學習壓力大、科目多。學生必須找到一個渠道適當的放鬆,緩解緊張的情緒。音樂對於學生緩解情緒方面有比較好的效果。

  ***二***音樂教學形式應多樣化

  很多學生有這樣一種強烈的慾望:“做我想做的事,看我想看的書”。學生追求自己的、選擇自己做決定的機會,面對學生這種新思維,傳統音樂教育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教育改革的步伐了,只有創新才能生存與發展,音樂課也是如此。

  ?? 音樂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化正好順應這一發展趨勢。把音樂課劃分為舞蹈與形體課、器樂與演奏課、聲樂課、基礎音樂知識課、音樂欣賞課等教學形式,以滿足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生。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選擇自己喜歡的課堂形式,這樣不但能夠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而且拓寬了學生自主選擇的空間,也拓寬了學生音樂視野。在提高學生音樂審美情趣的同時又使得音樂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多彩。

  ***三***根據學生的審美興趣設計教案

  要學習一門科目,如果對其基礎知識一無所知的話,那就談不上學習。音樂是聲音的藝術,人們欣賞音樂的過程是聲音刺激人腦後產生想象而達到愉悅的過程。如果不瞭解一些音樂的基礎知識,是無法對音樂有一定深度的理解。因此音樂知識的學習是音樂課無法逃避的一個話題,也是必須要的。筆者發現我們現在的教材都是幾年前,甚至是十年前編寫的,音樂作品都是十年前,幾十年前的。試想如果有人讓你穿上曾經最流行的中山裝上街,還要覺得是非常開心,非常漂亮,可能嗎?人們的審美標準是通過長期的生活實踐,各自的知識結構養成的一個審美習慣,審美標準具有突出的時代特點以及個性差異,人們的審美標準也是不斷變化的。作為老師應該因勢利導,應該適應時代的審美特點,而不是改變時代。柯達伊教學法創始人柯達伊認為,學生必須參與到音樂實踐中才能夠獲得審美體驗,才能夠獲得音樂的樂趣。而唱歌是獲得參與音樂實踐和獲得審美體驗的切實可行又有實效的途徑。我們的學生不是喜歡流行音樂嗎?在音樂教學中,筆者很少完全用音樂課本,而是參考課本內容,找到相應的流行音樂,讓流行音樂與傳統音樂對比著讓學生了解。總之學生喜歡什麼,我們就用他喜歡的東西作為突破口,把流行音樂與傳統音樂有機的聯絡的一起教學,這樣既關注到學生的興趣愛好,又沒有完全拋棄傳統音樂,也讓學生從中學到知識。

  ***四***挖掘課外音樂學習空間

  現階段,學校音樂教學每個班級一個星期只有一節音樂課,利用課堂短短的40分鐘來學習音樂,時間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一節課需要掌握的內容較多的話,學生往往顧此失彼,並且容易忘記,在這種狀況下學生是很難學習好音樂的。怎樣高效地利用好課堂40分鐘成了音樂老師最頭痛的問題,挖掘課外音樂學習空間應該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

  如:成立各種音樂興趣小組,鞏固和拓寬學生音樂知識與愛好;每月組織一次小範圍的音樂會;每學期舉行一次全校大型文藝演出;建立音樂知識小長廊;建立音樂幫扶小組,使同學之間形成一種互相促進和交流音樂的氛圍。

  三、對中學音樂教育的展望

  中學教育在學生整個素質教育過程中處於承上啟下的地位,是學生成長學習的關鍵。作為素質教育的音樂教育同樣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相信,只要全社會都來關注中學音樂教育,站在人才培養和提高全民素質的戰略高度,重視和發展中學音樂教育,在中學音樂教育這塊廣袤的田野裡,必將結出豐碩的果實。

試論中學音樂課堂中的合唱教學
古箏學習的現狀分析
相關知識
試論如何改變中學音樂教學現狀
試論如何才是一次好的教學活動
有關小學音樂教育現狀論文
試論如何提高中小企業吸納就業能力
試論如何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論如何高效提高歷史教學的方法
試論中小學音樂教學的德育功能
略論互動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中學音樂教學方法
中學音樂教學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