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歷史備考計劃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7日

  歷史學科能力培養是中學歷史教育教學活動的核心。那麼中考歷史該如何有計劃性地進行備考呢?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一***

  ***一***系統複習,夯實基礎

  為全面迎接2017年中考,打好2017年中考攻堅戰,整個複習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17年2月——4月份月底***:“梳理教材”,即按照教材的編寫體系,以《中考歷史考試標準》規定的考試內容為重點,提綱挈領地複習,目的是使學生掌握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識,同時對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絡,教材的整體線索有一定的瞭解。

  第二階段***2017年5月份***:專題複習,經歷第一階段的複習,學生掌握了較多的基礎知識,但知識是零碎的,孤立的,沒有從巨集觀上整體把握知識脈絡。因此在複習的第二階段,可將前面所學的知識列成專題歸類總結,比較對照,形成知識網。

  第三階段***2017年6月初至中考前***:綜合複習,將六本書的知識有機融合,根據中考的具體要求,選擇若干題目進行一系列綜合訓練,目的是將第一階段古今中外的歷史知識進綜合、形成能力。查漏補缺、熱點講解、模擬測試,每一週一次強化訓練,根據多次訓練的情況,找出學生的薄弱環節,再進行講解、訓練,進一步鞏固知識、提高能力。

  ***二***抓住重點,加強訓練

  六本書的內容很多,在複習時教師首先要全面系統地進行復習,根據《中考歷史考試標準》裡的考查內容及要求,複習這部分內容要強化。教學時要強調,平時的訓練要強化,對學生常犯的錯誤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能力。

  ***三***注重應試能力的提高

  基礎知識掌握了,能力提高了,還要提高考試、答題的能力。特別是應試的技巧,我們認為學生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審題,在平日練習和考試過程中一定要仔細審題,題目問的是什麼要弄明白,然後根據題目要求回答,千萬不能草草看一眼就解答。

  ***2***對課本內容一定要熟悉,我們對學生的要求是,做選擇題儘量不看書,材料題和問答題一定要看書。

  ***3***注意合理地安排考試時間。

  ***二***

  一、立足教材,緊扣考綱和中考指南,吃透考綱

  1.根據考綱和中考指南,劃定考試範圍,找準知識點。

  2.吃透中考指南上的“考試要求”,以幫助學生準確掌握知識。***深度與廣度,難易度***

  二、注重基礎,全面複習

  中考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業水平考試,《考綱》明確規定中考的指導思想之一就是:主要考查學生對基本歷史知識和歷史發展脈絡的掌握程度,不刻意追求歷史學科體系的完整性。婁底市的中考試題有25題是單項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難度大多不高。所謂基礎知識,我認為就是最基本的史實。所以肯定是以考查基礎知識為主,考綱範圍內的基礎知識要全面掌握。

  三、關注熱點,針對性複習

  學習歷史是為了鑑往知來。當今社會重大的時政、社會熱點問題常被用作學業考試命題的背景材料。

  1.要關注與考點相關的重大的時政和社會熱點;

  2.關注與考點相關的週年紀念性的歷史事件。

  大事件我們都會關注,需要提醒一下:千萬不要忽略了週年性事件中的“小”事件。

  四、研究近三年的中考題,找規律,循捷徑

  1.古代史部分,近三年考過的知識點,再考的機會會相應少些,故應側重近三年未考過的知識點。

  2.主幹知識,重點知識,熱點問題,經常考,年年考。

  主幹知識、重點知識年年考,反覆考。如中國史方面:共產黨史、洋務運動、辛亥革命、新中國的成立,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及改革開放等。世界史方面:美國史、日本史、三次科技革命等。

  五、指導學生答題

  1.不要寫錯別字,寫錯別字立即秒殺。

  尤其是人名、地名。

  2.要克服學生對選擇題中古文材料題、長材料題的恐懼心理。

  選擇題是歷史科分數高低的關鍵。《考綱》的指導思想部分就明確規定:重視運用“新材料、新情境”,所以選擇題材料化、情境化肯定是趨勢,所以一定要學生首先克服對古文材料題、長材料題的恐懼心理 。其實有些題目的材料或情境純粹就是虛擺設,看不懂也不影響答題。

  建議:要多進行幾次選擇題專項訓練

  3.要認真讀題、審題,要善於“摘帽”。

  不管是選擇題,還是材料分析題,不管“新材料或新情境”是否是虛擺設,都應採取“點讀”的形式閱讀題目,然後抓住題目的關鍵字,絕不能一眼掃過就立即作答。

  4.材料分析題的答案組織和表達能力的指導與訓練

  ①儘量用課本原話回答

  ②用詞要準確,語言要簡潔明瞭。

  ③開放型的能力題***如認識、啟示等***,答案一定要緊扣題意,與材料要相關聯。

  注意區別:“綜合上述材料”來回答與 “綜合上述材料並結合所學知識” 來回答。

  總之,我們面對多量而繁雜的歷史學習內容,要指導學生合理安排學習時間,把任務分解到每一天、每一節課,循序漸進,穩打穩紮,不能貪多圖快,也不能一曝十寒。教師要做幫助學生學習的貼心人,做中考研究的有心人,做課改的熱心人,這樣,我們的學生一定會茁壯成長,我們的教育一定會讓他們終身受益。

  ***三***

  一、指導思想

  課程改革的推進,帶來了教與學的新變化。新課程以現代教學理念為出發點,以新課標為依據,按學生認知規律構建知識體系,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科學精神,著力於對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

  二、學情分析

  九年級3,4班共93個學生,知識及智力情況不一。不僅班與班之間有差距,同一個班的學生也分為好幾個層次。所以教學過程中必須注意全面照顧,力求使每一位同學在上課過程中都能夠聽的懂、聽得清。針對這一點,本人將尤為注意分層教學和合理地安排作業,分層次分階段地佈置任務,力爭讓每一位學生都學有所獲。

  三、教學方法

  1. 夯實基礎,培養學生能力

  九年級的內容跨度大,線索多,所以理清線索,抓住特徵,找到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是本學期教學最核心的內容。這就必須夯實基礎,引導學生自己來探索歷史發展規律,形成科學發展史觀,從而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2. 以問題教學為突破口,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

  智慧的核心是思維,思維的起點是問題,如何提出有質量的問題,是本學期課堂教學中我著重要研究的方向。每一堂課提出的問題必須從教學目標的分類開始,由淺入深,思維有易到難,從思維的廣度、深度到靈活度螺旋上升。

  3. 以多媒體教學為途徑,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充分利用學校硬體設施得以改善的契機,儘可能多地以直觀的、形象的多媒體教學方法來輔助教學,力求使自己的學科成為學生喜愛的學科,課堂教學朝著樂、活、趣的方向努力。

  4.注重學科間知識的融合與滲透

  在把握教材時,教師應從總體上突破原有學科之間的界限,使學生能在多學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學內容。在巨集觀上,應保持合理的綜合結構;在微觀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學科知識間的合理滲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聯絡。

  5.注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倡導真正立足於學生髮展的新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通過那些能夠帶給學生理智挑戰的教學;通過那些在教學內容上能夠切入並豐富學生經驗系統的教學;通過那些能夠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的體驗的教學;通過那些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的教學,真正做到“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的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6.突出能力目標的主導

  即強調學生思考能力、創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以能力目標為主導。


高一歷史必修一太平天國運動知識點
歷史複習知識點
相關知識
中考歷史備考計劃
中考歷史複習計劃
中考歷史備考寶典
中考歷史備考發言稿
高三歷史複習計劃_高考歷史複習計劃
高考歷史複習計劃攻略
中考歷史備考資料:文藝復興與新航路的開闢
2017中考歷史備考策略
2017年高考歷史備考策略
雲南初中歷史備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