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懷念狼有感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5日

  《懷念狼》寫出了人類自身的退化,文明的頹廢。從文中我們有何感悟?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一起來看看。

  篇1

  《懷念狼》講的是商州城的故事,人物沒有幾個,以第一人稱敘述方式展開,在人與狼的容不得離不得複雜心態的描述下,生動刻畫了舅舅、子明與爛頭等幾個主要人物,中間穿插著各種人狼互幻的情節,該小說提出了人與生態之間尋求平衡的嚴肅命題——沒狼的日子與有狼的日子一樣可怕,一個物種的滅絕將導致一系列物種的消失,人類在創造的同時卻斷掉了自己的退路。該小說發人深思,字裡行間對憂患意識的呼喚尤其強烈!

  狼本來是粗俗之物,被人醜化成凶殘陰險的化身,諸如狼狽為奸、豺狼虎豹、狼子野心、白眼狼等等都是對狼由恨而生的詞彙,在《懷念狼》裡,我們對狼以及它代表的野生環境有了新的認識——狼並不是永遠是狼,人也並不是永遠是人,滅絕狼的同時也殺死了人,人與狼只有在妥協中才能利益最大化。

  讀完後,我對賈先生佩服之極,先生行文灑脫,看似粗糙拖沓,其實不然,不時噴湧的大白話讓一個個人物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爛頭的好色外加髒亂差,舅舅對“獵人”的戀戀不捨以及內心掙扎,富貴與翠花的調皮搞笑等等被先生的生花妙筆描寫得惟妙惟肖。我想,賈平凹先生對山區對底層對落後對愚昧對那片土壤的點點滴滴的愛意,就是他寫作的動力與源泉!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讀先生的文章如吃著羶氣味較濃的羊肉泡饃、聽著粗獷的秦腔一樣,狂放粗野不失細膩,幾乎能聞到三秦的厚重與滄桑,醇厚的氣息讓人神思飄蕩,很是受用。

  憨厚朴實的賈先生真是處處皆文章,醜陋的現實,罪惡的心靈,骯髒的交易都逃不脫先生的神來之筆的捕捉,他的筆猶如一張天網,真可謂一網網盡世間滄桑,雙掌撐起朗朗乾坤,真是佩服!

  篇2

  小說在講一個故事。講故事當然誰都願意聽,又何況是這樣一個奇異的故事:記者、獵人和爛頭在為商州尚存的十五頭狼拍照的過程中,發生了一連串血光之災,妖天奇遇比比皆是,詭事異象迭出不窮…這是書本後頁那段內容簡介的大概內容,從這樣簡短的文字中,很難窺豹一斑,卻也能琢磨出個書的基調。翻了幾頁,整覺得是在看一懸疑奇幻小說,心思跟著情節被攪得翻騰。平凹的寫農村的故事,對於我這樣的城裡娃,更是新鮮好奇。語言上土,但並不覺得陌生,不僅不讓人生厭,甚至土的有些可愛。不僅僅是這些,從開始以後,小說的衝突懸念就擺給了讀者:獵人是主人公記者的舅舅,這是記者在採訪的途中偶然發現的。而舅舅是曾經名震一時的捕狼隊的隊長,現在狼北捕殺的差不多了,此次出行則是陪這個記者記錄商州地區僅存的15只狼的生態狀況。爛頭則是捕狼隊的成員,同時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常耍小聰明的盲流。這樣三個人聚在一起,自然生出眾多獵值得疑惑和期待的:獵人天性中是要獵殺狼的,現在卻要奉命保護狼;記者一方面想為商州地區生態平衡做出一些貢獻,另一方面有想要通過拍攝狼照片成名野心;爛頭想跟著這次出行緩解自己的頭痛病,也想趁機沾花惹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這三個人一路上的言行,卻道真是給我們這些讀者長了見識,可沒想到順藤摸瓜,結局竟是那樣。

  合下書本,仔細想想,會有怎樣更好的結局呢?這樣一問,到把自己給噎住了。現在我們國家提倡和諧,就是矛盾對立統一的體現。這現代人的語言是越說越沒味,換作古語,就是“相生相剋”,萬物皆逃不出這個理。狼是自然界生物鏈中重要的一條,斷了就會出問題。而獵人也是這鏈中的一條,他們為狼而生,狼沒了,自然也就無需多活著了。“人見了狼是不能打不,這就是人。但人又不能沒有了狼,這就有是人。”人是這樣矛盾,心裡上懼怕誰的時候,想讓他快***,可等到真的沒了,自己那塊抵著不讓心塌的石頭也就鬆了,人自然就垮了。

  小說主人公在最後大聲疾呼“可我需要狼!”。狼是消失了,可對狼的需求卻不可能從人心中抹去。“往後的日子,要活著,活著下去,我們只有心裡有狼了”。這樣的“狼”,可以被放大,可以被多重理解。自然可以被理解為環保主義者口中的說辭***書中記者一開始就是這個想法***,也可以被人麼當作希望、目標卻解讀。自然,人失掉了這些東西不能活,夢想實現的時候可能恰恰也是人生價值落空的時候。

  這樣一個狼與人的故事,落到後來只能是悲劇。我們力量太弱小,沒有辦法克服被社會、自然的異化。故事裡說,會水的最後死在水裡是一種灑脫的解脫,而這些獵人卻死不到狼嘴下,硬是在炕上活活被生活軟化死,那真叫悲哀。然而,獵人沒有死在炕上,卻死在人性中那脆弱不堪裡,到另一個世界上尋求自然的平衡,不知這是喜,還是更大悲了。

  篇3

  《懷念狼》這部小說仍承襲了賈平凹的“商州情結”,它敘述的是在如今這樣一個的對慾望瘋狂追求的時代,“我”因去商州採訪,知曉了商州“狼”的故事以及15只狼的存活,於是好奇難抑,因緣際遇,與失去音訊的孃舅,前捕狼隊隊長傅山及其前屬下爛頭外出追尋狼的“芳蹤”而發生的驚心動魄,險象環生,詭事不窮,異象不斷的旅程,其間虛實相間,寓意豐饒,是一闕尋找生命契合點,尋找生命本位的祈歌,也展現了作者將內心感受和體驗進行藝術處理的技巧的圓熟,頗有批判慾望俗世,濁流混世的生存現實的況味。而且這部作品頗具尋根文學的承繼意味,儘管尋根已非時下流行的文學節拍,但它確實痕跡卓著,處處餘香縈繞。

  “生活有它自我流動的規律,日子一日復一日地過下去,順利或困難都要過去,這就是生活地本身,所以它混沌又鮮活。”賈平凹如是說。 “狼”是賈作品中極其鍾愛的典型象徵意象,也是此作品意欲表現的核心,象徵著作者潛存的價值體系和生活秩序的願望。這樣的寓示意象,具有驚魄的諷喻力量,有助於令人感受到更深刻的生活現實存在的種種問題,及所面臨的價值危機和道德淪喪困境。每一部作品都有其特定的內容指向和意蘊指向,《懷念狼》也不例外,在作者積蓄三年,修改四次的情感激潮中,他所追求的物質或精神領域方面的對生命及其本位意蘊由輕淺轉而濃重,由鴻毛浮游轉而重於泰山,真諦也便由此孕生。從某個角度而言,這部小說可以稱為是一部中國現代尤其是建國以來發展與陰霾的“家史”,也可以稱之為是一部自然生態的“泣訴史”,甚至可譽為一部人類生命真諦的“史書”。


賈平凹讀後感

弟子規讀後感受大全
關於文明禮儀的讀後感
相關知識
讀懷念狼有感
讀懷念母親有感作文
讀懷念蕭珊有感
讀懷念蕭珊有感
讀懷念母親有感範文
讀懷念母親有感範文
讀懷念母親有感
讀懷念母親有感
讀最後的狼有感3篇
讀最後的狼有感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