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下垂的原因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腎下垂是指腎臟隨呼吸活動所移動的位置超出正常範圍,並由此引起泌尿系統與其他方面症狀的病情而言。那麼,是什麼?腎下垂的症狀有哪些?腎下垂怎樣治療?下面就由小編告訴大家吧!

  

  腎下垂的發生可能與腎窩淺、腎蒂長、腎周脂肪減少、腎周結締組織鬆弛、腹壓增加***如慢性咳嗽、便祕***或腹壓突然減少***如分娩***、損傷***如由高處跌下或軀體受到劇烈震盪***、久坐久站等諸多因素有關,可能是單個因素,但大多是幾個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腎下垂的症狀

  1.腰痛 呈鈍痛或牽扯痛,久坐、久立或活動後加重,平臥後減輕或消失。

  2.Dietl危象 系腎蒂突然牽拉或輸尿管發生急性梗阻所致,表現有腎絞痛、噁心、嘔吐、虛脫、脈搏增快等症狀。

  3.消化道症狀 因交感神經激惹所致,可以有消化不良、腹脹、噯氣、厭食、噁心、嘔吐等症狀。

  4.神經官能症 表現為失眠、乏力、心悸、頭昏、眼花等症狀。

  5.泌尿系統症狀 繼發感染後可有尿頻、尿急、尿痛以及不同程度的血尿。

  6.體格檢查 腎區雙合診能捫及光滑腎臟下極,比較平臥與側臥及直立時腎臟的位置和活動度,即能作出初步診斷。

  腎下垂怎樣治療?

  大多數腎下垂患者症狀輕微或無症狀,也就不需特殊治療。如疼痛較重,或有併發症時可考慮治療,包括非手術治療與手術治療。

  1.非手術治療 診斷腎下垂後,不論程度如何,均宜先行非手術治療,尤其是僅有臨床症狀而無併發症時。非手術治療包括高熱卡飲食,增加腎周脂肪;多臥床休息,臥床時大腿抬高;加強鍛鍊,增加腎周脂肪;多臥床休息,臥床時大腿抬高;加強鍛鍊,增加腹壁張力;腹部按摩;電刺激;消除感染病灶;調理神經衰弱;使用各種型別的腹帶及腎託。

  2.硬化劑注射 腎周脂肪囊內注射硬化劑後,產生化學性、無菌性炎症,腎臟與周圍組織發生粘連固定。常用藥物有奎寧明膠、醋酸酚、自體血液等。適應證是症狀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者。凡患側腎盂輸尿管交界處狹窄,迷走血管或纖維束帶壓迫輸尿管等機械性梗阻為其禁忌證。注射後低頭臥位1周及平臥1周後可起床活動。失敗者可重複注射1次。

  3.腎下垂固定術 手術適應證是嚴重疼痛超過3個月,並且有時或長期服用止痛劑;立位腎功能下降或腎積水;每年合併泌尿系感染超過3次;合併腎結石、高血壓。手術禁忌證是神經衰弱或全內臟下垂,症狀與體位關係不大,即平臥症狀不緩解者也不宜手術治療。

  手術方式有170多種,1881年Eugen Hahn在柏林成功地進行了第1例腎下垂固定術,他將腎包膜縫合固定於腰部切口邊緣。其他如George Edebohls將手術方式改良,使腎下垂固定術得以推廣,並且該改良術式相對安全。他切開腎包膜並沿外側緣剝離,然後經過面板、脂肪及腹部的肌腱縫5~6針於包膜邊緣和腎實質上。Kelly設計了最簡單及最常用的腎下垂固定術,縫線經過腎包膜,有時到達腎實質,上極固定於第12肋上,下極固定於腰肌上。Deming設計的腎下垂固定術不損傷腎臟及其包膜,他將腎周筋膜與腰肌縫合起來,形成一個脂肪與筋膜“吊籃”,將腎臟固定。Urban於1993年首次報道了腹腔鏡下腎下垂固定術,由於創傷小、術後疼痛輕、恢復快、住院時間短,因此很快推廣。手術包括兩種徑路,即經腹腔和腹膜後腔徑路,由於腹後腔較小,體內縫合困難,另外病人處於側臥位時,下移腎臟前移,也造成操作不便,因此多采取經腹腔途徑。他們先沿外側緣從上到下,將包膜與腰肌筋膜縫合固定,然後切開三角韌帶,將其上面與前面腎包膜水平縫合。這樣就有垂直與水平兩排縫線,而形成雙重固定。

  無論採取何種術式,術中鬆解腎與輸尿管周圍的纖維結締組織,切斷迷走血管,矯治腎盂輸尿管連線部畸形均很重要,另外也可切斷腎交感神經。術後絕對臥床2~4周。

  總之,一個世紀以來,腎下垂及腎下垂固定術一直是被人們爭議的問題。影像學診斷的解剖性腎下垂遠遠超過症狀性腎下垂,腎下垂固定術也受到懷疑,近20多年來較少進行,實際上偶然發現的無症狀的腎下垂無需治療,僅少數症狀嚴重,並且症狀系由下垂腎臟所致者,才考慮手術治療。其中腹腔鏡下腎下垂固定術因創傷小,有效安全,勢必取代傳統開放手術。

  腎下垂的中醫療方:

  1*** 鍼灸

  ***一***取穴主穴:夾脊胸11、胸12。配穴:腎俞、脾俞、胃俞、足三裡。

  ***二***治法一般僅取主穴,效不顯者,加取配穴。夾脊穴,宜快速直刺進針,然後緩緩送針,刺入1~1.5寸,以探索滿意針感。針夾脊胸11時,要求針感向腎區或下腹放射,針夾脊胸12時,要求針感向髂脊旁或下腹放射。若伴有胃下垂時,兼取夾肖胸7、8、9、10穴,有針感即可。針以上穴,針向既不宜偏向脊骨,防刺入脊髓;又不宜偏向外側,防刺中內臟。留針20~30分鐘。配穴可用溫針,或無瘢痕灸3~5壯。鍼灸間日1次,10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共治11例***共14枚腎***,結果,右腎11枚,8枚痊癒,2枚好轉,1枚無效;左腎3枚,2枚痊癒,1枚無效。總有效率為85.7%。11例中有3例兼胃下垂,2例明顯好轉,1例無效[4]。

  2*** 體針加耳針

  ***一***取穴主穴:分2組。1、水分、解垂、委中、陰谷***以上為體穴***;2、腎、腰椎、尿道***以上為耳穴***。配穴:食納不佳加足三裡,便祕加支溝或大腸***耳穴***,便溏加關元,眠差加神門。解垂穴位置:髂前上棘內3寸。

  ***二***治法以主穴為主,據症加用配穴。體針一般先取水分、解垂。直刺進針,深度約1~1.5寸,得氣之後,再調節針感方向,使感應向上。提腎時。用瀉法。其中解垂一穴,針感明顯,可向四周放射,提腎時,宜使針感向上及向外側擴散至腰部。然後改為平補平瀉法。腎臟上升時產生噁心欲吐者,加陰谷;腎臟復原後,刺委中以鞏固效果,均直刺,施平補平瀉法。留針15分鐘。耳針,探得敏感點後,用5分毫針刺入,留針半小時。或採用埋針或耳穴壓丸法。體針及耳針均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5天。第二療程起,視症狀改善情況,改為隔日1次。

腎性貧血的原因
腎萎縮的原因
相關知識
腎下垂的原因
面板鬆弛下垂的原因
導致乳房下垂的原因及不下垂的方法有哪些呢
子宮下垂的原因
子宮下垂的原因有哪些
女人瘦不下來的原因
四十五歲男人視力突然下降的原因
視力下降的原因
孩子記憶力下降的原因
導致智力下降的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