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管理處罰程式和基本原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治安管理處罰是指對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妨害社會管理,那麼你對治安管理處罰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治安管理處罰程式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治安管理處罰程式

  ***1***簡易程式:公安人員在依法執行職務中查處的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如果案情比較簡單因果關係明確,被處罰人承認違法事實的,可以當場警告或者處50元以下的***,被處罰人無異且不涉及其它違法犯罪的可當場處50元以上200元以下***;對法人或其它組織可當場處1000元以下***;執法人員實施當場處罰,應當向當事人出示能證明執法身份的證件,填寫當場處罰決定書並當場交付當事人。

  ***2***普通程式:

  <1>傳喚。公安機關對違反治安管理的人,需要傳喚的,使用《傳喚證》。對於當場發現的違反治安管理的人,可以口頭傳喚。對無正當理由不接受傳喚或者逃避傳喚的,公安機關可以強制傳喚。強制的方法應以能將被傳喚人傳喚到公安機關為限度,必要時經派出所所長以上負責人批准,可以使用械具。

  對違反治安管理的人,公安機關傳喚後應當及時訊問查證。對情況複雜,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規定適用拘留處罰的訊問查證的時間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

  <2>聽證。對個人***2000元以上,對法人或其他組織處10000元以上***的及作出責令停產停業、吊銷有關證照等處罰的,在作出處罰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公安機關應當組織聽證。當事人不承擔行政機關組織聽證的費用。聽證依照以下程式組織:

  ①當事人要求聽證的,應當在公安機關告知後三日內提出;

  ②公安機關應當在聽證的七日前,通知當事人舉行聽證的時間、地點;

  ③除涉及國家祕密、商業祕密或者個人隱私外,聽證公開舉行;

  ④聽證由公安機關法制部門指定專人主持;當事人認為主持人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係的,有權申請回避;

  ⑤當事人可以親自參加聽證,也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代理。

  <3>告知。公安機關在作出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作出處罰決定的事實、理由及依據,並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當事人有權進行陳述和申辯。公安機關必須充分聽取當事人的意見,對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應當進行復核;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或者證據成立的,公安機關應當採納。作出處罰決定之前,不向當事人告知給予處罰的事實、理由和依據,或者拒絕聽取當事人的陳述、申辯,處罰決定不能成立;當事人放棄陳述或者申辯權利的除外。

  <4>裁決。裁決應當填寫裁決書,並應立即向當事人宣佈。裁決書應交給被裁決人。治安處罰案件有被侵害人的,公安機關可採用書面或口頭形式將結果通知被侵害人。

  <5>執行。

  ①拘留的執行:受拘留處罰的人應當在限定的二十四小時內,到指定的拘留所接受處罰。無正當理由超過二十四小時不到拘留所接受處罰或者抗拒執行的,經派出所所長以上負責人批准,可以使用械具強制執行。在拘留期間,被拘留人的伙食費用,由自已負擔。

  ②***的執行:

  當場收繳。對當場處罰給予二十元以下***以及不當場收繳事後難以執行的***,執法人員當場收繳;在邊遠、水上、交通不便地區,公安機關及其公安人員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作出***決定後,當事人向指定的銀行繳納***,確有困難,經當事人提出,可以當場收繳。

  到指定銀行繳納。除上款規定的情形外,其他***應告知當事人在限定的時間到指定的銀行繳納。到期不繳納的,可以按日增加***一元至五元。拒絕交納***的,可以處十日以下拘留,***仍應執行。

  ③損失賠償和醫療費用的執行:被裁決賠償損失或者負擔醫療費用的,應當在接到裁決書後五日內將費用交裁決機關代轉;數額較大的,可以分期交納。拒不交納的,由裁決機關通知其所在單位從本人工資中扣除,或者扣押財物折抵。對因民間糾紛引起的打架鬥毆和毀損他人財物等治安案件,需賠償損失的或負擔醫療費用的,經調解,未達成協議或達成協議後反悔的,告知當事人向當地人民法院按民事案件起訴。

  3、申訴、起訴。

  被裁決治安處罰的人或被侵害人不服公安機關裁決的,在接到通知後五日內可以向上一級公安機關提出申訴;上一級公安機關在接到申訴後五日內***不包括案卷送達途中時間、法定的節假日以及上一級公安機關到城鎮區域以外地方調查取證、辦案人在途中的時間和等待證人的時間***作出複議裁決。不服上一級公安機關複議裁決的,可以在接到通知後五日內向當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對治安管理處罰提出申訴或者提出訴訟的,在申訴和訴訟期間原裁決繼續執行。被裁決拘留的人或者他的家屬能夠找到擔保人或者按照規定交納保證金的,在申訴和訴訟期間,原裁決暫緩執行。裁決被撤銷或者開始執行時,依照規定退還保證金。

  治安管理處罰的特徵

  從比較法的角度看,我國治安管理處罰具有以下四個顯著特點:

  ***1***從處罰主體看,我國治安管理處罰實行“一元制”的處罰體制,我國治安管理處罰權集中由公安機關行使。

  ***2***從處罰程式看,我國治安管理處罰完全採用行政處理程式。

  ***3***從制裁的角度看,我國治安管理處罰屬於中間制裁。我國的治安管理處罰作為較重的一種行政處罰,與刑罰有著密切的關係。在我國法定的制裁手段體系中,治安管理處罰屬於中間制裁。

  ***4***從處罰的強制性看,我國治安管理處罰具有警察強制性。

  治安管理處罰的基本原則

  1、’行為與處罰法定原則

  《行政處罰法》第三條規定:“沒有法定依據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式的,行政處罰無效。”這就是行為與處罰法定原則的實質,涉及治安管理處罰,它是指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和治安管理處罰應當由法律明文規定,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的,不能認定為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並不能適用治安管理處罰。

  《治安管理處罰法》沒有將此原則設定在條文中,是一種遺憾。

  2、處罰與違法行為相當原則

  《行政處罰法》第四條規定: “設定和實施行政處罰必須以事實為依據,與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條也規定: “治安管理處罰必須以事實為依據,與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這就是處罰與違法行為相當原則的核心,它是指治安管理處罰以事實為依據,與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這體現了法制的統一性、嚴肅性和公平性。

  3、公開、公正原則

  《行政處罰法》第四條規定: “行政處罰遵循公正、公開的原則。”《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條也規定,“實施治安管理處罰,應當公開、公正,……”,堅持實施治安管理處罰的公開、公正原則。

  公開是指實施治安管理處罰的依據和被處罰當事人享有的權利應公佈於眾。行政案件的辦理公開本身並不能直接實現實體權利與義務的公正,是用以公正的保障。公正是指“公平正直,沒有偏私”。在實施治安管理處罰的過程中,首先,應當平等地對待各方當事人,不以當事人的身份為實施處罰輕重的標準;其次,所給予的治安管理處罰與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社會危害程度相適應。達到公正的實施治安管理處罰,就要正確行使自由裁量權。

  4、尊重和保障人權原則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條規定: “實施治安管理處罰,應當公開、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權,保護公民的人格尊嚴。”所以,尊重和保障人權原則是指認定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實施治安管理處罰,尊重和保障人權,保護公民的人格尊嚴。

  5、教育與處罰相結合原則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條第三款規定,“辦理治安案件應當堅持教育與處罰相結合的原則”。這一原則的基本精神是指堅持處罰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手段,教育也是一種手段,通過處罰和教育,使其不再危害社會,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的發生。


玫瑰純露如何使用有哪些方法
比較級和最高階的基本用法
相關知識
治安管理處罰程式和基本原則
治安管理處罰法中如何管理監督
如何執行治安管理處罰法
治安管理處罰是什麼
治安管理處罰有哪些原則
治安管理處罰的種類有哪些
治安管理處罰的適用原則與特徵
治安管理處罰法***2***
治安管理處罰的適用物件和特徵
治安管理處罰法黑板報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