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育隨筆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8日

  初中的數學學起來有一定難度,那初中數學老師應該怎麼寫教育隨筆呢?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學生的思維訓練角度來考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對概念形成過程的教學。從知識結構入手,考慮教學概念與已學過相關概論的關係以及教學概念本身的特點,然後從學生的認知角度考慮,能夠訓練或培養學生的什麼思維方法,創設切實可行的情境。下面介紹我在教學實踐中讓概念在相應的教學情境中生成的一些做法,供同行者參與。

  1、通過歸納創設教學情境

  初中代數,對新內容的學習較多地使用了歸納的方法,相當部分的運演算法則和運算律都是通過歸納出來的,即是從個別、特殊的事物探究出一般的規律,它不是嚴格的數學,但卻是非常重要的思維方法,適合初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它不僅適用於公式、定理、法則的歸納與發現,也適用於對某些概念本質屬性的探究,可以作為情境創設方法,以單項式概念教學為例加以說明。

  問題1:請同學們回憶,代數式是什麼樣的式子?找幾個同學分別寫出幾個代數式

  分析:提問三五個同學,在黑板上寫出五個左右的代數式,其中可能有單項式,也可能有多項式,然 後 老師把其中的單項式選出,若個數不夠,老師可以把備課時事先準備好的單項式再補充進來,得到一組三到五個單項式的集合,為下面的探究作好準備。這樣做的好處是,所研究的單項式大部分是由學生提供的。

  問題2:認真觀察黑板上的一組代數式 4a  2c , 2y, x3,  0.1m2 n3,說出這幾個代數式的特點,它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分析:學生可能對“相同的地方”不太明白,老師可以給予提示,即它們之間在運算種類上有什麼相同的地方,以便學生有方向地進行思考、討論,朝著“它們都是數與字母的積”的方向努力。在此基礎上觀察出它們不含有什麼運算,也為以後學習多項式作好準備。

  問題:同學們好好想想,2、x,是不是單項式呢?

  分析:又回到特殊情況,使學生懂得單個數、單獨一個字母也是單項式。

  2、通過類比創設教學情境

  一般來說,一個概念都不是孤立的,一些概念之間往往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絡,對那些相近或相似關係的概念,因為它們有著諸多的相似,所以用類比的方法進行教學,教學效果會更好。類比的方法不是嚴格的數學證明方法,它是根據事物間的共同特性,由一事物研究另一事物的思維方法,可以作為概念教學的情境創設方法。下面以同類二次根式為例加以說明。

  問題1:回憶同類項的概念,寫出一組同類項,並指出這一組同類項“同”在什麼地方?

  分析:由於同類二次根式與已學過的同類項的共同特點是“同類”,的所以在類比之前要強調“同類”的含義,只有弄清楚了同類項中“同類”的意義,再進行類比到同類二次根式才能產生思維的飛躍。

  3、直接說出概念創設教學情境

  概念教學的目的不僅在於概念本身,更重要的是通過教學的情境創設,使學生學習到某種思維方法,然而有的概念,它的定義象名詞解釋一般,這種概念的教學情境創設可直接給出其定義,然後讓學生分析理解定義的文字表述,從而訓練了學生的閱讀能力。下面以多項式的項與次數為例加以說明。

  ★請認真看並理解投影或小黑板上的語句:

  在多項式中,每個單項式叫多項式的項,其中不含字母的項叫做常數項。

  一個多項式含有幾項,就叫幾項式。

  多項式裡,次數最高項的次數,就是這個多項式的次數。

  問題1:指出下列多項式是幾次幾項式,有沒有常數項?常數項是多少?

  3x+1,5x22x7,a22ab+b2,a2ab+2ab26

  分析:只要學生在討論中搞清了如上問題,則說明對上述定義中的概念已經有了初步的瞭解,然後再不斷加深認識。

  篇二

  實踐表明,培養學生把解題後的反思應用到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養成檢驗、反思的習慣,是提高學習效果、培養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解題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必由之路,但不同的解題指導思想就會有不同的解題效果,養成對解題後進行反思的習慣,即可作為學生解題的

  一種指導思想。反思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各方面的培養都有作積極的意義。

  1.反思題目結構特徵可培養思維的深刻性;

  2.反思解題思路可培養思維的廣闊性;

  3.反思解題途徑,可培養思維的批判性;

  4.反思題結論,可培養思維的創造性;

  5.運用反思過程中形成的知識組塊,可提高學思思維的敏捷性;

  6.反思還可提高學生思維自我評價水平,從而可以說反思是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有效途徑。

  有研究發現,數學思維品質以深刻性為基礎,而思維的深刻性是對數學思維活動的不斷反思中實現的,

  大家知道,數學在鍛鍊人的邏輯思維能力方面有特殊的作用,而這種鍛鍊老師不可能傳授,只能是由學生獨立活動過程中獲得。

  因此,在不增加學生負擔的前提下,要求作業之後儘量寫反思,利用作業空出的反思欄給老師提出問題,結合作業作出合適的

  反思。對學生來說是培養能力的一項有效的思維活動,從所教學生來看,一部分學生根本不按老師要求進行作業後的反思,而

  這部分學生90%的數學能力很低、成績差,他們只會做“結構良好”的題目,以獲得對問題的答案為目標,不會提問,這部分

  學生中,沒有一個會對命題進行推廣,而堅持寫反思的學生情況就大不一樣,因此,培養學生反思解題過程是作業之後的一個

  重要環節,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篇三

  一

  課堂教學儘管是由很多變數制約的,但是每次課的教學,教師在備課前都已完成“二透”、“三有”、“四明白”。“二透”即大綱透,教材透;“三有”即有精選的例題和習題,有整體的教學規劃使之有序,有學情分析可以出現的結論預測“四明白”即明白知識點,明白重難點,明白思維切入點,明白板書設計便於小結。在實際教學時,只要不照本宣科,那麼,還課堂給學生就會物化為累累碩果!

  二

  把初中數學課程比喻為一棵樹,根深才能葉茂。

  1、使學生真正懂得學習數學的目的,使他們真正對數學感興趣,這就是這棵樹的根,這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真動力。

  2、初中數學課本最基本的概念及運算,好比這棵樹的主幹。所以無論如何要使之系統化、條理化、清晰簡明、精煉紮實、貫通一體為要,同時要反覆提煉、歸納,使之在學生心中變得愈簡明愈好。

  3、圍繞課本上這些最基本的概念而靈活運用的習題,好比這棵樹上的枝葉。充分運用這些習題培養學生應用課本上的基本知識解決種種具體問題的能力。

  4、樹的枝葉不宜太多,太多了學生會太累。也不能太亂,太亂了學生會太煩。更不能用別的樹上的枝葉來折騰學生。

  5、當學生在做任何習題時,最好能時時提醒他們要從樹的主幹上來理解,從而使他們能從種種貌似繁雜習題中,看到它們其實是課本中基本概念的簡單運用的真面目。

  6、時時使學生心中只有一棵簡單清晰、有條不紊的初中數學之樹的體系,有一充滿勃勃生機的根及堅實簡明的主幹支撐著初中數學知識的全體。這樣學生就能夠在任何時候都能以從容輕鬆的心態來應對任何貌似複雜,但實質上是很簡單的問題,也就不會感到數學知識雜亂無章了。

  一旦使學生明白了自己日常的功課、作業、考試,也無非是課本上基本概念及基本運算的變體形式,真正知道這一萬變不離其宗的迷底,學生就不會被日積月累的知識所累、所困,而是能保持輕鬆、清醒的心態來應對各門功課、考試乃至將來的中考、高考。

  其實,各門功課的學習之道都是如此。胸有全域性,重點清楚,就不至於一葉障目不見森林,在知識的末梢上過多地消耗精力和時間,到頭來,反倒沒有精力去重點知識了。
 

小學數學教師隨筆感言_小學數學教師感言隨筆
幼兒教師值日生教育隨筆
相關知識
學前班數學教育隨筆
數學教育隨筆
初二數學教育隨筆
底年級數學教育隨筆
關於初中數學教育隨筆
關於數學教育隨筆
一年級數學教育隨筆
大班數學教育隨筆
大班數學教育隨筆
小班數學教育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