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語文閱讀試題帶答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閱讀題在北京高考語文考試中十分重要,為了幫助大家練習語文閱讀能力,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北京高考語文閱讀試題及答案,歡迎大家閱讀練習。

  北京高考語文閱讀原文

  思想之活躍、人之價值之重視、精神之擺脫束縛而趨於自由,乃文學自覺之前提。人有性靈,自古而然,但魏晉以前往往湮滅於社會群體的狀態之中,至此則超越社會群體的束縛而日趨獨立、覺醒,重視個體生命意識。時世動盪,戰亂相仍,人命危淺,被時代所裹挾,無法把握自己的生活與命運,直面慘淡的人生,也將目光內視,追求精神與心靈的自由與自足,乃使士人認識到個體生命的可貴、處於動盪時世的艱危與無奈。因覺醒、自尊而使生命過得精彩,服食求長生乃虛妄,縱情享樂為荒誕,如何超越限制而自致不朽?立德、立功,皆須依憑機遇和位勢,非由自我所能掌控,唯有立言則可憑藉自身的努力而獲致,遂為人所青睞。因而,覺醒的個體生命意識,必然藉助於文學藝術來表達。

  文學自覺乃一個漸進的過程。以文字記述事件,表達思想與情性,進而描摹物象,傳神寫照,娛情悅性,經歷了漫長的演進,日益積累了創作的經驗與體會。從此,文學的表現內容擴大,文學性日趨明確、豐富。內容的擴大與豐富,不僅關注“春風春鳥,秋月秋蟬,夏雲暑雨,冬月祁寒”的自然景物之感發,而且關涉“嘉會寄詩以親,離群託詩以怨”的廣泛的人生悲歡離合。動盪社會中的民生百態,開始進入了建安、曹魏時代作家的視野,盡情展示時代亂離與悲苦人生,抒寫個體命運的焦灼憂慮。漢代體物瀏亮的大賦,難見個人情性,至此遂發生巨大的變化,王粲《登樓賦》、禰衡《鸚鵡賦》、向秀《思舊賦》以至其後的鮑照《蕪城賦》、江淹《別賦》《恨賦》、庾信《哀江南賦》等,旨在表現個人悲苦以及對他人悲慘遭遇的感同身受,日趨多樣和深切,即使實用文體,如阮籍《大人先生傳》、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劉伶《酒德頌》等,亦有著鮮明的個性特色。就文學性而論,曹丕“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旨在強調作家才情、生命體驗的獨特性。陸機“詩緣情而綺靡”,明確主張詩歌應基於個人情感,而有“綺靡”之美。劉勰兼重“風骨”與“情采”,更是基於作家生命活力、體驗、才情;“立文之道”有形文、聲文、情文,特別彰顯語言之美;“寫氣圖貌,既隨物以婉轉;屬採附聲,亦與心而徘徊”。於情性、風物之描摹、表現無疑大有裨益。

  魏晉張揚文學的個人情性表現、審美追求,打破寓訓勉於文學的樊籬,也並不意味著否定文學應該承載的社會責任。曹丕說文章乃“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既突出文章之價值,也強調文章可以使作者“不假良史之辭.不託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於後”,以自我的努力,達到超越權勢、生命侷限的不朽。而這正可以視為文學自覺的宣言。由此,文學自覺,乃是魏晉時期的特殊文學現象,開啟於建安時期,興盛於曹魏、兩晉,影響於南朝。因而,魏晉文學自覺正是對這一特殊文學現象的高度概括,並且最終開啟了唐代文學之雍容大雅和豐富多樣

  北京高考語文閱讀題目

  6.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魏晉以前,人的性靈完全消失於社會群體的狀態之內,只是到了魏晉,才突然間徹 底超越束縛,實現了完全的獨立覺醒。

  B.十人之所以認識到個體生命的可貴是因為時世動盪,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而目光內 視,追求心靈自由的無奈。

  C.立言為人青睞,是因為立德、立功需要藉助機遇和位勢,不是自己能掌控的,而立言則可以憑藉自身的努力而獲致。

  D.文學自覺使文學的表現內容得到擴大與豐富,不僅關注自然景物之感發,而且關涉 廣泛的人生悲歡離合。

  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曹丕、陸機等人不同的文學觀點、主張,恰恰體現出了魏晉時期文學性的明確與豐富。

  B.魏晉時期的文學作品,個人情性突出,即使在實用文體中,也有著鮮明的個性特色。

  C.劉勰基於作家生命活力、體驗、才情,強調詩歌應基於個人情感,“風骨”與“情采”兼重,強調形文、聲文、情文。

  D.“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的論斷,說明曹丕認識到了文章對國家、社會的價值和對作者自身聲名的重要性。

  8.下列對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A.魏晉文學的自覺核心是思想的活躍、人之價值的實現、精神趨於自由,文學性雍容 大雅和豐富多彩。

  B.文學的自覺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經歷了漫長的演進,漢代大賦難見個人性情,進入 建安、曹魏時期才發生了巨大變化。

  C.文學的自覺對魏晉文學的影響是多方面的,特別是對情性和風物的描摹、表現都大 有幫助。

  D.“自覺”是魏晉文學的特徵,就是張揚文學的個人情性、審美追求,承載社會責任,以自我的努力達到超越權勢、生命侷限的不朽。

  北京高考語文閱讀答案

  6.A***“完全消失”過分絕對,而且應是“日趨獨立”而非“突然”。***

  7.C***把陸機與劉勰的觀點混合在一起了。***

  8.D***A項“思想的活躍、人之價值的實現、精神趨於自由”是文學自覺的前提而非核心,同時“雍容大雅和豐富多彩”是唐代文學的表現。B項強調文學自覺對於文學的影響,非本文主旨;C項強調文學自覺變化的過程,非本文主旨。***

中國文學史的本與末閱讀答案
細雨臺兒莊閱讀練習及答案
相關知識
北京高考語文閱讀試題帶答案
北京高考語文閱讀習題及答案
上海高考語文閱讀習題帶答案
河北高考語文閱讀習題及答案
北京中考語文閱讀訓練附答案
吉林高考語文閱讀習題及答案
廣東高考語文閱讀習題及答案
高考語文閱讀訓練帶答案
江蘇高考語文閱讀習題及答案
海南高考語文閱讀習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