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角隨筆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8日

  自然角是我們認識自然界的視窗,為我們提供了天天接觸,長期觀察、親自管理、動手操作的活動場所。那關於自然角的隨筆都有什麼呢?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有所收穫。

  篇一

  春天到了,自然角里的許多植物重新突出了新綠的嫩芽,比如:文竹,吊蘭等。孩子們入園後總是迫不及待地跑到自然角去看一看,就連最調皮的旭旭每次走到那盆蘆薈前,也總會變得安靜起來,用小手在花盆邊擦著,我看到了好幾次,卻一直沒有放在心上。今天又看到旭旭在擦,我很好奇:“旭旭,你在擦什麼?”“老師,這是我帶來的蘆薈,你看,花盆的邊上有很多白色的東西。”原來是因為水鹹造成花盆邊有一些白色的痕跡。我頓時感動起來,在心愛的植物面前,再調皮的孩子也會變得愛心、耐心起來。

  孩子們對植物寶寶的愛有時也會起反作用,總是這個寶貝剛剛澆完水,那個小傢伙又拿著噴壺對著植物寶寶狂噴,害得我每次都要緊緊盯著。怎麼辦?和孩子們商量後,他們決定由值日生來澆水。可是值日生每組也有6個人,每人輪流澆一遍也會淹死植物寶寶的。老辦法,討論決定吧:有的孩子說值日生誰來的早誰澆水,可是禹等瑄幾個小朋友不樂意了,他們說家離幼兒園遠,這樣就總沒有機會給植物寶寶澆水了。最後大家一致決定從第一組開始輪,每天兩個小朋友早來會給植物澆水。

  我找來了蘿蔔、絲瓜、黃瓜、豇豆等種子,埋在土裡,用薄膜蓋上。孩子們經常湊在種子前,說說今天種子寶寶有些什麼變化。當然,我不能錯過這個引導孩子進行記錄的好機會。我設計了表格投放在自然角,並向幼兒介紹了記錄的方法。我們種植的種子寶寶有的慢慢甦醒了,著急地探出頭來嗅著春的氣息。有的還是偷懶,躲在土裡睡大覺。觀察到這些後,我引導孩子們記錄起來,有了記錄表後,孩子們對記錄種子寶寶的發芽情況就更加起勁了。但我發現有的孩子對錶格中植物的樣子和我的發現還是不怎麼理解,因此每天的記錄我總是參與到他們之中,引導他們先來說說自己看到的種子寶寶的變化,記錄在植物的樣子裡。然後想想為什麼會有這個變化,發現了什麼,記錄在我的發現裡。在大家的共同記錄下,孩子們對種子寶寶的關注越來越多了,他們也發現了種子寶寶更多的祕密。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扶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孩子們在自然角里有困惑,有收穫。老師應該給予一定的幫助,讓他們在照顧植物,發現植物的祕密中獲得更多愛心,責任,成功和收穫。

  篇二

  我班的自然角很豐富,有許多花、水果、種子、蔬菜、動物等,活動室外面還種植了不少的植物,有毛豆、絲瓜、菠菜、馬鈴薯等。小朋友們對自然角非常感興趣,常在自由活動時間,跑去看一看,玩一玩。自然角里的小蝌蚪、烏龜、金魚是小朋友的最愛。

  有很多次,我發現小朋友們在自然角上流連忘返,你們在看什麼呀?我問孩子們,有個小朋友很神祕地說:“老師,你知道嗎?我們自然角有小青蛙呀!”“是嗎?是不是這個?”我舉起裝有小蝌蚪的容器問道,“是的、是的!”“我看見青蛙就是小蝌蚪變出來的!”“對!我也看見的。”“我在圖書上看見過的!”“我家裡還有碟片呢!”孩子們紛紛嚷道,沒想到就連不愛說話的楊雪也跟著高興地說起來。於是,我借這個機會請小朋友談一談自己所知道的關於小蝌蚪的事情,還請小朋友每天來觀察小蝌蚪的變化.

  過了幾天,孩子們欣喜的發現小蝌蚪長出了後腿,於是,我特意邀請了不愛說話的幾個小朋友,鼓勵他們大膽地說說小蝌蚪的變化,結果他們真的能勇敢地說話了,雖然他們說得很少,聲音也非常小,可是我覺得對於他們來說,這是質的改變!

  有一顆童心,也許就能發現許多有趣的事情。在成人眼裡,小蝌蚪變青蛙有什麼稀奇,可是在孩子們的眼裡,發現問題就像找到了寶貝一樣。小班的孩子雖然語言表達能力有限,可是說起自己感興趣的事卻很積極,借用這個機會,鼓勵孩子大膽地想,大膽地說,充分地發揮隨機教育的功能,讓孩子們在快樂中鍛鍊自己。

  篇三

  有時,孩子們為自己種下的種子發了芽而感到喜悅和驕傲;有時,則為管理不慎,花草枯黃而傷心,體驗失敗的焦灼。這一切為孩子們增添了童趣,增長了知識,開闊了視野,激發了好奇心,同時通過管理,學到了簡單的勞動技能,萌發了對動植物的愛憐之心,陶冶了愛自然的美好情感。對自然角精心設定,科學管理,不但可以美化室內環境,更主要的它還是幼兒學習探索的陣地。

  自從我們班自然角建成後,就成了小朋友們最喜歡光顧的區域之一,每天的自由活動或餐後散步時,孩子們都會自發地到這來進行觀察和交流。今天也不例外,自由活動時,孩子們按照慣例自由選擇區域進行活動,一部分幼兒選擇了觀看自然角,不同的孩子對自然角觀察的興趣也是不同的。王雨桐小朋友就特別喜歡小烏龜,今天他又走到小烏龜的玻璃缸前準備逗一逗,可是他發現小烏龜一動也不動,然後急匆匆地用他有些“粗獷”的聲音喊著說:“老師,小烏龜死了!”話語剛落,周圍的小朋友全都湧向自然角,都向親自看個究竟,此時一部分已經觀看的小朋友也跑來拉我:“小烏龜真的死了!”我想可能是上週五換水以後,停了週末兩天沒有照顧的原因吧。在孩子們的拉扯中我們一起來到自然角,小朋友的情緒還很激動,於是我順勢利導請小朋友猜測小烏龜為什麼死了?孩子們也紛紛說出自己的想法:有的說是因為沒給它喂吃的、有的說是被小朋友一直抓小烏龜就死了,而觀察得比較認真的吳予彰說:“魚缸裡都沒有水了,小烏龜沒有水喝才會死的”,孩子們說了很多,我也肯定了幼兒們積極動腦的精神,並總結了小烏龜之死的原因,小朋友的種種猜疑和相互指責也就停止了。

  通過孩子們的交談中發現他們對“小烏龜之死”產生極大興趣,當感受到孩子們對某一事物有興趣時,不是漠不關心,而是判斷價值並正確作出迴應,順應著孩子們的興趣,擴充套件孩子們的問題,使幼兒積累正確的生活經驗,讓孩子們對探究事物的興趣和目的也越來越明顯。我們要充分發揮自然角的教育作用,讓孩子在自然角中獲得更多的發現,讓幼兒用自己的雙手、雙眼和智慧發現自然界的奧祕,目睹自然界的奇妙,從而體驗發現的樂趣。
 

大學生暑假隨筆
自然隨筆
相關知識
自然角隨筆
關於自然的隨筆
描寫大自然的隨筆
關於人與自然的隨筆作文
關於順其自然的隨筆散文
寫給自己的隨筆
自然讀書筆記
敬畏自然讀書筆記
有關認清自我的隨筆
自助餐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