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去教育孩子吃飯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剛上小學或者幼兒園的孩子普遍會有不好好吃飯這個毛病。家長都是怎麼處理的呢?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教育孩子吃飯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讓孩子快樂吃飯3技巧

  技巧一:多和孩子共餐有助於多吃蔬果

  家長的飲食習慣會影響孩子。和很少或從不和家人一起用餐的兒童相比,總是和家人一起用餐的兒童、每天會多吃125克的蔬果,偶爾和家人一起用餐的兒童每天也會多吃95克的蔬果。

  另外,若家長有每天吃蔬果的習慣,其孩子每天會多吃88克的蔬果。每天為孩子準備蔬果的家長,其孩子每天會多吃44克的蔬果;而當家中提供的蔬果每多1種,就可讓兒童每天多攝取5克蔬果。

  技巧二:餐點造型多變吸引孩子

  26歲以上的成人喜歡餐盤中有3種食物和3個顏色,但5~12歲的兒童則喜歡有7種食物和6個顏色,也喜歡食物排成笑臉、動物圖形等。

  因此,若能花心思把多種類的健康食物,外觀上做些造型,也是讓孩子大口吃健康食物的好方法。

  技巧三:提供多樣化食材供選擇

  根據2009年美康乃爾大學另一項研究,將240名中學生分為兩組,規定一組用餐時僅能選擇紅蘿蔔,結果只有69%吃光紅蘿蔔,但另一組可自由選擇吃紅蘿蔔或芹菜,結果有103人選擇紅蘿蔔,而當中高達91%的人把紅蘿蔔吃光光。

  六個辦法教孩子養成良好用餐習慣

  1控制零食

  孩子吃零食過多會影響正常飲食,到吃飯時就不好好吃飯,等到肚子餓了又吃零食充飢,這樣反覆形成惡性迴圈。既不利於孩子的營養攝入,也不能養成按時就餐的好習慣。父母要控制零食,也要考慮到零食對孩子身體發育的影響。零食大都含有很多新增劑,有些零食可能熱量過多,導致兒童肥胖;有些零食可能激素超標,導致兒童性早熟,不可掉以輕心。

  2均衡營養

  孩子的飲食習慣是從小養成的,一個良好的膳食結構,不僅有利於培養科學的飲食習慣,也能夠最大程度的補充孩子所需的各種營養,也不易讓孩子養成偏食的習慣。

  3避免干擾

  避免邊吃飯邊看電視、邊玩耍、邊聊天、表演節目等所有會分散孩子注意力的事情,讓孩子專心吃飯。在吃飯時不專心,不僅僅是影響吃飯時間,還會影響食物的消化,影響身體的營養吸收。應讓孩子養成專心吃飯的習慣,家長切記更不能養成追著孩子餵飯,一邊玩一邊吃飯的壞習慣。

  4親子溝通

  父母每天要有和孩子的親子溝通時間,及時瞭解他的思想動態和學校情況,要鼓勵寶寶將遇到的事情講出來,教他如何去應對、解決。交流可以在一種輕鬆的環境下進行,如外出散步、臨睡前都可以。日常有效的溝通可減少在就餐時過多的交談,以免影響孩子的正常就餐。

  5關注身體

  關注孩子的身體變化,瞭解孩子是否有身體不適的情況。定期或根據具體情況帶孩子進行體檢是個比較穩妥的辦法,體檢可以及時發現孩子的身體疾病。孩子因表達能力受限,不能準確的描述身體的不適情況,如果任其發展,就可能導致疾病的發展,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影響。

  6改正毛病

  跟大家分享個小康君身邊的例子,朋友家的孩子放奶奶家一段時間,結果養成了不好好吃飯的毛病,朋友怎麼做的呢?一天晚上,到了晚飯時間,她像往常一樣喊孩子吃飯,寶寶忙著玩遊戲說等會吃,他們夫妻兩個就把飯吃完了,然後把冰箱裡的食物也藏了起來,讓房間裡找不到任何可以吃的東西。最後讓孩子活活餓了一個晚上。結果第二天早上,朋友起床做飯,發現寶寶早早的坐在了餐桌旁。後來,孩子再也沒有不按時吃飯了,而且吃飯的效率很好。

  家長輕鬆教幼兒自己吃飯的方法

  心理準備

  寶寶學習使用餐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媽媽一定要有耐性!剛剛開始時,如果寶寶不小心把食物灑出,媽媽也別慌,因為寶寶自然會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媽媽還可以趁機培養寶寶面對挫折的適應力呢。而媽媽訓練時也應考量寶寶的發展,以免使敏感的寶寶產生挫折感。不要動不動就責怪寶寶,應給予必要的鼓勵及適時的讚揚。等到寶寶1歲以後,手部肌肉的控制力和抓握能力較好之後,自然就會越做越好。

  環境準備

  寶寶準備學習自己吃飯了,環境的佈置很重要哦!媽媽除了需要準備一個氣氛舒適、柔和的愉悅用餐環境外,挑選一組適合的小桌子和小椅子也是同等重要的!建議媽媽一開始訓練時就要備妥環境,替寶寶準備一個固定的進餐位置,和適合他尺寸的餐桌和餐具,並替他圍上圍兜,以免弄髒衣服。此外,餐桌不宜鋪設桌布,以免導致寶寶分心或是不小心拉扯掉落。環境的佈置越簡單越好,這樣寶寶較不易受外力干擾,較容易專心吃飯;而餐桌和餐椅的距離也不宜過遠,以免寶寶夠不到。

  餐具準備

  使用寶寶專用的餐具,因為它可以增強寶寶進食的興趣。鮮豔明快的色彩會直接刺激寶寶的視覺器官,加上兒童餐具大都設計成精緻的卡通造型,寶寶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吸引住,並能從中產生愉快的心情。在寶寶天生的好奇心和強烈的駕馭慾望下,他可能會很主動地要求自己動手餵食,這樣就大大增強了寶寶進食的興趣。寶寶在一種新鮮明快的環境中進食,對他的身心健康都是十分有利的。

  做好了準備工作,接下來,就來看看具體要如何教孩子自己吃飯吧。

  教孩子自己吃飯的方法

  合理滿足法

  寶寶都有獵奇的心理,當他們發現媽媽手中的勺子是一件新鮮的東西時也會想去嘗試一下怎麼使用,而寶寶的學習過程也大部分來自於模仿。因此在能滿 足的情況下,媽媽就可以來幫助寶寶完成這樣的心願。選擇適合寶寶用的餐具,教寶寶如何正確地 拿勺子,也可以鍛鍊寶寶的手部精細動作。

  故意冷淡法

  平時,家中人少的時候,寶寶可能吃飯特別乖,一旦有了客人或者家中人多的時候就會發現寶寶表現不好了,挑食、厭食、貪玩等。這個時候,家長可以用故意冷淡的方法不理睬寶寶的需求,讓寶寶知道這樣爸爸媽媽不高興。

  後果懲罰法

  有的寶寶在吃飯時會表現出過激的舉動,比如到處吐飯菜,用手去抓,怎麼喂都不配合等。在排除身體不適的原因後,可以適當使用後果懲罰法:餓上他一頓,或者讓他坐在小椅子上看大人吃飯,這樣寶寶就能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不好會帶來相應的後果,也就會配合大人餵飯了。

怎樣教育孩子尊敬老人
怎樣去教育孩子去交友
相關知識
怎樣去教育孩子吃飯
家長該怎樣去教育孩子才好
家長怎樣去教育孩子做作業
母親怎樣去教育孩子才正確
怎樣去教育孩子去交友
德國是怎麼樣教育孩子吃飯
要怎麼去教育孩子的心理
父母應當怎樣來教育孩子好
應該怎麼去教育孩子才好
西方父母教育孩子吃飯的方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