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子愷的散文名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豐子愷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位有影響的散文作家。關於他的散文名篇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篇,希望你們喜歡!

  篇1:沙坪的美酒

  勝利快來到了。逃難的辛勞漸漸忘卻了。我住在重慶郊外的沙坪壩廟灣特五號自造的抗建式小屋中的數年間,晚酌是每日的一件樂事,是白天筆耕的一種慰勞。

  我不喜吃白酒,味近白酒的白蘭地,我也不要吃。巴拿馬賽會得獎的貴州茅臺酒,我也不要吃。總之,凡白酒之類的,含有多量酒精的酒,我都不要吃。所以我逃難中住在廣西貴州的幾年,差不多戒酒。因為廣西的山花,貴州的茅臺,均含有多量酒精,無論本地人說得怎樣好,我都不要吃。

  由貴州茅臺酒的產地遵義遷居到重慶沙坪壩之後,我開始恢復晚酌,酌的是“渝酒”,即重慶人仿造的黃酒。

  我所以不喜白酒而喜黃酒,原因很簡單:就為了白酒容易醉,而黃酒不易醉。“吃酒圖醉,放債圖利”,這種功利的吃酒,實在不合於吃酒的本旨。吃飯,吃藥,是功利的。吃飯求飽,吃藥求愈,是對的。但吃酒這件事,性狀就完全不同。吃酒是為興味,為享樂,不是求其速醉。譬如二三人情投意合,促膝談心,倘添上各人一杯黃酒在手,話興一定更濃。吃到三杯,心窗洞開,真情摯語,娓娓而來。古人所謂“酒三昧”,即在於此。但決不可吃醉,醉了,胡言亂道,誹謗唾罵,甚至嘔吐,打架。那真是不會吃酒,違背吃酒的本旨了。所以吃酒決不是圖醉。所以容易醉人的酒決不是好酒。巴拿馬賽會的評判員倘換了我,一定把一等獎給紹興黃酒。

  沙坪的酒,當然遠不及杭州上海的紹興酒。然而“使人醺醺而不醉”,這重要條件是具足了的。人家都講究好酒,我卻不大關心。有的朋友把從上海坐飛機來的真正“陳紹”送我。其酒固然比沙坪的酒氣味清香些,上口舒適些;但其效果也不過是“醺醺而不醉”。在抗戰期間,請紹酒坐飛機,與請洋狗坐飛機有相似的意義。這意義所給人的不快,早已抵銷了其氣味的清香與上口的舒適了。我與其吃這種紹酒,寧願吃沙坪的渝酒。

  “醉翁之意不在酒”,這真是善於吃酒的人說的至理名言。我抗戰期間在沙坪小屋中的晚酌,正是“意不在酒”。我借飲酒作為一天的慰勞,又作為家庭聚會的一種助興品。在我看來,晚餐是一天的大團圓。我的工作完畢了;讀書的、辦公的孩子們都回來了;家離市遠,訪客不再光臨了;下文是休息和睡眠,時間儘可從容了。若是這大團圓的晚餐只有飯菜而沒有酒,則不能延長時間,匆匆地把肚皮吃飽就散場,未免太少興趣。況且我的吃飯,從小養成一種快速習慣,要慢也慢不來。有的朋友吃一餐飯能消磨一兩小時,我不相信他們如何吃法。在我,吃一餐飯至多隻花十分鐘。這是我小時從李叔同先生學鋼琴時養成的習慣。那時我在師範學校讀書,只有吃午飯***十二點***後到一點鐘上課的時間,和吃夜飯***六點***後到七點鐘上自修的時間,是教彈琴的時間。我十二點吃午飯,十二點一刻須得到彈琴室;六點鐘吃夜飯,六點一刻須得到彈琴室。吃飯,洗碗,洗面,都要在十五分鐘內了結。這樣的數年,使我養成了快吃的習慣。後來雖無快吃的必要,但我仍是非快不可。這就好比反芻類的牛,野生時代因為怕獅虎侵害而匆匆吞入胃內,急忙回到洞內,再吐出來細細地咀嚼,養成了反芻的習慣;做了家畜以後,雖無快吃的必要,但它仍是要反芻。如果有人勸我慢慢吃,在我是一件苦事。因為慢吃違背了慣性,很不自然,很不舒服。一天的大團圓的晚餐,倘使我以十分鐘了事,豈不太草草了?所以我的晚酌,意不在酒,是要借飲酒來延長晚餐的時間,增加晚餐的興味。

  沙坪的晚酌,回想起來頗有興味。那時我的兒女五人,正在大學或專科或高中求學,晚上回家,報告學校的事情,討論學業的問題。他們的身體在我的晚酌中漸漸高大起來。我在晚酌中看他們升級,看他們畢業,看他們任職。就差一個沒有看他們結婚。在晚酌中看成群的兒女長大成人,照一班的人生觀說來是“福氣”,照我的人生觀說來只是“興味”。這好比飲酒賞春,眼看花草樹木,欣欣向榮;自然的美,造物的用意,神的恩寵,我在晚酌中歷歷地感到了。陶淵明詩云:“試酌百情遠,重觴忽忘天。”我在晚酌三杯以後,便能體會這兩句詩的真味。我曾改古人詩云:“滿眼兒孫身外事,閒將美酒對銀燈。”因為沙坪小屋的電燈特別明亮。

  還有一種興味,卻是千載一遇的:我在沙坪小屋的晚酌中,眼看抗戰局勢的好轉。我們白天各自看報,晚餐桌上大家報告討論。我在晚酌中眼看東京的大轟炸,莫索里尼的被殺,德國的敗亡,獨山的收復,直到波士坦宣言的發出,八月十日夜日本的無條件投降。我的酒味越吃越美。我的酒量越吃越大,從每晚八兩增加到一斤。大家說我們的勝利是有史以來的一大奇蹟。我的勝利的歡喜,是在沙坪小屋晚上吃酒吃出來的!所以我確認,世間的美酒,無過於沙坪壩的四川人仿造的渝酒。我有生以來,從未吃過那樣的美酒。即如現在,我已“勝利復員,榮歸故鄉”;故鄉的真正陳紹,比沙坪壩的渝酒好到不可比擬,我也照舊每天晚酌;然而味道遠不及沙坪的渝酒。因為晚酌的下酒物,不是物價狂漲,便是盜賊蜂起;不是貪汙舞弊,便是橫暴壓迫。沙坪小屋中的晚酌的那種興味,現在已經不可復得了!唉,我很想回重慶去,再到沙坪小屋裡去吃那種美酒。

  篇2:告緣緣堂在天之靈

  去年十一月中,我被暴寇所逼,和你分手,離石門灣,經杭州,到桐廬小住。後來暴寇逼杭州,我又離桐廬經衢州、常山、上饒、南昌,到萍鄉小住。其間兩個多月,一直不得你的訊息。我非常掛念。直到今天二月九日,上海裘夢痕寫信來,說新聞報上登著:石門灣緣緣堂於一月初全部被毀。噩耗傳來,全家為你悼惜。我已寫了一篇《還我緣緣堂》為你伸冤,***登在《文藝陣地》上。***現在離開你的忌辰已有百日,相你死後,一定有知。故今晨虔具清香一支,為爾禱祝,併為些文告你在天之靈:你本來是靈的存在。中華民國十五年,我同弘一法師住在江灣永義裡的租房子裡,有一天我在小方紙上寫許多我所喜歡而可以互相搭配的字,團成許多小紙球,撒在釋迦牟尼畫像前的供桌上,拿兩次鬮,拿起來的都是“緣”字,就給你命名曰“緣緣堂”。當即請弘一法師給你寫一橫額,付九華堂裝裱,掛在江灣的租屋裡。這是你的靈的存在的開始,後來我遷居嘉興,又遷居上海,你都跟著我走,猶似形影相隨,至於八年之久。

  到了中華民國廿二年青,我方才給你賦形,在我的故鄉石門灣的梅紗弄裡,吾家老屋的後面,建造高樓三楹,於是你就墮地。弘一法師所寫的橫額太小,我另請馬一浮先生為你題名。馬先生給你寫三個大字,並在後面題一首偈:能緣所緣本一體,收入鴻蒙入雙眥。畫師觀此悟無生,架屋安名聊寄耳。一色一香盡中道,即此××非動止。不妨彩筆繪虛空,妙用皆從如幻起。第一句把我給你的無意的命名加了很有意義的解釋,我很歡喜,就給你裝飾;我辦一塊數十年陳舊的銀杏板,請雕工把字鐫上,製成一匾。堂成的一天,我在這匾上掛了綵球,把它高高地懸在你的中央。這時候想你一定比我更加歡喜。後來我又請弘一法師把《大智度論.十喻贊》寫成一堂大屏,託杭州翰墨林裝裱了,掛在你的兩旁。匾額下面,掛著吳昌碩繪的老梅中堂。中堂旁邊,又是弘一法師寫的一副大對聯,文為《華嚴經》句:“欲為諸法本,心如工畫師。”大對聯的旁邊又掛上我自己寫的小對聯,用杜詩句:“暫止飛烏才數子,頻來語燕定新巢。”中央間內,就用以上這幾種壁飾,此外毫無別的流俗的瑣碎的掛物,堂堂莊嚴,落落大方,與你的性格很是調和。東面間裡,掛的都是沈子培的墨跡,和幾幅古畫。西面一間是我的書房,四壁圖書之外,風琴上又掛著弘一法師寫的長對,文曰:“真觀清淨觀,廣大智慧觀,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最近對面又接著我自己寫的小對,用王荊公之妹長安縣君的詩句:“草草杯盤供語笑,昏昏燈火話平生。”因為我家不裝電燈,***因為電燈十一時即熄,且無火表。***用火油燈。我的親戚老友常到我家鬧談平生,清茶之外,佐以小酌,直至上燈不散。油燈的暗淡和平的光度與你的建築的親和力,籠罩了座中人的感情,使他們十分安心,談話娓娓不倦。故我認為油燈是與你全體很調和的。總之,我給你賦形,非常注意你全體的調和,因為你處在石門灣這個古風的小市鎮中,所以我不給你穿洋裝,而給你穿最合理的中國裝,使你與環境調和。因為你不穿洋裝,所以我不給你配置摩登傢俱,而親繪圖樣,請木工特製最合理的中國式傢俱,使你內外完全調和。記得有一次,上海的友人要買一個木雕的捧茶盤的黑人送我,叫我放在室中的沙發椅子旁邊。我婉言謝絕了。因為我覺得這傢俱與你的全身很不調和,與你的精神更相反對。你的全身簡單樸素,堅固合理;這東西卻怪異而輕巧。

  你的精神和平幸福,這東西以黑奴為俑,殘忍而非人道。凡類於這東西的東西,皆不容於緣緣堂中。故你是靈肉完全調和的一件藝術品!我同你相處雖然只有五年,這五年的生活,真足夠使我回想:春天,兩株重瓣桃戴了滿頭的花,在你的門前站崗。門內朱欄映著粉牆,薔薇襯著綠葉。院中的鞦韆亭亭地站著,簷下的鐵馬丁東地唱著。堂前有呢喃的燕語,窗中傳出弄剪刀的聲音。這一片和平幸福的光景,使我永遠不忘。夏天,紅了的櫻桃與綠了的芭蕉在堂前作成強烈的對比,向人暗示“無常”的至理。葡萄棚上的新葉把室中的人物映成青色,添上了一層畫意。垂簾外時見參差的人影,鞦韆架上常有和樂的笑語。門前剛才挑過一擔“新市水蜜桃”,又挑來一擔“桐鄉醉李”。堂前喊一聲“開西瓜了!”霎時間樓上樓下走出來許多兄弟姊妹,傍晚來一個客人,芭蕉蔭下立刻擺起小酌的座位。這一種歡喜暢快的生活,使我永遠不忘。秋天,芭蕉的長大的葉子高出牆外,又在堂前蓋造一個重疊的綠幕。葡萄棚下的梯子上不斷地有孩子們爬上爬下。窗前的几上不斷地供著一盆本產的葡萄。夜間明月照著高樓,樓下的水門汀好像一片湖光。四壁的秋蟲齊聲合奏,在枕上聽來渾似管絃樂合奏。這一種安閒舒適的情況,使我永遠不忘。冬天,南向的高樓中一天到晚晒著太陽,溫暖的炭爐裡不斷地煎著茶湯。我們全家一桌人坐在太陽裡吃冬舂米飯,吃到後來都要出汗解衣裳。廊下堆著許多晒乾的芋頭,屋角里擺著兩三壇新米酒,菜廚裡還有自制的臭豆腐乾和黴千張。

  星期六的晚上,孩子們陪我寫作到夜深,常在火爐裡煨些年糕,洋灶上煮些雞蛋來充冬夜的飢腸。這一種溫暖安逸的趣味,使我永遠不忘。你是我安息之所。你是我的歸宿之處。我正想在你的懷裡度我的晚年,我準備在你的正寢裡壽終。誰知你的年齡還不滿六歲,忽被暴敵所摧殘,使我流離失所,從此不得與你再見!猶記得我同你相處的最後的一日:那是去年十一月六日,初冬的下午,芭蕉還未凋零,長長的葉子要同粉牆爭高,把濃重的綠影送到窗前。我坐在你的西室中對著蔣堅忍著的《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史》,一面閱讀,一面札記,準備把日本侵華的無數事件─—自明代倭寇擾海岸直至“八一三”的侵略戰─—一一用漫畫寫出,編成一冊《漫畫日本侵華史》,照《護生畫集》的辦法,以最廉價廣銷各地,使略識之無的中國人都能瞭解,使未受教育的文盲也能看懂。你的小主人們因為杭州的學校都遷移了,沒有進學,大家圍著窗前的方桌,共同自修幾何學。你的主母等正在東室裡做她們的縫紉。兩點鐘光景忽然兩架敵機在你的頂上出現。飛得很低,聲音很響,來而復去,去而復來,正在石門灣的上空兜圈子。我知道情形不好,立刻起身喚家人一齊站在你的牆下。忽然,砰的一聲,你的數百塊窗玻璃齊聲叫喊起來。這分明是有***投在石門灣的市內了,然我還是猶豫未信。我想,這小市鎮內只有四五百份人家,都是無辜的平民,全無抗戰的裝置。即使暴敵殘忍如野獸;***也很費錢,料想他們是不肯濫投的,誰知沒有想完,又是更響的兩聲,轟!轟!你的牆壁全部發抖,你的地板統統跳躍,桌子上的熱水瓶和水煙筒一齊翻落地上,這兩個***投在你後門口數丈之外!這時候我家十人準備和你同歸於盡了。因為你在周圍的屋子中,個子特別高大,樣子特別惹眼,是一個最大的目標。我們也想離開了你,逃到野外去。然而窗外機關槍聲不斷,進出去必然是尋死的。與其死在野外,不如與你同歸於盡,所以我們大家站著不動,幸而***沒有光降到你身上。東市南市又繼續砰砰地響了好幾聲。兩架敵機在市空盤旋了兩個鐘頭,方才離去。事後我們出門探看,東市燒了房屋,死了十餘人,中市毀了涼棚,也死了十餘人。你的後門口數丈之外,躺著五個我們的鄰人。有的腦漿進出,早已殞命。有的吟呻叫喊,伸起手來向旁人說:“救救我呀!”公安局統計,這一天當時死三十二人,相繼而死者共有一百餘人。

  殘生的石門灣人疾首蹙額地互相告曰:“一定是乍浦登陸了,明天還要來呢,我們逃避吧!”是日傍晚,全鎮逃避一空。有的背了包裹步行入鄉,有的扶老攜幼,搭小舟入鄉。四五百份人家門戶嚴扃,全鎮頓成死市。我正求船不得,南沈浜的親戚蔣氏兄弟一齊趕到並且放了一隻船來。我們全家老幼十人就在這一天的灰色的薄暮中和你告別,匆匆入鄉。大家以為暫時避鄉,將來總得回來的。誰知這是我們相處的最後一日呢?我猶記得我同你快別的最後的一夜,那是十一月十五日,我在南沈浜鄉間已經避居九天了。九天之中,敵機常常來襲。我們在鄉間望見它們從海邊飛來,到達石門灣市空,從容地飛下,公然地投彈。幸而全市已空,他們的***全是自費的。因此,我們白天都不敢出市。到了晚上,大家出去搬取東西。這一天我同了你的小主人陳寶,黑夜出市,回家取書,同時就是和你訣別。我走進你的門,看見芭蕉孤危地矗立著,二十餘扇玻璃窗緊緊地閉著,全部寂靜,毫無聲息。缺月從芭蕉間照著你,作淒涼之色。我跨進堂前,看見一隻餓瘦了的黃狗躺在沙發椅子上,被我用電筒一照,突然起身,給我嚇了一跳。我走上樓梯,樓門邊轉出一隻餓瘦了的老黑貓來,舉頭向我注視,發出數聲悠長而無力的叫聲,並且依依在陳寶的腳邊,不肯離去。我們找些冷飯殘菜餵了貓狗,然後開始取書。我把我所歡喜的,最近有用的,和重價買來的書選出了兩網籃,明天飭人送到鄉下。為恐敵機再來投燒夷彈,毀了你的全部。但我竭力把這念頭遏住,勿使它明顯地浮出到意識上來,因為我不忍讓你被毀,不願和你永訣的!我裝好兩網籃書,已是十一點鐘,肚裡略有些飢。開開櫥門,發見其中一包花生和半瓶玫瑰燒酒,就拿到堂西的書室裡放在“草草杯盤供語笑,昏昏燈火話平生”的對聯旁邊的酒桌子上,兩人共食。

  我用花生下酒,她吃花生相陪。我發現她嚼花生米的聲音特別清晰而響亮,各隆,各隆,各隆,各隆……好像市心裡演戲的鼓聲。我的酒杯放到桌子上,也雖然地振響,滿間屋子發出回聲。這使我感到環境的靜寂,絕對的靜寂,死一般的靜寂,為我生以來所未有。我拿起電筒,同陳寶二人走出門去,看一看這異常的環境,我們從東至西,從南到北,穿遍了石門灣的街道,不見半個人影,不見半點火光。但有幾條餓瘦了的狗躺在巷口,見了我們,勉強站起來,發出幾悽慘的憤懣的叫聲。只有下西弄裡一家鋪子的樓上,有老年人的咳嗽聲,其聲為環境的寂靜所襯托,異常清楚,異常可怕。我們不久就回家。我們在你的樓上的正寢中睡了半夜。天色黎明,即起身入鄉,恐怕敵機一早就來。我出門的時候,回頭一看,朱欄映著粉牆,櫻桃傍著芭蕉,二十多扇玻璃窗緊緊地關閉著,在黎明中反射出慘淡的光輝。我在心中對你告別:“緣緣堂,再會吧!我們將來再見!”誰知這一瞬間正是我們的永訣,我們永遠不得再見了!以上我說了許多往事,似有不堪回首之悲,其實不然!

  我今謹告你在天之靈,我們現在雖然不得再見,但這是暫時的,將來我們必有更光榮的團聚。因為你是暴敵的侵略的炮火所摧殘的,或是我們的神聖抗戰的反攻的炮火所焚燬的。倘屬前者,你的在天之靈一定同我一樣地憤慨,翹盼著最後的勝利為你復仇,決不會悲哀失望的。倘屬後者,你的在天之靈一定同我一樣地毫不介意;料想你被焚時一定驀地成空,讓神聖的抗戰軍安然通過,替你去報仇,也決不會悲哀失望的。不但不會悲哀失望,我又覺得非常光榮。因為我們是為公理而抗戰,為正義而抗戰,為人道而抗戰。我們為欲殲滅暴敵,以維持世界人類的和平幸神福,我們不惜焦土。你做了焦土抗戰的先鋒,這真是何等光榮的事。最後的勝利快到了!你不久一定會復活!我們不久一定團聚,更光榮的團聚!

  篇3:桂林的山

  “桂林山水甲天下”,我沒有到桂林時,早已聽見這句話。我預先問問到過的人:“究竟有怎樣的好?”到過的人回答我,大都說是“奇妙之極,天下少有”。這正是武漢疏散人口,我從漢口返長沙,準備攜眷逃桂林的時候。抗戰節節扔失利,我們逃難的人席不暇暖,好容易逃到漢口,又要逃到桂林去。對於山水,實在無心欣賞,只是偶然帶便問問而已。然而百忙之中,必有一閒。我在這一閒的時候想象桂林的山水,假定它比杭州還優秀。不然,何以可稱為“甲天下”呢?我們一家十人,加了張梓生先生家四五人,合包一輛大汽車,從長沙出發到桂林,車資是二百七十元。經過了衡陽、零陵、邵陽,入廣西境。聞名已久的桂林山水,果然在民國二十七年六月二十四日下午展開在我的眼前。初見時,印象很新鮮。那些山都拔地而起,好象西湖的莊子內的石筍,不過形狀龐大,這令人想起古畫中的遠峰,又令人想起“天外三峰削不成”的詩句。至於水,灕江的綠波,比西湖的水更綠,果然可愛。

  我初到桂林,心滿意足,以為流離中能得這樣山明水秀的一個地方來託庇,也是不幸中之大幸。開明書店的經理,替我租定了馬皇背***街名***的三間平房,又替我買些竹器。竹椅、竹凳、竹床,十人所用,一共花了五十八塊桂幣。桂幣的價值比法幣低一半,兩塊桂幣換一塊法幣。五十八塊桂幣就是二十九塊法幣。我們到廣西,弄不清楚,曾經幾次誤將法幣當作桂幣用。後來留心,買物付錢必打對摺。打慣了對摺,看見任何數目字都想打對摺。我們是六

  月二十四日到桂林的。後來別人問我哪天到的,我回答“六月二十四日”之後,幾乎想補充一句:“就是三月十二日呀!”漢口淪陷,廣州失守之後,桂林也成了敵人空襲的目標,我們常常逃警報。防空洞是天然的,到處皆有,就在那拔地而起的山的腳下。由於逃警報,我對桂林的山愈加親近了。桂林的山的性格,我愈加認識清楚了。我漸漸覺得這些不是山,而是大石筍。因為不但拔地而起,與地面成九十度角,而且都是青灰色的童山,毫無一點樹木

  或花草。久而久之,我覺得桂林竟是一片平原,並無有山,只是四圍種著許多大石筍,比西湖的莊子裡的更大更多而已。我對於這些大石筍,漸漸地看厭了。庭院中佈置石筍,數目不多,可以點綴風景;但我們的“桂林”這個大庭院,佈置的石筍太多,觸目皆是,豈不令人生厭。我有時遙望群峰,想象它們是一隻大動物的牙齒,有時望見一帶尖峰,又想起小時候在寺廟裡的十殿閻王的壁畫中所見的尖刀山。假若天空中掉下一個巨人來,掉在這些尖峰上,一定會穿胸破肚,鮮血淋漓,同十殿閻王中所繪的一樣。這種想象,使我漸漸厭惡桂林的山。這些時候聽到“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句盛譽,我的感想與前大異:我覺得桂林的特色是“奇”,卻不能稱“甲”,因為“甲”有盡善盡美的意思,是總平均分數。桂林的山在天下的風景中,決不是盡善盡美。其總平均分數決不是“甲”。世人往往把“美”與“奇”兩字混在一起,攪不清楚,其實奇是罕有少見,不一定美。美是具足圓滿,不一定奇。三頭六臂的人,可謂奇矣,但是談不到美。天真爛漫的小孩,可為美矣,但是並不稀奇。桂林的山,奇而不美,正同三頭六臂的人一樣。我是愛畫的人,我到桂林,人都說“得其所哉”,意思是桂林山水甲天下,可以入我的畫。這使我想起了許多可笑的事:有一次有人報告我:

  “你的好畫材來了,那邊有一個人,身長不滿三尺,而須長有三四寸。”我跑去一看,原來是做戲法的人帶來的一個侏儒。這男子身體不過同桌子面高,而頭部是個老人。對這殘廢者,我只覺得驚駭、憐憫與同情,哪有心情欣賞他的“奇”,更談不到美與畫了。又有一次到野外寫生,遇見一個相識的人,他自言熟悉當地風物,好意引導我去探尋美景,他說:“最美的風景在那邊,你跟我來!”我跟了他跋山涉水,走得十分疲勞,好容易走到了他的目的地。原來有一株老樹,不知遭了什麼劫,本身橫臥在地,而枝葉依舊欣欣向上。我率直地說:“這難看死了!我不要畫。”其人大為掃興,我倒覺得可惜。可惜的是他引導我來此時,一路上有不少平凡而美麗的風景,我不曾寫得。而他所謂美,其實是奇。美其所美,非吾所謂美也。這樣的事,我所經歷的不少。桂林的山,便是其中之一。

  篆文的山字,是三個近乎三角形的東西。古人造象形字煞費苦心,以最簡單的筆劃,表出最重要的特點。象女字、手字、木字、草字、鳥字、馬字、山字、水字等,每一個字是一幅速寫畫。而山因為望去形似平面,故造出的象形字的模樣,尤為簡明。從這字上,可知模範的山,是近於三角形的,不是石筍形的;可知桂林的山,不是模範的山,只是山之一種——奇特的山。古語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則又可知周圍山水對於人的性格很有影響。桂林的奇特的山,給廣西人一種奇特的性格,勇往直前,百折不撓,而且短刀直入,率直痛快。廣西省政治辦得好,有模範省之稱,正是環境的影響;廣西產武人,多軍人,也是拔地而起的山的影響。但是講到風景的美,則廣西還是不參加為是。

  “桂林山水甲天下”,本來沒有說“美甲天下”。不過講到山水,最容易注目其美,因此使桂林受不了這句盛譽。若改為“桂林山水天下奇”,則庶幾近情了。

精選席慕容現代散文作品
有關前方的路的散文推薦
相關知識
豐子愷的散文名篇
關於豐子愷的散文
關於豐子愷的散文集
關於豐子愷的散文的讀後感
關於豐子愷的散文選集讀後感受
豐子愷的散文
有關描寫春天的散文名篇
經典借物抒情的散文名篇
超短篇的散文名篇
有關冬天的散文名篇推薦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