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人對醫聖李時珍的評價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7日

  李時珍是明代人,著名的醫學家,著有《本草綱目》一書,那麼對李時珍的評價是怎樣的?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對李時珍的評價,希望對你有幫助!

  對李時珍的評價

  李時珍是歷史上傑出的名醫,是大明時期的聖醫,李時珍的一生都貢獻給了醫學研究,他對醫術的態度是非常認真嚴謹的,他認為藥材的可貴之處是可以治癒,但是也能害人,因此要仔細觀察記載,不可有一分的差池。

  李時珍也被世人稱為“藥聖”,李時珍在《本草綱目》的編修中,耗時長達近三十年的時間,行遍萬里路,詢問了數個人,親嚐了百草,才編修完這樣一部造福人類的鉅作。

  李時珍用了他畢生的精力完成了這樣一件事,期間即使是翻山越嶺,出入深山老林,李時珍都沒有因為路途艱難而放棄,當時李時珍的年齡也不小了,邁著年弱的雙腳,他永不放棄的精神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包括他的弟子和兒子。

  李時珍憑藉其不畏艱苦的精神完成了這樣一部完整的關於本草也關於化學的著作,其縝密的思維將本草進行嚴密的科學分類,是當時中國幾千年來藥物學的總結,不僅豐富了本草的知識,還糾正了過往的錯誤。

  李時珍作為一名醫術高超,學術知識豐富的醫生,放棄了達官顯貴的生活,不追求名利,不貪慕虛榮,一心只為解救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其中李時珍曾在楚王府為官,治好了楚王兒子的疾病,李時珍拒絕了楚王的重金酬謝,只認為救助他人乃是醫者之責。如此高尚的醫者李時珍,從他對醫學的執著謹慎再到為人處世的寬厚仁愛,不為名利,只為蒼生的大愛精神為我們稱頌。

  李時珍簡介

  李時珍出生於公元1518年的蘄州,他的父親和爺爺均是當地有名的醫生。雖然如此李時珍卻被其父要求讀書考科舉,而非和他們一樣從醫,因為當時醫生這一職業是低賤的,李時珍的父親希望他能為官光耀門楣。

  但是李時珍卻對從官和名利沒有興趣,還是偷偷的在學醫,最後他的父親知道了他的想法同意了他學醫,還給了他很重要的指導。李時珍在這期間便潛心學習,有了很大的進步。後來聽從其父的建議注重實踐和知識相結合,便一邊學習一邊治病,積累了很豐富的臨床經驗。

  後來李時珍因為醫術高明被楚王聘請,李時珍當時已有重修本草書籍的想法,認為去楚王府任職對重修本草書籍有幫助便答應了。在楚王府的期間李時珍解決了很多疑難之症,還救了楚王兒子一命,得到楚王的尊敬。

  後來恰逢朝廷選拔各地的名醫,李時珍便被推薦進宮為太醫,在太醫院李時珍閱讀了大量珍藏的古醫書籍,見到了罕見的藥材,大長見識,為他日後編修書籍很有幫助。在宮中的李時珍便向皇帝呈上奏摺表明重修本草書籍的想法,但是不被皇帝採納,加上對名利本無興趣,李時珍便辭官歸鄉。

  回去的李時珍潛心研究本草,志在重修書籍,於是他花了三十年的時間,足跡遍江南,行萬里路,不畏艱辛完成《本草綱目》這一著作,還有《頻湖脈學》等其他醫學書籍,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

  公元1593年,李時珍病逝,享年七十六。

  李時珍的故事

  李時珍的父親和爺爺是當地的名醫,李時珍便從小對醫術有深厚的興趣,但是由於當時醫生是個很低賤的職業,不被他人尊重,李時珍的父親便希望李時珍能夠考中科舉當個小官也好,能夠光耀門楣,不被他人看不起。

  雖然李時珍按照其父的要求在學習四書五經等,但是他卻對做官沒有興趣,一直在偷學醫術,最後李時珍向其父表明自己的心意得到了認同,便光明正大的開始學醫,當年的李時珍正好二十歲。

  李時珍在他父親的指導下閱讀了大量書籍,增長了更多實踐經驗,大大提升了他的醫學水平,李時珍也正因為這樣才發現眾多關於本草記載書籍的缺陷和錯誤,開始想要重修本草書籍。

  李時珍的醫術越來越高明,因此得到百姓的支援和認同,一次李時珍治療好了楚王府世子的疾病,僅用三服藥便讓他人都束手無策的疾病治癒,得到楚王的欣賞。因此名聲大震,後推薦進宮。

  李時珍在宮中雖然只呆了一年,但是其醫術還是得到皇帝的肯定的,有一次皇帝為了考驗其醫術讓他僅用一根線給皇后看病,但是卻不是將線的另一端綁在皇后的手上,第一次是綁在非生命的物體,第二次是皇上的脈搏上,均被李時珍發現不對。李時珍因此得到皇上的讚歎,稱其醫術了得。
 

法國彩繪風景畫
關於醫學家張仲景的故事
相關知識
後人對醫聖李時珍的評價
明朝醫聖李時珍的一生
後人對霍去病將軍的評價
後人對西漢霍去病的評價
後世人對李宗仁的評價是什麼樣的
關於醫學家李時珍的故事
李時珍的藥方有什麼影響
關於李時珍的歷史故事
關於李時珍的歷史故事
關於宋詞詩人李清照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