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郵政的散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8日

  對於郵政我們很熟悉,因為現在誰也離不開快遞的服務。那我們又看過多少呢?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篇,希望大家喜歡。

  篇1:感悟郵政

  郵政百年的歷史,有著耕耘的艱辛,又充滿著收穫的喜悅。郵政實現了數次的華麗轉身。從古人鴻雁傳書到汽車、火車、航空的轉運,從單一的信件業務到報刊、包裹、特快、匯兌、儲蓄、保險、電商、函件、農資等業務。郵政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無一不體現了郵政的發展就是科技發展的過程,是改革發展的過程,是創新發展的過程、是轉型發展的過程。從而使我深有感悟。

  在郵政部門工作,做為郵政大家庭的一員,無論職位的高低,都要投入對郵政無限熱愛和忠誠,如此才能成就自己、成就郵政,走向成功。試想,如果沒有懷著對郵政事業的無比忠誠,沒有對工作的滿腔熱情,因公摔壞雙腿的河南平頂山郵政局局長王德武何以架起雙柺衝鋒、開創一個全新的平頂山郵政事業?試想,如果沒有對郵政事業滿腔忠誠和熱愛,被譽為“馬班信使”的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木裡藏族自治縣馬班郵路的鄉郵員王順友,一個人、一匹馬、一條路,20年默默行走在大山中,“溜索姑娘”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雲嶺鄉郵政所郵遞員尼瑪拉木,十年來奔波在“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雪域高原,他們都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一曲曲郵政讚歌,從而受到社會的廣為認可,王順友、尼瑪拉木都先後走上國際郵聯講壇。他們的事蹟感動國人、感動世界。因此,在郵政我們都要熱愛自己的工作,哪怕只是做一名普通的鄉郵員,也要不甘平凡。因為職位從來不能決定一個人的表現,反倒是工作的態度,敬業的表現以及為社會創造的價值最終才能決定一個人在社會中的地位。正如《福布斯》雜誌創始人、傳奇人物福布斯所說:“做一個一流的卡車司機,比做一個不入流的經理更為光榮,更有滿足感”。

  身為郵政員工,就要處處想使用者所想,急使用者所急、幫使用者所幫,從細微處改善服務,才能使中國郵政更加深入人心,才能更快發展壯大。現在的郵政工作是“大眾化”的服務,“一般性”的滿意已留不住客戶,只有從一個熱情的微笑,一個體貼的動作,一句貼心的話語做起,推出個性化、真情化、人性化的服務,才能讓客戶心存感激,從而贏來更多客戶,加快郵政快速發展。1998年,我被縣郵政局招聘為鄉郵員,走上了郵政系統最基層的鄉郵員崗位。正是憑著對郵政事業的熱愛和執著,我先後從鄉郵員到城投員、質檢員、投遞組長、農檢員,無論在任何崗位,我都像“弗雷德”那樣去思考、去行動,把和“弗雷德”同樣的寬巨集、慷慨、誠摯、樂觀精神帶入工作中,努力為使用者服務,為社會服務,我的付出也贏得使用者的好評和各級領導的肯定。十多年來,在自己的努力下,在領導的關心培養下,在同事的幫助下,在廣大使用者的大力支援下,我不僅被南平市局評為最佳投遞員、“弗雷德”式收投員,還先後被福建省郵政局授予“福建省郵政服務之星”稱號,被福建省郵政公司授予“2006-2009年度先進個人”。榮譽代表過去,但對於我來說:“它更是一種壓力,也是新的起點”。

  如今,讓我深深感到在郵政工作,無論是在管理層、還是在基層,只要你用心服務,提供你所能及的超值服務,讓每一天都成為自己職業生涯的代表作,那麼你一定會從平凡走向傑出,你所從事的事業也一定會興旺發達。在郵政部門就需要更多這樣的“弗雷德”,他們是奠定中國郵政大廈最堅強的基石。

  百年郵政,百年滄桑。面對困難與挑戰,郵政的改革、創新、發展。每一步都會讓每一位在郵政員工親身體驗到走過的一路坎坷,一路的沉思,共同經歷了郵政的成長、騰飛和輝煌,但郵政的路還很長,遙望碧藍的天空,輕輕托起一片報春的嫩芽,一股暖流漫過思緒,千萬種感受匯成一種意念:只有改革,郵政才有出路,只有創新,郵政才有活力,只有發展,郵政才有希望。新的日曆,驅動著新的年輪,新的起點,點燃了新的歷程,新的憧憬,孕育著新的果實。

  篇2:撫今追昔話郵政


        幾天前,有機會去了一次郵局。走進綠門,那似曾相識卻又頗多新穎的營業大廳不禁使我雙眼一亮。不待駐足,便有營業員微笑相迎、主動詢問,為原本暖意融融的大廳又增添了一分溫馨。環顧四周,除界限分明的業務辦理區外,牆上公示著各項業務辦理的指示標牌,最引人注目的是二十幾項代售代繳業務;還有那一張張諸如“看電影找郵政”、“188元樂遊東三省”等色彩斑斕的招貼畫和招商廣告,著實讓我眼花繚亂。

  大約一個月前,偶然的機會,省郵政公司劉巨集偉老師送了我一份2014年10月9日出版的第45屆世界郵政日特刊,意在向我推薦幾位省內作家寫郵政的文章。回來後因工作繁冗竟沒能及時拜讀,若不是這次去郵局,若不是這次郵局給我的全新感受,或許真的就與這份不比尋常的郵政日特刊擦肩而過。回到家中,我急不可耐地翻出了那份報紙。

  其實,在普通百姓腦子裡,對於“郵政”大多還沒有形成一個整體、系統的概念,早年那些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郵政業務,又多是通過郵局這一基層行業觸角來實施的。因此,在老百姓眼裡,郵局就是“郵政”的代名詞,是形象化、具體化的郵政,說“郵局”似乎比說“郵政”更熟悉、更接地氣。

  這樣說來,我便有話語權了。這郵局,若在早年可以用“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來形容。那綠色的郵局、綠色的郵差、綠色的自行車、綠色的郵筒,不啻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綠色守護神和伴侶;那郵信、匯款、發電報、寄包裹、打長途電話、訂閱報紙雜誌,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曾幾何時,郵局原本最繁忙的業務如信函投遞、長途電話、電報傳送等這些通訊不發達時期的產物,隨著先進通訊裝置的普及和現代化通訊網路的完善,漸行漸衰,有些甚至完全退出了歷史舞臺,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郵局也似乎被人們疏遠了、淡忘了、不待見了;曾幾何時,風行一時的各式各樣、不同檔次、不同面值、輔以抽獎優惠的賀年卡也因種種原因成了過眼的煙雲;隨著市場經濟的程序,包裹郵寄業務也受到了新興物流載體和機構的衝擊,面臨“僧多粥少”的窘境。偶爾去一次郵局,往往都會有一種花落人去、荒蕪冷清的感覺,或許昔日那忙忙碌碌的場面、昔日那曾經的輝煌再也見不到了。這飽經滄桑、一路風雨走過來的“老朋友”還真的讓人捏了一把汗。

  毋庸置疑,和我同樣心存擔憂的絕不是少數人,而是像我一樣伴著郵局長大,在內心深處至今還保留著那點點陳年情結的一個社會群體。然而今天,對郵政少有了解、又捨棄不下那點情結的我,卻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這嬗變的郵局,這字裡行間處處釋放著改革與創新理念和蓬勃發展活力的特刊,似汩汩流淌的清澈小溪,徹底洗刷了我多年積累、碎片式的有關郵政的那些陳舊印象。

  撫今追昔,真的是感慨萬千,我發自內心地折服和敬畏眼前這些在市場經濟大潮中置死地而後生的郵政人,折服他們敢為人先、堅韌不拔的改革創新膽魄,敬畏他們拼搏進取、永不停歇的創業精神。讀著讀著,冥冥中我竟也不由自主地融入那幾萬郵政大軍中,投身於改革創新大潮,到中流擊水,去九天攬月。心中不覺自嘲,這讀報還讀出了一身的主人公精神。感染之餘,欣喜之餘,我想到應該儘自己綿薄之力,為“郵政”力所能及地做點什麼,讓更多憂患著“郵政”的人們,與郵政人同行,共同歡樂著“郵政”的歡樂。

  篇3:讓我進步的《中國郵政報》

  自2000年《中國郵政報》創辦以來,我一直都是《中國郵政報》的忠實讀者,《中國郵政報》以其獨特的版面設定,豐富多彩的內容贏得讀者的喜愛,不僅及時報道現代郵政改革、創新、轉型、發展的態勢,更貼近郵政基層第一線的職工。我作為郵政戰線的一員,《中國郵政報》已成為我工作、學習、生活中的最愛。每當報紙一到手,我都在第一時間內仔細閱讀。特別是《業務學習》《支局班組》《人物寫真》《企業文化》《驛路春秋》等版面上的好文章、好經驗、好點子以及先進人物事蹟都給我很大啟迪,促進和提高了我的工作能力和業務技能,在工作中,我以“深山信使”王順友、“愛心郵路”的鄉郵員們為榜樣,嚴格要求自己,努力服務好使用者和社會。由於我的敬業和付出,也受到廣大使用者的肯定與表揚,我不僅被南平市局評為“最佳投遞員”、“弗雷德”式優秀收投員、“優秀共產黨員”而且還被福建省郵政局授予“郵政服務之星”稱號,被評為福建省郵政公司先進個人。閩北日報記者採寫我的先進事蹟先後在《閩北日報》《福建郵政報》等報刊上刊發。

  從《中國郵政報》的《班組長要學會‘傾聽’》、《支局長要居位思考》等文章中,告訴我怎樣增強團隊凝聚力、戰鬥力,如何當好班組長,如何做好管理層,從《八種方式檢查投遞工作》一文中,如何對投遞各個環節進行檢查,如何提高投遞服務質量都給了我詳細的指導。《能手點撥》中對業務技能的傳授更是讓我受益匪淺,使我不僅獲得高階技能鑑定證書,還曾在縣局崗位技能競賽中獲得第一名,南平市局五星級技能考試第三名,這些成績取得,其《中國郵政報》真是功不可沒。

  《中國郵政報》創辦至今,我除了讀好、學好《中國郵政報》的同時,我也將工作中總結出的經驗如《指導農民訂好報刊》《如何妥投錄取通知書》《投遞不妨帶把刷》,理論文章《報刊發行如何應對新形勢》,散文《人魚共和諧》等文章在《中國郵政報》刊登,通過《中國郵政報》與大家一起交流,還先後在《中國郵政報》評報中或一、二等獎及“最佳讀者獎”說句心裡話,是《中國郵政報》讓我在工作、學習、生活中得到進步與快樂。

  

1.關於信的散文

2.感恩家書經典散文

3.精選關於遇見的散文

4.有關記憶的散文

5.經典的人生哲理散文名篇

關於踏春的散文
關於油紙傘的散文
相關知識
關於郵政的散文
有關廉潔的精美散文詩歌_關於廉政的散文詩文
關於郵政的謎語
關於勵志的散文精選
名家關於春天的散文
描寫樹林的散文關於樹林的散文
關於屈原的散文美文欣賞
關於落葉的散文詩
關於優美的散文隨筆精選
旅行優美散文_關於旅行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