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德育教育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3日

  教育故事具有完善道德人格、激發精神動力、引導人生規範行為的德育價值。我們應該怎樣為孩子選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起來看看吧!

  :生命的價值

  有一個生長在孤兒院中的小男孩,常常悲觀地問院長:“象我這樣的沒人要的孩子,活著究竟有什麼意思呢?”

  院長總笑而不答。

  有一天,院長交給男孩一塊石頭,說:“明天早上,你拿著這塊石頭到市場上去賣,但不是真賣,記住,無論別人出多少錢,絕對不能賣。”

  第二天,男孩拿著石頭蹲在市場的角落,意外地發現有不少人好奇地對他的石頭感興趣,而且價錢愈出愈高。回到院內,男孩興奮地向院長報告,院長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黃金市場上去賣。在黃金市場上,有人出比昨天高10倍的價錢來買這塊石頭。

  最後,院長叫孩子把石頭拿到寶石市場上去展示,結果,石頭的身價又漲了10倍,更由於男孩怎麼都不賣,竟被傳揚為“稀世珍寶”。

  男孩興沖沖的捧著石頭回到孤兒院,把這一切告訴給院長,並問為什麼會這樣。

  院長沒有笑,望著孩子慢饅說道:“生命的價值就象這塊石頭一樣,在不同的環境下就會有不同的意義。一塊不起眼的石頭,由於你的珍惜、惜售而提升了他的價值,竟被傳為稀世珍寶。你不就象這塊石頭一樣?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義有價值。”

  生命的價值首先取決於自己的態度。

  :人生第一課

  這是美國一家普通的幼兒園。

  剛剛入園的兒童被老師帶進幼兒園的圖書館,很隨便地坐在地毯上,接受他們的人生第一課。

  一位幼兒園圖書館的老師微笑著走上來,她的背後是整架整架的圖書。

  “孩子們,我來給你們講個故事好不好?”

  “好!”孩子們答道。

  於是,老師從書架上抽下一本書,講了一個很淺顯的童話。

  “孩子們,”老師講完故事後說,“這個故事就寫在這本書中,這本書是一個作家寫的。你們長大了,也一樣能寫這樣的書。

  老師停頓了一下,接著問:“哪一位小朋友也能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來。“我有一個爸爸,還有一個媽媽,還有……”幼稚的聲音在廳中迴盪。

  然而,老師卻用一張非常好的紙,很認真、很工整地把這個語無倫次地故事記錄下來。

  “下面,”老師說,“哪位小朋友來給這個故事配張插圖呢?”

  又一位小朋友站了起來,畫一個“爸爸”,畫一個“媽媽”,再畫一個“我”。當然畫得很不像樣子,但老師同樣認真地把它接過來,附在那一頁故事的後面,然後取出一張精美的封皮紙,把它們裝訂在一起。封面上,寫上作者的姓名、插圖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

  老師把這本“書”高高地舉起來:“孩子,瞧,這是你寫的第一本書。孩子們,寫書並不難。你們還小,所以只能寫這種小書;但是,等你們長大了,就能寫大書,就能成為偉大的人物。”

  人生第一課結束,在不知不覺中,孩子受到了某種灌輸。如何看待這種灌輸呢?

  評價:這樣的灌輸使孩子們從小就“站著”,不會光“趴著”去看待那些大人物。這種自信心與健全的人格會為人的一生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記住,我們在養小孩,不是在養花

  大衛有兩個小孩,一個5歲,一個7歲。有一天,他正在教他7歲的孩子凱利怎樣使用瓦斯驅動的割草機割草。他正教孩子如何在盡頭把割草機掉頭時,妻子叫他去問事情。當大衛轉身回答問題時,凱利把割草機推到草坪邊的花圃上……

  大衛回頭發現發生的事之後,他開始失控了。大衛花了很多時間、費了很大力才侍弄出那些令鄰居們羨慕的花圃大約有2尺寬已被夷為平地!當他開始對兒子提高音量之後,妻子很快地走到他身邊,把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說:“大衛,請記住——我們在養小孩,不是在養花!”

  大衛的妻子也提醒我們,為人父母必須明瞭熟輕熟重。孩子以及他們的自尊比他所破壞的任何物質上的東西還要重要。被球砸碎的窗戶、被孩子不小心碰倒的燈及掉在廚房裡的碟子都已經破了,花也已經死了,再責備孩子又有何用?我必須記得不要打破一個孩子的心靈,不要讓他們充滿活力的感受變得麻木,不要再增添更大的損失。

  ……

  有一對夫婦以及7歲的女兒外出到朋友家晚餐時,女兒打翻了水杯。他們在水漬擦乾淨後並沒有責備女兒。朋友抬頭看看他們說:“你們知道,我真的很感謝你們不像別的父母一樣。我大部分朋友的父母會對孩子的無意小錯咆哮,並且教訓他們要更小心一點。謝謝你們沒有那樣做!”

  ……

  幾年前,保羅·羅威曾經在收音機上說過一個在**關係上也使用的故事。

  有個年輕女人下班後開車回家發生了碰撞,撞壞了擋泥板。她在說明那輛車是出廠才幾天的新車時便說邊掉淚。她回家怎麼向丈夫解釋呢?

  另一輛車的駕駛員充滿同情心,但他也表示他們必須記下彼此的駕駛執照和車牌號碼。當這個年輕女人從**的棕色信封中取出檔案時,有張紙條掉了出來。上面,男人的筆記寫著:“如果出了事……記住,親愛的,我愛的是你,不是車!”

  ……

  且讓我們記住,孩子的心靈比任何物質還要重要。當我們這麼記住,自尊和愛的花朵就會開得比花圃中的任何花更美麗!

  :利息

  在一次段考中,一個男生的語文得了59分。他找到老師說:“老師,您就再給我的作文加1分吧,就1分。求您了!”老師說:“作文絕對不給加分;但是,我可以給你把總分改成60分——我借給你1分。不過,你可要想好啊,這1分不能白借,要還利息的,借1還10,下次考試我要扣掉你10分,怎麼樣?要是覺得不划算就不要借了。”男生咬咬牙說:“我借。”結果,再後一次段考中,他語文得了91分,扣掉10分,淨剩81分。

  這位老師:一是有一顆真切的愛生之心,他不想讓學生捱打;二是他充分相信學生;三是他善於利用契機激勵學生。那個借分的學生由於獲得了老師的“資助”,得到了老師的關愛,鼓起了奮鬥的信心,從考試不及格到考試滿分,實現了他自己的許諾。

  一般說,老師對學**成績不佳的學生往往不會很重視,不會很信任,有的甚至會挖苦諷刺,巴不得借家長之手“好好整治”一下學生。老師心裡很想把學生教好,但對學生缺乏愛心,單是“恨鐵不成鋼”,“鐵”就難以“煉成鋼”。愛學生是和尊重學生、信任學生連在一起的。

  :愛的神奇

  這是一個發生在美國黑人貧民窟的真實故事。

  一位大學教授帶著他的學生來到這裡搞調查研究,其中有一個課題是對該區200名黑人孩子的前途作預測。學生們都很認真,不久報告都出來了,結論令人沮喪:200名孩子無一例外地被認定為“一無是處”、“無所作為”、“終生碌碌”等等。

  四十年後,老教授早已去世,他的繼任者從檔案裡發現了這份報告,好奇心驅使他來到當年的黑人貧民窟。他驚奇地發現:當年被調查的200名孩子中,除了20個已離開故地,無從考查外,其餘180個孩子大多數都獲得了相當的成就,他們之中不乏銀行家、商人、大律師和優秀運動員。這一切,他們都說最該感謝的是當年的一位小學教師。

  繼任者找到當年的小學教師,此時她已是遲暮晚年,吐字不太清楚,可有一句話任何人都聽得懂:“我愛這些孩子。”

  評價:只有沒有愛心的老師,沒有改變不了的孩子。

  :你給孩子什麼樣的環境

  指責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怨天尤人;

  敵意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怨天尤人;

  恐懼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畏首畏尾;

  憐憫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自怨自艾;

  嘲諷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消極退縮;

  嫉妒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鉤心鬥角;

  羞辱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心懷內疚;

  容忍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極富耐性;

  鼓勵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充滿自信;

  讚美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心存感恩;

  嘉許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愛人愛己;

  接納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心胸廣大;

  認同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掌握目標;

  分享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慷慨大方;

  誠實公平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維護正義真理;

  ***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信任自己、信任他人;

  友善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對世界多一份關懷;

  祥和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有平和的心境。

  評價:誠如貝多芬所言:“我們應該記住這一點,給孩子提供一個充滿美德和善行的成長環境。把美德、善行推薦給你的孩子們,能給人們帶來幸福的只有它,而不是財富。”


初中生教育故事精選
初中生的家庭教育案例
相關知識
經典初中生家庭教育故事
初中生典型教育故事
初中生勵志教育故事精選
初中生勵志教育故事推薦
初中生勵志教育故事
初中生成功教育故事案例
初中生家長教育學習心得
初中生家長教育孩子的文章
初中生勵志教育演講
初中生家長教育心得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