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複習課教學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8日

  總複習工作不僅是幫助學生梳理知識,更是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一個重要階段,尤其要培養學生認真做題的良好習慣。關於怎麼寫呢?下面小編整理了範文,供你參考。

  篇一

  不知不覺又到了一學期的末尾,為了讓學生能正確認識、理解、掌握一年級這學期的數學知識,在組織總複習時,我是這樣考慮的:

  1、引導學生主動整理知識

  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學習數學處於起步階段。為了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他們整理與複習的能力,教師可以根據複習的內容,適當地引導學生主動地整理知識。

  如在複習方位與圖形時,可以請學生自己說一說學了哪些立體圖形以及在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球、圓柱體。這樣,學生在思考這些問題時,就需要結合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整理。

  2、開展多種形式的複習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組織複習時,要充分考慮到低年級學生學習的需求,儘可能設計一些生動活潑的練習內容,以調動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在複習20以內數的加減法時,我除了適當地安排一些算式的計算練習外,也設計了一些小遊戲的活動,像“找朋友”“開火車”等活動,都是學生比較喜愛的活動,這樣,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能達到複習的效果。

  3、要讓學生的思維 “活” 起來。

  以往的複習課,基本上以單調的訓練為主,在設計時我改變了以往的形式,以遊戲貫穿全課,把所學的知識巧妙地融入到一個綜合的活動中。如站隊時的前後位置,圖形的分類、口算等,學生一邊玩,一邊回顧,一邊應用,增強了趣味性。通過一系列的活動、操作,學

  篇二

  首先是審題要嚴謹。數學的邏輯性強,不能由於審題時的一點差錯,而使結果出錯。對題目意思上的一個小小的疏忽,直接影響學生正確解答問題的最後結果。因此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良好習慣顯得非常重要。其次是要教會學生解題的思路和方法,解決問題在做完後還要考慮答案的合理性。最後要做到認真檢查。解題完成之後的複查,找出錯誤之處,也是考驗孩子,要把求得的結果代到題中檢驗,這就要平時的訓練,而平時學生這一點往往做不到,好像也沒有這個習慣,所以平時要加強習慣與能力的培養。

  好的學習習慣不是一下子形成的,從中需要老師在平時有意識的加強訓練,老師不僅要關注孩子的學習狀況,學生是如何學的,更要關注學生學了什麼。教給學生好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好的學習習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生的思維“活”起來了,認識也會隨之提高。。

  4、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由於每個學生的家庭背景、學前教育、生活積累以及認知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學生很可能會產生學習理解的差異。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複習時考慮到學生個性的差異性,安排不同層次的練習,特別要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如在複習計算時,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需求,多安排一些練習題。一般的學生要保證基本要求做一些基本形式的練習,而比較優秀的學生可以增加一些富有思考性的練習。這種課堂分層次的練習,可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應有針對性地輔導,從而使所有的學生在複習的過程中都有所提高。

  篇三

  六年級已進入複習階段,我和孩子們一路走來,在摸索中進步著。

  反思一:抓住孩子們的心。和孩子們一起學習近兩年的時間,我扮演的不僅是一個傳道授業解惑的角色,我更多的時候扮演著朋友的角色。我充分尊重他們的想法,站在他們的立場來思考問題。

  反思二:認真準備複習課,形成框架。只有你的複習內容條理清楚,結構明瞭,才能吸引學生的眼球。這需要老師在把握教材的基礎上,有很強的概括能力。講的時候,抓住重點,抓住題型,讓孩子們覺得聽課的價值所在。

  反思三: 恰當的放手自學,給予學生展示的機會。

  反思四:情感教育的滲透,自覺習慣的培養。六年級的孩子們基本上懂事了,知道一定的道理。我們可以站在未來的角度去分析,給他們前進的動力。

  反思五:給學生留有思考的空間。不管複習的內容是難是易,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我們要給學生思維活躍的空間,要讓學生有想跳一跳去摘桃子的衝動。適當的課外延伸是很有必要的,書本知識的變式需要老師平時的積累。

  總的來說,要把複習課上的輕鬆,是件不輕鬆的事情,需要太多的籌備,積澱。還有太多等著我學習的地方,我要和孩子們一起加油!

小學數學可能性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反思
相關知識
小學數學複習課教學反思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複習課教案
初三數學複習課教學之反思總結
六年級語文複習課教學設計
高三地理複習課教學反思
年月日的複習課教學反思
初中政治複習課教學方法
人教版小學數學複習課教案有哪些
五年級上冊數學簡易方程複習課教案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數學複習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