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品課改隨筆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03日

  思品課是培養一個人的品德、修養、情操的重要載體,更是培養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情感以及樹立遠大目標、樹立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一門重要學科。那麼,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課改的關鍵在於提高課堂效率。身為從事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教師必須與時俱進,不斷探索教育教學的新思路。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以課堂為主陣地,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最大效率地向學生傳授知識,啟發思考,使學生不斷豐富成長起來。那麼,如何才能做到“高效”呢?

  在教學實踐中我不斷思考,不斷反思,不斷改進教學,下面淺談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點滴做法:

  一. 教師要有飽滿的激情。記得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潔諾特說過:教學的成功與失敗。教師是決定性的因素。教師個人的情緒是造成學生學習氣氛的主要原因。教師的微笑是一種自信,一種教養,更是一種良好的風度,一種獨特的成熟的心態,一種教師特有的氣定神閒,寬容忍讓精神的體現。有老師微笑的課堂,一節課就能輕鬆度過。教師用微笑來肯定學生們的表現。學生們情緒就穩定,心情就舒暢,對知識技能就會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便能更主動、更高效地學習,從而使身心都得到健康發展。為了更好營造良好的政治課堂教學氛圍,提高政治課教學實效,在工作實踐中可以不斷提醒自己要試著忘記教師自己的不快,做個樂觀的人;試著忘記學生的過去,做個寬容,講民主的人;試著忘記自己的權威,做個與學生平等相處的人;並能學會理解學生,學會聽學生說,學會同學生說,學會替學生想,學會欣賞學生。記得孔子說:知之者不如樂之者,樂之者不如好之者。有激情的政治課教學也就會是快樂教學。這樣自然營造的良好政治課教學氛圍必定受學生的喜歡,政治課的教學實效就必定會大大提高。

  二. 教學語言要有感召力。政治課程本就是一門理論性比較強的學科,僅僅是依靠理論的教育很難達到教書育人的真正目的。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這一點更是檢驗政治課堂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

  政治教學承擔著兩種使命,教書的同時還要育人,不僅是教會學習教材理論知識,還要學會理論聯絡實踐,學會如何做人。在平時的教學中,我課前總是要查閱許多資料,目的是通過對理論知識的學習,讓學生懂得作為一個公民我們應該怎樣去做。例如學完《人生難免有挫折》一課後,就必須讓學生明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的,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挫折,當遇到挫折時時我們該怎樣做?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讓學生談談。這樣將理論融合到實際中,運用生活中的例項來解釋各種政治現象。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和認識。另外,如運用幽默笑話、漫畫等形式于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取得極大成功的例子也很大。

  三. 精彩的匯入是高效課堂教學的良好開端。有人這樣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的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和能源,有了它,學生就可以積極地汲取知識,提高自己的能力,有力地提高教學效果。教師應精心設計課堂的匯入,使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並充滿了疑問和期待。  四、精講精練——高效課堂教學的關鍵。課堂教學要做到精講精練、講練結合,力避以講代思、以講代練。在重點內容知識結構的構建過程中、在解決問題基本策略的形成過程中,要多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思考與表達,及時檢測與反饋,提高講的針對性與練的有效性,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體驗感受、認同、內化。

  四、 精彩的學習過程是高效課堂教學的核心。高效課堂不僅關注教師講得多麼精彩,更加關注學生學得多麼主動。有效教學要求學生的學習過程要充分體現三個基本持徵: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在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上,我們首先關注學生的參與狀態,關注學生課堂活動參與的廣度、形式、時間及效果;在學生學習的合作性上,要有多邊、豐富、多樣的資訊聯絡與資訊反饋,整堂課有著適度的緊張感和愉悅感;在學生學習的探究性上,要把教師的外部教導轉化為學生的內源性動力。讓學生敢於質疑、善於質疑,敢於從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要使對話成為課堂教學的常態,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中生成的各種資源,形成後續的教學行為。

  五、精練的總結反思。大量的教學實踐表明,適時的總結、反思、沉澱是高效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我們提倡每一堂課都要給學生留出一段時間,讓他們自主進行歸納、總結和提煉,將教師的思路方法內化為自己的東西。給一個空間——讓學生自己去填充;給一段時間——讓學生自己去安排;給一個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給一個機遇——讓學生自己去抓住;給一個困難——讓學生自己去解決。通過教學反思分析自己課堂教學中的得與失,為下一節課的進一步改進做好鋪墊。

  總之,課堂是學生成長的搖籃,它佔據了學生大部分的生活空間,在課堂教學中,運用什麼樣的策略指導課堂教學,對學生學習知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課堂不應該只是教給孩子知識,而應該是一個充滿色彩、充滿無限想象空間的知識的王國,把課堂還給孩子們,讓課堂教學煥發生命的活力。努力構建一種寬鬆、和諧的課堂,把教師的愛融入每一節精心設計的課堂中,用心經營一份屬於教學的天空,才能打造出真真正正的高效課堂,才能培養出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新型人才。

  篇二

  一般人認為這門課程理論性強,有些內容作為初中學生尤其是初三學生理解起來有相當的難度,有部分內容顯得抽象、空洞,雖然則有的內容直擊社會熱點、關注社會焦點,但要讓學生用課本中的觀點來分析這之間仍然有一定的距離。雖然政治實行開卷考試,但仍然有相當多的學生為了考試不得不生搬硬套,或生吞活剝一些並無關聯的觀點希冀來說明某一方面的問題,從而出現理解能力方面的“消化不良”。

  作為筆者,經過近十多年的思品教學,特別是近幾年的新課程教學,總結得出:把笑聲帶入課堂,在笑聲中播撒文明,激發調動學生興趣。同時更為重要的是教會學生探究學習,在探究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具體而言:

  首先,站在歷史發展、民族振興的戰略高度向學生闡明思品課的重要性,引起學生思想上的重視,把知識方面的硬性要求軟化為學生健康成長的自身需要。

  例如:我們經常講到青少年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和希望。但相當多的學生不求甚解其中的內涵,我就因勢利導並輔以人類社會發展、生命新陳代謝的“佐料”:人類社會總是不斷向前發展,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國家的繁榮富強、民族的偉大復興,現代化的實現就必然靠我們課堂中坐著的學生。——因為再過十幾年、幾十年,我們就是國家、社會的主人,正應了一句話: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讓學生答。同時在課堂中聽或集體唱《年輕的朋友來相會》,設問:對此,我們中學生現在怎麼辦?學生討論,老師歸納:立足現實,放眼未來,努力學習,開拓進取……

  又如:作為美國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推行“和平演變”,杜勒斯的十條誡令,都把重點放在中國的下一代身上;鄧小平同志也曾指出的:十年最大的失誤在於教育,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正反兩方面更是體現了我們青少年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再如,黨的十三大戰略部署指出,到本世紀中葉,使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到那時,現在的你們指課堂學生,將已人到中年,既是歷史發展的見證者,也是歷史的創造者。這些思品內容,深入淺出,緊扣社會實際,學生實際,易於引起學生思想的認可,心理的共鳴,水到渠成,使學生從一接觸初三思品課就明確到自己的重要地位和歷史作用。

  其次,要注意不斷探究新方式、新方法,抓住學生身心發展的心理特徵,調動學生的求知慾,不斷培養學生的動口動手動腦能力,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作為初三學生而言,他們喜歡關心時政,也渴望能夠給他們提供一個展示才華的平臺,渴望與人交流,使社會、群體注意到他們的個體存在。他們有著強烈的求知慾,已經不滿足於以往的“是什麼”、“為什麼”,而是想懂得“為什麼是這樣的?”喜歡刨根問底,瞭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典故的歷史淵源。這就對思品老師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教學中要博覽群書,旁徵博引,形式多樣,方法靈活。當“好向導”,做“好柺杖”。特別是面對新教材切勿穿新鞋走老路,滿堂灌,唱“獨角戲”。

  例如在講到“封建土地所有制”時,我就採取師生詩歌互答互動結合的方式,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進行了多學科的綜合複習。讓學生回憶“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等詩句,語文、歷史、政治相得益彰,從而總結歸納出封建社會剝削的基礎。在傳授知識中又培養了學生透過看本質及分析問題的能力。

  比如講到“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發展中的歷史性轉折時”,苦於學生手頭的資料以及媒體現在反映的有關“”內容較少,我就“走群眾路線”。要求學生回家後向父母親等長輩蒐集這方面的資訊。然後在規定的時間,在課堂上你一言我一語,你幾句我一段,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討論,使絕大多數同學從理性角度或多或少地感悟到那段“不堪回首的歷史”。緊接著,我又趁熱打鐵,既然當時的社會經濟受到如此嚴重破壞,那麼當時的中國如何來發展?——歷史性轉折: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又如講到“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時,我分兩個角度引導學生:先從歷史角度運用史實說明當時的農民階級、資產階級都不能承擔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命運的重任,那麼,這一重任只能由工人階級來承擔;再從理論角度分析,人類社會總是由低階階段向高階階段發展,而資本主義道路在當時的中國走不通,唯一的選擇只能是社會主義道路。

  再如,我不斷嘗試著將課本內容拓展到現實生活中的人或事,拓寬、拓深,使學生喜歡聽、愛聽:什麼是人的“可持續發展”?父母親鼓勵要求學生在校在家努力學習,提高技能,從學生的長遠發展,社會發展來講就是一種廣義上的“可持續發展”。

  第三,要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還需要我們從事思品教學工作者不斷加強自身修養,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提高課堂教學藝術,更新理念,轉換角色。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如果在學生中沒有樹立良好的威信,要想取得一呼百應,一石激起千重浪的互動教學效果,那就有一定的距離。要力爭把課本中的理念、知識點變為自己的東西,變為學生易於理解、吸納的新知,指導學生懂得如何獲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掌握獲取知識後如何處理各種資訊的方法。正如人們常說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當然,要達到上述目的就需要我們在實際教學中努力學習有關理論,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提高理論水平。同時要理論聯絡實際,貼近實際,把學生的生活、學習現實與理論有機地結合起來,對知識進行整合,變抽象為具體,使思品老師在新課程體系下真真正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各種能力和積極個性的培養者。

  思品教師是思想政治新課程的實施者,其素養的高低直接關係到政治課改能否在實施中取得實效。“不能正己,何以正人?”自己應該明確做為一名思品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修養:信仰堅定,品行端正,言行一致,學識淵博,愛崗敬業,誨人不倦。可以這樣說,其高尚的思想素質、典範的人格品質和廣博的知識水平,對於學生整個道德品質的培養有著重要的潛移默化、言傳身教、耳濡目染的直接影響作用,在教學中會不知不覺感召學生,教育學生。“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幹一行,愛一行,要充分認識到我們肩上所承載的是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青少年素質的高度直接關係著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關係著21世紀中葉巨集偉目標的順利實現。青少年素質的高低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從事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我們思品教師。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的生活實踐中,要有堅定的政治信念、敏銳的政治方向、睿智的政治理論去分析現實,去觀察生活。打鐵先得本身硬,時時、事事、處處關心國家時事,理論實踐相結合,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研究教學。從而不斷提高自身修養,明確自身責任,增強事業心和責任感。

  總之作為思品教師而言,每位教者都有自己的教學特色和獨特之處,但我們總的出發點是一致的,就在於如何使學生能夠接受新知並在探究中提高創新能力,這既是我們共同的心聲,也是教者本文的主旨所在,以與同仁交流共勉。

初中生隨筆日記
初中生抒情隨筆
相關知識
初中思品課改隨筆
初中思品教育隨筆
初中思品課教學隨筆
初中化學課堂隨筆
初中思品課教學反思
初中思品隨筆
初中化學新課改隨筆
初中思品教育老師隨筆
中學思品教師隨筆
初中生物教學隨筆與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