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馬克思哲學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4月28日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依據是生活中的人,人的本質就是人的生活。理解這一點對於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並進而更好的理解我們的時代具有重要意義。 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的相關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生活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出發點

  摘要: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它第一次有意識的擺脫純粹抽象的思辨而把現實的生活世界作為自己的出發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依據是生活中的人,人的本質就是人的生活。理解這一點對於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並進而更好的理解我們的時代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人的生活 意識 意識形態

  馬克思主義哲學直接地是對黑格爾哲學和費爾巴哈哲學批判的產物,黑格爾哲學的出發點是“絕對精神”,費爾巴哈哲學的出發點是直觀的感性,即直觀的感性世界和直觀的抽象的人。馬克思批判神祕主義的“絕對精神”使哲學的出發點迴歸於感性世界,又批判直觀的感性,使哲學落腳於人的生活,落腳於由於人的活動而歷史地變化這的生活世界。馬克思主義哲學擺脫純粹的思辯而回歸到活生生的生活世界使得自己不同於以往的一切哲學。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誕生之前的哲學

  馬克思主義哲學誕生之前的哲學,包括古希臘哲學,近代經驗論和唯理論哲學,黑格爾的哲學以及費爾巴哈的哲學在本質上有一個共同的——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之相區別的——特徵,即這些哲學都是在思維中提出抽象的問題同時又試圖通過抽象的思辯來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

  古希臘的本體論哲學追問世界的本原,按其不同的邏輯線索可分為兩支。其中一類哲學家往往將一種具體的物質作為世界的本原,如泰勒斯的“水”和赫拉克利特的“火”以及德謨克利特的“原子”。其實這些哲學家只是借用了這些具體的物質的名稱。一旦“水”成為泰勒斯世界的本原,並以此為起點描述世界的演化圖景,“水”就不是泰勒斯看見的水而變為思維的符號,成為泰勒斯表達想象中世界本原的符號。另一類哲學家則把一種純粹的思維的東西作為世界的本原。如柏拉圖的“理念”,他把從具體事物中抽象出來的一般概念當作世界的本原。這兩種哲學的共同點在於都在追問世界的本原,並都把只是存在於哲學家頭腦中的非感性的東西作為世界的本原,並以脫離經驗的方式對世界作出解釋。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看來,世界本原問題的提出本身是抽象的,而對於這一問題的各種解釋也只是假說,是思維的遊戲。

  近代認識論哲學從一開始就活動於抽象的觀念之中。其兩大理論傾向,即經驗論和唯理論,有一個共同之處就在於他們把作為生活中的自然與人抽象的存在與思維對立起來並試圖通過各種解釋來使之統一起來。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看來生活中人與自然本來就是統一的,只有通過思維的抽象中二者才能分離。

  黑格爾哲學以“絕對精神”作為其哲學的根據,認為世界歷史就是“絕對精神”外化的產物,這樣感性的世界就被歸為精神的東西,現實的歷史程序被說成是精神的程序。當然,馬克思主義哲學批判思辨的哲學並不是完全否定思辨的哲學,即使是思辨的哲學中也包含有許多對於現實世界合理的理解,黑格爾哲學用辯證法正是馬克思繼承了的東西。

  費爾巴哈強調感性直觀,對感性世界的解釋只是侷限在對世界的單純直觀理解中,其錯誤在於直觀地把世界看現成的世界,而不是由於人的活動歷史地變化著的世界。其次,費爾巴哈把人僅僅看做是“感性物件”而不是從事感性活動的人。這正如他直觀地看到的世界是靜止的一樣,他看到的人是靜止的人,抽象的人,費爾巴哈看到的人只是在現實、獨立、肉體的人,沒有看到人與人之間的聯絡,但是現實的人是從事物質生產的因而也是處於物質的聯絡中的人。由於費爾巴哈看到的是沒有歷史的世界,因而費爾巴哈對感官世界的直觀感受中,他必然碰到他的意識相矛盾的情況,就是作為唯物主義者,他看到了改造工業和社會結構的必然性,他就不可避免的重新墜入了唯心主義。

  如果說以上的哲學都是將作為現實世界反映的意識中的世界等同於現實的生活世界因而它們對於世界的批判也從沒有越出思辨的水平的話,那麼直到馬克思,哲學第一次自覺地把人的意識看作是人類生活和生活世界的反映,看作是倒立著的現實而不是現實本身。這樣馬克思主義哲學走出思辨哲學的虛幻,在生活世界找到了自己的依據。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出發地——人的生活

  近代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就近代哲學本質上只是思辨哲學來說,“思維”只是思維中的“思維”而不是生活中意識,“存在”也只是思維中的“存在”而不是生活世界。馬克思主義哲學就它以生活作為出發點而言超越了之前哲學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的對立。

  意識作為不同於物質力量的精神力量對於人類個體和人類歷史產生影響是不爭的事實。這也是從前英雄創造歷史,神創造歷史的哲學的依據。意識在現實性上是人類個體意識,是個體本質的組成部分。個體的人的活動從來都不是純粹的物質活動,而是人特有的有意識的活動。事實上,意識是與感性的東西異質的東西,它不是現實的存在,它僅僅是人腦的產物。意識的東西和感性的東西,意識活動和感性活動共存於人類個體身上,二者可以是一致的也可以是相不一致的。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看來,只有感性活動即物件化的活動才是現實的活動,是人本質力量真正實現。意識的東西必須以感性的東西為基礎,意識活動必須以感性活動為基礎。如果將意識看作是現實的東西,把意識活動看作是人的本質,如將某種幻想的東西當作真實的東西從而脫離現實的感性活動或否認現實的感性活動。這實際上是意識活動的異化,即人在意識中創造的東西被當做是真實的東西而取得了某種獨立的地位,並反過來阻礙了人現實的歷史程序。符合現實的意識或說是符合現實的幻想則是人類本質或者說是人的生活的一部分,是人類創造的動力。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人類解放的學說,他所批判的絕不是意識活動本身,它所批判的是意識活動的異化,是獨立於生活以外而阻礙人類現實歷史程序的意識形態。這種意識形態不僅脫離人的物質活動也獨立於人的自由意志,是與人的生活根本對立的東西。

  馬克思認為並不是意識決定生活,反過來,其實是生活決定著意識。人的意識是不同於感性存在物的東西,它僅僅是人腦的產物。在人類剛剛踏入自己歷史的時候,意識只是人們實踐活動的組成部分,它是與現實的環境和實踐活動直接統一的。隨著人類社會分工的發展,尤其是精神勞動和物質勞動的分工,與現實的實踐活動相統一的意識脫離實踐成為獨立的力量,在馬克思看來成為了意識形態。這樣,意識脫離實踐而轉化為意識形態,即“純粹的”理論,這樣的理論脫離於現實世界,是與現實世界相對立的虛幻世界,卻被作為解釋現實世界、規範現實世界的依據。馬克思走出革命性的一步,提出意識或說哲學的依據人的生活或者說是生活著的人。馬克思主義哲學從生活出發批判作為意識形態的哲學,但並非要取消哲學,事實上哲學本身就是存在於現實世界的,而且是這個世界的補充,是精神領域的補充。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人類需要哲學,只有通過哲學人類才能把握自身。

  三、理解生活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依據的意義

  馬克思主義哲學以生活即人的生活或生活著的人作為構建理論的依據和自己哲學的出發點,生活包含了現實世界的一切現實問題,同樣也蘊含了一切未來社會的萌芽。理解這一出發點首先對於我們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重要意義。馬克思主義哲學實際上就是從人的生活中抽象出來的關於人類生活方式發展的一般規律。馬克思對於人的本質有過三種闡述,即人的本質是自由自覺的活動,人的本質是實踐,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這實際上是對人的活動或者說就是人的生活的三個方面的抽象,自由自覺是對人與自己意識的關係即人的意識活動的抽象,實踐則是對人與自然的關係即人的物質活動的抽象,社會關係的總和則是對於人與人關係的抽象。這三種關係只是生活的三個方面,只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對於人的抽象,現實的人不可能只是表現為其中一個方面,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人的生活,是生活。對人的三種關係以及這三種關係之間相互作用的分析就構成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即使是馬克思主義對於人的發展的最高理想也是對於生活理想的抽象,即最高的生活方式是人的各種關係全面自由的生活方式。其次,如果我們理解生活決定意識的原理,我們就能正確的對待馬克思主義哲學本身。馬克思主義哲學本身是馬克思對其時代生活的抽象,其分析生活的普遍原理往往隱藏在一系列具體分析之中。我們要用我們的現實生活來檢驗馬克思主義哲學,繼承普遍的原理而摒棄其中已經是虛幻的東西。對於我們來說,過去人間的東西也是天國的東西。

下一頁分享更優秀的<<<

西方法哲學論文
人與自然哲學論文
相關知識
生活中的馬克思哲學論文
馬克思哲學論文範文
關於馬克思哲學論文
淺談財富問題在馬克思哲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日常生活中的肯定思維方式
關於馬克思哲學的精選論文
關於馬克思哲學的論文
馬克思哲學思想的論文
關於馬克思哲學的大學期末論文
關於馬克思哲學的大學期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