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詩歌鑑賞綜合表述題型的解答誤區及應試解答技巧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論文關鍵詞:詩歌鑑賞 解答技巧
    論文摘要:詩歌鑑賞題應注意標題、作者、註釋,還要關注詩眼並注意表達的條理性。
  高考《考試大綱》在“古詩文閱讀”部分的要求是能夠“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它要求考生能對所給的古代詩文的思想內容進行評論,對其形象、語言及表達技巧進行賞析,考查的能力層級為最高階。在此,我不想涉及本考點的其他題型,單就詩歌鑑賞中綜合表述題型的解答談一點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綜合表述題型就是命題者在問題設定上比較籠統,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認知水平來分析、評價詩歌。這是一種開放性的鑑賞題型,也是體現高考題型創新的又一塊“實驗田”,學生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就近幾年全國和分省命題中這一題型學生的答題情況來看,明視訊記憶體在著一些失誤。一是對詩歌的分析、評價失之準確,或分析字句,或分析修辭,或簡要概括內容等;二是分析時邏輯不明,表述時思路不清。學生作答時,往往把內容和形式攪在一起,時而內容,時而手法,時而形象,角度不一,邏輯不清,缺乏條理,彷彿要把自己想說的話全堆在那裡,讓評卷老師自己去挑得分點;三是分析、評價牽強附會,在理解詩詞內容、情感、形象、藝術手法、語言風格時,或脫離詩詞背景作無端的想象或無據的推理歸納;或在評論某一點時總喜歡聯絡作者的時代背景、心情及遭遇來問答,答案牽強生硬。
  針對上述問題,這些年來,我在指導學生複習備考中歸納了以下幾點答題技巧:
  一、注意標題、作者和所給註釋
  有些標題本身就具有提示性,如楊炯的《從軍行》、李白的《越中覽古》和《送孟浩然之廣陵》、杜甫的《春夜喜雨》等等。一般考試出題選取的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創作風格的詩作,例如蘇軾、辛棄疾的豪放詞,柳永、秦觀的婉約詞,李白的浪漫主義詩作,王維的“詩中有畫”等等。註釋,是鑑賞答題時最值得注意的內容,高考試題,字斟句酌,多餘的話是不會給的。雖然是短短的幾字註釋,卻有可能是出題人給考生的提示。有些介紹寫作背景,要考慮那是否在暗示本詩的思想內容;有些介紹相關詩句,要考慮那是否在暗示本詩的思想內容;有些介紹相關詩句,要考慮是否在暗示本詩的寫作風格也說不定。所以,一定要研讀註釋,從中捕捉答題資訊。例如,辛棄疾《摸魚兒》(上海市2001年高考題)中“長門事”這一典故的註釋,就是暗示自己受別人諂毀,不受重用。“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警告當權的主和派不要得意忘形,說他們的結果也將是悲慘的。
  二、關注“題眼”“詩眼”“詞眼”
  從標題了解詩歌豐富的內涵,如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詩人盼望這樣的好雨,所以題目中的那個“喜”字雖然在詩中沒有露面,但“喜”意卻在字裡行間洋溢著。詩眼、詞眼是詩詞傳達主旨的關鍵詞、關鍵句,如王維的《送別》:“下馬飲君酒,聞君何所知?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在這首詩中“不得意”三字,顯然是有深意的,它不僅交代友人歸隱的原因,同時也表現了他對現實憤懣不平的心情,這三個字的詩眼就成了我們理解題旨的鑰匙。
  三、必須注意表達的條理性、簡明性
  如果題幹中沒有告訴你分析角度,則按“寫了什麼(主要物件),怎麼寫的(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修辭等),有什麼表達效果”這樣的思路來回答,若給了分析角度,則按題目要求去答。由於是綜合表述,答案並不是越長越好,應該準確完美、我給學生的建議是,如果是四分值的題,擬分兩點或四點去答,並用序號清楚地標明。
  另外,綜合表述題的術語運用,分析深度和規範書寫也是要注意的,本文就不再一一贅述了。
  參考文獻:
  蘇玉堂.《創新能力教程》.中國人事出版社,2006.

試論語言習得和思維角度觀察語言
探析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的構建
相關知識
淺談詩歌鑑賞綜合表述題型的解答誤區及應試解答技巧
高中語文詩歌鑑賞之形象鑑賞分析
詩經周南關雎詩歌鑑賞
開封中考語文詩歌鑑賞專練題及答案
關於穀雨節氣的詩歌鑑賞大全
五篇優美的英語詩歌鑑賞附翻譯
超美的英語詩歌鑑賞帶翻譯
七夕情人節表明愛意的優美英語詩歌鑑賞
高考語文必備詩歌鑑賞手法彙總
高中語文詩歌鑑賞方法及答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