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設計產品特點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6日

  工業設計時一麼重要的理工學科,那麼你想知道有哪些嗎?下面就由小編為你帶來,希望你喜歡。

  特徵

  工業設計的特徵一般是指物質功能、物質技術條件和造型藝術.三方面因素構成了工業設計的物件,即批份生產的工業產品。首先,產品應能夠滿足人們的需求,稱為“物質功能’;其次.產品採用不同的製造技術、材料的加工手段,決定著工業產品具有不同的特徵和相貌,這方面因素人們把它叫作‘’物質技術條件扮;第三,工業產品是由形態、色彩、材質諸元素構成的,具有實現其功能的形象,稱之為“造型藝術”。

  產品的功能是指產品所具有的某種特定功效和效能。工業產品都包含著物質功能、精神功能與使用功能。其中物質功能是產品的籤本方面,並通過產品的技術含童作為保證,對產品的結構和造型起著主導性的作用甲也是造型的出發點。精神功能則是物質功能的重要補充,並通過產品的造型設計予以體現,它通過產品的外觀、材質、工藝、色彩等因素擴充套件到物質功能的外延,給使用者的心理產生某種感受,愉悅、快樂或沉悶、壓抑等。而便用功能體現了產品被使用時的方便及舒適安全的程度,強調產品具有人-機一環境的協調效能。

  技術物質條件是產品得以成為現實的物質基礎.功能的實現要靠正確地選擇構成產品的材料。雙予材料以特定的造必乃至功能的,則是各種製造技術、工藝和裝置,稱之為“物質技術條件..。

  造型就是指產品表現出的形式,是產品為了實現其所要達到的目的所採取的結構形式既具備了特定功能的產品實體形態,又反映了產品的思想內容。就是說形式反映內容,內容決定形式;功能決定造型,造型服務於功能,造型反映功能。所以.功能與造裡的關係是統一的。

  產品造型具有三方面主要特徵:實用性、藝術性、科學性。產品的實用性是因為它有便用價值,表現了物質的功能特性。說產品具有藝術性,是因為它本身的確具有藝術感染力,能滿足人們的審美要求,表現了物質的精神功能,以及產品本身特定的內容、構造和情趣.並通過自身的外觀形象,是人們在心理狀態上產生某種作用。如正方形的產品給入以簡沾、大方、規整之感,而曲線造型的產品給人們流暢、典雅、優美之感等,都是通過其外觀造型對人們產生這種精神作用。但是產品的藝術造型具有雙重特徵,既要美觀又要實用,是建立在物質功能的基礎上的。工業產品造型設計是與科學技術、材料、結構、工藝和藝術內容緊密結合的,是通過一定的視覺藝術形象來反映其思想內容,並通過抽象概括的造型手段反映出產品的時代精神和杜會物質文化的面貌,便人們對其產品在心理上產生某種感受特徵.。所似,從這個愈義上講,工業設計要不斷髮展,把多專業、多方面因素協調完善.

  中國工業設計介紹

  1 概述

  改革開放20多年來,設計不僅得到社會各界的公認,而且自身已經成為不容忽視的巨大的產業。今天,設計已經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日復一日地改變著人們對自身的認識。廣告設計、工業產品設計、室內設計、服裝設計、環境設計、建築設計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如今,走在大街小巷你會看到各種各樣舉著設計的旗幟,宣傳自己的產品。“設計”一詞應用範圍之廣,讓人應接不暇。社會的越發展,設計的涵義越複雜。設計越來越模糊了。

  2 設計現狀

  2.1 大的社會環境

  由於整個社會處在轉型期,我們周圍充滿了浮躁的味道。設計免不了也陷入其中。浮躁不是一種病,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一個正在奮起直追的國家的常態。我們正在追趕世界,世界張開雙臂迎接我們。身在其中,想做到不浮躁真的很難。設計在我國還處在幼稚階段,如何面對這麼強大的社會背景值得深思。

  2.1.1 整體設計意識的薄弱

  拿工業設計而言,現代工業設計已經是現代意識與現代心理的物化,是理性與感性的構成,是科技、藝術、經濟、社會的有機統一的創造活動。這時,設計意識也就有個人意識上升為社會意識,只有在社會意識表現出對設計的渴求,設計活動才會被認可與重視。而一個國家的設計發展與否,也與這個國家的社會意識對設計的需求的有無來決定。

  我國任何時代任何領域都不缺乏優秀的設計師,從《考工記》、《天工開物》、《髹飾物》、《長物志》到天數口頭傳承的工匠口訣,從我國的陶器、銅器的制煉到四大發明,集中融會了我國古代設計師對造物、設計及其精神內難的認識和思考,這時我國古代設計師個人意識的有力顯現。即使到了現代,這種設計師的個人意識依然不斷湧現而且不斷擴充套件,可謂人才輩出,但這些個人意識在沒有被社會認可和重視的情況下,不可能左右社會意識,更不可能成為社會意識。設計發展的差距就毫無疑問地成為必然。

  今天,世界已經不知不覺進入了一個以計算機和通訊技術為標誌的數字化資訊時代。理智上我們知道新時代已經來臨,但心理上我們還沒有準備好!我們看看周圍,設計常常被社會“作為膚淺的比附,即使沒有被丟棄,至少也是被冷落的和輕視的”***張道一,1994***更談不上深刻的體現或揭示社會的心理。但是,我們相信,當設計師的個體設計意識積累到一定程度,發展到一定階段,勢必會使設計成為生活的必需,社會的渴求,匯聚成一定的社會意識從而替代整個社會意識。也只有當社會意識對設計情有獨鍾,形成設計意識的時候,我國的設計才有真正的出路,才會後來居上。

  2.1.2 認識的缺陷

  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人民大眾混淆了設計和藝術兩個概念。很多人認為做設計就是藝術設計人就是藝術人。他們總帶有一種蔑視的眼光,口語稱其為“看不起學設計的人”。認為做設計的就知道畫畫,就是惡搞,就是與眾不同。足見設計並沒有這麼樂觀的稱為已經大眾化。

  這種“蔑視”來源已久,特別是自先秦以來,奉行形而上之道,以形而下之器為不齒。造物屬於形而下的範疇,由此,它從思想觀念上和社會實踐上都被納入了世俗末流之中,這種思想影響於歷代。正是我國這種傳統的“重道輕器”思想的沿襲,在實踐上強烈的社會需求促使工藝及產品大量介入人的生活,成為一種左右社會和人們心態的物質力量;而在人們觀念上卻又鄙視這種工肆之人的藝術勞動,不僅大批藝人、工匠得不到應有的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造物活動作為一項文化也沒有在整體意義上得到相應的承認和重視。中國古代文人士大夫甚至“坐而論道”,“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這種“君子不為”,不知影響了多少人。足見中國的傳統文化對國民的影響有多大?從這一點就可看出中國文化傳統的“偉大”之處。

  2.2 教育狀況

  2.2.1 師資問題

  拿工業設計來說,其師資力量極其薄弱,原創工業設計的教師大多由美術專業和工藝美術專業的教師和學生改行而來,在教學的立足點上沒有轉過方向,將學生過多地引導到純藝術、純外觀造型的軌道上,影響了對工業設計的正確認知和順利發展。當然可以稍微樂觀的說,這幾年情況有些好轉,新的師資大力湧現,專業化程度提高。但是面臨著另外的問題,他們大部分是剛從高校畢業的本科生或研究生,他們中的大部分沒有實際的設計經驗,仍然照搬書本知識進行下一代的灌輸,缺乏形象性和說服性;其次,偏於注重學生“技”的訓練,特別加強計算機軟體的應用和手繪的訓練,最起碼的設計史論很少涉及,一問三不知;第三,在大的社會薰陶下,大部分學生盲目崇拜國外的設計,整天在比較北歐、日本和美國等的設計,生搬硬套、囫圇吞棗、不求甚解,不知道從我們自身中找設計、找創意。

  2.2.2 理論教育問題

  談到理論教育,不是說要生搬硬套理論,不是要整天大講特講,而是要使學生建立理論的頭腦,更好的指導實踐。在這裡要談到“技”與“道”的關係問題。“技”,相當於“術”也屬於“器”,是馬克思主義的“具體實踐”,或“物質性的勞動”。“道”,法也,即規律。《韓非子.解道》:“道者,萬物之所然也,萬理之所稽也”,也指出“道”是萬物萬理的規律所在。這裡的“道”,小而言之是理論方法,大而言之,是掌握“技”之後獲得的大智慧。

  從設計角度講,設計上的“道”,就是在對設計理念的深刻理解後所進行的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活動。設計上的“技”在這裡指的是技術和技巧。一是表達的技術。二是造型處理的技巧。

  就我國國內的工業設計發展而言,確實比西方落後,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這是毋庸諱言的事實。但並不意味著我國工業設計將永遠落後。我們還處於學習、提高有待加強研究的階段,這對工業設計在理論上的充實尤為必要。那麼重擔就落在了教育的身上,通過理論教育,來啟發學生的創造力,豐富學生的視覺經驗,為進一步的專業設計奠定基礎。“沒有深厚的基礎決沒有雄偉的大廈,沒有設計學的知識體系決沒有中國現代設計光照世界的那一天”。

  因此,在我國工業設計的教育中加入工業設計理論的支援已是當務之急、勢在必行了,對我國工業設計進行理論上的研究已是迫在眉睫!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學會思考,不加強對工業設計理論的研究而妄自菲薄,只將工業設計當作某種類似先進技術手段之類的東西加以引進、效仿。卻將本已具有的盛器經驗連同當前的實際狀況一併遺忘,其結果必然是走向窮途末路。

  3 如何應對出現的問題

  3.1 設計內部

  3.1.1 端正設計的認識

  正確認識設計與藝術,是處理做好設計的首要前提。筆者認為設計是溝通,是傳達,而藝術是表現,是創作。這並不是說設計裡沒有表現的成份,更不是說藝術是不在乎溝通的。但是兩者放在這兩項上的重視是有較大差別的。設計是不能憑感覺做的,要考慮各種因素,要尋找最隹的表達方法,要把自己的感覺翻譯成大眾能夠理解的有效視覺語言。設計就好比寫作,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設計與寫作都是在表達,在溝通。好的設計可以講一個故事,好的寫作可以讓人看到一幅畫不出來的畫。

  3.1.2 強化設計師素養

  設計師在創造性設計和構思的同時是在建立某種新的生活方式,即在體會某種道德觀、價值觀,建立消費者與設計品之間溝通的橋樑。好的設計體現著一個設計師良好的設計素養。

  首先,做設計最重要的是先學樹人。面對浮躁的社會,浮躁的環境,作為設計師,首先要做的學會在浮躁中尋找靈感,大的方面作對人類負責任的設計,小的方面作對得起自己的設計。使設計朝著所謂的綠色設計,可持續設計,健康設計,人性化設計等的方向發展。

  其次,設計師在掌握“技”的基礎上,要強化“道”的修養。理論指導實踐的進行,實踐促進理論的發展。古代不是有“道由技進,技達於道”、“無意而皆意,不法而皆法,……功夫到則自造微入妙,窮神知化矣”,建立一個好終身學習之制。我們主張要擴大知識面,並非主張人人都做“萬金油”。自己專業的精通深度等於大樹的根,根深才可能葉茂,自己的能力與事業才可能高大。我們只有從寬廣的知識面上可以得到在專業裡難得的啟示,才有可能使我們超越自己範圍而有所創新。

  最後,要抱著寬容的態度對待幼稚的、年輕的設計。給年輕的設計師以鼓勵,以信心,以激情。因為設計也是代代相傳。筆者經常瀏覽BBS設計論壇,相當一部分人在對待他人的批評和看待他人的設計作品時是抱著“一棍子打死”的心態,而少了些寬容與豁達,少了些理性與從容。這種眼高手低,無知無畏大概也是我們常說的浮躁吧。

  “創新”這個詞近年來提的最響亮。創新是一個國家技術進步及發展的靈魂。那麼設計創新更是重中之重。再拿工業產品來說,創新是產品設計的靈魂,產品離開了創新也就無所謂設計。創新設計的產品在銷售過程中也是取得競爭優勢的重要條件之一。筆者認為創新也要有方法有技巧。

  ***1***創新方法

  由於近階段,我們的設計不是一會半會地能趕上外國設計,所以模仿是必要的,但模仿不等於抄襲,模仿能夠啟發思維,提供方法,少走彎路。日本在二戰前後,也是“抄才”,抄盡了歐美的產品,現在也在科技和經濟上超過了歐美。所以筆者認為,抄要有抄的目的,那就是“先抄後超”,先抄後超是必經之路。但只知抄不知超那就沒什麼前途了。

  我們在學習國外工業設計的同時,要不斷地結合我國的民族文化和現實情況進行理性的思考,才能使我國的工業設計理論真正能指導我國的工業設計實踐,才能為我國工業設計真者的“後來居上”創造條件。

  ***2***技術運用

  新技術的運用也是設計的創新。產品創新設計的物質基礎就是現代科學技術。比如逆向工程技術對設計產品的設計創新就有著巨大的貢獻。所以這就要求設計師要具有對新技術的敏感性,時刻關注新技術的發展態勢。

  3.2 設計外部

  3.2.1 設計環境

  首先是設計普及。前些年中央提出“教育要從娃娃抓起”,那麼把“設計要從娃娃抓起”很好的貫徹下去,相信對設計不會再出現一問三不知的局面。大力普及設計教育,加強人們的審美觀念,樹立起審美標準,那麼人們對設計品不會再置之不理。

  其次,樹立設計觀念和全民意識,國家自上而下,建立一個機制,樹立設計意識和設計觀念。

  第三,做社會需求設計。適於需求的設計,適我們想要的設計。設計實際可達到的目標並不一定是“最佳”或“最好”或“最正確”的設計,而只能達到在一定條件下“滿意”的設計。這裡最重要的是“滿意”並不是一個基於科學上的標準,而是一個“人”的標準。[NextPage]

  3.2.2 設計文化

  從廣義上講,文化是人類所創造的一切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是除政治、經濟、軍事之外的一種觀念形態、精神生活的產物,它需要物的載體來體現。最近國內學者聯合倡議進行阻止外國文化的滲透:聖誕本是西方各國的節日,近幾年來中國過聖誕的人越來越瘋狂,近乎超過元旦。筆者認為聖誕之所以流行是因為它有物的載體進行傳遞,比如聖誕老人、聖誕樹、長筒襪、聖誕歌、聖誕賀卡和聖誕舞會等等,他們可以表達人們的喜悅,祝福之情,而元旦呢?沒有什麼可以代表元旦的東西。或可以這麼說沒有公眾都接受的物品來傳達喜悅、祝福之情。從設計的角度,這些物品就是設計的造物品。這樣一來我們設計師們是否可以從這裡找出什麼靈感呢?

  資訊時代,我們的世界越來越小,技術的迅猛發展讓人有失控的感覺,人們渴望能夠通過知識和文明重新規範人類社會的秩序,道德和倫理。對工業化和現在主義的信仰已經證明技術並不能造就一個更好的社會,文化的延續才是人類社會最有價值的東西。

  對於中國設計來說,現在越來越提倡設計中國化,本土化,中國元素化,理論一套一套,似有無病呻吟之態,有些“設計家”為了職稱,為了名譽,出書、演講、報告等等,拿出來實質的設計,對國民大眾有益的設計來才算真的。理論付諸實踐是最好的證明。中國文化是一個傳統。無須刻意的去強加給設計,如果是一個真正對中國博大文化了解的設計家,他不會整天打著設計中國化的旗幟在炫耀。作為設計家,最重要的就是有一種文化的內涵,才能在設計中無形的體現出來,此時太容易讓人想到“人具有內涵,具有涵養”的意義了。

  優秀的永恆的設計,不僅需要有良好的機能,而且必須有效地反映人類的信念、知識、精神和對特定文化的渴求等慾望。通過對優秀文化傳統的等同確認,汲取傳統文化的源頭活水,以形成具有歷史持續性和地域特徵的設計文化在現代設計中有著深遠的影響。設計文化負載著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雙重資訊,雖然要在更高的層次上反映人類不同群體***民族、地域***獨特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包括傳統文化和地域特點、生活習俗和道德觀念。正是這種歷史持續性和地域差異性,才使設計文化體現出絢麗豐富的色彩和耐人尋味的魅力。這種歷史持續性和現代共通性即矛盾又統一地綜合在一起,形成了現代設計文化的大趨勢。

  3.2.3 設計機遇

  有需求有消費才有設計與創新的動力和方向。

  首先從消費方面。中國消費文化的新發展,引起了消費的改變。

  ①從傳統的消費文化轉向現代型消費文化。現代消費觀念認為,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消費,不僅是發展社會生產的根本目的,而且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是拉動經濟增長和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之一

  ②從溫飽型消費轉向小康型消費。年輕一代中,開始以“能掙會花”的新興消費觀念衝擊“省吃儉用”的傳統消費觀念。

  ③從生活型消費轉向社會型消費。

  消費文化的轉變,給設計領域帶來了巨大的市場。

  其次,資源環境方面。全球資源的匱乏,環境的惡化已經引起全球人們的注意,那麼人們節省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已經樹立起來,設計品求當然要順應大的社會趨勢。近些年來提出的綠色設計、可持續設計、健康設計等等。那麼符合社會大環境的設計是最受歡迎的設計。

  總之,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我國各個方面的發展,設計始終會走在社會發展的前面,會不斷引導社會生活方式的進步。


德國工業設計要幾年畢業
去德國讀工業設計本科的建議
相關知識
工業設計產品特點
優秀的工業設計作品
創意杭州工業設計作品
創意杭州工業設計作品
德國工業設計的特點
產品設計和工業設計的區別
中國五金產品工業設計大賽
工業設計畢業設計作品
淺析機械學科背景下的工業設計專業特色
論工業設計中的細節設計與品牌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