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牆圖案的簡潔好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4日

  校園文化牆高標準的校園文化,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滲透力,有助於同學們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校園文化牆,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校園文化牆的高清圖

  校園文化牆的設計圖

  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一***、學校物質文化建設

  1、物質文化建設的地位

  物質文化,是學校校園文化的基礎,是學校綜合辦學實力的重要標誌。物質文化營造出的境界和氛圍,對身在其中的學生起到“環境育人”的作用。

  物質文化建設,既是推進學校文化建設的必要前提和條件,又是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途徑和載體,其建設狀況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著校園文化的質量和整體水平。

  2、校園建築建設

  要把校園建成育人的特殊場所,充分利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營造德育的良好環境和氛圍,使校園內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石都體現教育的引導和薰陶。要從本地自然環境和條件出發,有條件的學校應在校園內栽花種草,綠化、美化校園,還可以開闢小種植園、小養殖園,不具備綠化條件的學校也要加強校園環境建設,使整個校園乾淨、整潔、美觀、有序。要對校園人文環境進行精心設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校園環境的設計、維護和創造。

  要求實用、審美相統一。宿舍、食堂實用性較強,教室、實驗室、圖書館、閱覽室的建築還要按照衛生角度設計,在朝向、採光、照明等方面按照要求規範設計。

  3、校園自然景觀建設

  使校園的花、草、樹、木、山、水、園、林、路等達到使用、審美和教育功能的和諧統一,用優美的校園景觀激發學生的愛校熱情,陶冶學生關愛自然、關愛社會、關愛他人的美好情操。

  4、校園人文景觀建設

  在公共場所佈置具有豐富內涵的雕塑、書畫等文化作品,營造高尚健康的人文景觀氛圍。

  組織學生廣泛參與校園樓宇、道路、景點的規劃、建設、命名以及管理工作,增強學生對校園文化環境的認同感。

  5、教室文化建設。名人畫像或藝術畫;名言警語;校訓校規、班訓班規;獎狀紅旗;黑板報;閱覽角。學校的校訓、校歌、校徽、校標等設計要體現學校特點和教育理念,有條件的中小學要建好校史陳列室和共青團、少先隊室。要充分利用板報、櫥窗、走廊、牆壁、雕塑、地面、建築物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體現教育理念,如張貼、懸掛革命領袖、英雄人物、勞動模範、科學家、藝術家等傑出人物的畫像和格言,製作、設計介紹家鄉自然風光、風土人情、建設成就的圖片和文字,繪製、創作引導學生勤奮學習、健康生活、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卡通人物形象等,特別是鼓勵、展示學生自己創作的作品,引導學生從確立遠大志向做起,從增強愛家鄉的情感做起,從規範行為習慣做起,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

  ***二***、學校領導文化建設

  1、領導素養與學校發展

  2、教育領導的特殊性

  不是官員、不是商人,而是教育教學工作的引領與嚮導者。校長是學校文化建設的繼承者、領導者、設計者、弘揚者和創新者。校長要繼承學校文化,新校長不能推翻學校原有的文化;校長對於學校的文化建設是可以有所作為的。

  3、校長的影響力來源。重要的是非權力性影響。知識:全面、深入、具體;能力:表達、決策、組織、協調;情感:對於教育事業的熱情,對於學生髮展的關愛;人格與道德:品行高尚,不以權謀私。

  4、學校管理即服務。學校以教學為中心。管理應該為教學服務,為科研服務。

  5、人人都是學校管理的主體。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動車——每節車廂都是動力源

  6、校長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地位

  校長是學校先進文化的代表,在適應主流文化取向的人才培養模式上,其教育理念、思維方式、行為方式要能夠體現學校文化的整體要求,其自身的品格、修養、風範也應成為師生的楷模。

  校長要善於開發、整合、利用有形和無形的資源。任何物質形態的投入,又都賦予一定的精神和文化,任何學校的裝置和建築又都是以一定的精神內涵為引導和文化形態共同發生著教育的作用,任何一所學校都要有自己獨特的思考即建設學校文化,而這種思考又以校風、學風、教風等形式表現出來,從而形成獨有的品牌力量。一所學校所表現出的文化無不凝聚著校長在執行學校文化中“魂”的作用,這種影響不在於物質上是否充裕,而取決於精神上是否充實。文化因素對人才培養的影響作用,有時甚至能超過經濟和物質投入的影響。

  ***三***、學校制度文化建設

  1、制度與學校發展。作為管理的手段:制度是學校發展中超越人治,尋求突破的槓桿。作為教育的內容: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一所好學校,不是僅看有無制度,還要看制度中體現著的辦學思想和理念。看這些制度是否體現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是否體現管理者對被管理者的尊重、關心和激勵,是否體現有利於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是否有利於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是否有利於促進教師追求崇高的師德。當然制度僅是文字,校園文化在制度上的體現,更要看教師自覺執行制度的自覺性。當一所學校的教師自覺地用紀律約束自己,將執行制度變成自覺的行為,變他律為自律,學校教學秩序定會井然有序、有條不紊,學校也走上了可持續發展的軌道。因此考核學校的辦學質量,不僅關注是否有完善的制度,而且關注是否把辦學理念和辦學思想體現在制度中,更是要關注教師執行制度的自覺性。因此到學校看一看,就是看體現校園文化的“制度”。

  2、學校制度的地位、作用。校園文化不僅體現在學校的“物”上,而且很多一部分是體現在制度上,一所辦學質量高的學校,都比較強調管理的規範化、科學化、制度化,學校應該有嚴密的規章制度,它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學校的相對穩定和可持續發展。但確有很多人不喜歡制度,認為制度就意味著束縛,是對自己手腳的捆綁。這無疑是一種錯誤的認識,事實上,沒有對他人的束縛就沒有你的寬鬆,當然沒有對你的束縛也就沒有群體的和諧。完善的制度是教育質量的保證是各方利益的平衡,是學校健康人際關係的基礎。學校制度具有導向、凝集、激勵、規範等功能,發揮“管理育人”的作用。只有建立健全的規章制度,師生員工才能有章可循,從而培育優良的校風,提高管理的效能。

  3、學校制度的制訂

  ***1***科學。權、責、利的統一;科學的論證。

  ***2***民主與集中。教師民主參與學校制度;學生參與班級管理制度;民主的侷限:低效與暴力;民主不是給予的,而是爭取的。

  ***3***人性化

  4、學校制度的執行

  5、如何認識和對待學生的違規。真的違規了嗎;教育立場;情感投入;慎用、適量;不能算總帳;公平。

  ***四***、學校精神文化建設

  1、精神文化與學校發展

  2、培養師生員工對於學校的歸屬感。教師和學生在學校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可以通過幾個“意識”來體現。一是責任意識。作為學校文化群體中的一員,不管是教師、幹部、職員和學生,任何人都有建設、維繫學校文化的責任。二是傳承意識。一所學校的文化需要一代代師生的傳承,全體成員以自己的言行、價值觀、信念、氣質和精神延續著這種文化。三是吸納意識。作為學校中的成員,還應該注意借鑑其他學校的學校文化、借鑑其他優秀文化,注意與本校文化的有機融合。四是創新意識。學校文化的發展,也需要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在創新中提升,惟有建立在以學校內涵發展基礎上的同時又注意創新的學校文化,才能保持學校文化的生命活力。

  3、學校理想、信念建設

  許多學者在研究西方國家的自殺率為何居高不下時,發現這些國家的具有兩個特色,第一,都是器物層次非常發達的國家,第二,都是制度層次非常完善的民主國家。那麼在兩者都比較理想的狀態下,一些人為啥不想活?原因就是因為喪失了理念,沒有精神寄託。因此理念層次是校園文化的重要層次。所謂理念,就是教師有精神寄託,有道德和價值的追求,當教師用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引導自己,在學校精神的引領下,教師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潛能才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同時從管理的角度看,沒有規範的管理是隨意的,基於規範的管理是穩定的,超越規範的管理才有可能是“自由”的,超越規範不是沒有規範,而是在充分認同規範的基礎上,將規範融化在自己的血液裡,自覺貫徹在日常行為中,並以更高的道德與精神的追求來要求自己。因此理念層次的管理是超越規範管理的管理,它依靠的是道德和精神的追求。所以如果學校在充分尊重並提升個體需要的基礎上,用學校的目標去凝聚全體教職員工,是學校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因此一些學校採取“凝人心、聚人氣”的策略,就是意在將教師凝聚在一起。反之如果一個學校的教師缺乏理念,缺乏堅定的信念,雖然有完善的制度,在制度的約束下也能做到秩序井然,但可能僅此而已,要想再有所發展、有所突破已很困難了,因為這是在約束下被動執行的結果,而不是通過主觀能動得到的發展,因此這樣的發展是不可持續的。有了精神追求,就能充分調動教師工作的熱情,教師就會變“要我幹”為“我要幹”,教師的才華才能得到充分發揮和展現。有了精神追求,才會有無私奉獻的精神,教師才會在教學實踐中伏案苦讀、潛心研究、嘔心瀝血。

  理念層次的校園文化不象“制度”層次和“器物”層次可以用眼睛看的到,它是瀰漫在校園的空間裡,最終是通過教職員工的言行舉止得以體現的,所以只有到學校裡在與教職員工的交談與聊天中,才能感悟到它的存在。經常所說這個學校很正氣,實際上就是說教師在經意和不經意間形成的輿論氛圍,輿論氛圍是校園文化理念層次的最重要的表現形式和集中的體現。良好的輿論氛圍可以左右學校的發展,它的作用之大決不能低估。“文化如果融入人們的血液中,它就是無堅不摧的力量”。因此學校重要任務就是要在規範管理的基礎上,形成有精神追求的以正確輿論氛圍凸顯的校園文化。

  學校的辦學思想、教育理念一旦成為全校師生的共同信念,就會體現在每個師生的價值取向、期望、態度、行為之中,體現在學校的各項活動之中。

  4、人文校園建設。有品位:拒絕庸俗

  全面開展校風、教風、學風建設。要在規範辦學行為、繼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遴選和整合社會的先進文化,弘揚主旋律,大力營造優於社會環境的獨特氛圍,使教育和引導體現在細微之處,體現在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相互關懷和關心之中,體現在班級、團隊組織的溫暖和鼓勵之中,體現在高年級同學對低年級同學的愛護和幫助之中。紮實開展師德教育,建設熱愛學生、為人師表、教書育人、鑽研教法、不斷探求的優良教風,倡導教師關注每一個學生每一天的學習生活,及時鼓勵學生的進步,及時發現解決每一個學生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讓學生在校園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落實好《中小學生守則》和《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建設勤奮努力、積極向上、認真誠信、充滿興趣、樂於探究的良好學風,倡導學生把準備為祖國和人民做貢獻作為學習的目的,把對知識的興趣和追求作為學習的動力,愛動腦、勤動手、上好每一節課、完成好每一次作業。認真抓好班級和團隊工作,建設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快樂和諧、健康向上、爭做主人的良好班風,倡導營造充滿正氣的濃厚氛圍,引導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他人的事情幫助做好,集體的事情一起做好。

  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要精心設計和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吸引力強、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校園文化活動。充分利用好“五四”青年節、“六一”兒童節、“七一”建黨紀念日、“十一”國慶節及教師節等重大節慶日,“九一八”、“南京大屠殺”等國恥紀念日,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設計、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利用入學畢業、入隊離隊、入團、成人儀式等有特殊意義的日子,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堅持每週一次的升國旗儀式,發表緊密聯絡學生實際、內容生動具體的國旗下講話。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重視課間特別是大課間體育活動,使學生既放鬆身心、增強體質,又增進對同學、對集體的情感。保證共青團、少先隊每週的活動時間和條件,注重教育教學活動與團隊活動有機結合,支援團隊組織發揮自身優勢開展好已有的品牌活動,並鼓勵結合實際創新活動形式。強化課後科技、藝術、體育、娛樂活動,廣泛組織多種型別的興趣小組和學生社團活動,每學年都應組織體育運動會和各種形式的藝術節、科技節及讀書、讀報、演講等活動,積極推廣優秀少兒歌曲,開展多種形式的歌曲演唱活動。少數民族地區的學校還應結合本民族的文化、風俗和節日,開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園文化活動。開展校園文化活動,要尊重中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充分考慮他們的年齡差異、地域差異和個體差異,切合各地實際,既體現知識性、科學性,更突出趣味性、娛樂性,最大限度地調動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反對形式主義。

  校園文化建設要注意瞭解和掌握社會文化動態,高度重視各種流行文化對中小學生的影響,及時發現、研究中小學生的文化熱點,積極引導。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要特別注意加強民族團結教育和馬克思主義“四觀”、“兩論”教育。

  5、和諧校園建設

  ***1***領導與教師之間。人際關係理論。

  ***2***教師與教師之間合作情感

  ***3***教師與學生之間:尊師愛生

  ***4***學生之間:競爭合作,關心:意識與能力

  ***5***師生與工勤人員

  ***五***、學校特色建設

  1、特色建設與學校發展。規模穩定;制度規範;質量提高;特色構建。

  2、確認學校辦學理念

  五心教育,忠心:祖國;愛心:社會;關心:他人;孝心:父母;信心:自己。

  3、辦學理念的提煉。閱讀:尋求靈感,避免低水平重複;反思與研究;寫作;發表:公開發表、內部交流、部落格。

  4、化理念為行動

  將學校辦學理念內化為全校師生員工的信念與行動。途徑:校訓、校歌、校本課程、標語等。

  5、整體營銷。尋求政府的認可;新聞報道;對外交流:對外推廣,接待參觀。


校園文化牆的高清效果圖片
校園文化牆的高清圖片欣賞
相關知識
校園文化牆圖案的簡潔好看
校園文化牆設計的高清圖案展示
校園文化牆設計的高清效果圖
校園文化牆設計的唯美圖片
校園文化牆設計的唯美圖片
二年級文化牆圖片的簡介又好看
校園文化牆的設計圖片素材
校園文化牆的高清欣賞圖片
校園文化牆的高清效果圖片
校園文化牆的高清圖片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