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藝術專業研究生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5日

  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環境藝術設計已逐漸成為我國藝術設計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室內照明設計與燈光環境藝術

  摘 要:室內照明設計是人與環境溝通的藝術設計。室內照明設計,既要執行照明設計技術標準和相應設計規範,以滿足人們視覺功能的要求,又要考慮人們的審美需要,滿足心理機能要求。運用現代人工照明的手段,為人們的工作、生活創造一個優美舒適的燈光環境。

  關鍵詞:照明設計;光環境藝術;室內氣氛

  室內照明設計,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作為優秀的室內照明工程應是照明技術和裝飾藝術完美結合的產物。所以室內照明設計不僅涉及到光學和電學、美學,也涉及到建築學、生理學及心理學,在設計中必須統籌兼顧,使燈光照明對室內環境產生美學效果,並獲得滿意的光環境意境。在實際運用中不能厚此薄彼,只注重其美感及其產生的心理效果,而忽視照明這一基本要求。人工照明已不再是單純地對自然光的延續,而是以其光環境特有的魅力和裝飾美化作用成為一種藝術時尚。室內照明設計的任務不單是照明也不單是起裝飾美化的作用,而是追求藝術主題和視覺、心理舒適性的完美統一,它是照明與裝飾美化和主人心理的完美結合。

  一 照明設計

  光照設計體現在室內空間中主要是亮度分佈的合理性和創造性,要形成一個良好的使人舒適而滿足人們的心理和生理需求的照明環境。環境亮度應分佈合理,被照面的各個角度觀察材料的反射率選擇適當,照度的分配達到要求,同時要考慮適度的亮度變化,這樣才能使室內光照不單調,從而突出主題,使人感到舒適、愉快。

  室內照明給人的視覺印象來自照明空間光和影的分佈。在光照設計中,我們可以通過建築室內空間光通分佈的選擇來突出和削弱物體的形狀顯示和主體感,加強建築室內空間的深度和層次。不同的建築構造,多元化的建築風格,必然對照明空間光通分佈的選擇產生不同的影響。選擇與建築室內空間形式相一致的照明佈置方式,更能突出建築室內空間的深度與層次,加深其空間感。比如,大型會議廳室內照明設計,應考慮有充足而均勻的照度和區域性裝飾及背景牆的點綴式照明,用泛光燈、漫反燈帶、內透光來表現整個裝飾構件的形態特徵,加強區域性光照明突出其重點部位的細部,達到好的照明藝術效果。

  然而,有的設計師在這些方面往往考慮不周或是有欠考慮,有的使亮度分佈過分均勻,使得被觀察物清晰度降低,且使室內氣氛過分呆板。有的是亮度變化過大,易使視覺疲勞,甚壘造成眩光,嚴重影響照明的質量。所謂眩光是指由於亮度分佈或範圍不合適,或在短時間內相繼出現的亮度相差過大,造成觀看物體時感覺的不舒適。在室內照明設計中,應避免眩光的產生以增強室內照明藝術效果的質量。眩光分直射眩光和反射眩光兩種,直射眩光是在觀察方向上或附近存在亮的發光體所引起的眩光;反射眩光是在觀察方向上或附近由亮的發光體的鏡面反射所引起的眩光。

  那麼,如何在設計實際巾避免眩光暱?可採用兩種辦法,一是使用磨沙玻璃和有機玻璃等材料做吊頂燈飾造型;二是選擇燈具的裝設位置,使視線 接近光源。如在實際設計中,用半透明漫射材料作吊頂,在其吊頂內設燈,形成亮度均勻的大面積發光頂棚,使光照效果既模擬了晝光照明的環境,光線柔和的漫射照明,可以充分表現出室內空間的體積感。

  對於一些高大的廳堂內如果頂棚和牆壁的色調相近似,那麼均勻的漫射照明就易產生單調的感覺。此時,我們可適當減少頂棚發光部分面積,控制室內色調的分佈,以便在視野中形成亮度和色度的變化,另增設壁燈、吊燈、檯燈等區域性照明裝置,加強光線的層次感來渲染室內氣氛,做到既協調統一而又不單調乏味。

  在室內照明時,還應考慮到它對人們心理上的影響。高亮度能使人興奮和活躍,低亮度使人輕鬆和遐想。因此,照明設計的亮度及其分佈應視其類別而定。在考慮使用功能的同時,要充分利用不同的人工照明方式,光照亮度的變化,光影的分佈來美化環境氣氛,增強空間感覺,創造出動人的藝術效果。

  二 色彩、燈光環境設計

  光與色是室內空間的靈魂,光與生活、光與空間、光與藝術有著密切的關係。光是依賴人的感知的,當光源顏色不平衡時,會影響到知覺色感。物體表面特性決定了它反射與吸收光的比例。因此,確定照明的正確色包括三大因素:光源顏色、物體固有色、物體表面反射係數。所以,我們所看到的東兩和物體都具有相應的色彩。在室內照明設計中,光照環境離不開色彩裝飾。現代人工光源的種類繁多,光源的光譜特性各不相同,不同波長的光在視覺上所感受的色調舒適感方面也所有不同,這就要求我們在光照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光源的色彩和顯色性。所謂光源的顯色性就是指不同光譜的光源分別照在同一顏色的物體上時,所顯現出不同顏色的特性。同一物體用不同顏色的光照在上面對人們視覺產生的效果是不同的,並會對人的心理產生不同的影響效果。不同的場合,人們對光照色彩的要求是不一樣的,紅、橙、黃色的低色溫光源***即暖色光***給人以熱情、溫暖、興奮、動態之感。

  色彩還能使人產生遠近的視覺感。低色溫具有縮小和接近感,高色溫具有開闊致遠感。室內照明光色的選擇還需要顧及室內空問的高度,室內面積的大小,高低度、面積小時,選用低色溫光源,會造成空間縮小,使人感到壓抑,透不過氣的不舒適的感覺。採用高色溫光源,就可以造成空間擴大之感,使人心理空間達到平衡。因此,在進行室內照明設計時,應注意空間環境條件,並根據室內空問格局的要求,合理確定光源色彩,以獲得最佳的藝術效果。

  三 結語

  總而言之,光照的視覺表現可塑造空間的表現效果,直接影響觀看的心理反應。注重氣氛、裝飾與藝術性的燈光通常是最戲劇性的照明,其以特殊燈具造型或燈光效果存於空間中,如同書畫或雕塑品般實現獨特的美感價值。此種特質的運用需要正確的光照與光色,精準的燈具位置或仔細的投光對焦以及與被照環境產生良好的對話,才能營造出屬於空間特定的意象,或提供看者觀看環境的美學感受。

  因此,我們在作室內照明設計時,必須考慮其實用性與裝飾性的完美結合,充分考慮其對人的生理、心理的影響,把光照藝術,光色彩,光環境藝術有機結合,才能達到完美的效果。這就要求我們的設計師們要擁有良好的綜合素質,不能片面、單一地進行室內照明藝術在室內空間的設計,而要多層次,多角度地考慮特定空問的照明與光環境藝術的完美結合。

  參考文獻

  [1]孔鍵等編著.現代室內光環境設計.同濟大學出版社,2010

  [2]孫德明.談室內藝術照明設計[J].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2:128-132

  [3]張景然,孫少江.燈光照明設計資料集.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0

  篇2

  環境藝術景觀設計中的景觀雕塑

  摘要:景觀雕塑代表了一個城市化的象徵,經濟化的追求,它所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個三維的空間那麼簡單,而是在環境中所具備的重要性。本文從三個不同方面著手,運用近年來統計的資料及現有掌握的資料,分析雕塑在我國的興起、現狀與發展。

  關鍵詞:景觀雕塑設計 景觀雕塑分類 景觀雕塑發展

  第一章:景觀雕塑的歷史源流

  園林景觀雕塑是環境中可見的一種藝術形式,而且蘊含了豐富的社會內容和精神內容的文化形態,它所肩負著社會和藝術的雙重職責,在開放的公共空間正,成為了社會大眾溝通和對話的平臺。城市雕塑作為中國公共空間中的藝術門類,在以往歲月中承載著記錄歷史人物、社會發展片段的功能。而在新時期的城市雕塑之中,寫實和抽象佔據了兩個主要類別的陣地。

  景觀藝術是建築設計、雕塑設計、園林設計與環境設計的綜合體,縱觀現代雕塑發展的歷史,我們發現雕塑藝術不論是觀念的變革還是材料的變革,都不斷的衝擊著景觀藝術的發展,然而雕塑始終處於環境中的從屬地位,成了景觀中的點綴或是空間中的補白。雕塑基本上是一個配角,而不是舞臺,是一個觀點,而不是整個視野。隨著雕塑的內涵與外延的不斷髮展,雕塑與原來景觀設計的物件、空間、材料等方面沒有任何區別,結合相關的只是,雕塑完全可以拓展一片新天地。

  景觀雕塑室環境景觀設計的一種手段,古今中外許多著名的景觀都是採用景觀都是設計的手法,因此景觀都是在環境設計中起著特殊而又積極的作用。根據景觀都是所引起的不同作用,可劃分為紀念性雕塑,主題性雕塑,裝飾性雕塑和成列性雕塑四類,他們都深深的吸引著我們的眼球。

  紀念性景觀雕塑是以雕塑為主要個體的雕塑,他主要是以雕塑的形式來紀念人和事。他最重要的特點是他在景觀中處於中心或者是主導的位置,起到控制與統帥全環境的作用;主題性景觀都是通過在特定的環境中揭示某些主題、某些因素,主題性景觀雕塑和環境有機結合,課充分發揮景觀雕塑與環境的特殊作用;裝飾性景觀雕塑是以裝飾性雕塑作為環境主要構成的要素,它所具備的是雕塑的外形的美感,還有人對它的視覺感受,不僅如此,要以環境來烘托出作品的美感;陳列性景觀雕塑就是以非常優秀的雕塑作品展示在我們面前。

  第二章:我國景觀雕塑的價值

  我個人認為雕塑的自身價值就在於它的視覺愉悅性、內容深刻性,以及隨之而來的體驗豐富性和持續性,所謂城市雕塑,它所具備的不管是紀念性還是主題性,不管是裝飾性還是標誌性等等,它都必須包涵了城市與雕塑這兩個性質。藝術產生語言的結束之處,在這一點上,雕塑室及其顯著的,沒有傑出的情感那就不可能會有傑出的作品。

  雕塑是一種表現形態,它用不同的辦法來詮釋它所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本體現我們的審美力,我覺得追求藝術的高峰,它可定代表了一個城市化的象徵,經濟化與追求,在有了其他以後,再來追求藝術的高峰,那又會有不一樣的感覺。美化環境,渲染氣氛是雕塑的拿手好戲,作為城市景觀之一,雕塑不僅擴充套件了我們的視野,同時也美化了我們的美好的家園。

  第三章:景觀雕塑的發展及影響

  局不全統計,目前國內至少有上萬座城市雕塑。園林景觀、人文雕塑、動物雕塑等成為了各地大量建設的城市雕塑普遍呈現的造型。景觀雕塑的相關專家認為,作為一種大眾公共的文化,城市雕塑文化對我們潛移默化的影響已經遠遠的超出了劇院、博物館這樣的傳統藝術欣賞場地,我們每天走在大街上,漫步於公元,接受著城市雕塑的感染。

  隨著人們的發展和城市化的加劇,藝術交流變得非常的頻繁化,並且出現了交融與撞擊這兩種現象,這是非常珍貴的,在新時期,以後的雕塑界,社會將會越來越混淆,在外來文化湧進中國市場,藝術家或者非藝術家們都會渾水摸魚,當然景觀雕塑就是一個很強烈的例子,在這樣一個時代,雕塑的應用將會變得越來越多,有些根本不能很好的保證質量上的技術,使藝術大打折扣。所以應該有很強的洞察力以及有向上的積極心態,才能好好地把握住自己的價值觀與世界觀。

  如今,景觀雕塑已經成為了眾人仰慕的一種文化,那是需要我們用心去策劃的,在實踐的積累中,景觀設計面臨的問題也會越來越多,需要我們不斷地去追求新的模式來適應這個社會,那麼,它到底存在著什麼樣的問題呢?

  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城市化的程序加快,雕塑家參與公共性的機會增多,讓國外的同行很是羨慕,因為在國外的雕塑家能在公共空間立一件自己的作品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在中國,對於一個稍微有名的雕塑家來說,都不是問題。

  現在許多城市出現了這樣一個問題,有許多雕塑製作的機會,但是卻找不到好的方案,也找不到好的創意,無論用什麼方法,結果都是另人滿意的少之又少。現在的問題就是,在當今社會有了較多環境雕塑需求的時候,沒有很好的作品來展示。

  雖然從整體上來看,中國的當代藝術在社會的發展、觀念思想、公共素質以及藝術之都等還存在著許多問題,但是我相信在時代進步的過程中,各個方面都有著不同的進步,生活中每片陽光都可以給人帶來溫暖,但並不是所有的景觀雕塑都能夠讓人們在視覺中有更好的進步,所以希望能有更好的突破,不斷地開拓、創新,創造出我過的藝術輝煌。

  城市雕塑是人們對城市現代化建設過程中藝術化的產物,當代的城市雕塑作為公共藝術的組成部分,是在物質環境中滿足人類生存與行為方式等基本需要的同時,給環境融入人的理念,美感和情感的綜合性藝術。

  隨著人社會的高速發展,人類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雕塑的認識也在不斷更新,而景觀雕塑也不斷出現在我們的視線裡,在中西方文化藝術交流中,出現交融與碰撞的現象,這也便是他們的精華所在。

  景觀雕塑在未來的發展,在於藝術家們怎樣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認識生活和反映生活中表現,所以在不斷提高思想水平與對生活的觀察力,不斷地改造自己,景觀雕塑的明天,將會是一片光明的。

  參考文獻:

  [1]赫伯特·裡德.現代雕塑簡史[M].湖南美術出版社,1988.

  [2]劉易斯·芒德福.城市發展史[M].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89.

  [3]劉梸.日本公共藝術生態[M].藝術家出版社,1997.

藝術畢業論文大綱
蘇州免費旅遊景點推薦
相關知識
環境藝術專業研究生論文
英語專業研究生論文
審計專業研究生論文
會計專業研究生論文
藥學專業研究生論文
環境藝術專業設計畢業論文
環境藝術專業論文
環境藝術專業畢業論文
環境藝術研究生論文
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研究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