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養生與美容方法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9日

  養生保健一直是很多朋友所關心的,而如今的都市人由於生活壓力太大,生活作息時間不規律,飲食不注意適量,造成了身體多種不適。那麼該如何進行身體的調理呢,其實在我國古代就有很多養生觀念了,並且都是非常實用的辦法,下面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古代養生與美容方面的方法,供大家參考。

  古代對養生保健的辦法記載

  一.減毒養生

  古人認為,人若喜怒無常則會導致體內陰陽、氣血失調。勞累過度會損傷脾氣,傷於飲食則生溼、熱、痰濁。冒犯六淫,傷之外邪則百病叢生。這種致病因素被人體視為"毒",因此提出以"減毒"來保全真氣的養生之道。西藏商城-藏善堂推薦崑崙雪菊,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非常適合需要排除體內毒素的朋友。

  泡法:每天1-2克***或12-15朵***,可用杯子直接衝飲,第一泡用少許95°C以上的開水快速沖洗後倒掉,洗去雜質和沙塵,每杯可沖泡5-6次,或到顏色基本退去為止。

  功效:具有去除體內垃圾,利於消脂減肥和排毒養顏的功效,也適合經常失眠者長期飲用。

  二.飲食養生

  古人認為,合理飲食可以調養精氣,糾正臟腑陰陽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壽。故飲食既要注意"博食"即以"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又要重視五味調和,否則,會因營養失衡、體質偏頗、五臟六腑功能失調而致病。

  三.順時養生

  古人認為,天有四時氣候的不同變化,地上萬物有生、長、收、藏之規律,人體亦不例外。因此,古人從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順時養生法。人的五臟六腑、陰陽氣血的執行必須與四時相適應,不可反其道而行之。因時制宜地調節自己的生活行為,有助於健體防病,否則,逆春氣易傷肝,逆夏氣易傷心,逆秋氣易傷肺,逆冬氣易傷腎。

  四.經絡養生

  古代養生學家認為,疏通經絡可作為攝生的重要措施,而最簡便的方法就是經常刺激、按摩、鍼灸三個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內關穴和足三裡穴。合谷穴可以防治顏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內關穴有助於防治心臟疾患,足三裡穴則對預防五臟六腑特別是消化系統的疾病最有效。

  五.進補養生

  傳統醫學十分推崇用滋補藥物調理陰陽、補益臟腑、滋養精血。合理進補可以強身、防病、祛病。但進補既要辯證,又要適量,還應考慮順應四時。服用補藥時,如系入肺藥,在秋季較合適;如系溫補藥,則在冬季比較適宜。小編認為在進補上要多重視進補的補品,當然有條件的朋友可以購買一些冬蟲夏草來食用,這樣對身體的調理也非常有幫助。

  冬蟲夏草燉老鴨

  材料:蟲草5克,老鴨半隻。,姜1塊,大蔥一根,料酒適量。

  做法:

  1.蟲草用清水洗淨泥沙,備用。

  2.老鴨洗淨,切塊,倒入適量黃酒拌勻、去味***料酒倒入拌勻即可焯水***。

  3.放入滾水中,焯水,撈出用涼水衝淨。

  4.燉鍋內放入姜、大蔥,燒開,下老鴨和蟲草。

  4.再次把水燒開,改小火慢熬,熬至熟透,鴨肉耙軟即可。

  功效:冬蟲夏草老鴨湯補虛損,益精氣;對肺結核喘咳,腎虛夜多小便,病後體虛有一定作用。

  六.固精養生

  古人認為,精血是人體營養物質中的精華部分,是生命的物質基礎,五臟六腑得精血的供養,才能保持其正常功能。如性慾無節,精血虧損過多,就會造成身體虛弱、病變百出、減損壽命。而保養陰精則可延緩衰老。在固精養腎方面小編推薦的是瑪卡,瑪卡具有保腎益精的功效,男女均可食用,同時還能增強體力。

  古代中醫美容祕方

  1.慈禧太后愛美,經常藥浴,一個很簡單的藥浴方子:

  用枸杞子,不一定很多,用枸杞子煮水,倒在浴缸裡就行。女性如果宮寒,放些艾葉煮水,藥浴或是坐浴都可以,其實都是用些很平常的材料。

  2.中醫美容祕方去皺膏

  用蜂蜜、白糖和牛奶各適量調為膏,每日早上或晚上塗於面部,保留10~20分鐘後,再用清水洗去。常常使用可以減少或消除面部皺紋,並有潤膚增白的作用。

  3.中醫美容祕方嫩膚去皺橘皮水

  橘皮內含多種維它命及有機酸,可用以營養滋潤面板,有明顯的抗皺作用。常用橘子皮浸水洗臉,美容效果非常好。

  4.中醫美容祕方悅煮麵容方

  取冬瓜仁250克,桃花2O0克,白楊樹皮***去外面粗皮***100克,陰乾研為細末,每日飯後服1克,日服3次。要想使臉面白一些可增加冬瓜仁劑量;要紅一些則增加桃花劑量。據東晉著名醫藥學家葛洪介紹,服用3O天后顏面變白,50天

  5.中醫美容祕方菟絲子治面瘡痘痘方

  繭絲子苗絞汁塗於患處,每日3~5次,連續塗抹至痘痘消失止。

傳統養生中的飲食調養方法超簡單有效
古代女子如何養生
相關知識
古代養生與美容方法
中醫養生與美容
秋季養生與美容
生活美容方法
女性祛斑養顏的美容方法
蘆薈的功效作用與美容方法
檸檬的作用與美容方法
古代養生美容方法
面部艾灸的美容方法與養生功效
面部艾灸的美容方法與養生功效