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藝術的感悟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8日

  攝影最本質的東西不在攝影技術本身,而在於它可以凝聚畫面傳遞思想,可以定格瞬間成為永遠,可以雕刻時光延伸流傳.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兩則對,供大家參閱。

  攝影藝術感悟一:攝影的感悟

  閒暇之餘, 攜妻兒逛商場,漫步於街頭巷尾,看見一群群為生活忙碌和奔波的人。男女老少,來來往往,擺灘的、叫買的、構成一個多彩繽紛的世界。如果你有一雙銳利的眼睛會發現許多動人的或有趣的一幕,這時候如果你身邊有架照相機,記錄下這一個又一個精彩瞬間,或許成為攝影大獎呢!當你在春暖花開或 白雪皚皚的季節,步入大自然會令你心曠神詒,在北方賞雪景、堆雪人、打雪仗別有一番情趣。深秋的早晨,一層厚厚的冰霜覆蓋在樹上、草上。遠遠望去、像一層霧、又像一層雪,近看晶瑩剝透。附在植物上奇形怪狀。如果這時間你隨便對著按幾下快門,會攝取幾幅富有詩情畫意的美妙鏡頭。

  總之,一個情感豐富的人如果用心感受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會發現值得記錄和留戀的東西很多。因為生活中有許多豐富而精彩東西,精彩的生活還要人去感受。在非典前沿、抗洪一線、美伊之戰等許多危急關頭,總有一些捨身忘死、奮勇向前的攝影人憑藉自己的一腔熱血和對世界、社會的摯愛攝取一個又一個珍貴的鏡頭,記錄下歷史精彩的一瞬。

  我是一名攝影愛好者,自從第一次拿起照相機後,感覺到攝影不光是對被攝體咔嚓、咔嚓地按快門,而是要用眼睛去發現,用感情去思維,用心靈去構圖,塑造人間的善與惡,美與醜。以與時俱進的眼光看世界,真實反映社會的各個方面和時代變遷,這是新時代攝影人的職責,也是攝影創作的源泉。因此、攝影藝術也要植耕於人民群眾,深入到最基層,和生產一線,親身體驗和感受生活、善於觀察、勤于思考、才能拍出反映人民群眾喜聞樂見並富有時代特色的攝影作品。一幅好的攝影作品可以鼓舞人、振奮人、激勵人。尤其是新聞攝影作品如同戰場上的一杆槍,和文字並駕齊驅,同樣有震憾力和戰鬥力。並且在某種場合在宣傳作用上更直觀、更具體。

  新世紀我國的新聞輿論進入圖文並茂的宣傳模式,圖片在某些報刊佔據了一定的比例和位置,尤其是在一版,比如《南方週末》和一些地市晚報幾乎是大幅圖片佔據整個一版。大多數報社成立了圖片總監,說明新聞攝影改革對圖片的視覺效果尤為重視,這對新聞攝影記者和通訊員的拍攝要求提高了,從我看過許多報紙的圖片,第一感覺是一付好的新聞圖片不只是一付新聞圖片或某種勞動場面,而是一付以新聞性、藝術性、趣味性相互柔和的產物,在說明新聞事件的同時,給讀者一種直觀的視覺衝擊力,讓讀者象閱讀一篇好文章一樣,反覆審視、細細品味。這才是一副完美的新聞攝影作品。同樣,一幅好的藝術作品,凝聚著攝影人的靈感、智慧、思維和對大自然、對社會的熱愛,更是攝影人的汗水結晶。他們為了攝取一個優美的大自然風光鏡頭,往往是風餐露宿、冒嚴寒酷暑、戰風霜雪雨,迎來曙光、送走晚霞,我從事業餘攝影五年來,親身感受到要成為一名攝影家,首先要有吃苦耐勞和不畏艱險的精神,其次要有洞察事物的能力和善於發現的眼光。總之,一個稱職的攝影家,是集歷史、地理、文學、美術等綜合素質的人才。

  受到我的攝影啟蒙老師孫國才同志陶醺,我對攝影的追求一發而不可收,個人的工資維四口人的生活已經夠簡樸的了,兩個孩子一年沒有填件新衣服,平時生活土豆就著米飯和麵條,卻把60%的工資用在攝影上,購器材、買膠捲、洗照片、從不 吝惜。節假日、別人在家陪妻子做家務、輔導孩子複習功課,我肩上挎上三角架、背上相機,去村莊、去田野、拍風土人情,拍家鄉的四季風光,一到家連飯也顧不上吃開啟電腦挑選圖片,從中尋找樂趣。兩年下來,計算機裡存了許多題材的圖片,閒暇之餘、開啟看看、有風光的、新聞的、民俗的、雖然稱不上什麼藝術大作,但也記錄了自己奮鬥和拼搏的艱苦歷程,幾年下來,給攝影網路、報刊、雜誌發了不少照片,有些被髮布和刊用,極大的鼓舞和激發了我對攝影的執著和不懈追求。

  攝影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是一門至純、至真、至愛的藝術,這輩子愛上攝影,我無怨無悔。

  攝影藝術感悟二:對攝影的感悟

  攝影,以光為筆,以影為墨,寓情於景,感悟於心,

  對攝影的感悟。它是發現“真”的一種方法,是傳承“善”的一種途徑,是讚頌“美”的一種藝術。攝影最本質的東西不在攝影技術本身,而在於它可以凝聚畫面傳遞思想,可以定格瞬間成為永遠,可以雕刻時光延伸流傳,可以予人黑暗中光明、寒冬中溫暖、雨夜中晴天。生活中每時每刻都有著震撼心靈的畫面,我愛攝影,更愛用眼睛尋找、用鏡頭髮現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感動瞬間。 作為一名宣傳員,我喜歡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戰地記者羅伯特·卡帕的經典名言:“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夠好,是因為你離炮火不夠近。”在去年抗擊“7.21”特大自然災害中,我跟隨搶險隊員一起奮戰在一線、感動在一線。在過腰的積水中,我拍到了搶險隊員舍小家、顧大家,奮力救助受困群眾脫險;在過膝的泥濘中,我拍到了搶險隊員接駁水泵時雙手沾滿汙泥的畫面;在凌晨四點,我拍到了暴雨後黎明前那連續奮戰30多個小時依然挺拔的身影;在搶險間隙,我拍到了那疲憊不堪卻依然燦爛的笑臉„„ “站在一線更前方,鏡頭聚焦最基層。”是我對於攝影的感悟,只有深入一線,作品才會真實,才會有衝擊力;只有貼近最普通的勞動者,作品才會感人,才會有生命力。我用手中的相機,記錄瞬間情與景,宣傳身邊人和事,見證感人言與行,這些照片中傳遞出的正能量,又將激勵我在溫暖中繼續向前!

  走進“高燒”,走過四季,走過酸甜,走過苦辣,人生如此,攝影如此。

  曾幾何時,命運之神偶然想起了我,並毫不客氣地叩響了我的心扉,引著我走進了一個凝聚著光與影、線與色、歷史和現實、思想和情感、痛苦和歡樂的瞬間世界,憑著一股濃濃的激-情,從那時起我開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關注生活,關注人生。

  攝影是座山,山高入雲霄,不知是誰說過,攝影是一種苦澀的美麗,是需要經歷種種磨難,痛苦與孤獨,用心、用生命去體悟。走鄉竄戶,東跑西顛,參加過大兵團的“作戰”,卻更喜歡三五成群的遊擊“戰”。名山大川,留下過我的足跡,卻更喜歡關注上身邊社會這部鉅著。為了一個理想的構圖,登高爬低,東往西瞧,真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會為一個美好的瞬間而激動,為漏掉一個場景而懊悔。曾有過深夜還在崎嶇的山道上行進,“三伏”有被陽光曝晒退皮的經歷,也有“三九”天躲在車內等待黎明的日出。曾有過惡狗的襲擊,白眼黑臉的冷遇,當然更多的是人之初性本善的人間真情融入了鏡頭觸向生活底層,那裡有我不曾感受過的美,不曾感到的力量。走進生活的原野,有過客居山鄉夜宿農家的陶醉,走進藝術的原野,也有過身居鬧市的孤獨。為了一個場景,一個動作,一個眼神而感動。我的作品談不上個性,更沒有前衛意識,自己深知自己作品的“檔次”,僅僅是用自己的攝影語言表述內心的感悟,

  如果能在光與影的交錯中,黑與白的反差裡,悟到人格的力量,精神的偉大,生命的永恆,這便是我莫大的欣慰。

  我做過許多“夢”,而攝影“夢”一做便是二十多年“高燒不退”,就連做夢也發起了高燒,盡說胡話。對我而言攝影是對生命的一種追求,有著不斷的創作激-情,這是內心對世界感悟之後渴望表達的願望。每一次從取景框裡看這片土地時,越來越感到她的迷人魅力。我用“長焦”去刻畫內心的細膩,用“魚眼”記錄宇宙浩瀚的天際,用“濾鏡”濾去世俗的浮躁,用生命脈搏啟開情感的閥門,釋放醞釀許久的情感,讓快門奏響情愛的樂章,變瞬間為永恆,用三角架升起生命的高度。

  生命因攝影而精彩,精彩因瞬間而永恆。

  喜歡攝影,很簡單的是因為它能記錄下動人的瞬間,能在以後的日子久久回味當時按下快門的情景、心境。但是攝影並不等於照相,攝影是傾注你的情感於照片上,每按一下快門都應該思考為什麼要拍下這張照片,它的意義,如何運用手中僅有的工具去表達你心中想表現的東西。我佩服一名攝影師會有洞察事物實質的觀察能力,純屬的技巧與不斷累積的經驗等。所以我想向這個一位攝影師的能力靠近,上完這個攝影基礎選修的時候,學到的並只是快門、光圈、感光度等名稱及意義,學到不只是操作相機的技巧、經典構圖方法,而是學習培養一顆習慣觀察的心,把自己比作一部相機,用靜止的眼光留意這個大千世界的美麗,巨集觀、微觀。

  從選修課中瞭解到相機的發展歷史,過去攝影的成本不是普通人能夠承受得起,只有貴族或者富豪才能探索它的魅力,初期攝影更多的只是擔當紀實的功能,器材的笨重,甚至比作畫需要更久的曝光時間等都使它的藝術功能得以削弱。再後來光學膠捲相機便攜性大大增強,光學相機攝影要用膠捲,當場沒法知道拍得滿意不滿意,要洗出來才知道。必然要浪費大量膠捲,成本高,所以光學攝影往往是惜“鏡”如金,輕易不按一下快門的,乃至精思細量地抓住鏡頭拍上一張,回去沖洗後才能知道結果,如果不夠滿意那就難了,時過境遷想補救已來不及了,所以老攝影家常常感嘆光學攝影是充滿遺憾的藝術。到現在數碼相機時代,技術發展,相機越做越小,相機隨處都是,如果手機都屬於相機的話,那麼基本每人都會有一部,每個人都有記錄有趣事物的能力,單反相機配合長焦鏡頭能把很遠的風光、人像都攝進儲存卡內,一切都變得簡單而方便。科技以人為本,技術使我們按下快門的成本下降,其實我們拿起手中裝置的時候更應該把握攝影的本質,用更精良的裝置去捕捉感動人、美麗的瞬間,而不只是照相。我們有了更多練習的機會,照下可以馬上回放觀察,不滿意消去重來,可以圍繞想拍的東西選定若干個場景,每個場景先圍著它轉幾圈,擬出不同角度、不同光線條件例如:逆光、順光、測光等下的拍攝方案,記錄各組曝光組合資料,積累經驗,使以後更得心應手。

  在課上欣賞各大師的作品,一邊瞭解作品裡的精妙之處,一邊模仿學習。在解決了曝光、清晰度等問題後,這個時候,構思更多的不僅僅限於技術層面,更多的是意境的表達。攝影構思分為三個階段:前期構思、即時構思和後期構思。前期構思是在拍攝攝影作品前,構思觀察,思考如何運用攝影語言及其表現手段來表現作品的意境,如使用什麼光線、什麼色彩,如何定標題、如何構圖等;即時構思是在拍攝一幅作品的之時即運用攝影語言及表現手法來表現攝影作品意境的整個思維過程。攝影藝術的瞬間性決定了即時構思成為攝影構思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環節;而後期構思則是在拍攝後的暗室後期進行製作完成,並通過電腦進行修復,也是攝影構思的最後環節。一張照片看似簡單看似按下快門幾千分之一秒很快完成的事,其背後需要很長準備時間,有時等待一個場景,一個機會,少不了耐心的等候,孤獨的堅持與不斷的自我交流。

  做好任何一件事情的前提是執著,攝影也是。一份執著的熱情,不斷觀察練習積累,我在這條路上收穫喜悅,付出更多精神。

可愛兒童藝術作品欣賞
青春旅舍觀後感
相關知識
攝影藝術的感悟
中國攝影藝術的民族化程序
攝影藝術的內容分類
攝影藝術的特點
論攝影藝術的五大表現形式
攝影藝術的表現方法
攝影藝術的表現形式
淺談攝影藝術的地方特色
攝影藝術的形式
攝影技術與攝影藝術的關係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