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新世界讀後感

General 更新 2024年04月27日

  《美麗新世界》,是二十世紀最經典的反烏托邦文學之一。讀者讀了之後,感想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一起來看看。

  篇一

  我不怎麼看科幻小說,因為很難入戲,始終帶著警覺心和疑慮看事態的發展,偶爾顯現出挑刺的怪癖,而且很容易在自己的理解範圍內急於做過多的猜測。看《美麗新世界》前對它的故事略有所聞,模糊印象裡該是“洗腦”,“預設幸福”,然後被我的想象力期待著“洗腦”到什麼程度,怎麼進行“預設”,而這背後應該是有一些心理學依據的。剛開始看書,就已經開始胡思亂想了,“在美麗新世界裡,預設後的人能多大程度上成為叛逆者?而如果叛逆者不滿的是新世界構建的社會次序本身,他又能做出怎樣程度的反抗。”然後這一思緒很自然的把我引入了《黑客帝國》的故事,不得不承認我該是有多喜歡“英雄主義”的故事。開了個頭,我就開始對這本小說有著各種不淡定的期待。

  我帶著一種急功近利的心情用一天時間看完了小說,確實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並且故事的矛盾衝突設計的很有層次感。美麗新世界是一個力求穩定的世界,而思考是穩定的大敵,孤獨是思考的本源,矛盾的層次感來源於孤獨的產生,或者因為自卑而與這個社會格格不入,或是因為太過聰敏而內心焦慮,或者源自不同“文明”浸染而觀念上的直接分歧,同時不同孤獨的人也做了不同類別的反抗,雖然最後都沒有發展出來“英雄主義”的故事,但卻恰當的引出一個開放式的巨集大命題——人類文明將要走向何處?

  而我原本期待的“心理學”有點失望,沒有詳細介紹“預設”的內容,就無法讓我探究叛逆的空間有多大。排除發育過程中對於大腦神經系統的破壞,對於正常生理狀況的大腦預設主要是通過條件反射和睡眠教育。睡眠教育也沒有系統的具體內容,只是隨著故事情節的需要有一些穿插的介紹,這算一種心理暗示,而這種暗示有一點是讓你產生強烈的自我認同感,“我為我是~~而高興,我為我做~~而高興。”好吧,我後來和同學的聊天中不自覺的把這種“高興”上升到了“幸福感”。於是我就開始好奇幸福感是怎麼產生的?美麗新世界裡,睡眠教育告訴你“什麼條件下,你會幸福。”然後實際生活中讓你處於這樣的條件下,你就自然而然幸福安穩了。然後我自以為是的把這世界的基礎觀念翻譯為“幸福感來源於慾望得到滿足”,預設的只是慾望型別,而其實我對這種觀念持不確定的態度。美麗新世界的另外一個心理依據是弗洛伊德?性慾得到滿足,人就可以沒有愛的需求,性慾的需求是生物性本能,而愛的需求是後天“文化”渲染的情緒?鑑於我對弗洛伊德並不熟悉,這點還是不要談為好。哪些是後天文化習得,哪些是人與生俱來,這更是一個說不清道不明的話題,所以預設條件以使社會達到穩定是一個極高難度的事情。

  書裡面很有意思的一點是野人的出現,一個來自外來文明的人,而作者更有意思的選擇莎士比亞作為外來文明的傑出代表。一本莎士比亞文集足以帶來思考的力量,而不同文明碰撞的觸發點則是性觀念。野人吟誦著莎翁關於情慾的美麗詩句,卻也聆聽著關於性壓抑的諄諄教誨,對於美麗新世界裡完全***的性開放嗤之以鼻,最後也算死於性與愛的決裂中吧。不同的文明對性與愛的觀念好像很不同,至於何者值得讚頌,何者必須貶斥,何者為人類本性,何者又為文化習得,也是各有所異。回想起自己更早年看莎翁文集的反應,該是羞愧難當,覺得肉麻到雞皮滿地。不是覺得情慾淫穢,而是早年文化習得感情的表述應該含蓄。不過我卻一直認為對愛的需求是人的本性,不是文化習得,也不是任何預設可以銷燬掉的。不過我這一觀念也很難說不是因為早年“預設”的結果,只是如此一來,我們再沒有就不同見解討論問題的必要了,都是“預設”的結果就沒有誰比誰更偏向真理的了,世界會不會變得更無趣,更無意義,這才是真正滑向“消費主義”深淵的開始吧!

  篇二

  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是一本看了後覺得有些壓抑的書,書本描繪了一個能稱為“神奇”的未來世界,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在這個世界裡面,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都受著控制:從胚胎到出生前,是在試管裡培育的,在試管裡,就被給予了身份的標識;出生後,接受睡眠教育;工作,生活,將按照固定的模式。

  整個社會在我們看來暗淡無光,極其恐怖,“母親”的稱呼被當作恥辱,因為孩子的培育不是靠母體,而是靠試管,胚胎的成長,靠的是機械的新增日照,營養劑;孩童時期,孩子們接受睡眠教育,通過重複養成思維定勢,怨恨什麼,愛什麼都通過重複的播音形成;以後幹什麼事情,從事什麼職業按照等級早就固定好了,只需要在那個固定的崗位上機械化的操作即可。而活在世界裡面的人卻自得其所,幹著從出生之前就已經賦予的工作,沒有反抗,只有快樂,無盡的快樂,偶爾的不快,也被麻醉劑所撫平。

  與之相對的一個世界,是一個被稱為野蠻世界的地方,裡面還儲存著部分原始的東西,母體孕育生命,愛慾自然表達,倫理規範依然存在,宗教信仰仍然佔統治地位。從我們的當代眼光來看,這個世界儘管略顯落後,但和新世界相比,似乎多了些人性。

  作為反烏托邦的代表作,赫胥黎構建了一個來自野蠻世界但嚮往新世界的人,這個人最終又被新世界迫害而死。作者通過描寫“野蠻世界”與“美麗新世界”的矛盾衝突,在書中對高度發達的,機械化的社會做了批判,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

  唯技術論的荒謬。赫胥黎要表達的正是這樣的思想,技術誠然帶來了進步,但是過分的依賴技術,造成的是人的理性的喪失。看似美麗的新世界,正是一個技術至上的社會。人們追求的社會穩定,是通過技術,規定人的一生,限制人的一切權利,控制人的自然慾望來造成的。從本質上看,新世界和專制社會在是一樣的,試圖通過剝奪人的自然權利,營造一元社會。但事實上,這種尋求穩定的方式是不可能存在的,一個利益多元化的社會,只能是一種動態的穩定,在協商中尋求平衡。

  人的自由是至高無上的。在新世界中,人的一切言行都是受控制的,不能有異於社會的思想,更不能自由的表達思想。那些對現存新世界持有反對意見的人,總是被周圍的人所鄙視,被要求吃麻醉劑,因為麻醉劑能緩解反動的思想,把人固定在虛幻的快樂中。在描寫這種衝突時,作者構建了兩種不同結局的人,一個是中心主任,他是一個懷有新思想的人又害怕被現存制度拋棄的人,最終,他還是退縮了,另一個是以穆斯塔法和約翰為代表的,既對現存制度不滿,又敢於站出來表達異議的人,他們換來了最終的自由。不過,因為逃脫不了來自新世界的人們的打擾,也擺脫自己背叛舊社會的內疚,約翰還是自殺了。作者安排約翰的命運以死亡結束,應該是對這樣一個近乎變態的新社會的強烈諷刺。

  社會離不開道德的約束。赫胥黎所描繪的新世界是一個不靠道德,僅僅靠程式約束的社會。在新世界,性慾代替了愛慾,可以自由的宣洩,人們彼此相屬,誰和誰都可以發生關係。這是如此的荒誕,所以孩童被教導著玩找拉鍊的遊戲,列寧娜和許多的人發生了關係,當他愛上約翰時,又是毫無顧忌的像佔有約翰,甚至在約翰面前脫光了衣服。而在約翰所處的舊世界,人們只能從一而終。約翰的母親,這個從新世界來的女人,和野蠻世界的很多男人發生關係,受到了女人們的鄙視和毆打。約翰本人也認為,對一個女孩的追求,要靠勞動,要經受考驗,才是真正的男人,是值得信賴的愛情。這種傳統的道德觀念是值得肯定的。很諷刺的是,這種傳統的道德觀在新世界的環境下遭遇了困境。約翰愛著列寧娜,但不能接受列寧娜的愛情觀,所以他給自己設計了一個圈套,並在自己設計的圈套中選擇了死亡——一邊罵列寧娜是“***”,一邊又想著她的肉體。慾望是應該正常表達的,單純為了***的釋放,忽視了愛的存在,超越了道德的界限,是可悲的,如新世界,而過分壓制的愛慾,如約翰,也是不健康的。

  篇三

  1931年,歐洲一片混亂。大蕭條處在高峰期,到處是找不到工作的窮人,中產階級面臨破產,各國政府搖搖欲墜,極左或極右的思潮紛紛出籠。為了對抗危機,越來越多的人相信一個集權的政府將是必要的。

  這種想法讓一個37歲的英國人很擔憂。他從飛速發展的汽車工業身上,預感到一旦集權的政府上臺,未來的國家機器將不再用警察和軍隊來維持統治,取而代之的是各種高科技手段。統治的目標將是經濟繁榮,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人類也將被改造。

  他寫了一本預言小說,提醒人們關注這種危險。這本薄薄的十多萬字的小說,一經發表,就轟動了世界。隨著時間的流逝,其中的預言不僅沒有過時,反而歷久彌新,變得更有現實意義了。這個英國人就是小說家阿道斯·赫胥黎***AldousHuxley,1894--1963***,這本小說就是著名的《美麗新世界》***BraveNewWorld***。

  小說中的“美麗新世界”有高度的物質文明,所有一切都是自動化的。人們不愁吃穿,享受著最舒適的生活,每天下班以後,可以乘坐私人的超音速飛機,去世界各地度假旅行。經濟繁榮和享受生活成為整個社會唯一的哲學理念,也是唯一的宗教。第一個採用流水線生產的亨利·福特被視為新的上帝,他生產出第一輛“福特”T型車的1908年被採納為新的紀元元年***小說的故事就發生在福特632年,也就是公元2540年***。

  阿道斯·赫胥黎這樣推理:人類認識到了科學帶來的巨大生產力,享受了流水線生產出來的豐富的物質產品,也同時發現了這種生活模式的脆弱性。人類社會中的?a href='//' target='_blank'>種植晃榷ㄒ蛩?---大到戰爭***,小到失戀生病----都會影響到物質生產,進而在不同程度上使人類社會發生混亂和倒退。於是,為了保證社會的穩定和繁榮,保證各種物質能夠源源不斷的生產出來,實現人類的幸福,就有必要消滅這些不穩定因素。

  “美麗新世界”的設計者認識到,改造社會的基礎在於改造人。以前諸次社會革命,之所以成果不大,就在於它們對人的改造還不徹底。“美麗新世界”將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在四個方面徹底改造人。

  ***1***杜絕有先天缺陷的嬰兒,建立萬無一失的優生體系。人的生產採用標準化的工業過程。人類的出生地不再是醫院婦產科,而是類似高階養殖場的“人類孵化中心”。為了防止父母的不良基因遺傳給新生兒,胎生被取消,人是直接在孵化車間裡被創造的,身上只含有優良的基因,所有對社會穩定繁榮不利的基因都將被去除。

  ***2***並不是所有的工作都需要高質量的人來完成的。如果讓有才幹的人去幹低階工作,他勢必會感到非常痛苦,這就為社會不安定埋下了隱患。低等人的活只能讓低等人去幹,因為他們不會覺得在做犧牲。所以對人進行識別和分類是免不了的,識別工作從胚胎時期就開始了,不同等級的胚胎將接受不同的培養,並且用各種手段強化胚胎之間的差別,以便適應將來不同崗位的需要。比如,在胚胎髮育的後期,等級越低的胚胎就供氧越少,最早受到影響的是頭腦,然後是骨骼,這樣就確保了這些胚胎無論在智力和體力上都是低人一等的。

  ***3***只給人分類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讓每個人安心接受自己的等級,熱愛自己的等級,忠於自己的等級,這樣才能避免等級之間的衝突。這必須靠宣傳和教育來實現。在“美麗新世界”裡,每個人從嬰兒期開始就接受精心安排的說教,哪怕睡眠的時候,都會有一隻喇叭對著你的耳朵,低聲細語,反覆灌輸各種教條。一旦人在思想上接受了社會現實,認為發生的一切都是合理的,就不會有自覺的動力去改進社會,那麼社會不穩定的因素就消除了一大半。

  ***4***人在日常生活中還是會產生很多煩惱和痛苦,必須找到辦法來消除它們。最常見的煩惱有兩種,一種是性壓抑,另一種是衰老。性壓抑是人類社會穩定的大敵。為了使每個人性慾都能得到充分的滿足釋放,“美麗新世界”提倡性的泛交,男女之間不再有夫妻關係,而只有性交關係。至於征服衰老,這“並不是因為要保證老年人的健康,而是因為老年人總喜歡消極退卻,相信宗教,靠讀書和思考混日子。他們會思考”,這是對社會穩定的潛在威脅。所以必須“給他們保健,不讓他們生病,人工維持他們的內分泌,像年輕人一樣,給他們輸入年輕人的血液,保證他們的新陳代謝永遠活躍。因此他們就不會老。”

  除此以外,“美麗新世界”還提供一種安全的麻醉藥,叫做“唆麻”***soma***,這種麻醉藥“具有基督教和酒精的一切好處,卻沒有兩者的壞處”,一旦產生了各種煩惱,只要服了這種藥,就會立刻昏昏大睡,醒來以後所有不愉快都會忘得一乾二淨。

  “美麗新世界”的設計者明白,社會穩定的關鍵在於控制人的思想。思想自由是最大的威脅。新思潮的出現,往往是社會革命的前奏。允許一個人自由思考,接觸各種思潮,將是極具有破壞力的。於是,“新世界”裡不允許思想自由,因為這種自由的副作用實在太大,將有可能將人類倖幸苦苦創造的物質毀於一旦。在“美麗新世界”裡,各種有害思想都象病菌一樣被排除在外。人們不再需要宗教,因為沒有什麼可祝福和祈禱的,人們也不再信仰上帝,而轉而信仰亨利·福特。國家用快樂和消遣作為思想的替代品,思想的空白被各種各樣的娛樂和感官上的刺激所填補。

  寫到這裡,“美麗新世界”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大家也就一目瞭然了。這是個極度繁華的世界,又是個人地位極度卑微的世界。人喪失了思想的功能,只是作為社會的附庸而存在,社會財富不僅是人享受的物件,更成為了人為之服務的主人。幸福本來是人生追求的一種目的,現在卻反過來成為人的枷鎖,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深思。

  赫胥黎寫作這篇小說的時代,二十世紀的科學大爆炸才剛剛開始。七十年過去了,小說中的許多預言已經實現***比如克隆技術***,而且人類社會的某些發展似乎也正朝著小說中的方向前進。也許現在我們還說不上來,理想的社會應該是什麼樣,但至少《美麗新世界》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反例,不理想的社會可能是什麼樣。

  對於這樣的社會,儘管它有那麼多的好處,我們的回答也仍然象書中“野蠻人”***指來自“美麗新世界“以外的人***的回答一樣:

  “我不需要舒服。我需要上帝,需要詩,需要真正的危險,需要自由,需要善,需要罪惡。”

  “實際上你要求的是受苦受難的權利。”

  “那好,”野蠻人挑戰地說,“我現在就要求受苦受難的權利。”

  “你還沒說要求衰老、醜陋和陽痿的權利;要求害梅毒和癌症的權利;要求食物匱乏的權利;討人厭煩的權利;要求總是戰戰兢兢害怕明天會發生的事的權利。要求害傷寒的權利;要求受到種種難以描述的痛苦折磨的權利。”

  良久的沉默。

  “這一切我都要求。”野蠻人終於說道。
 

哈佛校訓二十條讀後感
雷鋒日記讀後感作文
相關知識
美麗新世界讀後感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精選範文
悲慘世界讀後感精選範文
精品蘇菲的世界讀後感範文五篇
關於蘇菲的世界讀後感範例五篇
有關蘇菲的世界讀後感範文五篇
悲慘世界讀後感英文_悲慘世界英文讀後感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
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作文
美麗的教育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