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行業創業人物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8日

  人生是一臺戲,精彩的劇情演繹著你創業的艱辛和成功的喜悅。看看那些餐飲行業創業的故事,感受他們的精神,激勵自己的鬥志。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希望對你能夠有所幫助。

  一

  伏牛堂米粉的餐飲O2O

  伏牛堂的創始人,張天一,湖南人、90後、北大法碩,與之前的三批創業前輩相比***黃太吉煎餅、雕爺牛腩、西少爺肉夾饃***,他都更顯稚嫩。雖然無法與前兩位大神的營銷功力相比,但比起西少爺,他卻絕對能夠碾壓。

  2014年4月4日,張天一的伏牛堂開業,與西少爺極其相似,張天一也是在開業後不久***有媒體稱是4月11日***寫了一篇名為《我碩士畢業為什麼要去賣米粉》的文章,開始在考研吧,人人網流傳,或許是效仿西少爺之意,兩篇文章的名字都如此雷同***西少爺的文章名為《我為什麼要辭職去賣肉夾饃》***,更有趣的是,兩篇文章都提到,自己崇拜壽司之神小野二郎。打法一樣,路線一樣,都是利用名校、高學歷的標籤結合傳統的低端行業來衝擊人們的視線。而與其他前輩不同,張天一不屑於承認自己是網際網路思維,這種策略更有效,巧妙地迎合了現在對濫用網際網路思維反思的風潮,不斷刺激人們的眼球。然而,撥開各種言路迷霧,張天一與眾不同的點只有一個,就是建立了以鄉土情結為核心的湖南人社群,這是他制勝的法寶,也是他唯一與眾不同的地方。

  至於說產品,他的產品定位其實很尷尬,與雕爺牛腩相比,利潤低、逼格低、改進空間小,與西少爺肉夾饃比,製作流程和品類都相對複雜,品質更難保證。即便如此,他比西少爺更加“口是心非”——雖然也口口聲聲說極致的使用者體驗,但他的米粉手藝學了才不到兩週就自己單飛創業了。黃太吉敗在了產品味道,雕爺靠極致的環境和服務體驗留住了好名聲,但產品味道本身依然沒有讓人“尖叫”,西少爺踏實專一,用理科生的量化思維來研究肉夾饃,用鹽用面都精確到了毫克級別,反觀伏牛堂,產品比西少爺複雜,卻比西少爺更浮躁,這米粉沒有做到位,又開始準備倒騰火鍋了。

  伏牛堂,玩法花樣比幾個前輩都多,但是卻比前幾個更浮躁、根基更淺,好在張天一經營了幾萬的湖南人建立社群,而且自己有不斷引入新技術和新模式的折騰精神,正如張天一所說的“好玩的東西,我都不排斥”。

  餐飲的O2O,被這些外行從業者攪得越來越混,但也正如此,給了傳統的餐飲人很多啟示,但這並不意味著傳統餐飲就被這些外行引領,因為這些跨界新銳都沒有解決兩個核心問題:第一,過度的營銷,導致使用者過高的口味期待,這反過來又導致產品本身的口味體驗下降,導致口碑變差。第二,當更多的餐飲企業有了網際網路營銷意識之後,會進入營銷紅海,那時任何一家企業霸佔大眾眼球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那麼,營銷熱度下降之後,產品的持續吸引力在哪裡?。

  雖然可以看到這些企業都在為解決這兩個問題努力,但似乎仍然沒有給力的藥效。雕爺的選單一月一小換、三月一大換,持續的菜品更新能力可以使得產品有相對持續的吸引力;張天一的社群運營,也能夠相對持續地吸引顧客,但依然需要配合產品突破,不斷地改變和擴大品類,到時候,產品又是一個關卡。所以,傳統餐飲者無需戰戰兢兢,這些跨界餐飲者也不必自覺優越,餐飲需要的是傳統和網際網路的融合,而不是顛覆,誰都顛覆不了誰,最容易被顛覆的,其實只是自己。

  二

  三個廚師的故事 辣尚癮創始人談餐飲生意經

  打工

  王勇的一位老鄉,98年開始在京城做餐飲。王勇畢業後,跟著他在店裡打工,一邊學習餐飲業的管理。那個品牌,在當時跟金百萬齊名,但是在幾年後7家店的規模停滯不前。為什麼走不下去?99年市場上廚師2000元/月,而店裡廚師只有800元,沒有讓員工看到希望。2000年後,王勇決定自己幹餐飲,就邀請了另外兩個在其他領域發展的廚師好哥們。他當時暗下決心:讓跟隨自己的員工都看到希望。

  創業

  三個廚師的故事開始了。

  2003年,全北京有3000家成都小吃,小吃加冷菜加小炒那種。蓋飯,就是當時成都小吃首先引入到北京的。三個廚師先後做了4家成都小吃的店,3年小賺了50萬左右。

  2003年夏天,非典,整個京城都沒人了。

  非典後,屬於違章臨建的店都拆了。

  三個廚師,就帶領著員工20多個人,在右安門,找到了一個180平的鋪子,開了“渝都家廚”。

  剛開始因為有清晰的定位,每月能做50萬流水,三個人非常高興,可好景不長,一年以後,又折掉前面80平米的違建,王勇最後堅定地說了一句100平米我也要做到50萬左右,用50平米做了前廳,50平米做了後廚,一個不可思議的前後比例佈局,然後天天有顧客排隊等位,15張桌子每張1000元,每天15000,而後又發展了外賣,僅外賣每天營收也有3000-5000。

  名字由來

  其實,“辣尚癮”這個耳熟能詳的名字是在趕集網公開徵集的。當時,很多人各抒己見,紛紛為餐廳“命名”。經過一系列的篩選,最終,整個團隊在“辣上癮”與“辣尚癮”兩個名字間徘徊,談到這裡王勇開玩笑似的說,“起個名字得好記,琅琅上口,辣上癮滿好聽的。後來決定用尚,突出時尚性,咱們這辣就是時尚。我們最後還給予被選中名字的參與者豐厚的物質獎勵。”

  市場定位

  不得不說,辣尚癮的市場定位很準,無論選址還是選材。王勇回憶,幾年前他在三里河逛家居,發現一燈飾產品的廣告語印象深刻——不為所有人,只為欣賞他的人存在。這意味著,選擇此燈飾用品不僅僅是照明,而是體現一種品質生活。 他漸漸意識到“做餐廳更是如此,市場定位必須準。像辣尚癮這樣型別的企業,12家店,如果只為賺錢不做品牌,每年至少少花200萬。但是,塑造品牌關係到企業的靈魂和未來。”

  王勇說:“辣尚癮問世的時候已經2009年初了,那個時候已經湧現了一系列的知名烤魚連鎖,我們需要直面競爭。猛然一想,香鍋當時正當流行,我是否將香鍋加入選單?於是經過嚴密調研,香鍋和烤魚都奉上餐桌,並存。說心裡話,產品一定不要太多樣化,不靠複製。企業想生存只要將一個品類做深做精就會被人們口口相傳。”

  如何做產品

  餐飲企業欲求發展,出品是基礎,辣尚癮也不例外。他們的研發團隊深知顧客的需求,單烤魚口味就設定了十六種之多,並不斷推出新品。傳統的“香辣烤魚”“麻辣烤魚”點選率佔60%以上,但結合老人和兒童的口味要求,他們特意研製了“養生玉米烤魚”“生態番茄烤魚”,將玉米汁,番茄汁滲透到魚肉中,營養豐富,鮮美可口。當品種比較單一時,必須從口味突破。

  他們認為,麥當勞雖只做漢堡,但是卻有雞肉,牛肉,魚肉,多種口味,同樣造就了食品王國,推向世界。而另一個品類“香鍋”,王勇表示,絕不加任何人工香精。一般街邊的小店可能會有回收花椒,辣椒反覆利用,但辣尚癮不會,欲做連鎖,品質一定要有保證。

  如何做品牌

  做品牌,不僅需要員工的共同努力,還需要客戶的鼎力支援。辣尚癮的顧客,大部分是年輕人,也可以說是“網路潮人”。這樣的顧客群體,最好的經營方式便是網路營銷。曾經的營銷活動,是簡單的優惠券“滿100減30”,後來發現,根本無法挽留顧客,他們嘗試著將返券的額度調小,但是一經調整,顧客便覺得吃了虧,表示“優惠力度小,我們就不來”。

  漸漸他們明白,餐飲企業不能只在散客上做文章,必須有一系列“忠實顧客”的支援,認可你品牌的客人,才是需要用心關懷的客人,而不是為了大幅度折扣而來。於是,辣尚癮開啟了會員制營銷,從最早的微博關注加粉送券,到現在的簡訊、微博、微信三通道發展會員,開啟常態的生日營銷,流失喚醒營銷等等。我們欣喜地看到,辣尚癮經過幾個月的努力,積累了近10萬會員,整個專案執行團隊自信地說“年底,我們一定突破15萬”!

  為何短短的時間,有這樣驚人的效果?用“執行力”三個字概括最合適不過了。辣尚癮的每一個員工,都是以主人翁的姿態參與到工作中,將企業當成自己的家。他們深知,會員制營銷是企業的一個重要戰略目標,可以讓企業良性發展,塑造品牌。企業品牌價值在社會上提升,員工的價值自然也會在正能量的大家庭中展現。

  引流、增收、維繫兼顧

  跟普通中餐相比,麻辣香鍋和烤魚是非常適合做團購和推廣的。因為這個品類毛利相對較高,可以做出力度較大的折扣。但難題是,如何通過變換折扣組合方式,既能吸引使用者,又能使商戶保持盈利的狀態。

  說到優惠就會談到團購,當團購剛剛開始火爆的時候,辣尚癮開始上線團購套餐了。其實團購有兩個作用,一種是營銷,用極端的折扣起到吸引眼球的作用,另外一種是營收,就是希望通過價格和銷售量的相乘來取得營收的增長。

  初期,辣尚癮使用的是前一種方式,就是用非常低的價格來吸引使用者的眼球,在獲得關注度後,辣尚癮改變營銷策略,通過售賣優惠券的方式,既能吸引使用者,又能保證營收。

  除了團購之外,辣尚癮各家門店會做其他補充的活動,如果近期團購上銷售的是優惠券,那麼店內會補充一些2人、4人套餐,滿足不那麼熱愛點菜的使用者,而且套餐的價格也是相對優惠的。

  王勇認為,銷售套餐不僅能滿足使用者的需求,更可以在採購的時候有所預期,套餐內的選項銷量會明顯多過其他品類。而不做套餐是無法預判的。

  除了團購之外,辣尚癮還通過會員管理來進行營銷,通過團購吸引的客戶,然後再通過會員卡進行深度維繫。據瞭解,辣尚癮很早之前花費十幾萬元上線了會員系統,現在全國已經積累了20萬會員。

  很多會員是到店消費的團購使用者,王勇觀察到的一個有趣的現象,來自大眾點評的使用者會提前看商戶的介紹、特色菜品、使用者的點評資訊等內容,會對辣尚癮有相對深入的瞭解,而來自美團的使用者更多被菜品和價格吸引。

  這樣,針對不同平臺吸引到店的消費者,推廣會員卡的說辭也可以不同,在乎菜品的就推薦菜品、積分,在乎價格的就重點說折扣。

  慎選加盟商

  為了迅速擴張品牌,辣尚癮採用了自營、戰略合作、加盟三種合作方式。自營可以培養優秀員工,積累經驗。而戰略合作是對方出資,辣尚癮出團隊來經營店面,然後利潤分成。加盟則是交加盟費用,辣尚癮提供品牌授權、技術指導。

  戰略合作與加盟可以加快辣尚癮品牌擴張的速度,但同時,王勇也非常在意辣尚癮品牌本身的提升。戰略合作的日常管理跟直營店完全一樣,連上線優惠券、團購都是全國通用的。

  對於加盟店面,王勇會特別慎重。比如剛畢業的家裡掏錢開店的大學生,他會慎重考慮,甚至會讓對方在直營店面呆一個月來進行考察,因為這種型別的孩子沒吃過苦,家裡又能給點本金,做事怕不踏實。

  年齡太大的也要慎重考慮,因為餐飲行業是個苦行當,要拼身體的,年齡大了怕身體上吃不消。而且,開店本身也是有風險的,如果年齡比較大,又用積攢多年的繼續開店,萬一店面生意不好,加盟者損失會比較大。

  跟同鄉創辦的成都小吃擴張3000個分店的速度,王勇帶領的辣尚癮擴張速度算非常緩慢,這種嚴格限制了辣尚癮的擴張速度,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這個品牌的質量。而現在,王勇依然不打算刻意加速,不求做大先做強,穩步擴張是正途。

  可以說,對於加盟商的慎重選擇是辣尚癮維繫品牌質量的重要管理手段。

  讓跟隨公司的人看到希望

  “讓跟隨公司的人看到希望。”如今的辣尚癮日漸羽翼豐滿,從核心三個人的團隊,帶著共同的目標和信念,發展到了八百人,很多骨幹都是堅守多年。

  辣尚癮有一個人性化的“規定”,只要未婚雙方在辣尚癮工作年限之和滿五年,公司會將其雙方父母接送到北京並免費給他們辦理隆重的婚禮。正如王勇所說“如今的辣尚癮,已經成為一個助夢者,是一群有夢想人的舞臺。也許你錯過了一段季節,也許你曾經迷失一段方向,可你錯過了太陽,你還會再迷失月亮嗎?也許還有荒漠沼澤,也許還有雨雪風霜。但是我們堅信,一群人的共同努力也許是一道絢麗的風景。”

  在辣尚癮直營店打工的店長以及中層,只要工作夠一定年限,就可以持有該公司的股票,每年可以分紅。

  除了分紅之外,辣尚癮還採用了保底政策,即自營店面的新開門店,如果賺錢了,大家一起分紅,如果短期賠錢了,公司也會給予保護性分紅。因此,很多自營店面的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基本選擇留在辣尚癮。

  計劃

  2014年下半年,重點打造、培養金牌店長。

  並結合市場情況,對公司內部組織架構重新進行調整。不僅在品牌,還要在未來產業鏈上創造更好的機會。

  而今,公司旗下的特菜品牌每年營收都在百萬以上。因為未來消費者,更關注的,除了口味,還有環保和健康。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

  

餐飲創業人物成功故事
餐飲創業成功人物故事
相關知識
餐飲行業創業致富人物故事
餐飲創業致富人物故事
餐飲創業成功人物故事
農村創業典型人物故事材料
自主創業成功人物故事
返鄉創業養殖人物故事
返鄉創業致富人物故事
青年創業風雲人物故事
青年創業風雲人物故事
創業先鋒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