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為什麼要學語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4月27日

  教育部要求高校必修語文課,漢語不過關不能畢業,說到底就是素質教育.語文是其他各科知識的基礎,影響人的思維和綜合能力發展,基礎不行,不會說不會寫,很難有大成就.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大學要學語文的原因和大學生學好語文的標準,一起來看看吧!

  大學要學語文的原因

  語文,中國的文化和底蘊,中國人首先要學好自己的語言,漢語作為中華文化的承載工具,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漢語不學好,將來做什麼事都會顯得吃力,所以從小學到大學都必須把漢語學好.通過看國家電視臺的主持人頻頻出錯,就能夠看出語文的重要性,不重視民族語言就是一種國恥.說到底必要的語言文字修養是一的基本素質,中國的語文博大精深淵遠流長,不刻苦下一番功夫是不行的,尤其是新一代大學生,作為社會的重要構成分子,是社會的文明進步的重要推動力量,學習好語言,是每個大學生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大學生怎樣才算學好語文呢

  怎樣才算學習合格要有個標準,當然我們不能以文學家的標準去要求大學生.可是現在的某些大學生如果中文沒學好,寫一篇文章都要從網上下載,是極為可悲的事情.大學生們運用語言和寫文章的表達能力明顯退化.語文不過關的表現:一句簡單的話語存在著錯字和語句不通等等很多毛病,文章寫不出,字又寫不好.有的大學生甚至連漢字都寫不好,甚至自己的名字都寫得不像樣子,這樣的"人才"不能算人才。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與英語一樣.不過就是四條:聽說讀寫!生活處處有語文語言能力很重要.自古到今凡有文化的中國人都應是"能說會道",寫得一手好字,寫得出好文章,能呤詩作對,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使一個人終其一生有待提高的能力,個人連基本的說寫能力都不能勝任,還能立足社會?

  母語不好的人一定無法學好外語,過於重視英語教育也是大學生語文水平普遍降低的原因之一.拿來一篇外語自己翻譯,不同語文水平的人翻譯出來的是大不一樣的.對語文不夠重視,認為只要是箇中國人就語文沒問題了,會說中國話就行了,轉而去刻苦攻讀英語.很多人英語學了也等於白學,學了十多年英語到最後還是個"聾啞人",過不了"聽說"關,英語成了擺設,這不能不說是教育的失敗!但國語和英語兩者不可偏廢,學習掌握兩種語言是對高階人才的基本要求.現在的研究生、博士生畢業後,若不從事專業研究,步入仕途的那些高材生們沒有哪一個是使用外語從事行政管理的,因為中國大多數老百姓只會說漢語。你說呢?相對與現在高校對英語的重視,我更覺得要重視語文,畢竟我們大多數人用的是漢語.

  教育部的規定大學生必修語文課,語文自然是必須的。語言是人們生存的基本工具.只有熟練地運用它,才能更好地與社會交流,與社會共同成長.國語不行還談什麼大學畢業?我們只有先把自己母語學好,才能體會到漢語的魅力,才有利於漢語的傳播和發展,不能讓外國文化"逾越"我們的本國文化.應大力加強漢語教育.不能夠要求每個大學生都成為文學家、漢語學家、作家。但至少不應該出現大學生寫的東西白字連天,文理不通,別字成串。看看一些電視臺的中文字幕,就知道國情了。對理工科大學生不從事語言教育研究的中國人來說,不能要求過高,古漢語語法知識基本是多餘的,但是現代漢語必須得通順而且能夠準確表達意思就可以了。

  語文的歷史起源

  據《六十年”語文“史論***1887-1950 》,“語文”一詞產生於19世紀末,在解放前已是一個常用詞了,但作為課程名稱的時間較晚。1905年,清朝在廢除 科舉制度以後,開始開辦新學堂。當時的課程以至教材,都是從西方引進的,只有稱為“ 國文”課一科,傳授的仍是歷代古文。 五四運動爆發以後,提倡 白話文,反 對文言文,國文課受到了衝擊,小學於是改設“國語”,教材具有鮮明的口語特點,選用的都是白話 短文或兒歌、故事等。 中學仍設國文課,白話文的比重也明顯增加,選用了 魯迅、 葉聖陶、冰心等新文學作家的作品。在20世紀30年代後期,葉聖陶、 夏丏尊聯名提出了“語文”的概念,並嘗試編寫了新的語文教材,可惜因日本侵略中國而被迫終止。全國解放後,葉聖陶先生再次提出將 “國語”和 “國文”合二為一,改稱“語文”。這一建議被華北政府教育機關採納,隨後推向全國,從此,“語文”成了中小學甚至擴張到其他國家的一門 主課。

  舊中國,語文是古今書面語言作品—— 語體文和文言文——的簡式統稱。現今,語文是學科名。語文,還是一個 人文素質衡量術語,指人的內部言語機制品質和外部言語技術能力綜合水平。***陳金海《釋“語文”》***

  1932年,上海 大江書鋪刊印了 復旦大學 陳望道先生的 修辭學名著《修辭學發凡》,書中大量使用了“語文”一詞!有“漢語文”、“語文分離”、“語文合一”、“語文正常關係”、“語文改進”、“語文的體式”、“完美的語文”等。大教授這些“語文”是指什麼呢?細讀《修辭學發凡》全書,清楚得很,“語”是來源於口語的書面語,“文”是來源於文言***文飾之言***的書面語,未形成文字的口語叫“話”,形成了文字的是“文”。陳望道先生花費筆墨篇幅要說的是“‘ 語辭’和‘文辭’都是需修之辭”。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都走上了新的發展道路,與上層建築關係密切的語文教育也面臨著創新發展的需要。恰逢此時,時任 華北人民政府教科書編審委員會主任的 葉聖陶先生提出了“語文”這個新概念。 1949年8月,葉老主持草擬《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及《 中學語文課程標準》時,第一次使用“語文”作為學科名稱,用來取代當時在小學稱為“ 國語”、在中學稱為“國文”的課程。

  1950年,由國家出版總署編審局編寫出版全國統一使用的中小學課本時,統一名為“ 語文”,並在初中語文教材的“編輯大意”裡作了如下說明***小學教材中也有大致相同的陳述***:說出來的是語言,寫出來的是文章,文章依據語言,“語”和“文”是分不開的。語文教學應該包括 聽話、 說話、閱讀、寫作四項,簡稱為:“聽說讀寫' 。因此,這套課本不再用“國文”或“國語”的舊名稱,改稱“語文課本”。

大姨媽為什麼不能洗頭髮
就業能力培訓心得體會
相關知識
大學為什麼要學語文
大學為什麼要學數學
大學生為什麼要學歷史
大學為什麼要談戀愛
上大學為什麼要轉戶口_常見問題彙總
大學開學為什麼要軍訓
中老年人為什麼要學習歌唱的六個理由
為什麼要學女子防身術
我們的孩子為什麼要學習口才
為什麼要學口才與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