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關鎖國政策是誰提出的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關於閉關鎖國政策,相信許多人並不陌生。自古以來,有不少國家都實行過閉關鎖國政策。人們不禁疑惑於閉關鎖國是誰提出的這個問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閉關鎖國是誰提出的

  有關閉關鎖國是誰提出的問題一度成為熱門話題,據史料記載,最先提出閉關鎖國政策的是明太祖朱元璋。平民出身的朱元璋,一心想恢復一種簡譜的小農社會,他制定了限制中國人與國外交往的海禁政策,其實也是為了維護和鞏固自身的統治。而到了清朝乾隆時期,有關閉關鎖國的政策就更加激進了,也正是因此,加快了清朝衰敗直至滅亡的步伐。

  在《明太祖實錄》這本書中,可以找到閉關鎖國是誰提出的這個問題的答案。書中記載當時實行海禁的禁令包括“濱海居民不許與外洋番人貿易”;“敢有私下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將人口軍器出境及下海者,絞。”由此可以看出,閉關鎖國的政策最初不僅是明太祖制定的,而且當時的海禁還非常的嚴格。

  閉關鎖國是哪個皇帝提出的

  在中國近代歷史上,閉關鎖國的影響和危害路人皆知。可以說,閉關鎖國政策的執行改變了歷史的走向,使一向強大的中華固步自封,走向落後。而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制定這一政策的時期是康乾盛世。閉關鎖國是哪個皇帝?是乾隆頒佈並嚴格執行了閉關鎖國政策。而其實早在康熙年間,就執行了後來才明文規定為閉關鎖國的部分政策。

  少年康熙8歲登基,14歲親政,69歲駕崩,在位時間為61年。少年康熙當時面臨的是朝廷有鰲拜專權,朝廷外有臺灣割據三番叛亂、準噶爾叛亂,國外有沙俄入侵。康熙擊殺鰲拜,收復臺灣,平定三番叛亂、準噶爾叛亂,阻止沙俄入侵,基本奠定了現在中國的版圖,是多民族統一的捍衛者。然而那時候,為防止海盜流竄,外來勢力的入侵,反清起義的發生,一些限制通商的措施被頒佈。

  到了乾隆帝時期,貿易日漸頻繁,反清起義不斷,為保護清政府的統一,防止反清成功,再加上乾隆帝認為天朝地大物博、物資豐饒,足以自給自足,便於1757,年正式頒佈了閉關鎖國政策。直至1840年,閉關鎖國政策才被英國人的長槍大炮粉碎。

  要弄清楚閉關鎖國是哪個皇帝,就要分清楚問題的實質。正式頒佈並嚴格執行閉關鎖國政策的是乾隆皇帝,推動閉關鎖國政策頒佈的則包括康熙帝、雍正帝。

  閉關鎖國的是誰引發的

  關於閉關鎖國是誰引發的,有一些爭議。有人認為是乾隆皇帝,也有人認為是朱元璋。

  有史料稱最先明確提出閉關鎖國,禁止大臣、百姓與外來國家來往的是朱元璋。在1371年,朱元璋釋出公文稱:我認為海洋道路可以與外界相通,所以為防止一些問題的出現,應該嚴禁國內外的來往。如果不採取嚴禁措施的話,會有人受到利益的誘惑而違背國家的利益,陷入危難的情形,所以說朱元璋是最早提出閉關鎖國的人。

  另外一些人認為提出閉關鎖國的是乾隆皇帝,因為與朱元璋相比,乾隆皇帝從多方面進行了限制,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海禁政策的層面。在乾隆皇帝所處的時代,人們能在經濟上滿足自己的需求,而且在統治者眼中,自己的國家地大物博,什麼都不缺。同時為了保護當地的經濟順利發展,避免受到外來勢力的威脅。同時從國家安全的角度來說,乾隆皇帝想從早期開始就防止中外勢力之間的勾結,所以提出閉關鎖國政策。

  閉關鎖國是誰開始的,是以乾隆皇帝1757年頒佈的“一口通商”的法令為標誌的。從此,清朝上下都奉行這一政策,人們不僅從沿海地區遷入內地數十里,還被限制出海,不得與外來人做生意。而乾隆皇帝實行的閉關鎖國政策在很多地方都具有深遠的影響,包括文化、貿易、經濟等方面的影響。

  所以相較而言,兩人提出的政策都有一些相似之處,但乾隆皇帝涉及的內容更廣。


明朝閉關鎖國的原因是什麼
二戰戰列艦戰役
相關知識
閉關鎖國政策是誰提出的
茶道一詞是誰提出的
九品中正制是誰提出的
閉關鎖國的發起人是誰
實行閉關鎖國的原因是什麼
明朝閉關鎖國的原因是什麼
閉關鎖國的表現是什麼
法國留學的免學費政策是怎麼樣的
怎樣用閉關鎖國造句
閉關鎖國的危害_閉關鎖國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