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一反三的典故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4日

  舉一反三是比喻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他許多事情。下面給大家整理了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論語·述而》

  春秋時期,孔子到齊國去向齊景公推銷他的“仁政”,齊景公有些心動,準備劃出一塊地來讓他治理。他去拜訪齊國三朝元老相國晏嬰,他對晏嬰事三君不解,晏嬰一心事三君,孔子只知舉一反三,不知舉三反一,結果得罪了晏嬰,仁政沒推銷出去

  有一天,“至聖先師”孔子對他的學生說:“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意思是說,我舉出一個牆角,你們應該要能靈活的推想到另外三個牆角,如果不能的話,我也不會再教你們了。

  後來,大家就把孔子說的這段話變成了“舉一反三”這句成語,意思是說,學一件東西,可以靈活的思考,運用到其它相類似的東西上!

  舉一反三成語解析

  【拼音】jǔ yī fǎn sān

  【釋義】反:類推。比喻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他許多事情。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學習等

  【示例】我是憑著一卷《詩韻》學說話,倒可以有“舉一反三”的效驗。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十四回

  舉一反三成語造句

  1、由此可舉一反三,拓展我們的視野。

  2、老師教導同學們要對學過的知識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3、一個富於創新精神的人,對所學知識會舉一反三,敢於革故鼎新,善於古為今用,並且有群策群力的合作意識。

  4、凡事能舉一反三,正是他學習快速的原因。

  5、我們學習要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6、現代漢語的句型是有限的,掌握了句型,我們就能舉一反三,造出各種各樣的句子來。

  7、我們做題時要仔細認真的做,直道自己能舉一反三。

  8、是想著上京找人“擺平”,還是嚴肅處理、舉一反三?

  9、這樣,閱讀古書時才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10、小明反應相當敏捷,只要老師教過的,他都能舉一反三。

  11、只有學好基礎知識,做到深根固柢,才能達到舉一反三,靈活運用的目的。

  12、他深入鑽研,終於達到了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的地步。

  13、學習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並且要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14、小明學會了一種解題方法,舉一反三,他又做會了好幾道類似的題目。

  15、對學過的知識,經常舉一反三,就能悟出新知識。

  16、我們做數學題應該學會舉一反三。

  17、學習中切忌死記硬背,應學會舉一反三,靈活運用。

  18、巒頭理氣互扣,舉一反三,環環相接。

  19、真正聰敏的人,往往能告往知來,舉一反三。

  20、歷史雖然漫長,但興亡之理如出一轍,舉一反三,雖百代可知。

  21、如果真正掌握了這一課老師講的內容,那麼你就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22、這世界上有的人舉一反三,一教就會,但也有無論怎麼教仍是頑石難以點頭的人。

  23、家長更表示能夠舉一反三,應用於子女日常起居照顧上。

  24、我們應該把所學的知識運用開來,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25、學數學、物理、化學也是一樣,只要掌握了所學的知識,就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26、所有的條件格式都可以利用這個屬性,因此,我希望使用者能夠發揮創造力,舉一反三。共2頁:12下一頁。

  27、學習如同窺豹一斑,只要理解掌握了所學的知識,就能做到舉一反三。

  28、想要了解本地行情,倒也不必貨比三家,只要挑一家來問價錢,舉一反三,大概也就差不多了。

  29、原來這些招式,和他原來所學的拳法相近,更何況今遇明師指點,他更是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進步驚人。

  30、老師不僅要教授學習知識,同時也要教授學習方法,讓學生們學會舉一反三,聞一知十。

聚精會神的典故
鞠躬盡瘁成語典故
相關知識
舉一反三的典故
成語舉一反三的故事
舉一反三的成語故事
舉一反三的成語接龍
舉一反三的意思是什麼如何造句
舉一反三的近義詞是什麼及造句
有關成語舉一反三的造句
舉一反三的造句
舉一反三的意思造句
舉一反三的成語接龍和成語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