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評論畢業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6日

  新聞評論是社會各界對新近發生的新聞事件所發表的言論的總稱。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網路新聞評論的優勢

  【摘要】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不斷髮展,網路新聞評論也伴隨著網路新聞的發展而顯出勃勃生機。本文分析了網路新聞評論相較傳統新聞評論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關鍵詞】網路新聞評論 優勢特性 新聞評論

  新聞評論,指的是針對新近發生的新聞事件、迫切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公眾普遍關注的問題發議論、講道理,做出分析和解釋的評論性意見。新聞評論是媒體的旗幟和靈魂,歷來被傳媒高度重視,報紙、電視、廣播都曾不遺餘力地開設新聞評論欄目。而網路新聞評論是指在網路上就當前的新聞事件或事態發表的評論性意見,是意見表達較為自由的媒介評論。

  根據網路新聞評論主體的不同,網路新聞評論大致可以分為網站評論、專家評論、網民新聞評論這幾類。網站評論,即代表網站立場的評論,它通常由網站或網站所依附的傳統媒體的編輯和記者,或網站的特約評論員來撰寫;專家評論,指由網站特邀的專家對某個事件發表的評論;網民評論,則是指任何方式的網民意見的自由表達,主要包括論壇中的帖子和新聞事件後面的留言。①網路新聞評論除具有傳統新聞評論所具有的理論性、思想性、有益性等特性以外,還具有傳統新聞評論所不具備許多優勢,主要有:

  首先,網路評論具有連續動態性的特點。

  所謂連續動態性,是相對於傳統新聞傳播的靜態而言,傳統的新聞評論由於技術、覆蓋範圍等限制,在時間和空間上有一定的間隔,網路新聞評論突破了技術等限制,消除了網路新聞評論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間隔。網民製作、傳播、接受和反饋新聞評論的過程幾乎同時同步進行,這使新聞評論在巨集觀上呈現連續、動態的特性。對於傳統新聞評論而言,時效性是重要特性之一,即當新聞事件發生以後,新聞評論的寫作者要在最短的時間裡完成新聞評論的寫作並能夠在最快的時間裡傳播出去。較傳統媒體而言,網路媒體在時效性上有著更高的要求和更便利的技術條件。

  在此基礎上將這種時效性發展成為即時性,逐漸形成連續動態性。“全天候的滾動新聞是網路媒體獨有的新聞形式,在網路上,新聞文字的時間已經細化到了幾分幾秒”,而新聞後面往往會有“我要發言”等為受眾提供新聞評論的空間,只要受眾有表達的意願,即可在法律法規允許的範圍之內盡情發表意見和觀點。同時,網民寫作的新聞評論越來越跳出傳統的新聞評論寫作模式,觀點愈發自由和多樣化。論點、論據、論證等都不再是必須的要素,一句話、一組詞、甚至是一個表情,只要可以表達此刻的觀點或情緒,都可以寫作、發表並形成網民的新聞評論,省去措辭的推敲和斟酌以及論點的推理論證過程,節省大量時間。評論完成後,只要點選相應按鈕,便即刻上傳和釋出,過程簡單、對專業技術要求不高。這些微觀的快捷操作最終形成了網路新聞評論連續動態的效果。

  其次,網路新聞評論具有多元化特性。

  網路新聞評論的多元性主要體現在寫作主體多元化、文字形式多元化、選題多元化、發表渠道多元化、編輯組織形式多元化等幾個方面。寫作主體多元化,傳統新聞評論的寫作主體以本媒體的記者、編輯為主,結合少量的特約評論員評論和專家評論,而網路新聞評論不僅包括記者、編輯、特約評論員以及專家評論,還包括數量龐大的網民評論。

  數以萬計的網民有著不同的來源,獨特的人生經歷及各異的學歷、年齡、社會地位等利於形成獨立的新聞人格、新聞認識、新聞情感和新聞角色,形成多元的新聞評論寫作主體;文字形式多元化,傳統的新聞評論根據自身的媒體特色和侷限分別以文字、聲音、影象為主要文字形式,網路新聞評論根據自身的技術優勢可以綜合運用這些載體進行整合傳播。同時,網路新聞評論還突破了傳統新聞評論的文字標準和規範,網友甚至可以利用單純的表情、符號、聲音等發表評論,文字形式高度自由;選題多元化,新聞評論就是新聞評論所要描述的事物、現象或是要評述的問題,它規定著評論的物件與範圍,也是寫作過程中的首要環節②。

  由於版面和時段的限制,傳統新聞評論選題多數集中於社會公眾廣泛關注的重大事件和熱點問題,大多選題嚴肅、評論嚴謹。網路新聞評論從根本上突破容量的限制,為評論選題的多元化提供保證,使用者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關注點和興趣點而對不同的事件、問題發表評論,使評論選題更豐富、視野更廣闊;釋出渠道多元化,網路新聞評論的發表渠道主要有網路新聞評論專欄評論、網路論壇評論、網民即時評論三種。

  網路新聞評論專欄主要發表媒體自身以及網民的評論性文章,獨立成篇、新聞評論要素較齊全,基本延續了傳統新聞評論的形式和特點。網路論壇評論主要是指網民根據各自興趣自發形成的就某個或某類話題表達意見並相互交流反饋。網民即時評論通常是指網民在閱讀相關新聞之後迅速跟帖作出的評論;編輯組織形式多元化,相對於傳統的新聞評論編輯組織方式,網路新聞評論的編輯組織方式出現了創新,如利用網路的超大容量功能,進行評論彙編,就某熱點討論製作專題,為網友製作評論文集,建立評論資料庫。③

  第三,網路新聞評論具有互動性的特點。

  所謂互動性,是指“後來的資訊在順序上與前面的資訊的相互關聯程度,尤其是後來的資訊對早先資訊關係敘述的程度”④。網路是雙向交流的媒介,受眾能在閱讀評論的同時參與評論,任何人都是網路空間資訊的一個結點,既接受鋪天蓋地而來的網路資訊,又對這些資訊進行處理加工同時釋出新的資訊,既是資訊的接受者也是資訊的傳播者,而這些操作對於能夠使用網路的使用者來說幾乎沒有任何技術壁壘。當下幾乎所有網站的新聞頁面都附有“評論”選項,讀者可以隨時發表評論。在這樣一個網路資訊的集散地上,讀者可以隨心所欲地進行資訊的傳播和反饋,相互交流和互動。

  技術的便利為網民的互動提供了寬廣的平臺和堅強的後盾,而網路的匿名性則為網民的暢所欲言提供了可能。網民在網路空間均呈匿名狀態,現實生活相對應的身份和責任在網路世界均隱退,網民發表意見和言論可以規避“禍從口出”的風險,不必為說過的話負責任、不受社會規範的約束、對於當下具有傾訴欲的人而言具有無法抵抗的吸引力,網民可以完全根據個人興趣參與不同的討論群,出入自由、交流平等,全然沒有後顧之憂,吸引和激發了網民的參與熱情,網民的參與又進一步推動網路資訊傳播的互動性。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可以講網路新聞評論看成是“互動式評論”。傳統新聞評論雖然也在不遺餘力地開展與讀者之間的互動,例如報紙有讀者來信,廣播和電視有聽眾電話甚至邀請受眾進演播廳,但事實是,任何傳統媒體在互動性上都無法和網路媒體媲美,網路媒體互動的廣度和深度是傳統媒體的讀者來信和電話參與不能望其項背的。

  第四,網路新聞評論的大眾化和個性化特色也是其吸引受眾的重要魅力。

  首先是話語權向大眾的迴歸。傳統媒體格局之下,發表言論的權利屬於社會稀缺資源。雖然廣播、報紙、電視都致力於發展與受眾之間的良好互動,但是由於版面和時間的限制,公眾意見往往無法得到自由流暢地抒發。而網路技術提供的可能性,使任何可以接觸網路終端裝置的組織和個人可以在網路空間裡佔有一席之地,並可以根據個人意願平等而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不受版面、時間的限制。話語權的迴歸使網路新聞評論真正實現了“觀點的自由市場”,真正成為有著廣大受眾參與的互動式評論。

  其次,社會經濟、政治的發展使得網民有可能使用網路技術為公眾提供的話語權。經濟的發展使網路終端對於尋常百姓而言不再遙不可及,網民幾乎可以在第一時間接觸新聞事實,發表不違反法律法規的相關言論。這種互動式的評論,改變了傳統媒體以傳播者為中心的傳播模式,技術的突破和競爭的要求逐漸形成了以受眾為中心的傳播模式。廣泛參與的受眾從自身環境出發,選擇與自己實際生活相關或是受到社會公眾普遍關注的問題發表意見,使網路新聞評論從根源上具有平民化和鮮明的個人化印記,具體表現為個人化的選題、個人化的視角、個人化的判斷和個人化的語言。大眾化和個人化不僅是網路新聞評論的重要特性,也反映了當下關注個體、關注民生的時代精神。

  第五,網路新聞評論具有鮮明的批判性。

  批判是網路新聞評論發揮作用的重要方式,前提是在法律法規及政策的框架內,對某種思想、觀點或者行文進行合邏輯的分析,其分析的結果是對該思想、觀點或者行為的否定。⑤話語權由過去的被媒體精英或知識精英壟斷的格局轉變為人人都能參與討論發表意見的去中心局面,同時網路的匿名性使人們可以沒有後顧之憂地發表個人意見,這些都決定了網路新聞評論的批判性。伴隨著網路新聞評論的產生和發展,這種批判精神更是被網民發揮到極致。

  龐大數量的參與主體,來自不同的社會階層和利益團體,代表著不同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立場,他們幾乎是在同一時刻對某個新聞事件或事態予以關注並進行思考和發表評論。他們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根據自己的知識積累和人生經歷去關注和分析新聞事件,形成觀點和看法。在網路這個“自由的意見市場”上,各種聲音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相互之間平等民主,這些都使網路新聞評論具有強烈的批判性。

  綜上所述,網路新聞評論具有連續動態性、互動性、多元性、大眾化和個性化、批判性等優勢特性,這使網路新聞評論相較於傳統新聞評論而言對受眾更有吸引力,雖然這些特性的存在不能掩蓋網路新聞媒體權威性不足等缺陷,但是網路新聞媒體可以揚長避短,根據自身優勢,為網路新聞評論拓展更廣闊的生存空間。

  參考文獻

  ①彭蘭:《網路新聞學原理與應用》,新華出版社,2003年版

  ②鄭豔,《網路新聞評論的特色》, 《新聞愛好者》,2008年12月***下半月***

  ③田秋生,《網路新聞評論的突破和創新淺析》,《新聞傳播》,2006年第9期

  ④周燦華,《網路新聞評論的特點及影響》,《現代視聽》,2008年第3期

  ⑤楊樹,《網路新聞評論的批判功能》,《雲夢學刊》,第29卷第6期

  篇2

  網路新聞評論的傳播特點

  【摘要】網際網路經過短短几年發展,就在全世界迅速興起並走向發展壯大。其發展速度之猛、變化之快、影響力之深廣,都是史無前例的。新聞評論以傳達媒體和社會“聲音”的功能在新聞宣傳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網路的興起為新聞評論提供了全新的載體,網路新聞評論作為目前最自由最開放的評論方式,對新聞傳播事業的影響日益增大。

  【關鍵詞】網路;新聞;評論;人民網

  一、前言

  網際網路是繼報紙、廣播、電視之後的第四媒體。網路新聞評論作為依託於這一新興媒體的新聞體裁的歷史很短,但它的發展卻異常迅猛。目前,網路新聞評論己成為各大入口網站,尤其是新聞網站的關注點和亮點。如人民網的評論頻道“觀點”,紅網的評論頻道“紅辣椒評論”,鳳凰網的評論頻道等等,都是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網路評論頻道。網路評論的主要手段有專欄、發帖、論文、跟帖、博文等,人們在網路上擁有充分的話語權,用各種手段來“發聲”,並隨時會形成強大的輿論。所以研究網路新聞評論的現狀特點,有利於把握開放的網路平臺和新聞評論的發展方向。

  二、網路新聞評論的分類

  目前有關網路新聞評論的分類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依據網路新聞評論主體的不同,網路新聞評論可大致分為原創評論、轉載評論和網民評論。

  原創評論是由該網站的評論員或編輯記者所撰寫的完整表達意見,能夠“成文”的文章,一般代表整個網站的立場與觀點,類似於傳統媒體新聞評論中的社論或評論員文章。必須保證都是自家的原創作品,例如人民網觀點頻道的“人民網評”、“原創頻道”欄目,都是由該網站的評論員原創的。

  轉載評論是由該網站的編輯從各種紙媒、網路等媒介中選取視角獨特、深入淺出或跟自己立場一樣的新聞評論文章,例如人民網觀點頻道的“言論精選”、“七日談”、“擷英”這些欄目,都是由網站編輯把各處的精彩評論匯聚在一起的。

  網民評論是廣大網民在網上釋出的關於新近發生事實的原創評論。例如人民網觀點頻道的“網友說話”、“網友拍案”欄目,都是蒐集到了網友對時事的評價看法。網友評論的形式多樣化,可以在論壇上發帖、可以直接進行即時評論,一兩句的簡短評論到成千上萬字的長篇大論都可以。人民網每一條新聞後面都有“我要留言”的對話方塊,可與所閱讀的新聞實現傳受二者的即時性互動。

  三、網路新聞評論的特點

  網路新聞評論憑藉網路快速、互動、高效、容量大等優勢,使得評論發表快速及時,內容空前廣泛,形式也多種多樣。網路新聞評論不僅吸收了傳統新聞評論的長處,還運用先進的網路技術,不斷地豐富著新聞評論的內容與形式。與傳統媒體相比,網路新聞評論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即時性

  網路新聞評論的即時性歸根結底來自於網際網路的全時開放性。傳統媒體如報刊、廣播、電視都受到出版和播放時間的限制,而以光纖電纜為技術基礎的網際網路,只要有一臺聯網電腦,就可以做到想上就上,資訊傳輸不再受到時間的限制。

  網路傳播階段,針對新聞和熱點問題網民們迅速發表評論,即時跟進是網路新聞評論相比傳統新聞評論最大的優勢。當網民發表完評論的瞬間,之後會有很多跟帖,來發表自己對該議題的看法和認識。在網路論壇裡,網民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區發表意見,還可對別人發表的意見提出自己的看法。

  例如2012年6月26日,記者偶遇縣委書記與辦公室工作人員一起吃盒飯,於是發出一條《最平民才最美:盒飯書記》的微博,半個小時就有數百條轉發評論,受到廣大網友的熱議。27日人民網觀點頻道就發出評論《官員的“平民生活”緣何屢成焦點》,人民網強國論壇27/28兩日對於“盒飯書記”的發帖量共15篇。可見網路評論的即時性。

  ***二***互動性

  網路是一種雙向交流的媒介,任何一臺網路終端裝置既是接收工具又是傳播工具,所以每一個網民既是接受者,也是傳播者,這改變了傳統的大眾傳播模式中受眾只能被動接受而難以釋出資訊和意見這一狀況。

  今天的網民對於網路新聞不僅僅滿足於消費,他們更願意直接參與。例如人民網新聞頁面和評論後面都設有“我要評論”或“發表評論”的連結,網民如想對某條新聞發表評論,只需進行簡單的操作就可以把自己的意見釋出到網上。

  網路的即時性帶來了即看即評,網民針對不同意見可以隨時提出看法和見解,這種交流可以全天候滾動,這就極大地提高了意見來往的效率。如今,網路已經不可否認地成為了最新觀點的集散地。

  ***三***個性化

  這一部分在網友評論中最容易體現,與發表在傳統媒體的言論相比,網路上的言論具有一定的非正式性,進而在行文表現上比較自由。只要有興趣,任何人都可以在網上發表自己的看法,並沒有對知識水平和表達能力的要求,這也造就了網路評論有多種形式:新聞稿的評論、新聞跟帖、論壇貼文,以及網上調查、網上簽名、微博等等,都可以成為網上評論的形式。隨著網際網路新技術的開發和運用,網路評論的形式更加豐富、多樣,出現了部落格評論、微博評論、貼吧等形式,這些形式滿足了各個層面的網民發表意見。網友在寬鬆隨意的發言語境和互動氛圍中,用情緒化的語言和表情符號表達閱讀新聞的感受和意見。所以網友的跟帖評論往往不受束縛,嬉笑怒罵,惡搞嘲諷,批駁、起鬨無所不有,雖然不乏低階趣味的言論產生,但更多的是生動活潑的市井百態。

  ***四***新聞與評論的緊密結合

  傳統新聞評論和網路新聞評論都強調新聞性,強調事理結合,經常採取為新聞報道配發評論的方式。在多數情況下,由於篇幅的侷限,即使在獨立成篇的評論中,對於事實的敘述也不可能詳細。而網路的超級連結方式卻使受眾可以方便獲得評、論所涉及事實的詳細內容。以人民網的《“裸躺阻止救傷者”必須辦成鐵案》為例,讀者在閱讀評論的同時,點選文尾“延伸閱讀”,有《山東臨沂女子飆車撞倒母女 脫衣躺地阻攔施救》、《女教師駕車撞人裸身阻救援 事發前曾因離婚吵架》等相關新聞和評論,就可以看到事件的詳細內容。有些網路新聞評論還連結著新聞專題,內容就更加詳實。這使得意見性資訊所依附的事實性資訊更為豐富、充實,也在無形中擴大了意見性資訊的內涵和外延。

  四、總結

  網路新聞評論是新聞評論中的生力軍,任何新聞事件的出現都可以成為網路評論的話題素材,網路評論不僅給受眾帶來了更多專業化的解讀,而且在網站的重要位置也容易迅速抓住受眾眼球,掌握輿論引導的主動權。網路評論在呈現網站獨家視角、擴大網站影響力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網路新聞評論還處在發展階段,其中難免存在非理性的因素。對網路評論專題的研究還在起步階段,如何合理運用網路媒介,發揮評論專題的特色,加強責任意識,都是值得我們繼續研究的。

  【參考文獻】

  [1]楊新敏.網路新聞評論研究[M].蘇州大學出版社,2009.

  [2]彭蘭.網路傳播概論[M].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3]申玲玲.網路新聞評論的特色[J].新聞愛好者.2008***12下***.

  [4]李愛民.網路新聞專題的策劃[J].新聞傳播,2009***2***.

古巨基心跳回憶歌詞
新聞攝影論文
相關知識
新聞製作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新聞傳播畢業論文
新聞傳播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新聞評論畢業論文
新聞編輯專業論文開題報告
新聞編輯專業論文範文
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專業論文
新聞傳播專業論文
新聞編輯專業論文
中學數學創新方面的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